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征文精选3篇
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1936年10月,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征文3篇,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征文精选一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经历了两年的漫长跋涉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征途。渡湘江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翻雪山等等一系列鲜活的画卷给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去年10月,单位组织了一次观看红军长征主题动画片《冲锋号》的活动,观影结束后长征精神这个词就在我的心里久久回荡。我想起了小时候学校组织我们一帮小朋友观看《闪闪的红星》,一群小朋友嘴里声嘶力竭的吼着叫着:杀死日本鬼子!现在的我已经不会和当时一样气急败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故事传递的精神就已经不是脑海里一闪而过的画面,我会时常思考到底是什么样的毅力什么样的体魄才能够让这样一群人紧紧团结在一起去完成一项看似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长征足足有两万五千里的路程,而现在的我们仅仅是微信完成了两万步的运动量都要发个朋友圈“炫耀”一番;长征路上红军们吃皮带啃树根,换成是我一天不吃肉都受不了。所以说,我不得不佩服80年前的前辈们,他们身上背负的不仅是战争所带来的屈辱,也有后辈的期望。
如何在当今社会的青少年的生活工作中持续发扬长征精神,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我能够做的就是同红军战士们一样,将最终的目标牢牢记在心里,内化为脚步的力量一步一步将道路踩踏实。
所谓长征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就是团结一致共圆中国梦,只要将长征精神同时代精神相结合,就一定能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征文精选二
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红军们向前迈进的步伐,都阻挡不了他们要改变中国命运的信念。他们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11个省。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梦想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回首向来风雨路,如果没有长征的胜利,哪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哪会有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哪会有我们充满生机的活力,欣欣向荣今天?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一面旗帜引领一支队伍,一种信念点燃一把火炬。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时光荏苒,转眼80年过去了,长征得的故事或许被时光冲淡,但是长征的精神,却一直照耀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之上。作为当代的人血青年,我们应该报复伟大的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新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大力弘扬与继承长征精神,艰苦奋斗,努力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将一身热血投身于报国之行,扬起长征精神的旗帜,乘风破浪,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让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征文精选三
表弟在城里打工,属于标准“农二代”。像他这样的“农二代”几乎遍布全国,他们游走于城市各个角落,犹如满天繁星。作为大他10多岁的表哥,我看着他长大,也体悟着他成长的艰辛。
表弟职校毕业,学的是建筑工程设计,刚走出校门就找到了工作。彼时,他对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等我在城里挣够了钱,就回农村去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受父母影响,表弟工作特别勤奋。我当时觉得,每天辛苦挣钱只是浅层追求,“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才是其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目标。几年下来,他通过艰辛拼搏,攒下一点积蓄。但这点钱,用表弟的话说,“根本不够回乡改变落后的农村面貌”。去年,在父母和亲朋支持下,他东拼西凑在城里按揭了一套商品房,并与一个打工姑娘谈起了恋爱。看样子,两人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结婚。自此,表弟再不提回乡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事。原有的理想对于今天的他,似乎已如过眼云烟。
表弟今年才24岁,一点不缺年轻人的朝气,可渐渐远去的昔日理想、日益浓厚的“实际选择”,不免让人五味杂陈。是现实太残酷,还是他当初确立的目标过于高远?面对如今已是“城里人”的他,我竟也像雾里看花,难以作答。我常想,与一些条件更好的年轻人相比,表弟的确储备得还不够,让他单枪匹马去改变农村的落后,确实有点“自不量力”。正如他也时不时自嘲:把房子的借款、贷款还清,能在城里安身立命,就不错了。
区区几年,一个人便失掉了为最初理想而奋不顾身的勇气。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丢弃了为理想而战的意志,无异于泯灭了梦想。表弟的生活,可能也会慢慢变得庸常而实际。而表弟想过的“城里人日子”,恐怕还需要一个“进化”过程。户籍在农村、血脉亲情在乡间,医疗养老、子女就学、融入城市等问题,都得放到新型城镇化的大篮子里统筹解决,时间上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不得不说,表弟虽身体进了城,却仍像天空中浮着的一片云——城市不属于他,农村又无法回去,只好生活在摇摆不定的夹缝中。这个“夹缝”,让“农二代”充满了迷茫、困惑、焦灼不安,更折射出当今中国城镇化进程必须直面的一个大问题。
庆幸的是,表弟还心存希望。一次聊天他对我说,梦想还有,只是暂时无处安放。虽生活在“夹缝”中,但恰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最好平台。无论是继续在城市打拼,还是将来重回农村,他需要等待机会,等待自身条件臻于成熟。“这个时代,已经给了我这样的‘农二代’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干嘛要自寻烦恼?”表弟说这话时,没有振臂高呼,却字字真诚真实。他认为,把大梦化小、把小梦落到实处,才是他现在最该考虑的。
看来,表弟还“回得去”!拉着他在熙来攘往的城市里穿梭,心头也跟着阳光起来。有梦想就有希望。不管扎根城市、还是回到新农村,如何让“农二代”们更为自如地进退,是这个时代城镇化大潮无可回避的课题。
【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征文】相关文章:
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征文优秀范文03-20
最新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征文精选范文03-20
小学生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征文201612-01
2016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作文精选07-13
中国梦我的梦征文02-17
我的梦,中国梦征文07-18
我的中国梦征文08-12
中国梦我的梦优秀征文12-26
中国梦我的梦优秀征文(精品)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