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作文看图写话名人故事
名人们在小时候都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故事一:《七岁咏鹅——骆宾王》
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他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骆宾王年少才高,很小就喜爱文学。他善於从一个天真活泼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抓住特征去描绘。他童年时的诗歌,天真率直,很富灵性,素来脍炙人口。
一天,骆宾王来到家门前的小河边玩耍,他又看到了那一群司空见惯的鹅。它们像几位绅士在河面上悠游自在地游着。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青枝緑叶般的水,红红的鹅掌,慢慢地拨动着清亮的水波。突然,一只鹅伸长脖子,脆亮的叫一声“鹅”,紧接着其他的鹅也都对天歌唱起来,骆宾王看到这情景,内心怦然一动,他凝神地注视着鹅群,信口吟出了一首四句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緑水,红掌拨清波。
反复吟诵这首诗,不仅会在眼前浮现出一幅多彩的画面,而且仿佛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孩子的唤鹅声,鹅儿引颈高歌声、戏水声。我们读了会感受到春天的盎然生机,感受到农村生活的宁静和甜美。
骆宾王自小就胸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天生一副侠肝义胆。但他一生坎坷,他曾经担任过长主簿,不久因罪入狱,贬临海丞,郁郁不得志,弃官而去。后来他协助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起草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名扬天下,连武则天本人读了也感叹说:“这样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让他流落,宰相的过错不小!”
故事二:《伏尔泰3岁背——寓言》
伏尔泰(1694~1788),法国作家、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他的文学作品和哲学着作充满了反封建、反宗教的精神,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有积极影响。他的原名为弗兰苏阿·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他出生於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法律公证人。
伏尔泰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对文学很感兴趣,小小的伏尔泰受到父亲嗜好的潜移默化影响,自孩提时就深深地爱上了文学。
伏尔泰的记忆力极强,3岁时就能背诵拉·封登的《寓言》。一天,父亲从外面回来,小伏尔泰站在床上自言自语地讲故事,还手舞足蹈。时而洋洋得意,时而板着面孔,表情丰富多变。父亲见了,又觉得好奇,又感到可爱。於是就忍住笑躲在他背后偷偷地看他表演。孩子讲的故事好像是拉·封登的《寓言》上的。
父亲悄悄地拿来这本书,经过核对,他惊异地发现,原来儿子讲的故事与《寓言》中的故事居然一字不差。这简直太令人不可思议了。等儿子讲完故事后,父亲情不自禁地把他抱了起来,高兴地把他举过头顶,连连称赞道:“我的乖孩子,你太聪明了!”
伏尔泰才思敏捷,多才多艺。他12岁时便开始写诗,16岁时,他的讽刺诗和即景诗已写得很出色。20岁时,他随父亲出使荷兰,任文官,其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讥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当时人们说他思想之快捷和语言之炽热,有如闪电和天火。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
故事三:《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赞许。传说,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导是东晋的宰相,与当朝太傅稀鉴是好朋友,稀鉴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众的女儿。一日,稀鉴对王导说,他想在他的儿子和侄儿中为女儿选一位满意的女婿。
王导当即表示同意,并同意由他挑选。王导回到家中将此事告诉了诸位儿侄,儿侄们久闻稀家小姐德贤貌美,都想得到她。稀家来人选婿时,诸侄儿都忙着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问此事,仍躺在东厢房床上专心琢磨书法艺术。
稀家来人看过王导诸儿侄之后,回去向稀鉴回票说:“王家诸儿郎都不错,只是知道是选婿有些拘谨不自然。只有东厢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顾用手在席上比划什么。”郡鉴听后,高兴地说:“东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书法上学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内含不露,潜心学业,正是我意中的女婿。”于是,把女儿嫁给了王素之。王导的其他儿侄十分羡慕,称他为“东床快婿”,从此“东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称了
故事四:《霍金是个笨孩子》
霍金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全身瘫痪却依然热爱科学研究,为人类的科学几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很多人都为之感动,却很少人知道,他小时候并不是很出众,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个傻子。
在霍金12岁时,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故事五:《妙算惊人——华罗庚》
华罗庚(1910~1985),江苏省金坛人,我国着名数学家。他从小就有天才的数学头脑,在学习中特别善於动脑筋,以后全凭自学,一步一步登上科学的高峰。他先后担任过大学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曾应邀到许多国家讲学,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数学权威。
华罗庚小时候,他的父亲开小杂货铺,家里穷得很。华罗庚一生下来就被装进一个箩筐里,顶上又盖一只箩筐。老人说这样可避邪消灾,所以给孩子起名为“罗庚”,很有些吉祥如意的意思。
华罗庚上学期间,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常常独出心裁,我行我素。而且把作业乱改一通,但这些并不能掩盖他的天资聪慧。华罗庚的数学天才大大超过了他的同学们。他上初中二年级时,教数学课的是法国留学生王维克。
有一次王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几,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过了好半天,竟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王老师用眼扫视全班时,大部分学生都低着头,恐怕被老师喊起来回答。只有一个学生在桌上用笔紧张地算着。
过了一会儿,这个学生果然举手要求回答了。他大声说:“是二十三。”王老师问:“大家说他回答的对不对?”教室里又是一片沉寂,同学们只是惊奇地看着站起来的那个学生,他就是很不起眼的华罗庚。王老师说:“他答对了。”
接着老师告诉大家,这是我国古代算学经典之作的《孙子算经》里的一道名题。在楚汉之争中,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还用这个方法点兵呢!西方数家尊称它为“孙子定理”。王老师一再表扬华罗庚是个好学的孩子,前途不可限量。
从此,同学们对华罗庚刮目相看了。其实,这年才刚满14岁的华罗庚,根本没看过《孙子算经》。他完全是靠动脑筋,凭聪明才智计算出来的。王维克发现华罗庚是个数学天才后,不断地鼓励他、帮助他,一步一步把他领入“数学王国”。经过许多年的勤奋努力,他进了清华大学,又去了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华罗庚终於成了一名自学成材的大数学家,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
故事六:《读书迷-车尔尼雪夫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俄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一生为真理而奔走呼号的战斗者。他除了写有着名长篇小说《怎么办?》以外,还着有许多有关社会、自然和文艺理论的论文。
1828年7月24日,车尔尼雪夫斯基出生在伏尔加河边美丽的萨拉托夫城。他的父亲是一个平民出身的牧师,很有学问。家里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室,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有空就到这里来。
7岁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读书就简直入了迷,他经常一面吃饭,一面看书。有一天早晨,妈妈看到孩子好长时间没从厨房里出来,心想这孩子到底吃了些什么?於是,他母亲悄悄地走到厨房门前,只看到小车尔尼雪夫斯基正在那里为一篇小说中的人物而哭泣流泪。妈妈喊来了他的父亲,又拿了很多他平时喜欢读的书哄他,他才擦擦眼泪继续吃饭。
车尔尼雪夫斯基最喜欢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诗,喜欢英国作家狄更斯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小说,还读了许多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由於他坚持不懈的努力,10岁时,就已赶上了15岁中学生的水平。
他14岁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萨拉托夫的教会中学。那里的教师多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人,除了讲些老掉牙的教材外,不能给学生提供任何新鲜有用的知识。车尔尼雪夫斯基十分不满。
有一次,老师布置写作文,他不受老师的限制,很快写出了一篇关於读书学习方法的文章。他说:“知识就像一座有无数宝藏的大山,越往深处发掘,越能得到更多的东西。尤其是青少年,更应该在知识的园地里不屈不挠地耕耘。”文章写成之后,学生们就争相传阅,这像在他的心灵里,点燃了更旺盛的求知之火。
16岁时,车尔尼雪夫斯基已经通晓7种外国语,大量阅读了俄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赫尔岑的文章。第二年,他中学毕业后,又考入彼得堡大学文史系。
在大学读书的几年中,车尔尼雪夫斯基更加勤奋,读书常常是通宵达旦,被老师和同学戏谑地称为“伏尔加河边的读书迷”。
“读书迷”,名不虚传,这也就是他最终能成为着名文学家的根本原因。
【小学二年级作文看图写话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写读书的名人故事11-29
一年级看图写话作文猴子过河09-15
小学作文读名人故事有感12-08
小学生二年级名人故事12-11
写读书的名人故事初中素材11-30
小学生名人故事精选大全11-25
小学生名人故事(15篇)11-24
小学生名人故事15篇11-24
天水话写的故事甘肃的方言笑话10-21
名人故事作文八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