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

时间:2022-03-28 18:16:46 励志文章 我要投稿

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

  在我国,清明是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清明时节祭祀忙,细雨飘荡人悲伤。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欢迎查看。

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

  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 篇1

  清明节与“清明”节气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节日,但现在各地大多不再过此节)。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此外,清明时处早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气候宜人而到处生机勃勃,是春游和郊外娱乐的好时光,所以清明前后自然成为人们乐于到户外、郊野嬉游的的好时光。

  虽然我们在本文所谈的清明节主要指节日而不是节气,但是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应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 篇2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丰富有趣的。相传,清明节要做户外活动,不仅是要活动筋骨,增加免疫力,还是为了要寒食禁火。因为在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锻炼身体,但是,有些人不知道要做些什么运动,于是人们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扫墓,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这个习俗已经相传许久了。在明《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朝之前就有这个习俗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朝以后的事。到了唐朝才开始盛行清明节扫墓的。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比如: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也已经相传许久了,传说远在先秦时已经形成这个习俗了,但是,也有人说是始于魏晋才开始的这个习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但是一直到了宋代,踏青才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 篇3

  清明节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 篇4

  清明雨中话清明散文

  又是清明将至,关于祭奠关于民风的文章飘飘洒洒的到来,读着想着,现在敲打着键盘,写点自己的感受。

  祭奠皇帝的大典就要来临了,我想那样的场面不会次于泰山祭孔,先贤圣哲被后人景仰,政府出资摆上宏大的场面以此宏扬民族文化肯定不会有人非议,现在准备祭奠皇帝,目的也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播,这样论证下去的结论是祭奠本无错。/大到祭奠圣人,小到祭奠自家的先人,同样都是一种寄托,如何祭奠那是百姓自家的事情,只要不违反法律和他人的利益,大可不必每年的清明都忙着敲响警钟。

  行僧我今年的清明前夕,也到墓地祭奠,这是故乡早春时节难得的一个晴天,我们同样买了鹃花买了纸买了母亲喜欢的点心水果,还带去了父亲写给母亲的祭文。我们走在苍松翠柏丛中,感受的同样是悠远精致的民族文化。

  汽车开进九龙源墓地,最先看见的是烈士陵园,长春市著名的苏联英雄纪念碑即将迁入这个山青水秀的园地,满车的人都望着那烈士们的墓碑肃然起敬,手中的花朵和流淌着华夏儿女热血的心灵一同为英烈而跳动。

  下车之处,是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在那里我看到了我的母校东北师大校长的墓碑,上面用英语写着"嘿,我在这里。"

  沿着石阶走上去,一排排大理石铺造的墓碑林立在面前,清明未到祭奠的人却很多,因为是星期天,不会影响工作。

  祭奠的仪式大体相同,扫去冬日的残雪,擦尽墓上的尘土,把旧年的花换上新的,把供品摆好,点上三柱香,敬三个礼,然后各自到专用的生肖炉前去烧纸,人们嘴里念着常说的话,在祥和的心境中回忆着曾经幸福的过去。

  没有人把果品留在墓前,也没有人在炉外焚烧,青山绿水真性情,这就是我们自然的民俗古老的民风,不是排场不是迷信,不是必须禁止的行为。

  烧纸的时候总要说上几句话,虽然听上去那些话很是让人头晕,细品味还是很有点内涵。说的最多的是"保佑后人幸福健康顺利",其实这样的话没有错,我们哪个人不是在父母的保佑下来到这人世间的呢?哪个人不是在爹娘的保佑下从踉跄学步的婴儿走到今天呢?这样的保佑当然是永远保存在心中的,是我们要念叨一生的渴盼。

  其实扫墓不过是寄托自己的情怀,有时对亲人的让你总想做点什么,可是去世的亲人仿佛不需要我们具体的去做,于是我们就会自然地去想:妈妈喜欢菊花,我买了大捧的菊花放在墓前。妈妈喜欢水果,哥哥嫂子把鲜灵灵的各种水果摆在墓前,想到妈妈喜欢看书读报,弟弟和弟妹说妈妈用这些钱订报纸买杂志,还倒上一杯娃哈哈酸奶,这是妈妈天天喝的饮料。

  然后呢?大家按照墓地的要求带走供品,留下一捧撒向苍穹的纸灰和各种花朵,所有这些不过是对亲人的,决无可以指责之处。

  我在墓地还遇到了这样的事情,种在母亲身边的那棵松树不知为何竟然枯黄,树的左边是我为高龄的公公婆婆准备的墓地,四位老人在将来的日子里可以继续相伴我们高兴,可是这突然枯死的松树让我们难过。于是我们和工作人员商量,他们表示会立刻换栽,这让我们深感欣慰。心灵的砰动就在一瞬间,是大文化铸就了家庭的小文化,要我说,传统文化的根基,还是应该在每一个家庭之中。

  如今个人对死亡的认识尤其是对亡灵安置的认识已经很少有迷信的色彩,清明时节我们祭奠的方式也很多,向那碧水中撒上一捧花瓣,向那宇宙间喷送一杯白酒,向那遥远的地方磕上一个响头,要不就抱着亲人的遗像睡一觉,梦中说说贴心的话,都挺好的,方式就让老百姓自己选吧,这就是文化。

  那天,我还看见一个小伙子,盘腿坐在墓碑前,手里举着个酒杯说"爸,儿子回来看你,咱爷俩喝一杯,您暖暖身子,春天来了,您那老寒腿就要好了。"我从他身后悄悄走过,不忍心扰乱他的心,在这样无限的时候,宁静,是人类最美好的风景,就让每个人静下心来,去品味曾经经历的美好和团圆吧。

【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相关文章:

端午节微信文章素材07-20

2017端午节微信活动及文章08-13

翻译考试口译素材文章精选11-11

清明节图片素材11-13

2017端午节微信文章07-20

清明节手抄报素材10-24

清明节手抄报素材搜集11-22

清明节手抄报素材参考10-24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素材10-21

微信宝:打破微信营销乱象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