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传说故事:月下独酌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大家是不是非常期待呢?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1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欢迎浏览!
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 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 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延伸阅读】
适合中秋节朗诵的诗歌
B:金风送爽, 丹桂飘香,又是一个中秋佳节。
A:昆明湖泛起轻柔的涟漪,听鹂馆迎来了贵友嘉宾。
B:在这收获的季节,在这温馨的夜晚,
A:让我们共同举杯,向全国人民,向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向海外侨胞,道一声——
合:中秋节快乐!
第一幕 【咏月】
A:从人猿相揖的洪荒时代,
B: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的21世纪,
A:明月一直与我们同在。
B:它在周口店的石头上,
A:它在半坡村的陶罐上,
B:在司母戊铜鼎是花纹里,
A:在擂鼓墩编钟的音符里,
B:在仓颉画出的第一幅文字里,
A:在孔子山村的第一卷诗集里,
B:在奶奶讲的故事里,
A:在妈妈唱的歌谣里,
B:在中国人五千年文明的血液里,
A: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里。
B:从巍巍昆仑到峨峨玉山,
A:明月总是与我们相依相伴,
B:峨嵋山巅的新月,黄鹤楼的满月,
A:二十四桥的春月,洞庭湖心的秋月,
B:万历长城的烽火台和大堰河的码头,沐浴着一样的月光
A:秦淮河的画舫和日月潭的兰浆搅碎了一样的月影。
B:如水的月光啊,洒在阿里山采茶姑娘的身上,
A:如梦的月亮啊,洒在收割油麦陕北后生的身上,
B:月亮中国!
A:中国月亮!
B:元宵节我们给孩子预备了高跷花灯,
A:中元节我们给祖先献上红莲和白藕,
B:中秋节我们为远方的亲人送去思念和祝福。
A:一年四季我们和月亮一起创造了无穷的欢乐,
B:少女在桂树荫中伴月,憧憬着来年与人面相映的季节,
A:小伙子在凤尾竹旁跳舞,祈祷着稻谷和爱情的双重收获。
B:游子在十里长亭望月,摩挲着身上针脚细腻的衣衫,
A:诗人在百尺楼头咏月,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B: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A:明月几时有?
B:明月几时有?
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朗诵《水调歌头》(苏轼)】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广播合唱团演唱《水调歌头》】
A:皎洁的月亮,出现在东方,让人想起那美丽的姑娘。窈窕的姑娘,你在那里?月下彷徨,我心焦又心伤。
【朗诵《诗经月出 》】
A:有这样一位诗人,酒是他的诗魂,月是他的最爱。他在花间斟下了一壶酒,竟让我们醉了一千年!
【朗诵《月下独酌》(李白)】
B:有这样一位诗人,毕生只留下两首诗,却创造了“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朗诵《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A:有这样一位诗人,面对明月,他展开了奇诡壮丽的想像之翼,让后人叹为观止!他敏锐的目光,仿古透视到了小小寰球的另一面。
【朗诵《木兰花慢》(辛弃疾)】
A: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B: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B: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吟诵《木兰花慢》(张九龄)】
B:在台湾诗人的笔下,明月和离情更深地缠绕在一起。明末清初,浙江学者沈光文定居台湾,从事教育和著述,被誉为“台湾文献之祖”。300年后,又有一位陈定山的读者到了台湾。沈光文写了一首五律《望月》,陈定山也写了一首五律《对月》。
【齐 莺朗诵《望月》(沈光文)】
【田 歌朗诵《对月》(陈定山)】
B:望月怀人,对月思乡,相隔300年后的两个人,为什么如此心有灵犀?这一份情愫为什么百年未断,千里不绝?
A: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相同的热血,他们的诗歌有一个共同的蓝本——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朗诵《静夜思》(李白)】
A: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
B: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A: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
B: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演唱《月之故乡》(彭邦祯)】
第二幕 【思归】
B:嫦娥应悔偷明月,碧海青天夜夜心。仰望着天上的明月,吟诵着咏月的佳句,我常常在想,嫦娥是飞到月亮上去的吗?也许她是沿着一道美丽的桥,走过来的吧,这座桥的每一条砖石,每一个栏杆,都是用诗句标记的,而每句话里都有同一个字——月亮。
A:我相信,在这座诗的桥梁上,还应该满满地镌刻着一个字,那就是--情。亲情,友情,爱情,乡情,无处不在。而在游子们的心中,乡愁是最持久,最清冽的一种情感。
B:乡情,是常常闯进心扉的一个不速之客,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A:乡情,是不能碰触的一个伤痛,无语凝咽,欲说还休!
B:乡情,是客舍旁的一缕柳丝,一只红豆。
A:乡情,是旅途中的一辆驴车,一艘乌篷船。
B:乡情,是夜半的一场雨,上黎明前的一阵风。
A:乡情,是蓝蓝的一江水,是幽幽的一声钟。
B:乡情,是一朵春花,一轮秋月,一行归雁,一只鹧鸪,一只寒蝉。
A:乡情,是深山里的一声鹧鸪,不如归去!
【演唱《思乡》
B:现代著名学者、诗人连横是台湾台南人。二十世纪初,他不肯忍受日寇的凌虐,迁居大陆,三十年代终老于上海。国恨乡愁集于一身,发而为诗,感人肺腑。
【朗诵《台南》(台湾 连横)】
A: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经历与连横恰相映衬,他是从大陆到台湾并且终老在异乡的。于右任去世前不久写的一首《望大陆》,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的另一首爱国怀乡诗作《鸡鸣曲》,同样苍凉沉郁,感人至深。
【朗诵《鸡鸣曲》(于右任)】
A:鸡鸣不已,潇潇暮雨。
B:暮雨潇潇,鸡鸣胶胶。
A:村头的鸡在叫,它从那个郑国游子的耳畔,一直叫到了于右任的耳畔;
B:黄昏的雨在下,它打湿了柳永的胸襟,打湿了无数柳永的胸襟。
【朗诵《八声甘州》(柳永)】
B:漂泊的人,盼望回家,步履匆匆,归心似箭。
A:远行的人,不愿离去,脚步迟迟,满怀惆怅。
【朗诵《塞鸿秋》(元人散曲)】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第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钱琳琳演唱《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三幕 【恋故乡】
A:露从今夜白。
B:月是故乡明。
A:没有故乡的'民族,一定是个哀伤的民族。
B:没有故乡的人生,也必定是不完整的人生。
A:对故乡的眷恋,既忧伤又甜蜜,一首《思乡曲》,就想像一支羽化的彩蝶,是一棵出蚌的珍珠,是痛苦中的美丽。
【小提琴演奏《思乡曲》】
A:几回回梦里回故乡,醒来时,但见明月照我窗。
B:几回回明月照我窗,月光里映照游子泪两行。
A:我思念北方的热炕和那烤着地瓜的灶堂。
B:我思念南方的竹楼和楼下的米酒缸。
A:我思念阿里山的冻顶乌龙和采茶姑娘。
B:我思念呼伦贝尔的牧羊汉子和他脚下的肥美草场。
A:谁说梦里辨不出颜色,我分明看到了绿水青山,黑瓦白墙。
B:谁说梦里闻不到气味,我分明嗅到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A:谁说梦里听不到气味,我分明听见了莺啼呖呖,流水朗朗。
【演唱《梅花引》】
B:在台湾诗人中,丘逢甲的名字最响亮,因为他的诗作饱含着最强烈的爱情情感。
【朗诵《往事》(丘逢甲)】
A:边关营帐的灯火照不透弥漫的风光;远隔山水的故乡,常留在行者的心头。
【朗诵《长相思》(纳兰性德)】
B:淡淡的乡愁酿成一杯酒;浓浓的乡愁化作两行泪;浓浓淡淡的乡愁凝成了一首诗。
【朗诵《乡愁》(于光中)】
B:海峡一湾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余光中的一首诗,牵动了千万中国人的心,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会听到《乡愁》。
A:而余光中的一句话,又引出了另一首好诗。
【朗诵《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
A:在清晨的秋色中,面对着锦绣山川,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悟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词客骚人风流倜傥,千白年之下,还是让我们豪情激荡,心驰神往!
【吟诵《前赤壁赋》(苏轼)片段】
【出合唱《水调歌头》(苏轼),混话】
B:在这月明之夜,在这团圆的日子里,慈母倚靠在门边,望着门前那条蜿蜒的小路——远方的游子啊,归来吧,归来吧!
A:拿上那张窄窄的船票,跨过那湾浅浅的海峡,
B:循着那一只蟋蟀的叫声,循着那一只鹧鸪的鸣啼,
A:走过山一程,走过水一程,奔向这一盏昏黄而又温暖的灯火,
B:捎去云一片,捎来雨一丝,诉说着游子遥远而又热切的渴望。
A:南北东西路,千条复万条,总有一条通往故乡;
B:回家的旅途,千里又万里,终有一步会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
A:让这皎洁的中秋月照着我们脚下的路,照着我们相牵的手,
B:让这皎洁的中秋月照着我们相逢的笑脸,照着我们脸上的泪光。
A:在这月明之夜,在这团圆的日子里,朋友,当你独自举杯,是否会感到一丝孤寂?
B:那就看一看杯中的月亮吧,这也是我酒杯里的月亮。
A:你的杯中是无尽的期盼,我的杯中是深切的思念。
B:你的月亮里有我的祝福,我的月亮里也有你的祝福。
A:来吧,让我们举杯!莫辜负山间朗月,江上清风;
B:来吧,让我们举杯!别忘了真挚的朋友和远方的亲人。
A:来吧,让我们举杯!不管你住长江头,还是长江尾;
B:来吧,让我们举杯!不管你在海峡西,还是海峡东!
A:让我们举杯——
合:同心邀明月,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扬起,至结尾】
【中秋节传说故事:月下独酌】相关文章:
重阳节传说故事10-08
十二生肖传说故事06-29
月下老人成语故事4篇10-20
腊八饭的传说故事10-30
有关重阳节传说故事10-08
关于重阳节传说故事10-08
端午节的故事传说08-08
端午节传说的故事08-08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10-30
有关重阳节的传说故事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