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张飞的故事

时间:2023-03-22 15:52:16 兴亮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史名人张飞的故事

  张飞也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那么在当时的他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历史名人张飞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历史名人张飞的故事

  张飞(221年),字益德 ,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本人形象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是李逵类的鲁莽武夫,其实他算的上是一位文艺男,他不但喜欢画美人,书法上更是擅长草书。

  据水断桥的故事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死,刘琮投降。

  刘备得知后南逃,数十万百姓相随,曹操派遣曹纯率领虎豹骑急追一日一夜,于当阳长坂追到刘备,刘备军被击溃,只率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曹操大获人马辎重。

  慌乱间又不见了赵云,刘备乃派张飞去断后,张飞召集二十余骑立于当阳桥上,曹军大众至,张飞据水断桥,对着曹军大喊:“我就是张益德,可以来决一死战!”

  曹操军都害怕张飞的勇猛,虽然看见张飞人少,但也没有人敢上,刘备军因此获安,而后赵云又救出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儿子刘禅,与刘备汇合,此时关羽从水道前来接援,张飞与刘备等前往江夏。

  大战张郃的故事

  建安十九年(214年)夏秋之际,刘备攻占益州,马上把张飞安排到一个战略要地,也就是巴西郡,去兼任太守。

  张飞到巴西郡就任后不久,就出演了威震宕渠的大好戏码,杀得曹军的虎将张郃落荒而逃。

  建安二十年(215年)秋天,曹操翻越秦岭,一举拿下汉中,然后留下夏侯渊、张郃、徐晃三员大将在此镇守,自己高奏凯歌回了北方。接下来镇守汉中的曹军,借助胜利形势不断向南侵入巴西郡。

  11月,张飞在巴西郡的首府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市)得到军情急报,说是张郃从汉中郡的首府南郑县向正南方向杀来,已经占领阆中东南面的宕渠县,正在这一带大量抢夺人口。张飞一面命令继续搜集对方的动向情报,一面动员人马准备迎战。

  张飞奉命来到巴西郡,打造保卫大后方的可靠屏障;而张郃却奉命杀进此地,要来抢人。两位姓张的名将,即将施展本事较量一番。

  此刻的张飞,正在平心静气做临战之前的功课,因为他得到进一步的军情密报:张郃的大本营,就建立在宕渠县城西南方的蒙头、荡石一带。

  巴西郡的地理状况,张飞是早就摸透了的。他出任巴西郡太守,一年来在辖区各地巡察,对此处的山川河流,包括张郃建立大本营的蒙头、荡石,他又细细走了一遭。凭借对地理的熟悉,再加上沙场作战的丰富经验,张飞终于找准对方的软肋,从而有了一招制敌的胜算。

  张郃大本营的所在地,史书上叫做蒙头、荡石,后来叫做八濛山。此处地形极为奇特:渠江在这里,沿着顺时针方向,先是从北向南,然后又从南向北,绕了几乎是整整三百六十度的大圆环,最后形成一个开口小而腹部大的口袋形地区。

  张郃把大本营设在这里,意图何在呢?这里四周是滔滔江河水,形成天然的隔离带。只需要把分批抢来的人,往口袋中一放,然后派重兵把开口处的对外通道卡死,不就行了吗?一言以蔽之,这是张郃精心挑选的一处天然集中营。

  但是在张飞眼里,这个集中营却有一个致命的软肋,就是粮食供应有严重问题。对方上万人马,深入我方地盘,至少有六百里之遥。军粮供应不上,只有就地去抢

  如今又将大本营建立在蒙头、荡石所在的山上,到外面抢粮的通路,就只有北面一个方向,而东侧、西侧和南面,都被口袋形的滔滔江河水所阻断。如果张飞出动大军,把北面对外的通道牢牢堵死,不出一个月,张郃就会缺粮断炊。而张飞的人马位于西北方二百里的阆中,能充分保障粮食供应。

  张飞找准对方的软肋,立即付诸行动。他率领养精蓄锐多时的人马,来到张郃的蒙头大营前面,占据有利地形建立起坚固的营垒,将对方向外的通道严密堵死;然后凭借深沟高垒,与对方打起军粮消耗战来。

  张郃其实对这种情况是有所预料的,而且也有避险的方案:快进快退,抢够人以后尽快撤离。但是他却没料到,张飞行动更快,赶在前头挡住了自己。

  今之计,只有向对方挑战,争取杀出一条退路了。可是,山下面的张飞很冷静,很淡定,任凭你叫喳喳怒吼大骂就是不主动应战。这一对峙,就对峙了50多天。

  50多天之后,张飞估计,对方断粮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军心散了,体力垮了,火候也到了。

  于是他亲自指挥一支精锐军队,穿越茂密丛林,摸到对方建立在荡石的营寨,突然发起猛攻。将对方拦腰切成两段之后,张飞对张郃所在的蒙头大营,进行前后夹击。面对张飞这一狠招,张郃彻底受不住了。

  眼看对方的精兵猛将如同潮水一般从前后两边涌来,而自己的前后两段却无法相互支援,张郃被迫抛弃胯下的宝马。在身边十几名侍卫的保护下,张郃连滚带爬穿越丛林,溜出包围圈,狼狈逃回汉中。

  这一场大战,张飞大获全胜。

  历史上的张飞

  在小说和戏曲这两种通俗文艺的广泛传播中,三国故事深入人心,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对三国的主要人物能如数家珍,张飞就是众多三国名人当中最受大家喜爱的一个。然而张飞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却十分简单:鲁莽、暴躁、勇猛。除此之外似乎并无多少可圈可点之处。那么,张飞作为历史名人的真实面目是否如此,这是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三国志》中没有对张飞性格的明确记载,这也是史传的传统。历史一般不会直接关注人物的性格,它的焦点是历史事件,因此历史人物的性格也只能通过他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张飞的言行可以用“威猛”来概括,他的威猛行动,首先当然是体现在两军对阵之时。

  张飞的形象

  张飞圆睁双目,独骑横矛,气势雄浑逼人,言辞刚绝,其形其声,似有形物,触手可及。张飞流芳千古的战将风采,在这一喝之中也被历史定格,成为勇、猛的象征,成为人们久久追思的神来之形。《三国志》对张飞的记述当是最能令我们信服的,寥寥几字尽显张飞的英雄精神。除了张飞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外,我们也可从蜀汉集团的对立面看他们对张飞的评价。魏程昱说:“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吴周瑜言:“刘备以枭雄之姿,而兼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曹魏集团大多数谋士认为刘备逃奔荆州时必被孙权杀害,只有程昱通过对天下形势及刘关张三人能力的准确把握,才使他发出上述言论。

  熊虎之将

  他对关、张二人的勇武做了很高的评价,称他们为“万人敌”。周瑜称二人为“熊虎之将”,也是对关张二人勇武的肯定。从对手口中得到的评价,应当不会有虚夸的成分,张飞和关羽的勇猛是据实可靠的。另外,《傅子》说:“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敌……”。这也可作为一个旁证参考。又,刘备创业之始兵力缺乏,手下可以依靠的大将仅关羽、张飞二人,后来才有了赵云、马超、黄忠等。刘备以此二人和天下各路诸侯相抗衡,并能保持实力慢慢发展,最终夺得一席之地,其间更能显出关、张的英勇,这也是《三国志》评价他们为“雄壮威猛”、“万人敌”的基本依据。

  张飞的勇猛

  综合史料,可以看出张飞的勇猛不是一般的勇猛,而是超群的,因此为当时各方所公认,独断长阪坡可作为“万人敌”的注脚。张飞的勇猛虽和当时纷乱的战争环境有关,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其自身勇猛性格的一种外在表现。与此相联系的是他性格中的另一个侧面:简单暴躁。“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挞健儿,而令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这段记载很明确,张飞把“刑杀”当作家常便饭,鞭挞属下的行为时时出现。他这种对待属下的态度和行为应当是他处理事情的主要方式。从张飞最后被刺来看,刘备对他的劝诫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

  《三国志·魏书》中的张飞

  除此之外,《三国志·魏书》卷三注引《献帝传》谓:“飞劝(秦)宜禄从之,宜禄从之数里,悔,欲还,飞杀之。”张飞劝秦宜禄加入自己的军事集团,这在战争时期可以扩大己方的实力。但对方是否愿意跟从,应由其本人来决定。秦宜禄跟从与脱离刘备集团的行为,皆是他个人的选择。张飞却不能接受这种行为,直接处死了对方。与张飞本传中先主劝诫他的言语相对应,我们可以得知,张飞是一个行事简单、粗暴,心胸狭窄的人物。在他的性格特征中,突显出来的是他的暴躁。伐吴之时,张飞遭到帐下张达、范强的杀害,亦是他这种性格对属下暴苛无恩的结果。

  “私义”

  作为“私义”的刘关张“桃园结义”,虽是三国文学的创造,但却有一定的历史真实为根据。他们所处的三国时代,继承了前代积累的各种思想又继续·95·发展着这些思想。这个时期“义”的内涵也是广泛发展且十分复杂和细微,在张飞身上有着具体体现。张飞与刘备、关羽之间的聚合就是儒家关于“义”的标准的完美体现,兄良、弟恭,宁死也不肯负“义”。除了这方面的基本要求之外,他们作为从下层阶级中成长起来的团体,又带有很明显的下层社会的思想。一诺千金的信义,成为他们信守的原则和紧密团结的向心力。三人的聚合,情同手足,追求的是平等互利、不分贫贱,代表着下层小生产者的朴素愿望。

  张飞的忠义

  在这种“义”的要求下,关、张二人自起兵之初就对刘备誓死相随,从无二心。即使有一时的失利,也不能改变他们共同的心意。如建安五年,曹操东征,擒获关羽,致使张飞下落不明,刘备投奔袁绍。在三人重新会合之前,张飞此段时期的经历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张飞这段经历的空白,使得后人在张飞故事的传播中有了更自由的创造空间,也就有了后世戏曲小说中的著名故事———古城聚义。从正史的各项记载中,我们知道张飞除此之外,其余时间一直都追随着刘备。张飞如此,关羽也是如此。关羽被困曹营时,曹操待他甚厚。

  张飞的“义”

  然而关羽却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虽受曹操大恩,他却不会违背“义”而离开刘备。三人所做的一切决定和行动都有他们共同的原则,这就是“义”。“义”是联结和约束他们的纽带。在义的约束下,他们从分到合,三位一体,个人的表现共同构成了他们这个小的集团。张飞的“义”在这个方面也就融进了这个小集团的“义”,小集团内部共同的“义”就成了张飞的“义”。

  刘备对张飞更加关心

  刘备对张飞可能更加关心,经常规劝他不可“刑杀过差”和鞭挞士卒,但正如上文所说张飞根本就没有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及张飞被其属下所害,刘备本来就要为关羽报仇的决心更加坚定,虽有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谏和明知有碍“联吴抗曹”的国家发展大计也不能够改变他的心意。三人之间的个人情感之义已有凌驾于国家大义之实。刘备与关、张二人的亲密关系,尚有一旁证。诸葛亮的介入,使三人之间亲密的情感关系产生了波动,引起了关羽和张飞的不满。刘备为了政治理想而采取一种接纳外人的行为,对关、张二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历史名人张飞的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名人故事06-08

历史名人故事04-27

历史名人故事精选12-14

张飞歇后语的故事10-27

历史名人故事大全06-09

历史名人王安石的故事07-20

历史名人的励志故事11-10

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04-12

读历史名人故事精选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