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成功女强人的励志故事(通用7篇)
某些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故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成功女强人的励志故事,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成功女强人的励志故事 篇1
阿列克谢耶维奇,她的身份是一名女记者,擅长纪实性文学作品,昨晚她获得了2015的诺贝尔文学奖。
斯维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出生于乌克兰,父亲为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她在白俄罗斯成长,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其已出版中文译本的代表作有《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锌皮娃娃兵》《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等。
她的作品中文版责任编辑陈亮说,伟大的纪实文学作品,既比小说更加贴近现实,同时比小说更加荒诞和富于戏剧性。《纽约时报》就曾评论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里,“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她的作品不是虚构的,却比虚构的文学更加让人难以置信。
她80年代曾经来到中国访问,当时一些刊物上有过报道。著名翻译家、俄罗斯文学研究学者高莽这样回忆——
89年初冬,阿列克谢耶维奇随苏联作家代表团来中国访问。11月6日,外国文学研究所的苏俄文学研咳嗽庇氪硗偶嗣妫翘齑蠹姨傅煤芩姹悖芴钩稀0⒘锌诵灰嬉伦牌邮担⑿图虻ィ婕章源撬迹幸凰疑难劬ΑK不扒椤⑽戎兀挥谢龅拇窃澹裁挥泻姥宰秤铮烤浠俺隹谑保坪醵荚谒闹械嗔抗
她讲述了自己在大学新闻系毕业之后怎样当了记者,怎样认识了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达莫维奇怎样以他为师,后来又怎样从媒体进入文学界。她还讲了写作《战争中没有女性》的'过程。她说她用四年的时间,跑了两百多个城镇与农村,采访了数百名参加过卫国战争的妇女,笔录了与她们的谈话。战争以苏联人民的胜利结束,同时也使很多妇女改变了自己的天性,从此变得严峻与冷酷。
她的话当时给高莽印象最深的是,她讲述自己怎么孜孜不倦地追求“书写真实”,还有她关于“纪实文学”的想法。她赠给高莽一本白俄罗斯出版社出版的《战争中没有女性》原作,书上题了一句话:“纪念我们在伟大的中国土地上的会晤。”
来自襄阳的80后青年作家蒋方舟,对《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一书感受深刻,她说:“重新读一遍《切尔诺贝利的回忆》。当巨大的建筑倒下,看到的是一个个人。消防员的遗孀目睹自己的丈夫一点点变成具有高放射性的物体,连死后的骨灰都令人躲避;父亲把六岁的女儿装进小小的棺材里……作者花了三年去收集和保存灾难亲历者的情感,因为‘人脑海中那些模糊的情感、传言和印象更接近真相’。
成功女强人的励志故事 篇2
一位人称“铁娘子”的女性经济风云人物。她是现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女企业家”、“全球商界女强人50强、全球100位最佳CEO”——董明珠。在2013年12月12日央视举行的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董明珠荣获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
提起董明珠,竞争对手们是这样形容她的:“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可见这位铁娘子的厉害之处。而格力内部的员工这样评价自己的女上司“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即便不化妆,她也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许多。”媒体们则说“这个女子,虽然36岁前的人生平淡无奇,但36岁后的她,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
为什么说董明珠的创业故事很励志,因为很少有人像她这样,36岁再从基层业务员做起,而15年时间,她用自己超乎普通女性的能力,升任格力集团CEO。
格力董明珠,职场女性励志故事,2013年度经济人物
一、大器晚成不失天分
董明珠跟那个年代很多人一样,出身也平平,1954年,她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1975年参加工作,当时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36岁以前,她的生活也是平淡无奇,没有人会想到,36岁以后的董明珠,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创造了让人无不佩服的职场传奇。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辞去工作,南下打工。当时已经36岁的她,到了格力公司,要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却凭借坚毅和死缠烂打,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故事。这位女强人的创业传奇就是从这里开始。靠着勤奋和诚恳,董明珠不断创造着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她的个人销售额,曾经飙升至3650万元。
二、雷厉风行的女上司
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的销售经理,下属们是这样看当时的这位女上司:一个从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一个:自己的原则,自己认为对的。
董明珠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在隆冬时分积压了19000套空调。对此,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每台降价300元卖出了事。董明珠说:“不行,正常产品降价有损形象。”她出人意料的做法是把积压空调分摊给每个经销商。销售员没想到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会烧到自己身上,而且烧个没完。
生活细节上,这位铁娘子还做了这样一个规定“上班时间不许吃东西,一经发现,第一次罚五十,第二次罚一百,第三次走人”。当所有人以为这也就说说而已的时候,一天,董明珠走进办公室,发现8名员工正在吃东西,仅过了10秒钟,下班铃就响了。董明珠毫不客气,每人收了50元。大家目瞪口呆。董明珠说,只要违犯原则,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
一天,有一个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大经销商,来格力厂要求特殊待遇,语气中透着不容商量的傲慢。董明珠非但没有理他,反而狠狠反击:把他开除出格力经销网。所有人都在为这位女上司捏一把汗,一个位子还没有坐稳的销售经理,一天之内,竟毫不犹豫地扔掉1.5亿元的年销售额。董明珠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违犯原则,天王老子也给我下马。
女强人的铁腕让经销商们不得不服软。许多空调厂往往纵容大销售商,允许他们跨地区经营,这样本地小经销商根本竞争不过,也把市场搞乱了。董明珠这样一做,小经销商可以把规模搞大,也就有了奔头。
三、铁腕解决欠款问题
拖欠货款是中国零售批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让很多经销商头疼,不信邪的董明珠一年里就把全部问题解决了。她的做法很简单,也很霸道:凡拖欠货款的`经销商一律停止发货,补足款后,先交钱再提货。
不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她这下捅了马蜂窝,大大小小的经销商纷纷向格力老总朱江洪告状,有的甚至宣称:“有她没我。”董明珠没有服软,针锋相对的说:“那就有我没他。”朱江洪劝董明珠:“是不是可以补完款,先发货再收钱?”董明珠微微一笑说:“好啊。”结果款一到账,货却把住不发。董明珠说:“要货?先拿钱来。”董明珠振振有词:“就算别人全这样,我格力也偏偏不。”即使100次撞墙头破血流,董明珠也要撞10l次。欠款这堵破墙一定要倒。
董明珠的强硬带来的效果是:1997年、1998年格力没有l分钱的应收账款,也没有l分钱三角债。此后,大家都相信董姐,不划款,你拿不到一个货;只要划款过去,从不拖欠货的。董姐办事,服气,放心!
四、职场女人的励志奋斗精神
年轻的时候董明珠每天只睡5个钟头,据说现在董明珠也往往是在睡眠或打盹时想问题,一有什么想法,半夜一两点,董明珠会跳起来,拿起本子就记下来,甚至半夜打电话给老总。正是她的这种奋斗精神,许多营销绝招就是这样诞生的。
1995年,董明珠发明了“淡季返利”,即依据经销商淡季投入资金数量,给予相应利益返还。这样把“钱—货”关系,变成“钱—利”关系,既解决了制造商淡季生产资金短缺,又缓解了旺季供货压力。1995年格力淡季回款比上年增加3.4倍,达11亿元,为1996年与春兰总决战做好了市场准备。
1995年,格力叉发明“年终返利”,将7000万元利润还给经销商。
1996年,空调淡季,格力靠淡季返利拿回了15亿元回款。在淡季价格战中,各个品牌只得纷纷降价,甚至零售价低于批发价,批发价低于出厂价,大伤元气。董明珠规定格力l分钱也不能降。到了8月31号,格力却宣布拿出l亿元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给每个经销商。这样在空调业最困难的1996年,格力销售增长17%,第一次超过春兰。
格力不仅把缩小营销队伍省下的钱补给了经销商,1997年还拿出2.5亿元返还经销商。
董明珠认为:只有经销格力赚钱,才能长治久安。她不仅将紧俏空调品种平均分配,避免大经销商垄断货源,扰乱市场,还推出了空调机身份证,使每台空调在营销部备案。
一般来说,空调9到3月份是淡季,4到8月份是旺季,淡旺季有不同的价格,淡季比旺季低2个万分点。一般厂家都在挖空心思想把旺季从4月提前到3月,以获得更大利润。
1998年,董明珠却突发奇想,在朱总支持下宣布把淡季延长一个月。4月继续实行3月淡季价。格力到手的钱不要。等其它厂回过神来,众多大经销商已纷纷划款给格力抢买格力产品,有厂家长叹:“董明珠也真狠—这么多年,我们从没想到过这一招。”
就这样,15年的时间里,董明珠从一名基层业务员成长为格力的总经理,从05年至今,她一直担任着格力的副董事长、总裁职务。自从董明珠出任总经理后,她和董事长朱江洪,创造了我国商界独一无二的奇迹。在她的领导下,格力电器从1995年至2005年,连续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2003年以后,销售额每年均以30%的速度增长,净利润保持15%以上的增幅!
五、给职业女性的建议:
有媒体采访过董明珠,问她对于职业女性,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董明珠说:女性在职场里打拼,首先是要会做人,什么叫做人?就是我要尽职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这就是目标。很多人会说以后要当总经理,那不叫目标,而是一种私人的目的,不叫目标。我在岗位要做得比别人都好,这就是目标。你每一个都做得比别人好,受到别人的尊重,由于尊重,你的职务就会发生变化。不是为了职业目的去实现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而成功要怎么理解呢?董明珠从来没有认为这个总经理的职务就是成功的象征,总经理更多的是一份责任,要履行更多的职责,对她来说这不是一个光环,而是一个负担。
成功女强人的励志故事 篇3
从履历上看,杨惠妍的个人经历异常简单。1981年出生于顺德的杨惠妍在老家度过了平静的童年。她的中学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父亲创办的广东碧桂园学校中度过。
在杨国强一位下属的眼中,杨惠妍是一个给人“淡淡的亲切感、稳重感”的“邻家女孩”。“她很单纯、很普通。”一位碧桂园前工作人员回忆,我认识她时,豆豆还是一个十三四岁的中学生。杨惠妍的乳名是“豆豆”,接近杨氏家族的碧桂园高管都随其父母唤其乳名。
在外貌上,杨惠妍像她母亲,而妹妹杨子莹则像其父。“有趣的是,性格上也是这样!”这位曾在杨国强身边服务7年的碧桂园高层说,平时见到杨惠妍,她的表情总是微笑,但不会与你说太多的话。
在杨惠妍去美国读书之前,为了强化她的英语听说能力,杨国强专门请了一位年纪相仿的外籍女学生与她同吃同住。“杨总对她们的教育和培养更多地是在品格方面。”杨国强的一位前助理说。
喜好研读李嘉诚传记的杨国强,似乎在培养子女的方式上也在效仿李嘉诚。当杨惠妍只有十三四岁时,父亲就将她们姐妹俩带到董事会会议列席旁听。会后,杨国强还会向她们解释为什么他在会议上这样说话以及如何批评下属等等。
在这种言传身教中,杨惠妍或许渐渐明白她将是碧桂园未来的接班人。然而,这并不是这位内向的女孩当初理想的职业。与现在首富身份相去甚远,杨惠妍曾经在家人面前表示,她的志向是当一名教师。“对于管理一个企业,特别是像碧桂园这样的大型企业,不一定是杨小姐最初的兴趣,起码在去美国之前不是。”上述碧桂园的那位高层说。
倒是妹妹杨子莹表现得更积极,她曾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过:“以后姐姐要管理公司,我要管理学校!”杨子莹现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心理学专业。2001年秋,碧桂园国际学校毕业的杨惠妍同样赴该校学习,四年后获得市场与物流专业学位。
“我听到她是首富的消息感到很吃惊,她很低调,在中国留学生圈子里几乎没有人了解她。”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杨雪峰说。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受过内地媒体采访的杨惠妍,其个人问题深受网友好奇。据小道消息流传,杨惠妍去年就已结婚,到底是怎样幸运的男人娶了我们的年轻才干的首富,有人更说其夫是哈尔滨人。而e网通视频网独家获得的这一组图片,则毫无疑问的证实了这位内地女首富的确已经结婚。婚礼照片显示,这位年轻的女首富身材高挑,气质颇佳,人前也始终保持微笑。而她的丈夫戴着眼镜,看上去很斯文。今年(2008)27岁的杨惠妍以财富330亿元,排名08胡润百富榜第三。杨惠妍是2007年的首富,她的财富一年里缩水近75%,除房地产外,她在能源领域也有投资。
杨惠妍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市场营销及物流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加入碧桂园担任采购部经理,如今,作为公司执行董事,杨惠妍主要负责整体采购监督、企业资源管理,并参与制订发展策略。
事实上,杨惠妍并非外界认为的仅仅是杨氏家族财富代言人。据碧桂园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早在3年前,杨国强去美国治病,碧桂园集团管理团队就由杨惠妍全面接管。当时只有22岁的杨惠妍加入碧桂园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来自美国的管理团队,在很大程度上接替了杨国强时代的原有创业团队。
接触过杨惠妍的房地产业内人士评价,杨惠妍做事干练、机敏,有控制能力,她将使碧桂园完成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碧桂园过去一段时间在天津、北京等城市及江苏、湖南等省拿下不少郊区地块。现在的碧桂园在前期大量积累的.前提下,开始由工厂模式逐渐向个性化生产转变。
一位与碧桂园打过多年交道的房产公司高层表示,碧桂园产品以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但看过碧桂园在清远做的假日半岛楼盘后就会发现,这是远远迥异于之前人们印象中的碧桂园,“拥有27洞高尔夫的假日半岛同样是上万亩超级大盘,但在设计水平上已经非常高并极具个性。”
据众多碧桂园员工介绍,杨国强和杨惠妍都不是愿意抛头露面的人,只有少数高层领导才有机会见到这位执行董事,一般员工基本无缘认识这位“少东家”。
杨惠妍的丈夫毕业于清华大学,也有留美经历,经人撮合,与杨惠妍喜结连理。2006年底,杨国强为杨惠妍在碧桂园大酒店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宴,据参与婚宴的某人士介绍,新郎的父亲是东北某省的副厅级干部,杨老板对女儿的这桩婚姻,“觉得非常有面子”,“觉得非常满意”。
碧桂园是由其现主席杨国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创办的,杨国强出身包工头,为人低调,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而碧桂园内部的股东结构属典型的家族企业,不少大股东跟杨国强有血缘或姻亲关系。2006年胡润百富榜,碧桂园共有十位股东入选,其中6位都是来自顺德的杨姓人士。
成功女强人的励志故事 篇4
蔡邕是汉末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和画家。汉灵帝在位时任议郎。董卓专权后,被任命为左中郎将。蔡邕的独生女儿蔡文姬,其所做《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为文学经典,其大名甚至上了古代教育经典文本《三字经》。虽然其父在其16岁时被杀,蔡文姬依然在无依无靠的情况下,成为名传古今的才女。
蔡邕为了教育独生女儿,特意为女儿撰写《女训》。其内容以“梳妆”为喻,阐述了外表美与心灵美的关系,强调“修心”比“饰面”更重要。
他说:“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入之。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润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文章指出了当时女性普遍存在的通病:只注意外表美而不注意心灵美。他说,人的心灵如同人的头和面一样重要。人的脸一天不洗,就会污垢满面;人的.心灵一天不向善,坏的念头就会乘虚而入。一般人只知道洗脸修面,而不知道培养良好的品德,那真是太糊涂了。人的脸面不修饰,一般人认为你太丑陋了;人的心灵不向善,有德才的人就认为你太丑恶了。一般人认为脸难看尚且罢了,而德才高的人认为心灵丑陋,那怎么能容忍得了呢!因此,当照着镜子修饰你的面孔时,要考虑自己心灵的美好与纯洁;当在脸上涂脂时,就要考虑心灵的温和与善良;当抹粉时,就要考虑心灵的吐故纳新;当在头上擦油时,就要考虑使心灵闪闪发光;当梳头时,就要考虑心灵的梳理;当整理发髻时,就要考虑自己思想作风的端正;整理鬓发时,就要考虑自己心灵的完美。
蔡邕在《女训》中主要是要求女儿随时随地要加强德性修养,在注意外表修养的同时,更要注意加强内心的修养。
毫无疑问,正是父亲严格的家训,让蔡文姬不仅仅成为东汉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也成为女性个人修养的千年典范。
成功女强人的励志故事 篇5
大学的暑假,她和两个师兄去了敦煌莫高窟。他们每天去洞里参观,下午4点景点关闭后,两个师兄就背着摄影包出去采风。只有她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当地夏天的白昼极长,晚上10点仍有自然光。她便打算利用下午时间,去看看向往已久的沙漠,但每次提出来都遭到师兄反对:“你别胡闹了,要去也得哪天早上一起去。”也没人告诉她,为什么下午不能进沙漠。
一连好几天,终于抵挡不住沙漠的诱惑,她决定单独行动。她心想,你们不让我进沙漠,无非是担心天黑了,怕我一个人走丢,我才没那么笨呢?她向当地人借了一个手电筒,装干电池的,足有半米长,两头有带子可以背在身上,挺沉,仿佛一杆长枪。有了这件超级武器,她顿觉信心倍增。
那天下午,一切准备就绪。她头戴破草帽,肩上交叉斜挎着手电筒和水壶,胳膊上绑着湿毛巾,还带了一把短刀和一盒火柴,像个全副武装的战士。临走前,她特意给两位师兄留了个小纸条:“我去沙漠了,你们不用担心,我带手电了。”然后,她满怀信心,顶着烈日独自出发了。
刚进入沙漠,胳膊上的湿毛巾就“滋滋”地冒白雾,此时气温高达40度,但她已被另一番景象吸引。天空是明艳的蓝,地上是耀眼的黄,相互交错辉映,如梦似幻。金灿灿的阳光,像大把大把的金属沫,刷刷地抛洒下来,落地成金。一望无垠的沙丘,一尘不染,一脚踩下去,“哗”地溢出一片流沙,然后刻下一个深深的脚印。沙漠如此古老,而自己如此年轻,她不由得心潮澎湃,豪情万丈,感觉是去赴一个千年之约。她丝毫没有察觉,危险正悄悄袭来!
天快黑了。她突然感觉身上凉飕飕的,环顾四周,天空已变成了一口大锅,笼罩四野,四面八方的沙丘竟然一模一样。她本来是顺着一条干涸的河道进来的,此刻别说河道找不着了,就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正迟疑间,她浑身又一阵哆嗦,此时气温迅速下降了30多度,一下子从火炉掉进了冰窟,而她身上只穿着牛仔短裤和小背心!
求生的本能,让她暂时忘掉了恐惧。她再不敢随意走动,只能等到天亮再说,当务之急就是生火取暖,否则会被活活冻死。沙漠里只有一种蕨类植物骆驼刺,她拿出短刀,拼命地连挖带扒,双手被刺得鲜血淋漓。好不容易挖出一大堆骆驼刺,拿出火柴点火,却怎么也点不着,火柴只剩下小半盒!这时,她想起身上还有一条毛巾,又把毛巾垫在底下引火,终于点燃了骆驼刺。她手握着短刀,一会儿烤火,一会儿又去挖柴火,丝毫不敢松懈。
一直忙到快天亮,两个师兄顺着火光找来,终于发现了她。上来就是一顿臭骂:“你这个傻丫头!你知道沙漠有狼吗,你知道沙丘会平移吗,你知道沙尘暴吗,你知道沙漠的日温差有30多度吗……”她什么都不知道,闻所未闻,吓得脸色苍白,连连摇头。
“你不是说,你带了手电吗,有用吗?”她猛然想起,手电还背在身上,别说用,连摸都没摸过。而她当初正是仗着这个手电,才敢孤身勇闯沙漠,哪曾料想,真正到了紧要关头,其他东西都起了作用,唯独手电毫无用处。简直是个笑话,好在有惊无险。
你不一定能猜到,这个年少莽撞的“傻丫头”,就是于丹。那天在电视上,听她讲起这段沙漠历险记,我也忍不住大笑。不过,故事还没结束。
于丹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叫柳村的.地方工作。那里地处偏僻,条件异常艰苦,她感到前途渺茫,一度消沉沮丧,委靡不振。
一天,她忽然收到一封奇怪的来信,不见抬头、落款,只写了一句话:“我什么都不怕,我带手电了!”不用问,信是师兄写的。直到七年之后,她终于明白,当年那个手电,其实是有用的,它的作用不是用来照明,而是给了自己独闯沙漠的勇气和信心,让自己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是啊,我连沙漠都闯过来了,柳村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她重新振作起来。
否则的话,今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讲《论语》的,恐怕就不是于丹了。
事实上,向前跨出一步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有跨出去的勇气。
成功女强人的励志故事 篇6
即使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婴幼儿用品及儿童教育服务的市场依然前景广阔,堪称“朝阳行业”。然而,行业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的。如何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找到创业发展的空间?近日,慧宝教育咨询服务中心负责人、“湘妹子”刘卉介绍了她的心得体会。
刘卉原来在湖南一家国企工作,由于工厂效益不佳,2000年她来到广州,曾进入过广告、IT、制药等不同行业,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培训工作。2006年小孩出生,为了照顾孩子,她做起了“全职妈妈”。她经常带孩子参加早教等各种课程、活动,并且经常钻研这方面的书籍。在这一过程中,她感受到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教育都很重视,与孩子有关的行业确实是“朝阳产业”,然而社会提供的服务还不足够。2009年,孩子3岁可以全托后,刘卉决定在孩子成长教育这方面进行创业。最初她开的是一间母婴用品店,除了做实体店外,还做网店。经营中,刘卉逐渐发现,母婴用品既有大的品牌店、超市店中店,又有很多小店。像她这样的小店,无论资金、实力、团队等都不可能与大店竞争。
结果,开了一年多,只是和同行打了个平手,这促使刘卉重新思考自己的服务定位。几经尝试,她最终确定将主要方向放在益智教材、教具等儿童智力开发服务上。“创业发展的资源,需要靠自己在经营中不断积累。”刘卉说,转型从事儿童智力开发,也有个过程。在开始做母婴用品店时,很多顾客会附带问有没有益智玩具,她发现当时母婴用品店基本没有这些产品供应。于是,她只是做些单个的益智玩具。后来她又发现,家长对利用玩具开发孩子的智力比较感兴趣,但不大会选择,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需要有比较系统的'方案。这个时候,她开始逐步引进一些国际化的教材和教具,让孩子可以参加兴趣班、不断提高级别、参加全国比赛等,孩子的观察、推理、分类、判断、空间想象等能力随之不断提升。刘卉说,找准方向持之以恒,有时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比如,为了让更多的幼儿园认识这些教材教具,她曾不断到这些机构上门拜访,慢慢打开了渠道,很多幼儿园负责人主动为她提供交流机会;通过参加各种相关展会,则可以获得行业前沿信息,也可了解到很多合作机会。现在,刘卉的教育咨询服务中心已与不少幼儿教育机构合作推广智力拓展教育。接下来,她希望能做成连锁,让更多的父母和孩子从中获益。
对于有意创业的年轻人,刘卉的建议是,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物质准备,要作最坏的打算,因为创业的挑战是方方面面的。同时,定位要清楚,方向要选对,不能太杂。创业过程中一个人可能会不断有选择机会,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优势、能力作选择。同时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才会不觉得太累。“家人的支持理解也很重要。”刘卉说,一个女性创业者需要身边很多人的支持,其中家庭的支持特别重要。
假如你的公司在一座8层的大厦里,你希望自己的工作地点在哪一层?A、一层或二层 B、三层或四层C、五层或六层 D、七层或八层第一感觉选择你希望自己工作的楼层,可以写在文章评论里,我会第一时间给选择的亲们公布答案,看看你的创业潜质如何!
成功女强人的励志故事 篇7
“挫折使我不断成长,梦想让我创业信心百倍,只有不断创业,才能让我心里踏实。”——程华英
25年前,揣着50元程华英开始干起摆地摊卖青菜的生意,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在武汉黄陂城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还积累了近百万元积蓄。不过,不甘平庸的她又在不惑之龄,毅然地把身子扑到田埂上创业——这是女强人程华英用25年青春谱写的农业梦。
迄今,程华英的家庭农场已经拥有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50岁的程华英感慨万千。
住上了“小洋楼”,拥有百万积蓄,对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人来说已经很富足。可是忙碌惯了的程华英,压根儿坐不住,一闲下来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1998年,在一位朋友的影响下,程华英决然地毅然踏上了到农村租一片土地进行创业的“闯”业之旅。
经过多方考察,1998年12月,程华英带着自己积攒多年的80万元资金来到武汉生态园北湖旁的六指街大咀村,承租下了200余亩地,开始了农业开发。
开荒复垦后,千辛万苦种下了第一批80亩良种西瓜,看着西瓜一天天长大,再苦再累再忙她心里也偷乐。不过,正值西瓜上市之际天公不作美,连续下了15天的连阴雨,西瓜烂在了地里,损失近6万元。
程华英并没有被打倒,而是重振信心,又购进300棵杉树、500斤桃树种子,引进了50亩橘子苗和梨树苗,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不过,老天并没有怜悯她。由于气候、土壤及夏天干旱高温原因,所种的苗木死了一大半,损失惨重。
程华英并没有选择退却。2000年,她将园区的低洼地改造成5口鱼池,又种了80亩花生,嫁接了20万株油桃。不料,期间黄陂遭遇了百年大旱,大部分嫁接了的桃苗旱死,损失近十万元。
经过前三次的失败惨痛教训,她悟出一个道理,一定要依靠科技力量发展农业种、养殖。2001年,为了凑足资金东山再起,她毅然把城里的房子变卖,揣着变卖家产换来的20万元又一次踏上了生态农庄的道路。
这次,为了将每一分钱用到实处,她什么事情都自己动手,先后建成50个竹制大棚,20吨供水水箱及自动喷淋系统。不管刮风下雨,她和丈夫总是驾着拖拉机满载蔬菜送到城里批发市场去卖。工夫不负有心人,由于销售对路,当年获利20万元,这次的成功让她重拾信心。有了资金回笼,2003年投资肉鸭养殖,获利180万元。2004年,又扩建鸡舍、鸭舍,全年光销售现货禽类产品就获利98万元……
成功后的程华英又将带领周边农民一起致富为己任。她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采取四提供一回收办法(提供种苗、饲料、药品、技术,回收产品),为农户免费送树苗、技术资料,请当地农民至农庄观摩、学习种养殖技术,累计带领200余户农户开展种养殖,与区科技、畜牧部门联合培训农业种养殖人员累计1000余人。
如今,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养殖、种植、科研、培训于一体的规范化综合农业企业。程华英告诉记者,她计划进一步开展肉禽和水产养殖、林果种植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实习培训,逐步实现每年培训1000~1500名农村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的目标。
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程华英深有感触地说:“挫折让我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和创业,才能让我的创业梦得以实现,能够带领农户一起致富过上好日子,我觉得心里特别踏实。”
【成功女强人的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商界女强人的创业故事03-26
成功励志故事01-23
成功的励志故事12-26
职场女强人经典励志语录10-09
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11-11
成功励志名言故事03-20
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03-16
成功励志小故事08-31
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03-13
偶然的成功励志故事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