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通用15则)
故事是一种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跌宕起伏的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传说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 1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 2
东汉时期,汝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景。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看到乡亲们不断死去,非常着急,就决定求仙学艺,为民除害。桓景回到家里告别父母和妻子,一个人上路去了。
桓景访遍了天下名山,才寻访到在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费长房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青龙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把剑术练得炉火纯青。
有一天,费长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今年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吧。“他送了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又嘱咐了几句,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魔。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了家乡。
九月九日那天,桓景带着全村老小登上附近的一座山。他把茱萸叶分给大家,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让每人喝一口。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再也不闹瘟疫了,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 3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於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丶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後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丶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 4
传说民间有一对青年夫妻,生活很艰辛。有一天,走来两个讨饭人,这对夫妻把准备自己吃的黄面笼糕给了他们。讨饭人高兴地边吃边唱:“我有一棵草,染衣蓝如宝,穿得化化烂,颜色依然好。”边走边撒下许多小草。
冬去春来,这里长满了当初讨饭人撒下的'小草,夫妻俩割下草,沤在两只大缸里,第二天缸中水虽然变蓝了,但却染不上色。
有一天晚上,去年讨饭的两人再次到访,夫妻二人安排他们睡在大缸上并铺了玉米秕子和稻草,并用一袋石灰粉垫在草下做枕头。谁知这俩人进来后掏出酒菜,畅快对饮,半夜里酒性发作,把吃的酒菜都吐进缸里,并把当枕头的石灰袋也滑到缸中,早晨两个人用木棍一搅,就赶忙走了。
第二天一早,夫妻俩发现缸水变黄了,便把白布浸在缸里试染,布由黄变成蓝色。原来这种草名叫蓝草,加上适量的石灰和酒就能染色。从此夫妻俩就开起了染坊,生意越做越大。之后他们才知道那两个人是染仙——梅福和葛洪,他们专教穷人染色,直到今天,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仍有祭祀染仙的习俗。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 5
郭爱香是河南郑州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她九岁那年,郭爱香的父母双双因公致残,丧失了劳动和行走的能力。
每天早晨,郭爱香很早就起床,先做饭,然后推来轮椅,照顾父母和姥姥起床,再倒好洗脸水,服侍他们洗脸吃饭后,她才匆匆吃完饭去上学。晚上,她先照顾他们吃饭,等给他们洗完后,自己洗完碗筷,收拾好了家务才开始做作业。到星期天,郭爱香就给全家人洗衣服,为了他们生活得愉快,国爱香起早贪黑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挤出时间陪父母和姥姥说说话,给他们读报纸。
郭爱香非常懂事,她生活很简朴,父母给她的零用钱,她都攒起来给老人买水果吃。有一次,父亲病了,国爱香推着轮椅把他送到医院,并日夜陪伴着他,直到父亲的病好了,她才回到学校学习。
繁重的家务活并没有把国爱香吓倒,相反,她把自己家里的不幸化为前进的`动力,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在年级组里名列前茅。艰苦的生活反而给了她乐观向上的开朗性格,使这个家庭充满了欢笑和希望。
儿歌一首
小朋友,要记牢,敬重长辈很重要。晚上睡前要问安,早上见了要问早。
进出家门要招呼,礼貌用语不可少。天天做到不能忘,长辈见了哈哈笑。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 6
重阳节,一个经常被人遗忘的节日,却在儿子的幼儿园掀起一股尊老爱幼的热潮,同时也向我们颂扬了中华美德,儿子突然间长大了,懂事了,我惊叹于儿子的进步!
当我收到班内有关重阳节活动的短信时,心中不免有些兴奋,期待着儿子的表现,但由于最近工作很忙,我没有第一时间看到儿子的.表现,听婆婆说,儿子表现很棒,家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周六那天一放学回家,儿子就送奶奶礼物,还亲手喂奶奶吃,奶奶累了,又按摩又捶背,哄着奶奶开心,还不时地哼着《好娃娃》,吃饭时还主动拿筷子,分享好吃的东西,后来,我问儿子:“为什么今天这么照顾老人?”儿子很直接的答道:“妈妈,今天是重阳节啊!我长大了,应该爱护帮助老人和小朋友啊!”我激动地搂住宝贝:“你太棒了!”宝贝一来劲,慌忙给我洗脚,我真是受宠若惊:儿子也会给妈妈洗脚了。
重阳节已过两天了,但和儿子的热情劲还没过,我们一起制作了迟到的重阳节海报,看着他那稚嫩的动作,我心满意足:点滴成长,幸福一家!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 7
今年重阳节,我们学校组织少先队代表到退休老教师和社区老人家里看望他们,我也一起参加了活动。
在学校集合号队伍后,在队旗的带领下,我们敲锣打鼓出发了。一路鼓声,引来了许多路人的关注,他们对我们这群队伍充满了好奇和疑问,我们的脸上也充满了自豪。
我们首先来到退休老师罗老师的家中,罗老师有病在身,但看到我们来看望他,他还是坚持坐在外面接待我们。少先队员为罗老师献上了三首歌,德育处的老师向罗老师送上了学校为罗老师准备的礼物。少先队校外辅导员,退休老师黄老师还和罗老师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最后,我们站好队伍,齐声向罗老师表达了节日的祝福。
离开了罗老师家,我们来到了社区老年大学,这里有一位为关心下一代付出了许多心血的`老人黄爷爷。今天只有黄爷爷在社区老年大学值班,德育处的赵老师向黄爷爷送上了礼物,我们为黄爷爷唱了三首歌。然后我们全体行动,将社区老年大学打扫得干干净净。
返回学校的路上,我在心里面默默祝愿:全天下的爷爷奶奶,祝你们身体健康,开心每一天!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 8
东汉时,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一次瘟疫都病死了。桓景听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下决心降妖。
他进山拜师学艺,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一天,师傅对他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桓景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照着师傅说的'带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随身带上,瘟魔就不敢近身。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就不会染上瘟疫之疾。然后他回到家里等瘟魔。一会儿,瘟魔出水走上岸来,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桓景一见瘟魔,急忙舞剑迎战。几个回合后,瘟魔被青龙剑穿心透肺,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 9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今年的重阳节公历是在10月23日。重阳节的前一天,吴老师在周班会上给我们上了一堂传统节日课——重阳节。课堂上,吴老师给我们生动地讲述了重阳节的来历,品读了与重阳节关于的古诗,以及重阳节那天开展的传统活动,如登高,佩戴茱萸,吃重阳糕等。讲到吃,小朋友们可起劲了,没想到吴老师真的给我们准备了重阳糕,让我们品尝。小朋友们拿到重阳糕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甜甜的,糯糯的,真好吃!有许多小朋友还是第一次吃重阳糕呢!
可别光顾着吃!回家不能忘了完成作业单——重阳节评价表。重阳节也是敬老节,在这天要为家里的老年人,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一个星期后,我们带来了评价表,大多数小朋友是按照老师的要求给老人梳头,盛饭。还不乏一些有创意的小朋友。有的说:“我说了一句祝福的.话送给爷爷。”有的说:“我折了一朵美丽的花送给奶奶。”还有的说:“我唱了一首感恩的歌给外婆听。”……
只要我们的祝福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不管这些事情多么微不足道,他们都会觉得感动,觉得幸福!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 10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
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 11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扫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 12
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早在汉代,就有饮菊花酒、插茱萸的习俗。唐代王维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王勃的“九月重阳节,开门见菊花”更写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那么,重阳节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有一个传说。
汉代,河南汝南有个叫恒景的人。一家人守着一块薄地,安分守己得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为了替乡民除害,恒景决定去终南山拜访一个叫费长方的神仙。费长方给了他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学习降妖的法术。恒景遵照老人的话勤奋的.练习。一天,费长方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日,瘟神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一包茱萸叶子,一瓶菊花酒,叫你家乡父老都登高避祸。”恒景回到家乡,他把费长方的话告诉乡亲们,大家就按他说的话做了。恒景来到村口等着瘟神。一会儿,狂风怒吼,瘟神来了。看见乡亲们都在山上,瘟神想去作崇,却被茱萸的香味与酒气熏倒了。一回头,又看见恒景手持宝剑向他扑来,连忙迎战。他俩斗了几个回合,瘟神斗不过,转身就逃。恒景抛出宝剑,就把瘟神钉死在地。汝河两岸的百姓又过上了太平的日子。
从此,人们就把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习俗保留了下来。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 13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人叫阿牛。母亲因生活艰辛,日夜劳作,眼睛都瞎了。阿牛一边辛苦劳作,一边求医问药,但母亲的眼病仍不见好转。
一天夜里,阿牛梦见一个姑娘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的天花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九月初九开放,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九月九日一早,阿牛便来到天花荡,一直找到下午,才在一个草丛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母亲吃完后,眼睛便开始好转了。
后来姑娘又在梦中告诉阿牛说她是天上的菊花仙子,并传授一首《种菊谣》“三分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经过仔细推敲,阿牛悟出了其中意思:种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头,五月多浇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护好根,这样九月就能开出绣球状的.菊花。
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果然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后来阿牛将种菊的技能教给了村上的穷百姓,这一带种白菊花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因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饮菊花茶、喝菊花酒等风俗。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 14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 15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传说小故事】相关文章:
重阳节的故事传说03-03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精选7篇)03-25
重阳节传说故事(通用13篇)10-21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通用9篇)10-12
重阳节神话传说故事(精选10则)10-28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孟嘉落帽10-14
冬至的传说故事02-28
重阳节的传说大全09-26
黄帝的故事和传说06-14
寒衣节的传说故事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