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培养我们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人物,观摩更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效法古人的明智之举,同时以可以反省自我。下面有YJBYS小编整理的中国历史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岑文本的忧惧
据《旧唐书,岑文本传》载,岑文本踏进仕途不久,就以自己杰出的才华和品行被封为中书令(唐代为天子制订诏书、起草政令的高级官员),他回到家里,脸上显出忧愁的神色。母亲感到奇怪,问他为何如此?他说: "我没有什么功勋,也不是皇上的旧臣,不恰当地蒙受这样的恩宠荣耀,责任重大,职位很高,这就是我忧愁、恐惧的原因。"
亲朋好友来向他庆贺,他总是说: "如今我只接受慰问,不接受庆贺,因为我无功而被封如此高官,无德而享如此荣誉,实在惭愧!"又有人劝他经营产业,岑文本叹息道: "我本是南方一个平民,步行进入关中。往昔我的愿望,不过是当到秘书郎或一个县令罢了,如今我受到这样高的荣耀,令人恐惧的地方已经够多了,怎可再谈添置产业的事呢?"后来,岑文本果然成了忧国爱民的大臣,深受老百姓的敬爱。
周新挂鹅
明朝永乐年间,南海人周新任监察御史。他正直廉洁,对于官场中的流弊,敢直言披露,行为不轨的贵戚们都很怕他,视之为'"冷面寒铁"。后来,周新改任浙江按察使,当地含冤负屈的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纷纷奔走相告;"我们得救了。"周新到任后,果然澄清了许多积年冤案,惩处于-德育名人小故事
贪赃枉法的官吏。很快,就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为了感谢他,经常有人给他送礼品、财物。周新恪守自己的誓言:份礼不受,分文不取。一次次当面退还了礼品、财物。一次,有人趁周新不在家,给他送去一只烤鹅。周新的管家推辞不掉,就留下了。周新回家后知道了这件事,为了杜绝人们再来送礼,他便把那只烤鹅高挂在家里很显眼的地方。以后有人再来送礼,他就指着那烤鹅说:"你要是不拿走,照挂不误!"从此,再没人敢给他送礼了。
于谦清风两袖
明朝有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名叫于谦,他在明宣宗、英宗、景宗各朝,都做过不小的官。当时官场黑暗,营私舞弊贪赃贿赂成风,于谦抱定"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出淤泥而不染,清廉奉公,颇有政绩
据说,于谦当"兵部侍郎"时,有一次巡抚河南。其时朝中宦官王振专权,骄横跋扈,贪赃纳贿,无所不用其极。地方官进京或京官奉差外出回京,都须向他献纳金银珠宝等贡品礼物,如若不然,就会遭到种种非难、打击和排挤。于谦对王振的不法妄为,早已十分厌恶。这次回京之时,有人私下劝他带些绢帕、蘑茹、线香之类的土特产品?送给权贵们作个人情。于谦听了哈哈一笑,当即展纸挥毫,赋诗一首:
绢帕茹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然后,他果然不带一物,两袖清风地上路了。由此,"清风两袖" (或曰"两袖清风" )这个成语便常常被用来形容正直、清廉的品行。
司马迁.无瑕玉璧不可收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在编写《史记》的时候,朝中最受汉武帝刘彻宠信的将军李广利派人给他送来一件礼物。司马迁的女儿打开精致的盒子一看,不禁欣喜于色。原来,盒子里放着一对圆润、光滑的稀世珍宝--玉壁。于是,她喜盈盈地跑过去告诉了父亲。
这对玉璧使司马迁思绪万千,他想到;我是一个平凡而品位低下的小官,人家是皇上的宠臣,为什么要送我这么珍贵的礼物呢?况且,这无瑕玉壁,不正是做人的一个榜样吗?富贵贫贱不由人,而品行则可以追求,使其洁白似玉。如果收下这对玉璧,我身上就增添了一分瘢痕污点。想到这里,他对女儿说: "自古无功不受禄,这无瑕玉璧咱们不能收。"说罢,他包好玉壁,交给来人带回去了。
顾炎武.收回门生贴子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是一位很有骨气的`人,他曾出生入死地从事抗清斗争。清朝统一中国后,他坚持不合作的态度,多次拒绝清政府的威胁利诱,不出来做官,致力于研究学问,多有建树。
据说,有个官僚地主叶方恒,看中了顾炎武的家产,便卑鄙地唆使别人诬告顾炎武有"通海"的罪,说他同沿海抗清力量相勾结,图谋推翻清王朝。这在当时是最大的罪名。于是,顾炎武被抓了起来。
顾炎武的亲朋好友闻汛后,立即四处奔走,多方营救。好友归庄为此求救于当时的汉奸官僚钱谦益,钱知道顾炎武是当时的有名学者,企图借此沽名钓誉,便说: "救他不难,只要他送我一张门生帖子,拜我为师就行了。"归庄深知顾炎武的为人,决不肯屈节求生,但事到此时也只得从权,'便悄悄地代写了一张门生帖子,送给钱谦益。果然,顾炎武很快便被保释了。
顾炎武出狱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脸都变色了,觉得拜钱谦益这个汉奸官僚为师是太侮辱自己了,便对归庄说;"一定要把门生帖子要回来。要不回来,我就在大街上贴通告,声明并没这件事。"由于顾炎武坚持,后来钱谦益只好交还了这张门生帖子,顾炎武的气节,因此而更为时人所景仰了。
郑成功四抗父命
民族英雄郑成功四抗父母不肯投降的趣事广为人知。他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南明之时,朝廷兵权操纵在他手里,清廷以闽粤总督的官职为诱饵,他就心有所动。一天他把儿子郑成功找来,讲了自己的心思。当时才二十三岁的郑成功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有一颗爱国忠心,他对父亲的叛变行为十分震惊,他耐心地劝说父亲;清廷一向,背信弃义,我们如今地处福建有险可守,抗清地利人和,中兴大明并非毫无希望;即使失败,有史可法为榜样,也要名垂青史。但郑芝龙迷恋清廷的高官厚禄,执意投降。郑成功当夜逃走,决心抗清到底。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 "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父教子以贰。"
郑芝龙投降清廷了,然而家财没有保住,妻子田川氏(郑成功生母)被清兵奸污,自缢身死。郑芝龙有此国恨家仇而不思图报,反而为了保全性命,在清廷的指使、配合下三次写信劝儿子投降,都遭到严辞拒绝。
第三次劝降时,郑芝龙派郑成功最喜欢的弟弟郑渡,陪伺清廷的钦差大臣去劝降。这一次清廷出价更高,不但封公,而且答应将福州、泉州、漳州、兴化四府的土地拨给郑成功管辖,郑渡到厦门,一见哥哥就痛哭不已,恳求哥哥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忍辱投降。郑成功思念骨肉,心如刀绞,更觉得倘若投降清廷,就对不起天地良心,会成为民族罪人。于是他坚定地说; "我要的不是个人的富贵,一家的平安,而是大:明的天下,故国的山河。父亲卖国求荣,致使隆武帝被俘遇害,几十万军民流血牺牲,至今万人唾骂!"他还劝弟弟到杭州祭扫岳墓,当岳飞而不当秦桧。后来,郑成功进军台湾,赶跑荷兰侵略者,使台湾回归祖国。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02-16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02-16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宋高宗赵构01-08
历史名人故事(15篇)12-06
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09-17
历史名人故事15篇08-18
历史名人故事:包拯分铜钱12-11
历史名人故事集合15篇12-06
中国历史名人名言11-11
历史名人朱元璋治嘴巴的故事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