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移动创业者的产品思路变迁名人故事
“30秒名片秀”是一款以“社会化招聘”为目标的视频名片应用。这款产品是“幸会”创始人蒋静的第三个创业项目,在此之前的两个项目分别是基于活动的社交类应用“幸会”以及基于活动的工具类应用“活动日历”。客观来说,这两款产品并不太成功,但一路走来,蒋静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产品观,她笑称为“失败经验”。
幸会于2011年8月上线,是中国最早的基于活动社交概念的产品。如我们所知,“人”是当今互联网行业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在做幸会前,蒋静已经运营了很久的移动互联网线下活动——NTalks群音荟。她发现,在这些线下活动中,“人”的价值难以得到沉淀和传播。所以她想做一款能够挖掘活动中“人的价值”的产品,并希望它能够在此基础上自我生长,成为一个平台。幸会上线之后,有一个不错的开头——通过线下运营平台力量和线上的传播,在初期就达到了一个不错的用户量,但在此之后一直缺乏爆发式增长。不仅是幸会,在此之后也诞生过许多各有优势、特色的活动类社交App,但始终不温不火。
蒋静认为这种状况是源于基于活动的社交产品有致命缺陷:
首先,在实际活动中,虽然“人”的价值很大,但这个价值需要依附在活动场景和活动主题之上,很难被剥离。
其次,在活动现场,社交实际上是活动的附加价值,而非核心价值,,并不是刚性需求。
最后,由于活动、聚会的间隔时间相对较长,难以持续的保证用户黏性。
蒋静也想过一些对策:和业内所有活动的“人”的资源全部打通、深入的合作,做一个足够强大的平台。但在实施过程中她发现,“人”的资源实际上是各个活动主办方在办活动时自身非常重要的一个资源,很少有主办方愿意把这些核心数据分享出来。
2012年春节过后,蒋静意识到了以上这些问题,但当时她对产品的想法仍局限于“活动聚会”,所以她开始尝试另一个方向:“人”的价值如果无法通过社交产品来激发,那么能不能通过更工具化的形式展现?于是,她的第二个产品——活动日历。与幸会不同的是,活动日历弱化了社交因素,强化了工具属性。蒋静希望这款产品能以工具的形式带动一些弱社交关系的发展(例如产品中的“看同行者”功能)。
在没有怎么推广的情况下,活动日历在初期获得了1万用户,但在此之后增长缓慢。蒋静也总结了一些问题:
在中国,日历管理本来就不是一个大众需求,再细分到到活动日历管理,其受众群体就变得非常小。同时,产品并不是独立的,虽然开发这样一款应用本身不难, 但要实现它的价值,需要整合许多的.活动资源,对于一个只有5人的小型团队而言,其成本较高。最后,蒋静将这个产品卖给了魔时网,这家以举办城市中各种活动为主要服务的公司正好可以将活动日历作为他们服务在线上的一个出口。
从2012年下半年起,蒋静就开始构思下一个产品。这次她还是瞄准了“人”的价值——陌生人社交。在这个领域,早已有陌陌等基于虚拟身份的社交产品,而蒋静打算做的,是基于真实身份的陌生人社交。她考量了当今的社交需求后发现,婚恋和求职招聘是“陌生人”社交需求最明显的两个领域,同时它们也面临着革命。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资源,她决定做社会化招聘。
这次蒋静先想明白了一件事儿:目前没有任何一个新型招聘服务做得很好,是因为求职招聘本身不可能通过一个线上工具完全解决,产品只能力图解决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她选择了求助简历——通过视频和声音来传递信息,可以让个人特点更易于表现。在这个思路下,30秒名片秀诞生了。
从2013年2月18日上线至今,在短短的一周内,30秒名片秀已经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获得了良好的传播,其新意也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但实际上,蒋静对这款产品的期许在这个版本中并未得到完整的体现——社会化招聘的概念在产品上表达的比较模糊。这也是蒋静接下来力图去完善的:由于视频信息不能被检索,所以他们会要求用户在上传视频时添加1~3个标签,希望将这些标签作为往后搜索关键字。但由于目前的数据量太小,做这件事儿的意义不大。
另一方面,蒋静的5人团队中缺乏在架构和数据挖掘方面有较强实力的技术人员。随着用户的增长,如何确保视频通信的流畅程度?服务器对压力的承载能力和对对数据的筛选、匹配能力都将经受考验。
从一个出色的idea,到一个产品系统化、有价值的工具,30秒名片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移动创业者的产品思路变迁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一个四十岁女性创业者的故事10-23
一个屡战屡败的创业者故事励志文章09-14
创业者如何选产品12-07
一个产品经理找工作的心酸故事07-18
名人故事:妈妈给我一个梦10-21
女性成功创业者的故事08-19
名人故事:朱棣,一个人的战争12-09
名人故事的12-13
思路决定出路的励志故事08-05
思路决定成败的创业故事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