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时间:2024-04-02 15:55:10 智聪 励志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重阳节的简短故事(通用25篇)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阳节的简短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重阳节的简短故事(通用25篇)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1

  骊山传说

  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但有一天算卦先生没找上歇处,庄户人家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第二天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

  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2

  白衣送酒

  陶渊明喜欢菊花,菊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他辞去官职后回到家乡柴桑隐居,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陶渊明喜欢喝酒,但因家贫时常缺酒。去年重阳,陶渊明在篱边赏菊,却没有酒喝,他便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为遣。

  然而菊花毕竟不能代酒,陶渊明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忽然远处来了一个白衣人,原来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差人,特地送酒来给陶渊明。陶渊明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菊花开怀畅饮,尽醉方休。

  这个故事表达了重阳节赏菊的'习俗,也寓意着人们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敬重。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3

  吕洞宾过金桥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传说中有吕洞宾过金桥的故事。吕洞宾是一个道教八仙之一,他在重阳节独自登山赏花,在一座名为金桥的桥上摇桥扫叶,不料桥竟横跨在仙界和人间之间,而吕洞宾也因此成为神仙。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人们会在重阳节登高避祸,也有重九登高的.风俗。这个故事和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祈愿,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传统之一。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4

  重阳公主

  重阳节文化迄今已有两三千年历史,在西峡至今流传众多民间传说。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要数重阳公主的传说。

  据《汉书》记载,东汉安帝年间,宫中身怀六甲的李娘娘受闫氏所害,逃至洛阳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阳店。恰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阳女。李娘娘历尽艰辛,慢慢把重阳女养大成人。谁知一年秋天,此地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村里的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幸免。李娘娘临终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重阳女,并把安帝赠送的玉佩传给女儿,让她找机会状告闫氏,为她讨回公道。

  李娘娘死后,重阳女到处拜师学艺,立志斩除瘟魔,为母报仇。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精心传授剑法,并密告瘟魔的四个弱点:一怕红色,二怕酒气,三怕刺激气味,四怕高声,让重阳女来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现时见机行事,为民除害。第二年九月九日这天,重阳女组织附近的百姓登上云彩山,女的`头上插红茱萸,茱萸果为红色,叶子散发出一种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现就齐声高喊:“铲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见到红色,闻到酒气和怪味,听到喊声,缩成一团,重阳女一剑将瘟魔刺死。从此重阳店一带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

  此事传至京城,安帝派宦官前来视察,见到了重阳女和玉佩,报知安帝。安帝召重阳女进京相见,父女拥抱大哭一场。后安帝贬黜闫氏,专门为李娘娘修了娘娘庙,封重阳女为重阳公主。安帝要留重阳女在宫中,重阳公主以母亲葬在重阳、逢节要去祭奠为由,执意回到重阳店生活。但每年九月九日前后,都要带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茱萸酒回京城一次,孝敬父王,顺便把当地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民俗传入宫中。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5

  求寿说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的侍女贾佩兰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在宫廷中,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这一习俗源于古代巫师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重阳节的求寿说体现了人们对长寿的向往和祈福的.心愿。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6

  孟嘉落帽

  孟嘉,东晋时代著名的文士,是陶渊明的外祖父,少年即负有才名。后来,他在大将桓温的部下担任参军,桓温很器重他。有一年重阳节,桓温在龙山上大宴幕僚,左右文官武将皆在座,大家饮酒作诗,好不热闹。正当大家酒酣耳热,诗兴大发之际,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把孟嘉的帽子吹落了,而孟嘉自己却毫无察觉,仍举杯痛饮。

  古时候,人们对言行着装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魏晋时期,在别人面前脱帽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桓温看见孟嘉的帽子落了,仍然毫不知悉,就暗中给周围的宾客使眼色,让宾客们不要告诉孟嘉,想要看孟嘉知道后会有什么举动。又过了很久,孟嘉起身如厕,桓温就趁机让人把孟嘉的帽子捡起来。当时,身为咨议参军的孙盛也在座,桓温就让孙盛写一篇文章嘲笑孟嘉,落帽而不自知,有失体面,然后让人把这篇文章和帽子一同放在孟嘉的`座位上。

  孟嘉回到座位上,才看见自己落帽失礼,当他不动声色地拿起帽子戴上时,发现帽子下面还放着一篇取笑自己的文章。孟嘉看过文章后,面不改色,请左右取来纸笔,不假思索,落笔而成一篇诙谐而文采四溢的答词,为自己的落帽失礼辩护。桓温和满座宾朋争相传阅,无不击节叹服。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7

  众仙升天时

  相传,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时间,所以传说中多选择九月九日“升天成仙”。相传,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人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

  相传轩辕黄帝在这一天乘龙升天,张道陵天师也是于重阳节之日升天成仙,其妻亦尾随升天。无独有偶,东南沿海各地尊崇的'海神妈祖也是在这一天升天。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8

  桓景避难

  桓景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生活虽不算好,但也能过得去。但灾难降临,汝河两岸瘟疫横行,很多人病倒,尸横遍野。桓景决心访师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费长房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不断练剑。

  九月九日,桓景领着家人、乡亲父老登上山,把茱萸叶子分发给他们,告诉他喝菊花酒可治瘟疫之疾。他回到家乡,召集乡亲,告诉他们瘟魔来袭,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桓景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赢得了瘟魔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灾难,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困难。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9

  辟邪说

  桓景为除魔而到东南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回家除害。

  桓景勤学苦练,九月九日,瘟魔再次来袭,但他带着茱萸叶、菊花酒和瘟魔搏斗,最终杀死了瘟魔。为了纪念这个节日,人们将茱萸插到高处,洒上菊花酒,人们登高避祸,这一风俗流传至今。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10

  染布缸神

  传说中,这对夫妻因为被欺负逃出家乡,他们在芦荡里搭起了草房遮风避雨,并种了粮食和黄面笼糕。突然,一个衣裳破旧的人出现在他们面前,拿给他们两只黄面笼糕,他们高兴地吃完了,一边唱歌一边撒下小草。不久后,风停了,他们发现缸水变蓝了。

  第二天,他们看到白布变成了蓝色,布料也由黄变成蓝。这个传说表明,染布缸神可以染出色彩,而且染出的布品质好、色度牢。这个故事传承至今,成为重阳节的一个重要传说。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11

  妈祖升天日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中,妈祖升天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日。相传妈祖是中国的海上保护神,诞生于宋建隆元年。她扶危济困,在惊涛骇浪中拯救无数船只,立志不嫁,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根据史料记载,宋、元、明、清等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妈祖升天日也是中国航海的保护神,她在船舶启航之前都要先祭天妃娘娘,在船舶上还供奉天妃娘娘神位。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12

  山神的崇拜

  古人认为山神可以免除灾害,因为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为了求平安吉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必须往山上游玩,祭拜山神。最初人们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平安吉祥,后来逐渐演化成登高风俗。

  山神的崇拜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人们对山神信仰的体现。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13

  丹朱建重阳店

  据研究人员考证,西峡重阳店最早是由尧的儿子丹朱所建。丹朱为尧的长子,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曾统帅大军征伐强大的东夷诸侯而获胜,巩固了尧的地位,为建立陶唐王朝立过大功,具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和作战经验。

  考古学家王大有在《三皇五帝时代》中介绍:尧欲指定王位继承人,大臣放齐说:“帝子丹朱开明,可登帝位。”尧认为丹朱“不守德,好争讼”,“不足以授天下”。那时,人们把孝德作为众德之首。尧认为舜有孝德,决定把帝位传给舜,并由舜代尧执政。尧怕丹朱与舜争夺帝位,派丹朱驻守丹江和汉水交接处的丹江口,并派舜领重兵驻于黄河北岸,监控丹朱。为了防止舜从北方攻击,丹朱在丹江边建丹朱台,在正北建丹朱城作为国都,与国都配合,建九层高的天文台,即丹朱台。并在正北建朱阳关、紫荆关、重阳店,来保护都城丹朱城。

  丹朱为什么要在重阳店建立要塞?为什么以“重阳”命名?重阳店在朱阳关和荆紫关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朱阳关和荆紫关只是它的侧翼,起辅助作用。古人重阳轻阴,阳的地位比阴高。最大的阳数是九,九代表万物之大、之高,因重阳店在战略上处于核心地位,在军事上有从旁边防卫紫荆关的作用。所以丹朱很重视它,把它起名为重阳。

  丹朱建重阳店的时间在公元前2240年左右,距今有4200年,说明重阳店的建店时间有4000余年了。因舜最后继承了尧的帝位,名声远扬,丹朱则慢慢被后人遗忘了,但丹朱在淇河上建重阳店是确信无疑的。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14

  桓景登高

  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

  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15

  桓景降瘟魔

  传说在公元前三世纪,那时有一个神通广大的人,名字叫费长房。他不仅能呼风唤雨,还能遣神捉鬼。

  有一个叫桓景的青年知道后,很崇拜他,要拜他为师。由于这个青年决心很大,费长房就收他为徒,教他学本领。

  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们全家将有一个大灾难降临,你要提早作好准备。”桓景听了,十分惊慌,连忙跪下求师傅教给他躲避灾难的办法。

  费长房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多做几个红色的`布袋,里面放进茱萸,缠到胳膊上,再带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携带全家老小到一个高坡上饮酒。这样,就可避开大祸。”桓景认真地照师傅的办法去做了。

  到了九月九日这一天的清晨,桓景带着全家来到附近的高坡上,平安地渡过了这一天。

  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中一看,大吃一惊,家里的牛羊鸡犬都死了。他们果真避过了一场灾难。

  从此,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相沿成习,流传了两千多年。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16

  菊花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中,菊花被赋予了神奇的功效。阿牛梦到有个姑娘在运河往西十里的地方,告诉他有一株白菊花盛开,能治母亲的眼病。阿牛带着干粮去寻找白菊,最终挖回家,每天采一朵煎汤给母亲服用。

  最终,阿牛母亲的眼睛重见光明。这个故事传承了重阳节的`赏菊花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会赏菊花、饮菊花酒,表达对菊花的感激和敬意。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17

  东汉时期,汝河村民受尽瘟魔的蹂躏,一一丧命。青年恒景的父母也因瘟疫而死,自己也差点丧命。

  恒景病愈后四处访师寻道,终于找到一位法力无边的仙长。

  仙长赠与他降妖宝剑,恒景日夜修炼,终成大器。在仙长的.指引下,恒景九月九回到家乡,把乡亲领到山上,成功斩杀温魔。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18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於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丶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後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丶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19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20

  盂嘉是东晋时代的著名文人。他在当时最有权势的大将军兼荆州刺史桓温的幕下当参军。九月九日,大将军桓温邀集宾客幕僚作登高盛会,在山顶大摆筵席,饮酒赋诗。

  出席节宴的`人都衣冠楚楚,穿戴整齐,杯盏相酬,兴致很高。突然,一阵风刮过,把盂嘉头上的帽子吹落在地重阳节神话传说故事故事。孟嘉这时已有几分酒意,竟然没有察觉帽子已不在头。但主人桓温已经看见了,便叫在座的孙盛作文章嘲笑他。

  孙盛也是当时很著名的文人,他遵照桓温的命令,在席间写了一篇文章责难盂嘉。没料到孟嘉虽已酒醉,但神志不乱,依然文思敏捷。孙盛的文章刚做好,他草草一看,立刻提起笔来,作了一篇文章酬答。满座的人读了他的文章,都叹息称好,一时传为美谈。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21

  东汉时,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一次瘟疫都病死了。桓景听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下决心降妖。

  他进山拜师学艺,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一天,师傅对他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桓景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照着师傅说的带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随身带上,瘟魔就不敢近身。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就不会染上瘟疫之疾。然后他回到家里等瘟魔。一会儿,瘟魔出水走上岸来,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桓景一见瘟魔,急忙舞剑迎战。几个回合后,瘟魔被青龙剑穿心透肺,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22

  传说民间有一对青年夫妻,生活很艰辛。有一天,走来两个讨饭人,这对夫妻把准备自己吃的黄面笼糕给了他们。讨饭人高兴地边吃边唱:“我有一棵草,染衣蓝如宝,穿得化化烂,颜色依然好。”边走边撒下许多小草。

  冬去春来,这里长满了当初讨饭人撒下的小草,夫妻俩割下草,沤在两只大缸里,第二天缸中水虽然变蓝了,但却染不上色。

  有一天晚上,去年讨饭的两人再次到访,夫妻二人安排他们睡在大缸上并铺了玉米秕子和稻草,并用一袋石灰粉垫在草下做枕头。谁知这俩人进来后掏出酒菜,畅快对饮,半夜里酒性发作,把吃的`酒菜都吐进缸里,并把当枕头的石灰袋也滑到缸中,早晨两个人用木棍一搅,就赶忙走了。

  第二天一早,夫妻俩发现缸水变黄了,便把白布浸在缸里试染,布由黄变成蓝色。原来这种草名叫蓝草,加上适量的石灰和酒就能染色。从此夫妻俩就开起了染坊,生意越做越大。之后他们才知道那两个人是染仙——梅福和葛洪,他们专教穷人染色,直到今天,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仍有祭祀染仙的习俗。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23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

  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24

  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早在汉代,就有饮菊花酒、插茱萸的习俗。唐代王维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王勃的“九月重阳节,开门见菊花”更写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那么,重阳节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有一个传说。

  汉代,河南汝南有个叫恒景的人。一家人守着一块薄地,安分守己得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为了替乡民除害,恒景决定去终南山拜访一个叫费长方的神仙。费长方给了他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学习降妖的法术。恒景遵照老人的话勤奋的练习。一天,费长方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日,瘟神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一包茱萸叶子,一瓶菊花酒,叫你家乡父老都登高避祸。”恒景回到家乡,他把费长方的话告诉乡亲们,大家就按他说的话做了。恒景来到村口等着瘟神。一会儿,狂风怒吼,瘟神来了。看见乡亲们都在山上,瘟神想去作崇,却被茱萸的香味与酒气熏倒了。一回头,又看见恒景手持宝剑向他扑来,连忙迎战。他俩斗了几个回合,瘟神斗不过,转身就逃。恒景抛出宝剑,就把瘟神钉死在地。汝河两岸的百姓又过上了太平的日子。

  从此,人们就把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习俗保留了下来。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25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人叫阿牛。母亲因生活艰辛,日夜劳作,眼睛都瞎了。阿牛一边辛苦劳作,一边求医问药,但母亲的眼病仍不见好转。

  一天夜里,阿牛梦见一个姑娘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的天花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九月初九开放,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九月九日一早,阿牛便来到天花荡,一直找到下午,才在一个草丛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母亲吃完后,眼睛便开始好转了。

  后来姑娘又在梦中告诉阿牛说她是天上的菊花仙子,并传授一首《种菊谣》“三分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经过仔细推敲,阿牛悟出了其中意思:种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头,五月多浇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护好根,这样九月就能开出绣球状的菊花。

  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果然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后来阿牛将种菊的技能教给了村上的'穷百姓,这一带种白菊花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因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饮菊花茶、喝菊花酒等风俗。

【重阳节的简短故事】相关文章:

关于重阳节的故事10-19

重阳节敬老故事06-12

重阳节故事传说06-14

图说《重阳节》故事08-31

简短的名人故事03-01

名人简短故事12-01

笑话简短故事08-15

简短经典的励志故事03-09

简短励志故事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