陈涛励志故事
财富的密码
关于财富,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了解了很多,有时候,却又觉得自己了解的很少。二十世纪的著名学者房龙,在《宽容》一书中讲过一个关于文化流传的故事。
公元527 年,一个几乎一字不识的农民成为了东罗马的统治者,他的名字叫弗雷维厄斯·阿尼西厄斯·查士丁尼。
这个文盲皇帝上台之后,做了很多事,比如说,关闭了唯一的一座埃及寺庙。
那个寺庙可以说是普通的小庙, 也可以说一点也不普通。因为那里是理解埃及象形文字的唯一场所。在那座庙里,有几个教士正在做着其他任何地方早就已经不做的工作。
这个寺庙位于一个名叫菲莱的小岛上,在尼罗河的第一个大瀑布附近,历史极为悠久,是为古埃及最著名的女神爱西斯所设。它的年代久远的几乎不知道起源的年代。在查士丁尼的命令下,这座神庙的一切成为了国家的财产,庙中的神像什么的被运送到了君士坦丁堡。那些教士们,则被关于监狱。房龙写到:等最后一个人由于饥寒交迫死去以后,具有悠久传统的象形文字工艺便成为绝代失传的艺术。
由于查士丁尼的这个命令,我们今天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极为困难。一个古老的文化传承,就是这样被认为割裂的。
对于财富,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和查士丁尼别无二致。
我们分不清财富是什么,为什么会被创造出来,创造出来做什么。正是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我们很多人破坏了财富的本质,甚至让财富成为了一种邪恶的东西,让人望而生畏,而且望而生厌。但是,我们却不一定知道我们做的那些事的后果。
但是,财富本来不是这样的。财富是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而出现的。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虽然为了财富,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充满了血腥味,但是,财富却依然为人类照亮前进的道路。
隐藏在财富背后的,是我们对自己的爱,是人间的至爱,是人类的大爱。财富对于每一个人,本应该是公平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写下了自己对于财富本质的看法,他认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即财富,是要分流到大众手中的,不应该被少数人拥有。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亚当·斯密谈到的,都是财富最本源的一面,也是对于所有人都最有利的一面。一个富人,无论他为了财富做出过什么样的努力,付出过多少心血,他所拥有的财富都不是他应该完全得到的。没有一个人可以拥有过多的财富。他所拿走的那些巨额财富,不过是由于分配原则出了问题才导致的结果,当一个富人“不正当”的拥有了过多的财富,会出现什么结果呢?结果一,就是历史上不断反复进行的“均贫富”运动。所有这些运动,都是暴力血腥的。每一次,都会造成大批的有钱人身死家灭。我想,这不是一个富人想要的结果。
结果二,就像华尔街的那些人一样,无论他们认为自己是用多么正当而且合法的方式赚到了巨额财富,都不会影响占领华尔街那些人对他们的看法。这种事情,我们甚至有一个名词来形容,这个名词叫做“仇富心理”。
无论有多少的各种专家认为“仇富心理”不正常,都不能否认,有很多富人没有被仇视,甚至还没有受人爱戴,并且这和这个富人富有到什么程度没有关系。
财富是不是那么不可捉摸? 显然不是。
有时候,财富是很简单的。只要然过财富回到它的本源,回到它被创造出来的原始状态,就很简单。
想破解财富的密码,这是唯一的办法。
无知之幕后
当我们面对财富问题的时候,面对创造财富应当为谁所用,面对应当如何创造财富的时候,总有一些更基本的问题需要面对。亚当·斯密在分析自由市场经济原则更能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时候,无数次的提出,商人是琢利的,而且,商人为了逐利是什么事都可能做得出来的。在商人逐利过程中,是没有什么道德可言的。
但是,偏偏人类又是一种需要道德的动物。道德是人类社会可以平稳发展的基石。虽然人类历史上各地关于道德的观念可能豪不相同,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当道德和财富碰撞到一起的时候, 便出现了正义的问题。中国曾经有句话,叫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这个“道”,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并不是十分清楚,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追寻这个道,去不违背正义的原则,去正当地获取我们的个人财富呢?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即使江湖,也有江湖的规矩,即使黑社会,也要讲道义。我们经常会在有黑社会的影视里看到,老人们纷纷感到,年轻人太不守规矩了,把江湖道义全都破坏掉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为什么这些东西这么重要?
很简单,因为这些是我们行事的规则。我们需要根据规则来确定我们的行动。就像一个自由市场上,我们会根据市场上一种商品的价格、劳动价值和供需比来确定是不是要经营这种商品,来确定如果经营这种商品的话我们应该如何定价才会既有竞争力又可以满足我们获利的需求。如果在一个混乱的市场,我们如何操作? 完全没有办法,只能去赌。这对我们创造财富是完全不利的。虽然其中存在着暴富的机会,但是更多的是血本无归的可能性。
我们经常听到各种行业有各种行业的潜规则。那些其实都没关系。对于商人来说,只要有规则就好办,无论什么规则都没关系。怕的知识没有规则,或者有人故意破坏规则。
有时候,我们也确实会碰到没有规则的事。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很难办,因为我们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只能想各种办法一种种去试。至于能不能试到一种有用的,没有人心里有底。
就像我们办企业,如果我们提升员工、奖励员工完全没有规则可寻,会严重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每一个员工都希望能很好的完成工作,挣到更多的钱,升到更高的职位,最好还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他的那些理想完全没有希望实现,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实现,他会怎么办?认真完成工作不能实现,不认真完成工作也不能实现,讨好领导不能实现,这一份工作他还会继续下去吗?规则是重要的,好的规则是更重要的,能够有利于我们,或者至少不会有害于我们的规则是重中之重。
对于如何考虑这些问题, 美国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有一个办法,他在《正义论》中论述了一种叫做“无知之幕”的设计。
罗尔斯的看法就是,只有当所有人都位于无知之幕之后做决策时,产生的公认的社会契约才是正义的,也就是最符合每一个人利益的。
这个无知之幕,指的是,一个人处于其后,是完全无知状态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社会有什么特殊之处,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决策时对自己更有利还是对别人更有利,不清楚自己所处的阶级,没有关于自己社会地位的信息,甚至没有一个确定的道德感,没有明显的性格特征。这种状态,是罗尔斯认为的必须的初始状态。因为无知之幕不是单纯的一个幕,是要打开的,幕后所做的决策时要实施的。
在无知之幕后,一个人就可以开始决策了。出于对自己最基本利益的考虑, 他一定会做出至少是对自己无害的决策。他的决策,不会伤害到每一个人。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那个受决策所害的人。他会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即使需要做出的决策一定是会伤害到所有人的,他会选择伤害最小的那一种。如果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利的事情需要他决策,他一定会不偏不倚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同样的利益,因为他有可能会是那个被他自己所决定的获得最少利益的那个人。一个正常人在决策的时候是不会然给自己成为那个得到最少利益的人得。甚至,因为考虑到更复杂的情况,他做决策的时候,还要把自己看作是处于最凄惨境地的那个人,对自己的凄惨境遇做出适当补偿。
在做决策的时候, 每一个人可能都要考虑两种方案,一种从程序性正义原则出发,一种从补偿性正义原则出发。当需要对待的人基本处于同一状态时, 简单的程序性正义原则,即平均分配原则就可以结局问题。当需要对待的人处于不同状态时, 尤其是可能境遇差别具有巨大数量级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合理补偿就会极为复杂。
应用到公司环境中, 就是在几乎做相同的工作的情况下,处于恶劣工作环境的人是一定要得到比处于舒适环境的人更多的报酬,不然,就没有人会去做哪些恶劣环境下的但是必要的工作。
以上这个例子是如此简单,但是在现实中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我们经常听到得生意场上,甚至是生活中的一句话,“我是为你考虑的”,用这种原则简单检验一下就可以了。就是让说这句话的人换位一下。这不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是让人更加客观理性、更全面地考虑问题。
把成吉思汗拉到无知之幕后,让他决策,他应该如何打仗? 如果他做出和他做过的事一样的选择,结果无知之幕拉开,他和他的家族全都成为被他屠城的那些人,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知道这个结果之后他还会斩钉截铁地做出最初的那个决策吗?
即使我们今天不用面对,迟早有一天也是要面对,如何创造财富,这些财富可以为谁所用这两个问题。
就像有句流传很广的话,“出来混是要还得”。如果在无知之幕后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无论是什么还法,无论要还什么,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榜样的力量
比尔·盖茨是美国首富, 沃伦·巴菲特是仅次于比尔·盖茨的美国超级富豪。但是,盖茨却是巴菲特的仰慕者,而非相反。
巴菲特有“股神”之称,但是他选股票进行投资的决策很简单,不但长期不变,还广为人知,在这种情况下,却从来没有人在这一方面超越过他。
这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巴菲特对于投资有三个不要:不要贪婪,不要跟风,不要投机。
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如果没有惊人的意志力,完全做不到。
贪婪是人的本性,跟风是人得天性,而投机简直是快速致富的不二法门。但是巴菲特把这些全都屏蔽掉了。
对一个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解它的产品,它的经营策略,它的市场对象,它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它的股东的诉求,它的市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是巴菲特要做的事。一条简单的规则背后,有无数基础工作需要去做。从这个角度来看,巴菲特的成功是不是那么的容易复制?比尔·盖茨仰慕巴菲特, 并不仅仅由于巴菲特在投资上具有极为精准的眼光。作为被美国政府优待的超级富豪,2011年8月15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停止宠爱超级富豪》一文,认为像他这样的符号享受特别减税优惠,而那些穷人和中产阶级却在阿富汗为过作战,是不公平的事。
对于因为财富分配不公正而成为富豪的人,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富起来的真正原因? 仅仅因为自己勤奋、聪明,就可以得到比别人多得多的财富?
巴菲特关于财富的眼光, 和他创造财富的眼光一样精准。他不仅是比尔·盖茨的偶像, 也应该是其他很多人得偶像。
当然,看一个人,不能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和比尔·盖茨一起环游世界宣传慈善,巴菲特没有自己打自己的脸。
可能会有人说, 巴菲特如果把自己宣传慈善的钱捐出来,难道不比他去宣传更有效果吗? 类似的问题李连杰也遇到过。这位出生于中国,成长于中国的功夫巨星,为了慈善创办了壹基金,面对问题的时候回答的是,慈善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他是希望可以将慈善的理念更大范围的为人所知,这远比一个捐出自己所有的财富要重要。
我自认为不如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我也相信比我有钱的人即使在中国都有很多,但是,我仍然建立起一支慈善基金。我认为的慈善理念就是,不是一个捐出的钱越多就代表他对慈善更为热心, 慈善只是回报这个社会的一个手段,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
在我建立慈善基金之前, 我也曾为慈善捐过不少钱,但是我觉得那些钱都不多。不是我不愿意多捐,是因为我觉得,相比起那些我不认识,我也从来不知道的需要帮助的人来说,我的亲朋好友,我的员工,他们才是最需要我的帮助的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身边的人极为苛刻,在外界形象再好又有什么用,这种行为难道不就是传说中的花钱买名声吗?
财富不应该是这样被使用的, 尤其是我所拥有的财富,是我和我的员工们一起创造的,我的员工们理应优先得到这批财富的一部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从榜样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自己想拥有却还不完善或者不具备的东西。我的几乎所有的对于财富、道德、人生等等的认识,都是学习而来,再从榜样那里参照不足。
如果说,巴菲特给盖茨树了一个榜样,所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都为我树立了榜样。
一个人最初的那些认识,基本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我感谢我的父母。我今天所做的,我觉得所有无愧于心的.那些事,所有那些让我某一天也可以成为榜样的那些事,我是为了我的儿子而准备。
当他有一天成长起来的时候,当他有一天比我更为杰出的时候,我希望,我无愧于我的儿子,我希望他能够说,他是以我为榜样而那么杰出。比尔·盖茨是这么做的,沃伦·巴菲特也是这么做的。如果说,连他们这些几乎从来没有招致恶评的超级富豪们都在这么做的时候,我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做呢?如果有比他们更好的存在,我也会修正我的目标。但是在此之前,我的方向是如此明确,会指引着我一路向上。
陈涛如是说
对于财富,大部分人都有类似的见解,如果他们对财富做过一番了解。恩格斯的话,其实就可以代表大部分对财富又有研究的人的看法: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到今日的动力;财富,财富,第三还是财富,一一不是社会的财富, 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的个人的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唯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
如何快速的获得个人财富,虽然有秘密,但早已不是秘密,就像美国学者迈克尔·帕伦蒂说的一样:获得财富的秘密并不是努力工作,而是让他人为你努力工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在工厂或办公室辛苦一辈子的人,退休后却所获甚少甚至没有财富可言,而那些富人则拥有相当可观的财产。
努力获取财富,不是一种罪恶。在这里,我要再引用一次孔子的话: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对于个人财富的追求, 在道德上本来不应该是低级的。
正是无数个个人财富的增长, 才使得全社会的财富得以增长。
只不过,是不是能够得到巨额的财富,不是一个人努力就一定能够得到的,是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的。富人,从来都是一个社会中的少数派。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财富,不努力应该是一定得不到的才对。
“财富不是最神圣的权利。当一个富人成为穷人时,这是一个不幸,但它在道德上不是罪恶的。当穷人一贫如洗时,这就是一个道德上的罪恶,它会给社会和道德带来伤害。因此,作为最后的补救措施, 穷人对富人的财富享有某些权利,只要这样做能使他们免于道德上和贫困上的堕落就行。”这是历史学家阿克顿关于财富的一个论断。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经常会觉得财富是一种罪恶的原因之一。
对于财富,美国的见过者之一杰斐逊认为:富人死了就不再是富人,不应再占有土地和财产。穷人的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注定要穷一辈子。
为了让每一个人再获得个人财富的道路上都更加平等,有无数的杰出人士做了数不清的努力,但是,结果仍然是今天这个样子。在电影《国家宝藏》中,主角对美国现状说了一句话,大概意思是,现在那些人早已忘记了这个国家建立的初衷,那些建国时的理想也早已没有人再提起过了。
哈佛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再公开课《公正, 该如何做才好》中也提到,虽然号称的是每一个人再出生时时平等的,但是出生后,每一个人便已经不再平等。
对于这一切,我们现在人得认识其实并不比古人高明多少。亚当·斯密写出长篇巨著,就是要解释,财富的问题,有关人类福祉,但是一个人获得过多财富,这本身就不是公平的,尤其在大多数人只能获得极其有限的财富的情况下。
但是,无论一个人多么有名,无论一个人说过的话多么掷地有声,无论一个人的名言流传多么广泛,多么久远,都会被人忘记,需要有人将同样的话不断重复,不断重复,以希望还有人能知道这些话。
人生,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想要获得更多的个人财富虽然不容易,但也没有那么难。再具体的方法上,世界上存在过,并且仍然存在着那么多的成功企业,每一家都有成功经验,即使那些失败的企业也会为我们提出一些应该避免的教训。不过,无论这些经验是什么,无论怎么简单易学,大多都不是学了之后就会立刻发生奇效的。着需求积累,需要思考。
【陈涛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大学生村官李涛创业故事05-01
有关陈天桥的创业故事09-12
听听院长陈沛创业故事07-31
蘑菇街陈琪创业故事10-31
陈斌强孝感天地的故事12-09
陈欧:10个亿之前的故事12-14
个人励志故事 童话励志故事10-21
陈晓卿的慢与不慢名人故事12-10
励志故事小故事11-14
蜀中才女薛涛诗简论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