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故事800字
励志小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人生的道理,用故事的形式教我们怎样做自己,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成为社会和谐的一分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5篇名人故事800字,给大家参考。
苏洵焚稿奋发有为
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他和他的两个儿(苏拭、苏辙)都以文采著名,被后人合称为宋代“三苏”。
苏洵在27岁那年的一天,正像往常一样随手翻书阅览,无意中发现一篇关于古人爱惜时间、刻苦攻读的故事。他认真地读了一遍,感到这故事很生动,又读了一遍,更加感到有意义,于是他反复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就有一次收获。他觉得这故事好像是专为自己写的,不由得心中发出感叹:“时光无情地飞逝,自己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虽然写过一些文章,却都是些平庸之作,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他想:现在不努力,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从这时起,苏询又开始发愤苦读。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有了长进,就急急忙忙地参加录取秀才和进士的两场考试,但两次考试都落了榜。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不过,他没有灰心丧气,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但他没有理出头绪,不知从哪儿做起。
有一天,苏洵在书房里整理他以前写的书稿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因为连自己也感到不满意,又怎能让它们在世上流传呢?于是他将这数百篇书稿统统抱出屋去,放在一个空地上,点上一把火,化为灰烬。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坚定从头做起的决心。焚稿后,他如同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更加轻松愉快地刻苦学习了。苏询有时在家闭门苦读,有时奔走四方,求师访友,一年到头忙个不停,以致后来他两个儿子的学习要靠他妻子教导。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苏洵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既精通《五经》和诸子百家学说,又同时对古今是非成败的道理进行探讨,使自己具有了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智,再写起文章来,往往到了“下笔顷刻数干言”的程度。他写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论文,受到了家乡学者的倾慕,他自己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时他的大儿子苏轼、二儿子苏辙也都长大成人,而且在他的影响下才华出众,他就带着自己写的论文和两个儿子到京城游学。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他看了苏洵的论文很赏识,认为这是当今最好的文笔。欧阳修平时非常器重有才华的学者,这次更不例外,于是他将苏洵的二十二篇文章推荐给朝廷,受到朝廷的重视。一时间,引起朝廷上下的震惊,京城内外的学者传阅他的文章都赞不绝口,并且争相效仿苏询的文章写作方法。苏洵这位晚学成才的散文家,也从此闻名于世。直到很久以后,还广泛流传着赞誉苏洵文章的民谣:“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高凤流麦的典故
东汉时,有个读书人名叫高凤。他的父母都是种田的,因为家里十分贫穷,他小时候没钱进私塾读书,只能到邻近的富家去借书读。富裕的邻居起先不肯借给他,后来看到他确实十分喜爱读书,才答应借书给他。
高凤借到书后,读书非常用功,没有多少时间,学业很有长进。到了青年时代,高凤学识很渊博,在他家乡南阳一带也小有名气了。
高凤读书的时候十分专心刻苦,他不但白天读,晚上读,而且经常因为读书读得入迷,而忘记自己所应该做的事。
童年时,他一面看书,一面放牛,结果连牛逃走了也不知道;少年时,他带着书本下地锄草,他一面背书,一面锄草,结果草没有锄掉,庄稼倒锄掉不少;他结婚后,有一次,他的妻子下田之前,把收割后打下来的麦子晒在庭院里,拿了根长竹竿给丈夫,对他说:
“麦子晒在院子的场地上,你坐在门口看着,别让鸡来糟蹋麦子。”
妻子走后,高凤便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不一会儿,刚才被他赶走的几只鸡又来啄食麦子了,可高凤沉浸在书中,根本忘记了赶鸡的事。
当时时值初夏,天气多变。他妻子下地的时候还是大晴天,不过一个时辰,天空中突然一阵乌云飘过,刹那间天昏地暗,一场暴雨倾盆而下。晒在场地上的麦子随着雨水流进了场边的沟渠。可是,高凤却完全忘记了看管麦子的事,他一手拿着竹竿,一手拿着经书,口中念念有词地读着,麦子被雨水冲走了,他一点也不知道。
没过多久,风停雨歇,太阳又露出了脸,时间也到了中午。高凤的妻子从田里回来,看到场院里一片狼藉,而丈夫却仍端坐在矮凳上诵读,大声责问说:
“让你看麦子,刚才下大雨,为什么不收进去?你看,现在这么多麦子被雨水冲得只剩一点点了!”
“刚才下过大雨吗?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高凤如梦初醒地说。
“你呀!真是个书呆子!”妻子说。
不久,这件暴雨流麦的奇闻很快传了开去,成为人们茶余酒后的笑谈。但高凤不以为意,仍我行我素,又过了十多年,他终于成了东汉时期著名的大儒。
后来,“高凤流麦”这一典故,用来称羡读书专心致志;或者用来嘲谑书呆子。
热爱学习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出生在叙拉古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位天文学家。在父亲的影响下,阿基米德从小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辩论。
11岁那年,阿基米德离开了父母,来到了古希腊最大的城市之一——亚历山大里亚求学。当时的亚历山大里亚是世界闻名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心,图书馆里异常丰富的藏书,深深地吸引着如饥似渴的阿基米德。
当时的书是订在一张张的羊皮上的,也有用莎草茎剖成薄片压平后当做纸的,订成后粘成一大张再卷在圆木棍上。那时没有印刷术,书是一个字一个字抄成的,十分宝贵。阿基米德没有纸笔,就把书本上学到的定理和公式,一点一点地牢记在脑子里。
阿基米德攻读的是数学,需要画图形、推导公式、进行演算。没有纸,他用小树枝当笔,大地当纸。因为地面太硬,写上去的字迹总是看不清楚。阿基米德苦想了几天,又发明了一种“纸”。他把炉灰扒出来,均匀地铺在地面上,然后在上面演算。可是有时天公不作美,风一刮,这种“纸”就飞了。
一天,阿基米德来到海滨散步,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数学问题。无边无垠的沙滩,细密而柔软的沙粒平平整整地铺展在脚下,又伸向远方。他习惯地蹲下来,顺手捡起一个贝壳,便在沙滩上演算起来。
回到住地,阿基米德十分兴奋地告诉朋友们:“沙滩,我发现沙滩是最好的学习地方,它是那么广阔,又是那么安静,你的思想可以飞翔到很远的地方,就像是飞翔在海面上的海鸥一样。”神奇的沙滩、博大的海洋,给了他智慧,给了他力量。打那以后,阿基米德喜欢在海滩上徜徉徘徊,进行思考和学习。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占了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当时,已75岁高龄的阿基米德正在沙滩上聚精会神地演算数学,对于敌军的入侵竟丝毫没有觉察。当罗马士兵拔出剑来要杀他的时候,阿基米德安静地说:“给我留下一些时间,让我把这道还没有解答完的题做完,免得将来给世界留下一道尚未证完的难题。”
由于阿基米德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他被后世的数学家尊称为“数学之神”。读一读想一想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小块放杠杆的支点,我就能将地球挪动。”小朋友,没错,信心加上科学的行动是你走向成功的保证!
高士其上学的趣事
高士其上学的趣事:
高士其从小就用功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年年都是班级里最好的,全校老师和同学,都夸他是个好学生。
他是一位科学家。它六岁那年,要上学读书了。开学那天,天蒙蒙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上学去了。
一路上,高士其乐得象只小鸟儿,又蹦又跳唱着歌。他跑到学校门口一看,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呢。他不敢去敲门,只好站在门口等着,不知道等了多久,学校的大门开了。
开门的是位老伯伯。高士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声“老伯伯早!”
老伯伯心里真高兴,笑眯眯地说:“多懂礼貌呀,孩子,你是一年级新学生吧!”
高士其点点头。老伯伯把高士其领到一年级的教室里。
过了好一会儿,小朋友们才一个个来到学校。
在开学典礼上,校长站在台上讲话。高士其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专心地盯着校长,他听得可仔细啦。
校长讲完了话,叫高士其站到他身边来。高士其不知道有什么事,一颗心象小鹿似的怦怦乱跳。
校长摸摸高士其的头,表扬他是一个守纪律、懂礼貌的好学生。
高士其把校长的话记在心里,每天,他上课用心听讲,放学回家就认真做功课,他跟全班的同学都要好,跟同桌的一个小朋友更要好,下课以后,两个人一起游戏,可高兴呢。
可是有一天,这个小朋友嘟着嘴,冲着高士其说:“你到底认识我吗?”
高士其觉得很奇怪,说:“咱俩是好朋友呀,怎么会不认识你呢?”
这个小朋友气呼呼地说:“那你刚才上课的时候,为啥不理睬我呢?”
高士其一听,笑了起来。原来,刚才上课的时候,这个小朋友拿出纸头,折成一只只小青蛙,悄悄地玩了一阵子,玩着玩着。觉得一个人玩没有劲,就凑到高士其的耳朵边,轻轻地说:“我们来玩斗青蛙吧!”
高士其坐得端端正正,正用心听老师讲课,这个小朋友的话,他根本没有听见。这个小朋友又轻轻地碰了碰高士其,高士其还是坐得好好地在听课。这个小朋友心里挺不高兴,使劲拉了拉高士其的衣服,这一来,高士其回过头来了。那个小朋友指指膝盖上的两只纸折的青蛙。高士其明白了,是叫他一起玩斗青蛙呀,他对那个小朋友白了一眼,又用心地听老师讲课了。
高士其想到这里,笑起来了,他对那个小朋友说;“下课的时候,咱俩一起玩,是好朋友。可是上课的时候,我就不认识你了。”
高士其的话,说得这个小朋友也笑了。
戴震的读书故事
戴震是清代著名学者。他自幼读书就好刨根问底。
有一次,私塾老师给他讲授朱熹的《大学章句》,讲完“大学之道”一段以后,照本宣科地说:“这章叫《经》,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以下十章叫《传》,是曾子的见解,由曾子的学生执笔写出来的。”
戴震问道:“老师,你这样讲,有什么根据呢?”“这是朱熹说的呀!”老师理直气壮地回答,满以为抬出“朱夫子”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朱熹是哪朝人?”戴震歪着小脑袋问。
“宋朝人。”
“孔子、曾子呢?”
“周朝人。”
“那么,周朝与宋朝相隔多少年呢?”
“将近2000年了。”
“既然如此,那么朱熹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戴震幼稚的小脸充满了疑惑,塾师一下子被问住了,一时竟想不出用什么适当的话来回答。塾师笑着摸摸戴震的头说:“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
后来,戴震因为家里贫困,请不起老师,离开私塾以后,只能靠自学。自学的道路坎坷不平,戴震非常期望拜一位知识渊博的学问家,作为自己的老师。
一次,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让戴震遇到了偶然来歙县拜友的大学者江永。江永已年逾花甲,白发斑斑,治学数十年,精通三礼,兼及音韵、算学、地理等。他为人和蔼,好学深思,极喜读书,往往把讲学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书。戴震一见非常敬佩,把自己平日的疑难一一向江永请教。
江永见他少年好学,心中十分喜爱,当即收他为弟子,悉心教导和培养他。两人渐渐地结成了忘年之交。在江永的熏陶下,戴震的思想、性格与学业,开始逐渐成熟起来。
有一天,江永列举算学中的一些问题试问戴震,并告诉他:“这些题目已存疑十多年了,一直未能解决,你能试试看吗?”
戴震仔细看了看,便将这些题目一一剖析比较,并说出来龙去脉。
江永看后不胜惊喜,高兴得像个孩子似地手舞足蹈,连连说:“你解了我十年来不能解决的难题,实在聪明过人,聪明过人。”
从此以后,戴震跟从在江永左右,随时质疑问难,研究学问。最终成为著名考据学家。
【名人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名人励志故事_励志故事02-25
励志名人故事08-04
名人励志故事06-02
名人励志的故事11-06
经典名人励志故事11-07
名人励志故事11-07
励志名人的故事12-10
名人的励志故事02-22
名人励志故事07-29
励志的名人故事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