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国名人故事集锦
小故事大道理,下面有YJBYS小编整理的阅读中国名人故事集锦,欢迎阅读!
阅读中国名人故事集锦
巴金的儿子李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四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毕业分配时,很多人为子女能分到一个好单位,到处托人走后门,然而巴金却没有跟任何人打过招呼。李小棠毕业后就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没有一点怨言。巴金90岁生日时,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来寓所拜访巴金。当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时,陈铁迪还奇怪地问:“你怎么也来了?”
把自己的病写进小说
幼年多病的巴金,其实从来没有读过大学。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都是如此。写《灭亡》时正是巴金治疗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时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
《家》给巴金带来家
巴金一直以“愿天下人都有饭吃”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事业而无暇顾及儿女私情。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最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
没饭吃也要买书
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了,但是省吃俭用,他还是要买书。一天,一向依着他的萧珊实在忍不住对他说:“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不知道家里到底有没有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的巴金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第二天,他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书店了。
阅读中国名人故事集锦
钱学森(1911—2009)杭州人,是全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是我国“原子弹之父”、“导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1911年出生于上海,后来出国留学,1938开始对火箭进行研究。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到祖国后,用他所学的'专业和知识为祖国服务。他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99年我国建国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为他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钱学森从美国回来时,对接待他的人所说的一句话。
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是艰难的,当他在美国得知祖国于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时,他的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于是他向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明,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金布尔听后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还大声喊道:“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钱学森只不过是要回国,美国人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那么着急呢?因为他知道钱学森是个人才,他的知识和能力要是为中国服务,很可能对美国产生威胁。他有一个恶毒的想法就是:我们美国得不到的,也不能让其他国家得到。于是金布尔马上通知了移民局,不准让钱学森全家离开美国。美国海关果然禁止钱学森回国并扣留了他的所有行李。但后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钱学森突然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如果不是钱学森的老师和校友大力帮助,恐怕他是难以得到自由的。
但那以后,钱学森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他不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特务的监视,不许他离开洛杉矶,还定期查问他。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为了回国钱学森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啊!然而,钱学森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反而更加强烈了。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国的要求。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摆脱了特务的监视,在寄给在比利时亲威的信中,巧妙的在香烟纸上写了一封信,并顺利的转到了周总理的手里。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进行,中国大使按照周总理的要求,以钱学森要求回国的这封信为依据,迫使美国政府允许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他的夫人和两个孩子终于乘坐美国“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离开了洛杉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众所周知,钱学森在导弹方面的研究举世瞩目,但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们敬爱的钱爷爷更加关心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也关心我们下一代的成长问题。比如说在普及科技知识方面,他就谈到了如何更好的办好科技展览。他说,展览是一种行业、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不是随随便便就办得好的。如何办好展览?钱爷爷强调了展览的设计问题。他说,展览的设计很重要,展览好比是一场演出,演出需要导演,而我们的展览也需要总设计师,他的工作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这次的展览是做什么的,是关于什么样的展览。如果主题和目的不明确或者离开主题和目的去搞一些花样,参观后留不下什么印象,成了过眼烟云,那展览的效果就不好。我们现在设计展览,心中要有一个总的主题,总的目的,那就是宣传四个现代化,鼓舞全国人民为此而奋斗。
还有一个故事,一次导弹发射的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是当时的天气很坏,到底能发不能发,试验基地的司令员、参谋长和钱学森的意见不同。按照当时的规定,每次发射报告上面必须有三个人同意的签字,然后再请示聂荣臻元帅的批准。可是当时司令员和参谋长都说不能发,而钱学森却非常有信心的说能发射,这样就形成了2:1的局面,于是就把只有钱学森一个人签字的报告送给了聂帅。没想到,聂帅很爽快地批准发射,并说要是只有那两位签字而没有钱院长的签字,我倒不敢批了。你猜这发导弹发射成功没?结果是这一发导弹还真的打成功了。
阅读中国名人故事集锦
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先生患了严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他顾不得疗养,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争中去。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恶化,入院治疗无效,不幸于12日逝世,终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政府配给的美国面粉!”
阅读中国名人故事集锦
1923年的一天,孙中山命令胡汉民以大元帅的名义发出手令,到广州市政厅提款20万元,作为军饷发给滇、桂军,让他们出发攻取惠州的陈炯明。
那天早晨,胡汉民让孙中山的侍卫副官张猛亲持手令到市政厅提款。张猛8时半赶到市政厅,一直等到11时正,才见市长孙科登楼入办公室。张猛赶快将提款手令面交孙科。孙科接过手令,看了一眼,非常生气:“我不会印银纸,哪里有这么多钱?”说罢,随即将手令撕得粉碎,投进废纸篓,就下楼坐汽车走了。
当天下午,孙中山打电话问滇军出发了没有?滇军总司令回答说:“还没有领到粮饷,部队不肯出发。”孙中山接着又打电话问桂军总司令,也得到同样的回答。
孙中山觉得情况不对,便赶紧去问会计司长黄隆生:“为什么还不发饷给滇、桂两军,使他们马上出发?”
黄隆生说:“会计司没有钱。”
孙中山问:“市政厅20万元还没拨来么?”
黄隆生答:“我不知道这回事。”
孙中山听了大为诧异,急忙到二楼问胡汉民。胡汉民说:“今天一早就让张副官去取了。”
正要去找张猛,刚好,张猛回来了,就把当时的情况如实报告了孙中山。
孙中山气得脸色发紫,半晌说不出话来。他立即打电话让孙科赶来。
孙科战战兢兢来到父亲跟前。不待他张口解释,孙中山就厉声叱骂他:“军情如此紧急,急需发饷给滇、桂军出发,你怎么总没有这回事!你马上拨20万元来,办不到,就不要做市长……”
孙科被斥责得无话可说,便噔噔地跑到二楼找胡汉民出气,说胡汉民假借命令索钱,挑拨他父子不和。
胡汉民气得大叫:“这是你父亲叫我写的,怎么是假借命令?”
盛气凌人的孙科举起手杖就向胡汉民打去。胡汉民一闪身,手杖落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上,顿时“嘭”的一声,惊动了在三楼的孙中山。这时,孙中山正要洗澡。他穿着毛巾浴衣走下楼来,看见这种情景,难过得几乎流出泪来。他怒不可遏,一手夺过卫士的驳壳枪,就要打孙科。孙科吓得慌忙逃走。孙中山一面追赶,一面厉声斥骂,一直追到帅府大门口,连拖鞋也甩掉了。直到李烈钧、朱培德、黄隆生闻声赶来,才把孙中山劝住。孙科逃出大门,匆匆坐上江边的一艘小电船离去。
孙科为何平白无故迁怒胡汉民呢?原来,孙科和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早因意见不一,产生矛盾,以致颇受委屈的胡汉民曾向孙中山提出辞呈。当时,孙中山正在前线督战,他深知儿子年少气盛,容易得罪人,立即写信力劝他以大局为重,同舟共济。
过了五天,孙中山又写信给孙科,再次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此时惠州尚未攻下,东江军事仍然紧急,望吾儿劝告各同仁,务要一心一德,共维危局。”
孙科对胡汉民一直心存芥蒂,但迫于当时的形势和父亲的威严,也就相安无事。此时,他犯起少爷脾气来,竟然感情用事,不顾大局,把父亲的谆谆教诲抛于脑后,重演“同室操戈”,这就难怪孙中山恼怒不已,竟致出现了父打子的场面。
【阅读中国名人故事集锦】相关文章:
中国的名人故事11-19
中国名人故事15篇12-27
中国的名人故事15篇11-19
中国名人故事之杨澜12-11
中国名人故事演讲稿11-25
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10-22
中国名人齐白石与白菜的故事12-11
中国名人李大钊刻苦勤奋的故事12-11
名人成长故事集锦09-14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集锦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