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2000字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著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代物理学的开创人和奠基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2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
正像历史学家认为17世纪下半叶是牛顿的时代那样,人们常把20世纪的上半叶看成是爱因斯坦的时代。因为他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几乎整个20世纪物理学的创造历程,都有他的巨手在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人们常说,爱因斯坦是天才。他当然是天才。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爱因斯坦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无限勤奋,是因为他符合时代要求,不倦探索,敢于创新。
爱因斯坦不但无限勤奋,他还是一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敢于冲破禁区、创立新说的伟大科学家。他敢于并且善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倦探索。
当然,这首先是时代的要求。爱因斯坦生活的时代,特别是在他科学思想最活跃、贡献最多的20世纪初,是科学思想新旧交替的时代。就在绝大多数人向经典物理学顶礼膜拜的时刻,一连串挑战却接踵而来。在平静而晴朗的物理学太空中挂着两朵乌云:一朵和黑体辐射实验有关,另一朵和以太漂流实验有关。另外,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也有力地冲击着经典物理学的大厦。爱因斯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来的闯将。
爱因斯坦还在少年时代,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追赶光线的人;关于光线的想法引出了狭义相对论。他又设想:假如吊索断了,一架升降机坠入深谷,里面的乘客会有什么感觉;这个想法导出了广义相对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是拆了旧房盖新房。它像登山一样。创立一个新理论就像登上一座高峰。视野扩大了,原来隐蔽着的东西被发现了。原有的理论仍然历历在目,只是显得小了,成了广阔视野中的一小部分。他在登上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高峰以后,没有满足,没有停顿。他环顾四周上下,看到宇宙间无比壮丽的景色,拍拍身上的尘土,又准备攀登新的高峰统一场论。这是相对论的第三阶段。他希望把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起来,而且希望这统一的场能够解释量子力学所不能解释的问题。
爱因斯坦最反对这样的科学家,他们拿起一块木板,寻找最薄的部位,在容易钻孔的地方,钻上许许多多孔。他把自己的钻头,对准统一场论上最厚最厚的地方,希望把电磁力和引力统一起来,给物质结构一种统一的解释。他也知道统一场论不会在自己手里完成。可是他认为,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那种证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让我来做吧。他给比利时王太后伊莉莎白的信里是这样写的:留给我的事情是:毫不悯惜自己,研究困难的科学问题。那个工作迷人的魔力,将持续到我停止呼吸。 爱因斯坦是这样写,也是这样做的。他在神圣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又勇敢地深入探索宇宙。他探索了几十年,直到最后一息。他在生命弥留之夜,在医院的病榻旁还放着一叠统一场论的未完成稿,准备翌晨醒来再继续演算。爱因斯坦对统一场论的探索,正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的那种毫不气馁的热情和顽强性格的写照。
生活就是追求真理。正像德国剧作家莱辛说的: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爱因斯坦在勤奋的工作中,在追求真理的探索中度过了一生。他有限的生命已经结束。但是,人们在心里建起了纪念他的殿堂。
爱因斯坦的故事
1939年夏天,爱因斯坦到位于纽约东部的长岛度假。而我的祖父——大卫·罗斯曼,在那里经营着罗斯曼百货公司。6月的一天,爱因斯坦走进店里。尽管祖父一眼就认出了他,但还是把他当作一名普通顾客对待。
祖父问道:“请问,您要什么?” 爱因斯坦用浓重的德国口音的英语答道:“我要买日晷。”说实话,罗斯曼百货公司经营的商品品种很齐全,但就是没有“日晷”。我祖父灵机一动:“我家后院里倒是有。”他把有些迷惑不解的爱因斯坦引到后院里,指着一双凉鞋对他说:“你要是真的很需要的话,这个就送给你吧。”爱因斯坦一看,哈哈大笑。他指着自己的脚说:“不,我要的不是这个,我要的是日晷。”原来,凉鞋和日晷的英语发音相似,加上爱因斯坦的德国口音,祖父以为是凉鞋。
当祖父返回店里时,爱因斯坦听到了唱机里播放的古典音乐。谈到音乐时,祖父提及他自己会拉小提琴。说到小提琴,爱因斯坦两眼放光:“我看,我们得找个时间好好切磋一下。”于是他们约好了日期。在准备过程中,祖父遇到了麻烦,他不知道到时候该拉什么曲子。最后,他决定拉巴赫的交响曲——他拉过的最难的曲子。
那天,当祖父到达爱因斯坦租住的避暑小屋,所谓的“爱因斯坦之家”时,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看过曲目表后,爱因斯坦也选择了巴赫的交响曲。他们开始拉小提琴,但很快祖父就发现自己拉得不如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拉得实在太好了。拉了几分钟后,爱因斯坦放下小提琴说:“我们还是聊聊天吧。”
那天晚上剩下的时间都是在爱因斯坦家的阳台上度过的。我祖父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却对自然科学和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两个男人发现他们有很多共同点。几小时后,爱因斯坦的女管家气冲冲地出来了,她斥责我祖父:“你影响了爱因斯坦博士的休息!” 爱因斯坦纠正道:“不!是我害得罗斯曼先生休息不成。”
那年夏天,祖父和爱因斯坦经常在一起,并且几乎无话不谈。有一次,爱因斯坦主动提出要给我祖父讲相对论。祖父愉快地接受了,但有个条件——爱因斯坦在讲解时不能涉及数学知识。爱因斯坦同意了。当爱因斯坦开始讲解时,他拿出了一张纸,在上面匆匆写下了一些数字。这时,祖父提醒他:“别忘了,不涉及数学。”爱因斯坦解释说,那些数字只是用来帮他理清思路的,然后又接着讲。在整个过程中,他不断地在纸上写下数字。最后,当他想用这些数字时,祖父又提及了约定。爱因斯坦辩解道:“但是这些数字很容易理解啊!”
有一次,爱因斯坦应邀去参加一个当地组织集会,该集会试图将难民从纳粹德国解救出来。在发出邀请时,集会的召集者告诉祖父爱因斯坦来露个面就行了。祖父警告那个负责人,千万别想让爱因斯坦到时候讲点什么,那人同意了。
集会那天,我祖父穿着西装、打着领结,开车去接爱因斯坦。见到他时,祖父发现他还像平时那样,上身穿着一件背心,下面穿着一条宽松的短裤,用绳子胡乱地扎着。祖父惊叫道:“天啊,你看起来真特别!”爱因斯坦领会了祖父的意思,返身回去换了一身衣服。在集会进行到中途时,主持人向与会者介绍了爱因斯坦并邀请他为大家讲几句话。这时,他向祖父无奈地摊了摊手,走上讲台。他只说了一句:“你们必须组织好一切,就像过去我们犹太人组织的那样,否则就不能见效。”就走下了讲台。会议结束后,一大群人聚集到爱因斯坦周围,七嘴八舌地问开了。回答了几个问题后,他悄悄对我祖父说:“快带我离开这儿。”
当时,曼哈顿滨江大教堂曾有一个计划,为曾经在长岛居住过的八位最著名的科学家树立雕像。爱因斯坦也是其中之一。我祖父向他问起被纪念的感觉,他答道:“从现在起,在我的余生里,我得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恐怕连一双凉鞋我也不敢随便穿了。”
爱因斯坦最喜欢的娱乐之一就是驾着他那艘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船去航行。一天,他决定驾着小船来拜访我祖父。对驾着小船的爱因斯坦来说,那可是一段相当长的旅途。早上,祖父就得知爱因斯坦已经在路上。可是直到下午也不见他的影子。祖父开始担心起来,他知道爱因斯坦不会游泳。太阳都下山了,还是没见到他。直到晚上,一名警察打来了电话说,有一个留着长发、看起来很古怪的家伙在海滩上徘徊,说要找大卫·罗斯曼。原来,快靠岸时,爱因斯坦掉进水里了。听到他的呼救,一位路过的少年救了他,没有留姓名就走了。
爱因斯坦和我祖父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46年。当时,爱因斯坦对祖父说:“在我一生中,和你一起度过的那个夏天最有意思,让我回味无穷。我非常感谢你。”
从那以后,祖父再也没有见过爱因斯坦,只是每年夏天都要托人给他带去一双凉鞋。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一个天才的童年,总会有些超乎寻常的故事。爱因斯坦刚出生时,后脑大得不同一般,而且头骨呈棱角形,头骨的这种异状,后来永久性地成为爱因斯坦的特征。爱因斯坦的母亲曾为头胎儿子的异样头骨而受惊,爱因斯坦的祖母看到孙子,也低声嘀咕:“太重了!太重了!”她不是说孙子的体重,而是孙子大而怪的头形让她不安,一个弱小的身躯,如何支撑得住这个硕大的脑袋?她们当然还不曾意识到:就是这个大而怪的头脑,将滋生出多么伟大的意识。当然,童年时代的爱因斯坦还不可能向世人解释自己个性的内涵。他独来独往,时常故意躲开小伙伴、同学,即使同亲人在一起,他也只是一个沉默的听众。谁要是破坏了他独处的心境,一向沉静的他会突然爆发出激烈的情绪。爱因斯坦的妹妹后来回忆说:“每逢那样的时刻,他会变得脸色苍白,鼻尖发白,不能自制。”有几次,爱因斯坦竟向比自己小2岁的妹妹扔东西,大发脾气。爱因斯坦5岁时,父母为他请了一个家庭女教师。第一次上课时,爱因斯坦大概发现自己将失去自由的个人世界,又一次大发脾气,向老师扔椅子以示抗议,爱因斯坦的父母只好结束这第一次还未开始的教育。不爱和人交往的小爱因斯坦偏喜爱那些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游戏,比如用薄薄的纸片搭房子,不成功绝不罢休。
对于童年的爱因斯坦来说,独立的个性还只是一只“空筐”,它需要充实精神、文化的内涵。第一个装进这只“空筐”的是什么?是音乐。爱因斯坦3岁的时候,一天,母亲波林坐在钢琴旁,轻轻地抚弄琴键,优美动听的旋律像潺潺溪水,从她的手指下流出。忽然,她觉得背后有人,她回头一看,小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全神贯注地倾听美妙的乐声。年轻的母亲高兴了,她说:“瞧你一本正经的,像个大教授!哎,亲爱的,怎么不说话呀?”爱因斯坦没有回答,他只有3岁,还无法说清激起心灵感应的音乐到底是什么,他那对亮晶晶的、棕色的大眼睛中却又分明闪烁着快乐的光辉。琴声又响了,是贝多芬的奏鸣曲。小爱因斯坦迈着摇晃的步子,无声地扑向一个新的世界,那里只有美丽、和谐和崇高。不爱说话的小爱因斯坦对音乐入迷了,6岁起练习拉小提琴。几年后,爱因斯坦唯一的消遣就是音乐,在母亲的伴同下,他很快就能演奏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了。
按爱因斯坦的心理气质而言,如果他出生在文艺复兴时期,历史或许把他造就成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但在19世纪末的德国,一种以科学发明去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潮正在兴起。各种科学发明以前所未有的声、光、电、化迅速改变着人们的感官世界,各种技术上的新鲜玩意给新一代人带来无穷的趣味,并吸引着他们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科学之光普照着大地,也照亮了小爱因斯坦成长的道路。爱因斯坦上学前的一天,他生病了,本来沉静的孩子更像一只温顺的小猫,静静地蜷伏在家里,一动也不动。父亲拿来一个小罗盘给儿子解闷。爱因斯坦的小手捧着罗盘,只见罗盘中间那根针在轻轻地抖动,指着北边。他把盘子转过去,那根针并不听他的话,照旧指向北边。爱因斯坦又把罗盘捧在胸前,扭转身子,再猛扭过去,可那根针又回来了,还是指向北边。不管他怎样转动身子,那根细细的红色磁针就是顽强地指着北边。小爱因斯坦忘掉了身上的病痛,只剩下一脸的惊讶和困惑:是什么东西使它总是指向北边呢?这根针的四周什么也没有,是什么力量推着它指向北边呢?
爱因斯坦67岁时仍然为童年时的“罗盘经历”感慨万千。他在《自述》中说:“当我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在父亲给我看一个罗盘的时候,就经历过这种惊奇。这只指南针以如此确定的方式行动,根本不符合那些在无意识的概念世界中能找到位置的事物的本性的(同直接‘接触‘有关的作用)。我现在还记得,至少相信我还记得,这种经验给我一个深刻而持久的印象。我想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事情后面。凡是人从小就看到的事情,不会引起这种反应;他对于物体下落,对于风和雨,对于月亮或者对于月亮会不会掉下来,对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区别等都不感到惊奇。”显然,人们经验认为“空虚”的空间存在一种什么东西,一种什么力量,迫使着物体朝
特定的方向运动。这件偶然小事虽微乎其微,并发生在爱因斯坦成为科学家之前很久的时间里,但这次奇特的经历却对他后来的科学思考与研究极为重要。后来,“场”的特性和空间问题是那样强劲地吸引着这位物理学家。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终于天才地解决了这些儿童时代就萌发出来的困惑。不过在当时,它们还只是以朴质的本来面貌显现在他的眼前。
小小的罗盘,里面那根按照一定规律行动的磁针,唤起了这位未来的科学巨匠的好奇心——探索事物原委的好奇心。而这种神圣的好奇心,正是萌生科学的幼苗。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09-14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11篇04-25
爱因斯坦励志故事(精选21篇)04-24
爱因斯坦成功励志故事(精选9篇)02-10
爱因斯坦的童年故事09-20
爱因斯坦的故事简介04-12
名人故事:爱因斯坦的悔悟12-13
爱因斯坦的故事(精选16篇)04-14
名人故事: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04-12
外国名人爱因斯坦的小故事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