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资料
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下文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雷锋的故事资料,欢迎大家借鉴。更多详情,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 雷锋
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湖南省望城县人。1940年出身于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对中国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和青年团。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工作模范”“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雷锋1960年1月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他不忘阶级苦,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大胆管理,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人民,送给家庭困难的战友。他曾担任校外辅导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1962年8月15日,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他在部队生活2年8个月,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雷锋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在军内外产生巨大影响。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1990年3月5日,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号召全国人民进一步向雷锋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在广泛持久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中,全军各部队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雷锋式的英雄模范人物。雷锋精神培育着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长。
童年的悲惨——雷锋
雷锋,这位从没上过战场却是新中国最著名的士兵,出生在湖南省的望城县。
颇有意思的是,雷锋的家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刘少奇的故乡非常近。从望城到毛泽东的故居韶山冲路程不过百多公里,毛泽东1917~1923年期间多次在望城境内进行革命调查;望城距离刘少奇的故居宁乡花明楼镇更近,仅六七十公里。若干年后毛泽东、刘少奇都挥笔为他们年轻的老乡雷锋题词,号召全体中国人向他学习,这个历史巧合让人寻
雷锋出生的年份,公元1940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苦难深重的一年。这一年,整个国家都进入了抗日战争的最艰难时期。
1940年,随着日本军队的深入,中国北方大部分国土沦陷,雷锋的家乡长沙以及附近地区,俨然已是中国抵抗日本的战争前线。此前1938年在武汉、广州相继被日本军队攻陷之后,位于两城之间的长沙,已成为日本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最大障碍。为了争夺长沙,1939~1944年,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共进行了四次被世界瞩目的残酷激烈的战争,史称“长沙会战”。
1940年,长沙还经历了一场特大旱灾。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长沙西北部的望城县安庆乡(现已改为“雷锋镇”)简家塘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里。
1940年为农历庚辰年,父母于是给儿子取乳名叫“庚伢子”,“伢子”是湖南对男孩子的称呼;而叔公则给他取名为“雷正兴”,这个名字跟随他到18岁报名去鞍钢成为一名钢铁工人之前。
在雷锋成为全中国的学习榜样之后,他的家庭背景材料也被相关部门详细地收集整理出来。按照新中国通行的说法,雷锋的出身根正苗红,他出生于彻底的无产阶级家庭。在雷锋的档案资料里,可以看到,虽然经历战火动乱、社会变迁,但这些当年的当事人的姓名都非常清晰地记录了下来,包括雷锋的外祖父、叔婶等家族成员,甚至抱养雷锋母亲的佣人,以及雷锋父亲曾经打工的商号。这一切表明,雷锋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活生生的,并且是有着苦难家史的一个人。
雷锋的父亲早期也曾参加过革命活动。根据雷锋的叔祖母雷张氏的回忆,雷锋的父亲雷明亮生于1907年,他在1926年秋天曾参加过由毛泽东发起的湖南农民运动,加入了农民协会,手拿梭镖打过土豪,并担任过自卫队长。
有一个官方提供的数字可以说明当时的农民运动的影响力:1927年1月,湖南省内出现农村大革命的高潮,农民协会会员从40万人激增到200万人。雷锋的父亲就在这批较早觉醒的农民当中。
虽然是家中的顶梁柱,但雷明亮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大革命失败后,雷明亮为了躲避地主武装的报复与迫害,逃到长沙。在仁和福油盐号做工时,运货途中曾被乱兵打成内伤,无钱医治,经常吐血、便血,被老板解雇,回到家中种田。伤势稍好后又到长沙利生油盐号做工,不久伤病发作再被辞退,继续回家种田,成为地主“唐四滚子”的佃农。
雷锋的母亲张元满,是望城县霞凝港穷铁匠张春华的女儿,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长沙的一家育婴堂,育婴堂佣人杨一抱养她到6岁,后因无力抚养,就把她送到雷家做童养媳,成年后与雷明亮完婚。她是一位心灵手巧的传统农村妇女,做事耐心,擅长织布、做衣、绣花。从这方面来看,雷锋似乎与他的母亲更为相似。
雷锋5岁时,父亲因为伤病去世;6岁时,哥哥在工厂当童工,劳累过度患了“童子痨”(肺结核)被解雇,沿途乞讨回家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不久,弟弟也夭折在母亲的怀抱中;7岁时,母亲因不堪地主的凌辱,悬梁自尽。雷锋成为孤儿。
1949年8月,雷锋的家乡获得解放。雷锋参加了儿童团,像许多革命电影里的那些孩子一样,也是扛着红缨枪,在村子里站岗放哨,斗争地主。根据后来的追忆,雷锋还曾经当过儿童团长。1950年春天,“土改”开始,10岁的雷锋在这次运动中参加了他人生第一场诉苦会,悲愤地向同村人痛诉了他的苦难家史。
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雷锋
1954年,雷锋考上了清水塘完小五年级。那时的望城,方圆几十里只有一所完全小学,像雷锋这种考上高小的人,就相当于乡里的“知识分子”了。雷锋家住黄花塘附近的简家塘,离清水塘学校足有十里。每天起早摸黑,来回要步行二十多里路,放学回到家里,烧饭、洗衣等家务都要自己动手。
由于童年经常挨饿,雷锋小小年纪就得了胃病,营养不良,身高、体重都不及同龄人,
这样的身体状况以后一直伴随着他,还差点影响了他的前程。
在上小学时,雷锋有一个外号叫“浮头鱼”,这得名于他开朗、活泼的性格。学校里组织的跳舞、学普通话、演讲比赛、打球、上台献花、政治学习等各种活动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只要有活动就少不了雷锋,同学们就形象地用当地一种“浮头鱼”来称呼他。
活泼爱动的雷锋还喜欢动手制作一些东西,想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地展现自己。他学过如何在木头上刻章,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是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制矿石收音机攻关小组,这也是他主动要求参加的。研制收音机需要经费,雷锋知道后,就到处借钱,后来成为捐款最多的学生;在没有图纸资料和零配件的情况下,他又和伙伴一块儿步行六十多里路,赶到长沙参观学习,他最终成为攻关小组的成员。最后这个收音机作为向“七一”党的生日献礼的.礼物,被雷锋捧上大礼堂的舞台,这是一个可以直接听到毛主席声音的“伟大”成果。
当年在清水塘完小和荷叶坝完小担任教师、校长的张仲明回忆,1954年8月,团委在荷叶坝小学试点成立少年先锋队,表现突出的雷锋成为当地第一批少先队员,戴上了红领巾。脖子上戴着红艳艳的红领巾,这让雷锋在其他同学中显得非常特别,因为在偏僻的农村,还有很多儿童不知道红领巾是什么东西。
“中国少年儿童队”名称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是1953年6月,但正式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却是1954年6月l日才公布,雷锋就是在这一年的“六一”儿童节加入少年先锋队的,因此,他也可以说是新中国第一代少先队员。
雷锋成名后,他在小学时的一些好人好事也被挖掘出来,虚虚实实,不过动机都是纯正的,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一个好人在他小的时候就会与众不同。这些改写的雷锋小时候的好人好事诸如:在学校门前的荷叶坝上有条又长又窄的石板桥,每逢刮风下雨,桥下水大流急,有些同学不敢过,每当这时,雷锋都主动到石板桥边接送同学,对年幼的同学,他总是一个一个背过桥去;有一次,雷锋去上学,路上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在山坡上摸索着砍柴,突然脚踩空了,摔倒在地,就急忙上前扶起这位老人,从此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老人砍柴、担水;在1951年抗美援朝的捐献活动中,雷锋捐出了自己的两角压岁钱。
但小学时期的雷锋并不是那么完美,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名列前茅。1990年出版的一本名叫《雷锋新论》的书,作者经过考证认为:雷锋上学比较晚,错过了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学习十分吃力,成绩总是不理想,他在小学的最高分数只得过90分,没有百分的记录,并不是班里学习成绩最拔尖的。教过雷锋的老师回忆说,那时雷锋学习很用功,但有的学生不如雷锋用功,学习成绩却比他好。
不过,雷锋在读小学时,就已经得到过望城县委的奖励,这应该是他一生中获得的无数奖励中极为珍贵的一次。当时国家提出要在五年或七年内基本扫除文盲,要求农村文盲至少要学会本村本乡的人名、地名、合作社名、工具名等200~300个字。1955年下半年,安庆乡也组织夜校,开展文化“扫盲”活动,雷锋主动请求教语文。为了教会那些大字不识的老乡,雷锋想出了一些招数,例如把农村的俗语编成顺口溜,什么“李二婶插秧,一天二亩”,“钟二叔打谷子,一担二百斤”,诸如此类,效果非常明显。由于他突出的教学成绩,被评为望城的“模范群教”,这是雷锋得到的第一次县级奖励。
1956年,中国农村正处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大变革时期,国家的政策是“以农业为本”。当时农业合作社刚刚成立,国家号召具有高等小学文化程度的学生直接下到农村去,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雷锋所在的安庆乡政府也希望能有一批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因为当时乡里的五个生产队,只有一个人能读报纸——据乡长彭德茂说,“还是个富农的儿子,找一个记工员和队会计都十分困难。”
在那时的意识里,只有贫农出身又稍懂文化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1956年的政治气候,在看似平静的中国农村,其实也已悄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到这一年年底,已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当时有部纪录片中这样描述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每片平原,每座高原,每个旧日的穷乡僻壤,现在都欢腾起来了,千条川万条河汇向大海,五万万农民迈着大步奔向社会主义社会,幸福生活的种子已经深深地埋在全中国的无边无际的大地上。”
当年的《人民画报》隆重刊登了女拖拉机手王梅芬的故事。两年前,张庆村16岁的王梅芬高小毕业,家境贫寒的她回到家乡种地,后来被培养成为优秀的女拖拉机手。在国家的宣传下,农村成为有志青年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
雷锋的几个故事
一次义务劳动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入党
团党委树立雷锋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标兵后,雷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出身贫苦,爱憎分明,好学上进,阶级觉悟高,入党动机正确,根据一贯表现,支部大会一致通过了雷锋的入党申请。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八日,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六零年底,雷锋事迹被以《苦孩子好战士》为题在报刊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各地邀请他作报告的单位越来越多,他以一部血泪斑斑的家史,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激励人们在建设祖国中团结一致,更坚定地去战胜困难。应广大人民的要求,连里把雷锋事迹搞了一个展览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也来人收集雷锋的事迹……
团结友爱
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子,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人民的勤务员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过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模范班长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
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班长。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雷锋的故事资料】相关文章:
学习雷锋手抄报资料大全02-25
学雷锋手抄报图片资料03-06
关于雷锋的黑板报图片及资料08-04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资料08-08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征文03-19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范文01-17
雷锋的故事黑板报图片09-15
学雷锋树新风黑板报资料03-08
小学生学习雷锋的手抄报资料07-20
学雷锋黑板报图片及资料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