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的历史有很多的传说,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历史名人神话传说故事,欢迎大家查看!
七仙女的神话传说故事
古延陵孝德乡有条直溪河,河的北端与简渎河、上新河汇合处有座石拱桥,名叫望仙桥,桥的石板上有对深深的小膝印。谈起这,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传说从前有个孝子名叫董永,家道贫寒,靠替财主做佣工赡养父亲。老父病故,只能向财主借钱营葬。一天,在他赶往财主家上工的途中,遇见一个长得十分美丽的村姑,求她做了自己的妻子。
此后,夫妻俩到财主家做工,男耕女织,偿还欠债。那村姑本是玉帝的第七个女儿,民间称她为七仙女,是天宫织绸的能手。她仅用一个月的时间织好了三百匹缣帛,还清了董永的欠债,夫妻双双便返回延陵董溪村故里,过着夫妻恩爱、幸福美满的日子。 谁知好景不常,七仙女私下凡尘、私配凡人的事被玉帝知道了,天威震怒,马上派天兵天将,把七仙女抓回天庭,打入天牢。 七仙女在天牢里产下一子,又设法把亲骨肉送下人间,给董永抚养。董永又当爹又当娘,备受艰苦,但父子俩相依为命,也给董永带来不少安慰。 日子过得很快,小董永转眼七岁了。董永就把儿子送到鬼谷子开设的学塾中上学。这位鬼谷子是位异人,熟读经书,精通算学,曾得仙人传授,能未卜先知。
鬼谷子清楚小董永的来历,对他的颖悟、聪慧更是喜爱不已,想把毕生的学识、本领都传授给他。同学们见到先生器重小董永,非常嫉妒,常常用冷言冷语来讽刺,小董永也不加理睬,兀自勤学苦练不已。一天,有个同学争辩不过小董永,就狠狠地骂小董永是没娘的野小子。小董永受此侮辱,就哭着问鬼谷子道:“先生,我到底有没有娘啊?” “怎么没有?”鬼谷子答道。
“我的娘在哪里?我要娘,我要我的亲娘!”小董永哭起来。 鬼谷子被孩子的真情打动了,于是对小董永深情地说:“孩子,你的亲娘在天上……”他就把往事一五一十地细讲了一遍。 小董永听罢,愣了一会,又抱住鬼谷子流着泪道:“先生,求求您,告诉我怎样才能见到我的娘。”鬼谷子想了一下,告诉小董永说:“你要见娘,就要到镇的南头那座小石桥上从早到晚跪七七四十九天,就能见你娘一面。” 小董永盼母心切,果真到石桥上跪下,他不顾早晚冰冷的桥石刺痛膝盖,也不顾中午似火的骄阳灼疼脊梁,足足跪了四十九天,竟然把桥上的石板跪凹了下去,留下两个深深的小圆坑。
可是,小董永连娘的影子也没有见到,就伤心得嚎啕大哭起来。 鬼谷子看到此情此景,被小董永一片虔诚心肠感动了,就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真是个孝子!‘送佛送到西天’吧。听好,你在某月某日的黎明时分去到那座石桥上跪着等候,到时候会有七位仙女从桥上走过,当中有位穿绿衣绿裙的仙女就是你的娘。”
小董永听了,破涕为笑。 到了那天,天还没有亮,小董永就老早老早跪在桥上等候了。盼啊,盼啊!好容易东方才现出鱼肚白,小董永真的瞧见有七位仙女在霞光里从桥东边冉冉地走了过来,分别穿着红、黄、青、绿、紫……七色彩衣。小董永好不喜欢,认定其中穿绿衣绿裙的仙女,上前跪在她面前,紧紧抱住双腿,大声喊:“娘,我的亲娘!我终于见到你啦!”七仙女又惊又喜,激动得不知道怎样才好,她流着泪久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连连亲吻着她的小脸。旁边的几位仙女也为此非常高兴。真是: 望仙桥上母子会,孝心所至金石开; 天上人间喜团圆,董儿美名传万代。 后人将这座石桥命名为望仙桥,还将七仙女被抓上天庭的地方命名为董陂。民国时,延陵镇郊还存有董永庙、董永墓等胜迹
关于黄帝的神话传说
传说一
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建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黄帝族崛起,先是与炎帝决战于涿鹿(阪泉),并将其流放南方,接着与炎帝的部属蚩尤战于涿鹿(阪泉),擒杀蚩尤而诛之,后又平定邢天和夸父等部落的反抗,又经过随后数次战争,终于重新统一天下,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后来将炎帝从南方召回辅政,炎黄两个部落开始融合。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传说二
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周),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一说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 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二说在曲阜寿丘(今山东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闻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姓公孙。为上古时帝王。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
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后来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有蚩尤兄弟18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18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于是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同时还发明各种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百姓们从此不再穿兽皮树皮。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于水上。又根据转蓬的道理发明了车辅,便利了交通。黄雍父发明了春,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饭烹粥。以后又造屋室,筑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处。黄帝又与歧伯作内外经,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他还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纪日,以子丑十二辰来纪月,而六旬为一甲子。如此又有时空观念。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腔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间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中国的情人节:农历七月七织女牛郎鹊桥会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委婉动人,这便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
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史记天宫书》和《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七夕双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儿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比起《》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此外,晋代于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甫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女嫁牛郎也’。唐代的《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记述唐玄宗与,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头之约。
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牵牛花来。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天对着牛角发楞。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小儿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
鹊鸟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后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鹊桥会》等平话或戏曲都大同小异;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着农牧社会的生活面貌与伦理道德色彩。
杜牧的《秋夕诗》:“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甫《银河诗》:“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波生?”
这些都为世人传诵,还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百条。”
这诗传说是一个六岁的儿童,唐代的林杰写的,可见一般人对七夕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连六岁小儿也能执笔成诗,朗朗上口。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最为少年男女所向慕。南北朝所谓“七夕节”,禁中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际,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以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
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中以丝线连穿七个针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双巧手,还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着,翌晨观看如果网丝圆正,叫“得巧”,另有“丢针”,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绣花针轻轻地丢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事实上这就是物理学上的表面张力,只要小心翼翼,大概不难办到。
还有两首描写七夕的诗,字丽句清,可堪一读。一首是:
“乞巧楼前雨乍晴,弯弯新月伴双星;
邻家少女都相学,斗取金盆卜他生。”
一首是: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寻看。”
这两首诗对七夕夜晚妇女们的活动和心态形容得入木三分。
时至今日,少男少女们的情感已了无阻隔,不只是抽象的银河无法隔绝,就连实质的尊长约束,社会道德法律,也已发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温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则可对少年男女的情爱,产生了一种虚幻而浪漫的憧憬,从而唤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则认七夕为“情人节”,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汉族中原古帝神话传说集
有巢氏 又称“大巢氏”。相传,远古时代他发明了巢居,教民构木为巢,以防野兽侵袭。《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云:“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此说又见《韩非子·五蠹》、晋张华《博物志·杂说上》。
祝融 ①古帝。一说为炎帝裔。《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话,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视融。”一说为黄帝裔。《山海经·海内经》称: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又《山海经·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实则炎、黄古本同族,故二说一也。祝融号赤帝,罗泌《路史·前纪》卷八:“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祝融神话,还见《山海经·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墨子·非攻下》:“(成汤伐夏),天命融(祝融)隆(降)火子夏城之间,西北之隅”;祝融等七神雪天远 来,助周灭殷事见于《尚书大传》及《太公金匮》;共工与祝融戊,不胜而怒触不周山事见《史记·补三皇本纪》。②火神。《左专·昭二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吕氏春秋·四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③主管南方之神。《管子·五行》:“昔者黄帝……得祝融而辩于南方。”《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炎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神农 亦称“神农氏”。①农业的发明者。关于神农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的情况。《周易·系辞下第八》;“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②古帝名,即炎帝、烈山氏。清马骕《绎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晋王嘉《拾遗记》卷一:“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及拾之,以植于囚,食者老而不死。”《史记·补三皇本纪》亦谓:“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纪。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始教民耕种。③医药之祖。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流传久远,至今不衰。《史记·补三皇本纪》谓: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训》亦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述异记》卷下:“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后世传言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好五脏,因能化解药毒。又传说神农因尝百足虫,不能解其毒而致死。参见明·周游《开辟衍绎》第十八回王子承“释疑”。又有神农“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等等。④土神。《礼记·月令》夏季之月:“毋发令而待,以防神农之事也。”注:“土神称曰神农者,以其主于稼穑。”⑤异草名。《太平御览》卷三九引《神农本草》:“常山有草名神农,置之门上,每夜叱人。”
神农涧 在河南省温县。明陈仁锡《潜确类书》卷三一:“神农涧在卫辉府温县。神农采药至此,以杖画地,遂成涧。”今温县尚流传有此活的神话。
燧人氏 又称“燧人”①远古人“茹毛饮血”,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关于他的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②远古时代以燧木取火的氏族,又称“燧明国”。《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王子年拾遗记》:“申弥国去都万里。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号鸟},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同书卷七八引《礼古文嘉》云:“燧人始钻木取火……遂天之意,故为燧人。”又有“燧人氏夏取枣杏之火”的传说(见《艺文类聚》卷八七引《九州论》)。今河南商丘流传有“燧人击石取火”的活神话。
赤帝 即“炎帝”。《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自北户 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此赤布,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之火德
铲草兴锄 传说,神农时种庄稼,用石片在地里敲着、走着、喊着;“草死,苗长。”后来,人们变懒了。天热时,用绳子把石片吊树上,人们坐在树下敲着,喊着。草也不死了。没办法,人们拿铲子铲草。地晒干了,铲草费力气。有的劲使猛了,铲子也弯了,翻过来扒,化铲着得劲。从此有了锄。
瑶姬 炎帝女。亦作“姚姬”《文选·宋玉<高唐赋>序》:“妄巫山之女也”。注引《襄侣音旧传》:“赤帝(炎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神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神女,王因幸之。燧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又《太平御览》卷二九九引《襄阳耆旧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为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此与古神话述帝女死尸化为 草契。《山海经·中次七经》:
“又东二百里,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露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瑶姬神话又有瑶姬为西王母之女一说。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庙乃在诸峰对岸小霸之上,所谓阳云台,高唐观。……今庙中石刻引《镛城记》: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禹驱鬼神,斩石疏波,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真人。”此说又见五代蜀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三所记。唐彦谦《鹿门集·拾遗·楚天》诗云:“不会瑶姬朝与暮,更为云雨待向人?”唐《感兴八首》诗云:“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
精卫填海 最早见于《山海经·北次三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朽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晓,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孝。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石,以堙于东海。”据《述异记》(上)之说,精卫与海燕结合生子,一雌一雄,一名“鸟市”,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雀。在东海精卫誓水处,因曾扇于此川,故誓不饮此水。据现今湖南流传的“紫盖峰”传说,精卫为神农求还魂草被救,填海复仇等,并得到道教神仙指引、搭救和鼓励。陕西和河南方城也有此类神话流传。
共工 炎帝裔。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话最著者,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与神农(《雕玉集·壮力》);与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与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则谓: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之争,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滥,女娲乃有补天之举,似更原始。参见“杞人忧天”。
祝融与共工战 《史记·补三皇本记》:“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此战或又传说为颛顼,神农,女娲,高辛与共工之争。参见“共工”、“杞人忧天”。
蚩尤 炎帝后裔。宋罗泌《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同卷注引《世本》:“蚩尤作五兵:戈、矛、朝、酋矛、夷矛。”相传:蚩尤不但以金作兵器,并能呼风唤雨。《山海经·大荒北经》。“虽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蚩尤与黄帝战并被黄帝所杀之事,记述繁多,各有异文。《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山海经·大荒南经》:“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郭璞注:“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皇览·家墓记》:“传言黄帝与虽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解州盐泽,……卤色正赤,……俚俗谓之蚩尤血。”一些典藉中还记有蚩尤的形象。《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龙免河图》:“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述异记》云:蚩尤“食铁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剑戟,头有角。”相传蚩尤禀性“贪虐”(见《路史·蚩尤传》)、“暴”(见《史记·五帝本纪》),然死厉又受人尊祟。《皇览·冢墓记》云:“蚩尤冢,民常十月祀之。”《述异记》卷上:“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龙鱼河图:“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封禅书》记齐把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今河南台前县有“虽尤家。”汉代冀州民间尚有纪念虽尤的“角抵戏”。可知蚩尤原非与黄帝争帝位的叛逆、魑魅形象。
刑天 亦作“邢天”、“形天”。《山海经·海内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据宋罗泌《路史·后纪三》,刑天似为炎帝臣属。“刑天与帝争神”亦为炎黄之战余绪,帝即黄帝。常羊山为炎帝诞生地,还其放处。常羊山北为黄帝子孙居处者。
图腾神话:大理白话地区神话传说
图腾神话
大理遍地皆石,有“石国”之称,由于白族先民居于苍山洱海之间,对奇石、怪石有神秘感,便出现了一些有关巨石的神话,有一篇《石头当本主》的神话说:
洱海大涨水,从海东冲过来一块茂石,有柜子那么大,石面凸凹不平,别村的人抬不动它,唯独星座的人去抬,轻易地就把它抬回村中,人们视为神灵,便奉为本主。
大阳神话
太阳神话反映了白族先民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太阳神》就是其中的一篇:
很久以前,太阳被天狼咬住了,天空乌云密布,地上又黑又冷,树木枯死了,望而却步稼也不长了。阁洞旁村有个青年阿光,冒着危险,翻山越岭找到了太阳神,太阳神用箭射跑了天狼,驱散了乌云,天上又出现了光芒四射的太阳。
九隆神话
出于古哀牢国,即今哀牢山一带,这篇神话说: 有一妇人名沙壶,因到江边捕鱼,触沉水而怀孕,生下十个儿子。后沉木化为龙作人言问“我的儿子何在”?九子惊走,独幼子不去,背龙而坐,因而取名九隆。九隆长大后,雄桀出众被推为王。当时有一妇人,名叫奴波息,也生有十个女儿,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子孙繁衍,散居溪谷。九隆死后,世世相继,分置小王。到了唐代初期细奴逻的父亲自哀牢避难到蒙舍川,耕于巍 山之麓,当地白国王将女儿嫁给细奴逻并让位于他,这便是流传民间的开国神话。
观音的神话
大理神话中有关观音的最多,其中以制服罗刹一事为人民喜闻乐道,至今不衰,因为它反映了正必胜邪的信念。这个神话讲的是:
远古的大理坝子,是一片汪洋,罗刹统治着这块土地。观音为了使山头上的人民有耕种之地,向罗刹借一块只有白狗跳三跳、 袈裟披一被的丁点之地,罗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立了契约,刻在赤文岛上。谁知袈裟被一技,从苍山脚坡退诲水十多里;白狗跳三跳,从上关跳到下关,把罗刹的地盘全占了。罗刹懊悔不及, 想要逃跑,观音用手一指,上阳溪旁边忽然出现了一座琼楼玉宇, 罗刹刚一进去,从山上滚下两块巨石,就把罗刹永远关在里面了。 从此,大理人民便有了耕犁之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另外,一些观音的传说如《负石阻兵》,《于黄鳝变真龙》,《平定海东》 等,都寄托着白族人民善良而又美好的愿望,激发人民去思考、去斗争、去追求。
王子寻找仙女心花为父治眼
从前,有个受人尊敬的国王,膝下环绕着两个天真活泼的公子。没过几年,王后又怀孕了。
一天,国王把一个打卦算命特别灵的大臣召到跟前,问:“我的第三个孩子是男是女?将来命运如何?”
大臣跪在地上,算了半天,抬头看了看国王;又埋头算了一次,然后满脸迟疑地瞧着国王,问:“不知该不该讲?”
国王说:“请讲!”
大臣说:“我再算一次。”他又打了一卦,随后慢腾腾地站起来,向国王毕恭毕敬磕了三个头,说:“尊敬的国王,第三胎是个男孩,将有大运。可是你不能见他,否则就双目失明。”
国王十分悲痛,只好派人翻过一座大山,在一个长满鲜花和野果,小溪潺潺的树林里,盖了一座小小的宫殿,让王后到那里生孩子。他嘱咐王后:“孩子生下后,你好好照料他,千万不要带他来见我。”王后非常难过,忍痛告别国王,来到遥远的树林子里。
没过多久,孩子出生了,长得非常漂亮。小王子刚刚七个月,就象是七岁的童子。王后和女仆们整天不离左右照看他,生怕他跑出去。
一天,小王子跪在地上,乞求母亲:“让我出去玩一会吧!我长这么大,还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呢?”
王后不忍拒绝孩子,便答应了,嘱咐女仆跟着他,千万不要走远。
小王子在树林里蹦蹦跳跳,拣了好些竹子,做成一把弓箭。
第二天,小王子又请求母亲让他出去玩。王后还是答应了。小王子一蹦一跳来到树林子里,清亮的小溪“哗哗”唱着歌,鸟兽们在这里漫游嬉戏。小王子瞧见一只母鹿,飞出一箭,射中鹿的屁股。母鹿忍着疼痛,飞快逃上山顶,小王子撒开腿在后面追。女仆们又喊又叫,可怎么也赶不上小王子,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跑越远。
就在这时,国王带着一队人马正在山顶打猎,远远瞧见一个漂亮的男孩,追赶着一只母鹿跑来,国王赶忙张弓搭箭,想帮助那个孩子。正要把箭射出去的时候,国王的眼睛突然瞎了。
侍从们惊呆了。赶紧快马加鞭,把国王送回宫殿。国王如来算命大臣,告诉他今天的遭遇。大臣说:“尊敬的国王,你一定是碰到小王子了!”国王问:“我的眼睛能治好吗?”大臣算了一卦,说:“只要找到仙女心上开出的花,就能治好你的眼睛,可这太难了,太难了!”
国王想了想,把大王子二王子叫到跟前,说:“孩儿们,我一向把你们看做心上的脂肪,掌上的明珠。现在你们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帮助父王做点事情了。今天父王遇到不幸,希望你们不辞劳苦,找来仙女的心花,为父王解除灾难。”
两位王子带领大队人马,驮着无数金银财富,浩浩荡荡出发了。
国王随即派人给王后送信,告知自己双目失明,要她赶快回宫。
王后痛苦万分,泪流满面。小王子奇怪地问:“母亲,你为何中这样悲伤?”王后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他。小王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母亲,我要去找仙女的心花,为父王治好眼睛。”
王后说:“你还年幼,不能出去。你的两个哥哥很能干,他们会找到那朵花的。”
但小王子仍跪在地上苦苦请求,王后只好答应了。
小王子向母亲磕了三个头,骑上那只养好伤的母鹿,一溜烟消失在高耸入云的山顶上了。
走着走着,母鹿忽然问:“小王子,小王子,你要到哪里去呀?”小王子说:“送我到哥哥那里去。”
母鹿一口气跑到一个小镇旁的山坡上,对王子说:“你的哥哥就在小镇里,你去找吧!”说完,一眨眼不见了。
小王子径直走到镇里,瞧见一位老头儿,忙问:“波拉(藏语,老大爷),听说这里来了两位王子,请问他们住在哪里?”
老头儿叹了一口气,说:“是呀,是呀!据说我们的王后生了个怪物,国王见了他以后,两只眼睛全瞎了。两位公子出门去找仙女的心花,可他们来到这里,整天泡在酒店,吃喝嫖赌。嗨!”
小王子换了件破破烂烂的衣服,装扮成一个小乞丐来到酒店。老板娘给了他一点糌粑,小王子问:“店里要不要打杂的?”
老板娘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留下了。
小王子本想从哥哥那里打听找仙女心花的办法。可是大王子二王子整天纵情酒色,根本不谈找花的事。小王子见得不到什么消息,便辞掉酒店的活走了。
走呀走呀,走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山谷。山谷里有一座孤零零的塔,塔边上坐着一个老太婆,穿着破破烂烂的藏袍,上眼皮耷拉在下眼皮上。小王子上前问道:“莫拉(藏语,老大娘),你知道仙女的心花在什么地方吗?”
老太婆用手撑开一只眼皮,怪声怪气地问:“你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来?这里除了我,从没有别人来过。”
小王子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噢,原来是这样!”老太婆用拐杖指着一座高高的岩石山,说:“仙女的心花就在那上面。都说雪山狮奶甘甜,能取到的没有一个;都说仙女心花美丽,能采到的没有一个。过去有很多人上去采花,但没有一个活着回来。”
小王子顺着老太婆指点的方向望去,只见高高的岩石山上,一条羊肠小道时隐时现。勇敢的王子向老太婆磕头道谢,便沿着小路跋涉前行。鞋子磨破了,十个脚趾露在外面,鲜血直流,走了三天三夜,才见到一个象是有人住的石洞。洞口有一条清澈的泉水潺潺流过,小王子口渴的要命,捧起泉水,咕咚咕咚喝个痛快,然后走进洞里。洞里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臭气,小王子走到尽头,发现一个头发象海螺一样白的老阿妈睡在青石板上,满地粪便,虱子横行。小王子很可怜她,蹲在老阿妈身边为她捉虱子。很久很久,老阿妈也没醒过来。小王子把地上的粪便打扫干净,扔出洞外,等他从外面回来,洞里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小王子只好继续捉虱子,扫粪便。这样做了三次之后,老阿妈醒了,坐在干干净净的石板上,对小王子说:“我在洞里住了几百年,从没见过象你这样的好人。请你留在我身边吧!”小王子不忍心拒绝老阿妈,决定留下一段时间。
过了不久,老阿妈发现小王子身子骨越来越瘦,脸色越来越黄,就问:“孩子,你是不是想家了?”小王子忙说:“不是不是!我不想家,只是心里闷得慌。”
老阿妈摘下一根头发,用嘴一吹,头发变成一匹海螺般洁白晶莹的马。老阿妈说:“骑上这匹马,出去玩一会儿吧。”
小王子刚跨上马,只听“呼”地一声,白马飞上天空。它问王子:“小家伙,小家伙!你想去什么地方?”王子说:“我要去采仙女的心花。”
白马跳过一朵又一朵云彩,飞到一座红色的宫殿门前,然后对小王子说:“你从这里进去过三道门,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一个水池,水池中央有一朵没有叶子的红花,你先不要去拿。旁边有一间小屋子,你走到跟前,屋门会自动打开,里面躺着一位姑娘。你悄悄走到她身边,把她的戒指摘下来戴在自己手上,然后再回到水池边。只要伸出手,那朵花就是你的啦!”
小王子走进宫殿,跨过第一道门,只见院子里长满檀香树,松树和各种果树,鸟儿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子。跨过第二道门,一阵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草坪上铺满杜鹃花、格桑花和邦锦花。
小王子跨进第三道门,瞧见院子里果真有一个水池,仙女的心花在阳光的照耀下,象钻石一样闪闪发光。王子走到那间小屋跟前,门轻轻打开了,一位美丽的仙女躺在青石板上熟睡不醒,黑金子般的头发象瀑布流泻。王子悄悄走上前,摘下仙女手上的戒指,戴在自己手上。他依依不舍,想在仙女身边多呆一会儿,忽然听到白马尖厉的嘶鸣,小王子赶快转身出来,回到水池边上。伸出手掌,花朵一下飞到他的手心。王子飞快跑出宫殿,翻身上马。
路上,白马嘱咐王子:“回去以后,千万不要告诉老阿妈我们到了什么地方。”
回到石洞,老阿妈问:“今天玩得痛快吧?”小王子说:“痛快痛快!”
老阿妈对着白马吹了口气,白马立刻变成一根头发,飞到老阿妈头上。
【历史名人神话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中英讲解神话传说天衣无缝08-21
历史名人评点武夷茶11-11
历史名人爱国精选事迹材料02-16
历史名人爱国事迹材料02-16
中国历史名人名言11-11
汉英讲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开天辟地08-20
职场故事01-15
励志职场小故事大道理 励志职场小故事 【名人故事】08-13
少儿睡前英语故事“小海兔的故事”10-09
有趣对联故事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