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造力的名人故事(通用18篇)
发明的真谛大概就是创造,创造一件新事物,发现一个新原理,然后更新一个时代的篇章,而发明家为了人类的生活更加的便捷以及自身的追求,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创造力的名人故事,供大家参考。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
法国著名科学家法伯发现了一种很有趣的虫子,这种虫子都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它们外出觅食或者玩耍,都会跟随在另一只同类的后面,而从来不敢另寻出路。法伯做了一个实验,他花费了很长时间捉了许多这种虫子,然后把它们一只只首尾相连放在一个花盆周围,在离花盆不远处放置了一些这种虫子很爱吃的食物。一个小时之后,法伯前去观察,发现虫子一只只不知疲倦地围绕着花盆转圈。一天之后,法伯再去观察,发现虫子们仍然在一只紧跟一只地围绕着花盆疲于奔命。七天之后,法伯去看,发现所有的虫子已经一只只首尾相连地累死在了花盆周围。
后来,法伯在他的实验笔记中写道:这些虫子死不足惜,但如果它们中的一只能够越出雷池半步,换一种方式,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命运也会迥然不同,最起码不会饿死在离食物不远的地方。
其实,该换一种思维方式生存的不仅仅是虫子,还有比他们高级得多的人类。
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司要招聘一名业务经理,丰厚的薪水和各项福利待遇吸引了数百名求职者前来应聘,经过一番初试和复试,剩下了10名求职者。主考官对这10名求职者说:“你们回去好好准备一下,一个星期之后,本公司的总裁将亲自面试你们。”一个星期之后,10名做了准备的求职者如约而至。结果,一个其貌不扬的求职者被留用下来,总裁问这名求职者:“知道?为什么会被留用吗?”这名求职者老实地回答:“不清楚。”总裁说:“其实,你不是这10名求职者中最优秀的。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时髦的服装、烟熟的面试技巧,但都不像你所做的准备这样务实。你用了一种超常规的方式,对本公司产品的市场情况及别家公司同类产品的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提交了一份市场调查报告。你没被本公司聘用之前,就做了这么多工作,不用你又用谁呢?”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2
1828年谢菲尔德制成一边有保护的刀片,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
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赚大钱,想发明一种人人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一天,吉列刮胡子,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他设计出种安全剃刀夹持柄,但找不到能制成薄刀片的厂家。到1901年,他遇见机械师卡森,才解决了技术问题,使锄形刀架与双刃可换刀片合成一体,并申请了专利。早在1900年,电动剃须刀已在美国获得专利,但第一种适于商业制造的电动剃须刀是由美国退役陆军上校希克设计,并于1928年获得专利的。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3
1747年,法国工程师弗朗索瓦o弗雷诺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他利用从橡胶木上获得的胶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这种胶乳溶液中进行浸涂处理后,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在苏格兰橡胶厂的麦金托什因生活窘迫,无力购买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将橡胶汁沾满衣裤,怎么也擦不掉,只好穿着这射脏衣服回家。室外阴雨绵绵,麦金托什回到家却惊喜地发现,穿在里面的衣服一点没有湿,他索性将橡胶汁涂满全身衣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胶布雨衣。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4
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的营销额蒸蒸日上。记录显示,前10年,每年的营业额增长率为10%-20%。这令董事会兴奋万分。
不过进入第11年、第12年、第13年时,营销额则停滞下来,但每月大体维持在同样的数字,董事会对此3年的业绩表现感到强烈不满,便召开经理级以上的高层会议,商讨对策。
/>会议中,有名年轻的经理站了起来,对总裁说:“我有一张纸条,纸条里有个建议,若您要采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美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地说:“我每个月都支付给你薪水,另有分红、奖金,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对策,你还另外要求5万美元,是不是太过分?”“总裁先生,请别误会,您支付我的薪水,让我平时卖力为公司工作,但这是一个重大而又有价值的建议,您应该支付我额外的奖金。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l分钱也不必支付。但是,您损失的必定不止5万美元。”年轻的经理说。“好,我就看看它为何值这么多钱?”总裁接过那张纸条,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美元的支票给那个年轻的经理。那张纸条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在的牙膏开口直径扩大1毫米。”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试想,每天早晚,消费者多用直径扩大了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多出多少倍呢?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14个年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5
几年前,荷兰的一座城市出现了乱扔垃圾的问题,原本干净整洁的地方变得有碍观瞻,因为人们不再使用垃圾箱了。大街上到处都是随地乱扔的烟头。啤酒瓶、巧克力糖纸、报纸等各种废弃物。
卫生部门显然对此很关心?他们开始寻找清洁城市的办法。一种办法是把随地乱扔废弃物的罚款从25荷兰盾(荷兰货币单位)提高到50荷兰盾。他们尝试了这个办法,但收效甚微。另一个方案是增加在这一地区街头巡逻的督察员,这也可以算是另一种“惩罚随地乱扔”的办法。同样,它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后来,有人提出了下面这个问题:
假如人们在把垃圾倒进垃圾桶的时候,垃圾桶能付钱给他们,会怎么样?我们可以给每一个垃圾桶装一个电子感应装置和一个硬币返还系统。每当有人把垃圾倒进垃圾桶,它就会付给他10荷兰盾。
这种想法至少是对人们的大脑猛敲了一下。“假如……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把“惩罚随地乱扔”变成了“奖励遵纪守法”。不过,这个想法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陷,因为如果真的实施这种想法,这座城市就要破产了——欧洲会有一半的人到那里去倒垃圾。
幸运的是,倾听这个想法的人并没有以是否切实可行来衡量它,而是把它作为跳板,进而问自己:“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可以对那哪些把垃圾倒入垃圾桶的人进行奖励呢?”这个问题使他们找到了下面这个解决方案。卫生部研制了一种电子垃圾桶,它的上部装有一个感应装置,当探测到有垃圾倒入时,就会激活录音机,同时播放其中的一段笑话。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会讲笑话的垃圾桶!不同的垃圾桶讲不同的笑话(有的讲低俗的双关语,有的讲冗长无聊的滑稽故事,还有的讲简短的俏皮话),此举很快就有了成效。笑话每两周就更换一次,人们都特意地把垃圾倒入垃圾桶,于是城市又恢复了原有的整洁。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6
她是黑人,父亲是一个优秀的牧师,母亲是音乐教师。父亲常带她去听教会里的各种音乐、献诗,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她从小就显示出超强的音乐天赋。从她两岁起母亲就教她弹琴,她4岁时就举办了自己的独奏音乐会。
当时她家所在的阿拉巴马州是美国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地方。黑人被公认为是下等民族,公共汽车上黑人只能坐后座,黑人白人不得同校学习,不得在同一个泳池游泳,甚至不得使用同一个厕所。她发誓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成为世界一流的钢琴演奏家,到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开音乐。
母亲告诉她一条残酷的规则:只有你做得比白人孩子高出两倍,才能和他们平等;高出三倍,才能超过对方。她谨记母亲的教诲,发愤学习,连跳两级,提前完成了初中学业,并且也一刻没有落下深爱的钢琴。
26岁时,她如愿进入著名的丹佛大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朝着既定目标稳步迈进。但是谁也没料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航向。
大二那年暑假,她有幸参加了著名的阿斯本音乐节。在那里,她见到几个音乐奇才,大感震惊。她眼里难度很高的几首曲子,几个十来岁的孩子竟然弹奏自如,而她勤学苦练好几年,也无法达到他们的水平。
她突然意识到天外有天,自己的音乐天赋远不及这些孩子,如果还坚持朝音乐的方向发展,将永无出头之日。既然音乐不适合自己,无法做到世界一流,不如趁早放弃,另觅他途。这可是极为冒险的想法,当她征求父母的意见时,父母都以为她头脑发热,坚决反对。但她义无反顾,毅然放弃了为之奋斗近20年的音乐梦想。她冷静下来,开始调整方向,感觉自己更适合学习政治,随后转入了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时的转向为她的人生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26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取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并破格成为斯坦福大学唯一的黑人助理教授。因为独到出色的政治见解,她渐渐在美国政界声名鹊起,后来又被邀入白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政治生涯。2000年年底,她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女性国务卿,被称为“华盛顿最有权力的女人”。
她的名字叫康多莉扎;赖斯。不难想象,如果没有那次及时改变自己奔跑的方向,就不会有政治上叱咤风云举足轻重的赖斯,多的也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二流钢琴师。换一个方向奔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换一种方式更快捷地抵达成功。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7
俞洪敏说:“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可见光有聪明和勇气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付诸行动。去拼搏,只要拼搏了,就有机会实现我们的梦想。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但现实和梦想之间会有各种差距,想要缩短这些差距,就要靠拼搏。有些人会说,我一直在拼搏啊,可还是没能实现我的梦想。前南斯拉夫的男子菲利帕奇告诉你,你之所以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因为你没有拼搏到感动自己。而这也说明,你还不够努力。
当你知道菲利帕奇的人生经历后,你就会对他这句话心悦诚服了。因为他就是靠拼搏从一名贫穷的农场主儿子蜕变成哥伦比亚大学的学士,他的经历感动并激励了全美乃至全世界的亿万民众。
菲利帕奇是1960年生人,他家位于前南斯拉夫的黑山,那里非常穷困。菲利帕奇从小就非常喜欢学习,但父母虽然经营着一个小农场,却没有钱供他上学。无奈之下,菲利帕奇只好在小农场里帮父母干活儿。
菲利帕奇想,生活如此艰辛,我难道要一辈子都过这样的生活吗?当然不,我需要努力拼搏,改变这一切。菲利帕奇打定主意,便开始自学。他白天帮父母干农活儿,晚上就看书学习。
但没有老师的指导,菲利帕奇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父母都劝他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踏实干农活儿。菲利帕奇也很沮丧,但他想,我的成绩不够好,只能说明我还不够努力。我需要在加把劲拼搏才行呢。此时,菲利帕奇已经30岁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在校园附近租了一所房子,以方便进入学校去蹭课来听。
就在菲利帕奇卯足劲学习时,战争爆发了。菲利帕奇的家园被战争蹂躏的不像样子,没有人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很多在校园里的学生都放弃了学业。大家以为菲利帕奇这次也会放弃,谁知他为了学习,只身逃到了美国,开始了狼狈的乞讨生活。
对英语一窍不通的菲利帕奇流浪在纽约的街头,他睡街头长椅、地铁、隧道,也被别的流浪汉欺负,他的生活陷入了非常糟糕的境地。
菲利帕奇没有自暴自弃,他坚信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一定会改变悲惨的命运。凭着这股信念,菲利帕奇在流浪的时候,依然不忘学习。他首先学习英语,完全不顾别人的耻笑,只要有人说话,他就会专注地听和模仿着说。
工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菲利帕奇可以用英语和人交流了,他也因此找到了工作,从此告别了流浪的生涯。
菲利帕奇对自己的努力并不满意,他坚信自己还可以有更好的人生。于是他一边工作,一边去当地的高中系统地学习英语。七年后,他说得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菲利帕奇很满意于自己的拼搏,而他的拼搏也感动了一位语言老师。老师见他有毅力和恒心,也有拼搏的干劲,坚信他能有一番作为,于是指引他去了哥伦比亚大学。菲利帕奇在哥伦比亚大学一边做清洁工,一边选修古典文学专业。
他把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上午学习,下午工作,晚上温习功课。每天都这样,他非常疲倦。比起身体的倦乏,来自校园各方人士的嘲笑的目光,更让人难以承受。但无论多么艰难,菲利帕奇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他说:“这样的学习机会是那样宝贵,我不能毁掉它。我除了努力和拼搏,才能不辜负这一切。”
菲利帕奇凭着这股信念一直拼搏了19年,在52岁那年,他终于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的学士学位证,并一夜之间成为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名人。有作者去采访他时,菲利帕奇说:“我只是实现了一半梦想,我的梦想是要攻读博士学位,所以我还会继续读下去。”
菲利帕奇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真是因为他努力拼搏的结果。他用十九年时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全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但真正实现梦想的人,却不到人类总数的万分之一。那些没有实现梦想的人,并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觉得梦想是遥不可及的,非常遥远,只适合于闲暇时候想一想,却从未真正去为实现它们而努力拼搏。因此他们只能过着固守陈规的生活。
而那一部分实现梦想的人,则是悟透了拼搏的含义。他们设定了梦想后,便努力去攻克路途中的一个个难题。他们坚信,重重困难是实现梦想途中必有的障碍,倘若没有障碍,这样的梦想也不能称之为梦想。
梦想越是崇高,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越遇到更多困难。如果你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努力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那说明你的努力还不够,你的拼搏尚未感动你自己,又怎么能感动世界呢?
就像菲利帕奇那样用尽全力去战胜困难吧。等到你拼搏到连自己都被感动,你的梦想也就会实现了。从此,幸福也就属于你。
看了“创造力名人故事”的人还看了: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8
20xx年5月5日,全世界的球迷共同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更见证了一种精神,一种承担的精神。
今天,姚明带领着他的火箭队在客场挑战异常强大的洛杉矶湖人队。在比赛前,几乎没有人看好火箭队,他们的天赋并不出众,经验并不丰富,体能和速度也都不占优势。然而,这样的一只球队却在开场之后打了湖人队一个措手不及,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作为球队领袖的姚明一直被人诟病,自从进入nba开始,评论家就指责他缺少霸气,在关键时刻没有血性,所以姚明尽管个人能力非常出众,但作为一个领袖还是不被很多NBA专家认可。
然而,这次比赛让人们看到了姚明的另一面。面对强大得几乎不可战胜的敌人,他用拼命的奔跑,咬牙的坚持,激烈的碰撞一次次将对手反超比分的热情浇灭。离比赛还剩几分钟的时候,双方的拼杀已经到7白热化的程度,所有的人都红着眼睛激发出全部的力量在争取比赛的胜利。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带球突破的科比和姚明猛地撞到了一起,姚明意外地伤到了膝盖,猛然倒地,表情痛苦不堪。在NBA的赛场上,激烈的冲撞随处可见,所以谁也没有注意到姚明。可大家很快就发现姚明的表情非常痛苦,微微蜷起身体,双手抱着膝盖,眉头紧皱。裁判马上暂停了比赛,火箭队的队医第一时间跑到姚明身边低声询问着他的伤势。
姚明的表情仍然这里是对手的主场,但对方的球迷还是将掌声送给了坚强的姚明。当姚明再次回到场边的时候,主教练阿德尔曼显然没有料到姚明会带伤回来。担心姚明伤势的主教练正在犹豫着是否要让姚明上场,姚明已经指着场上的队友大喊了起来,他在告诉阿德尔曼,比赛场上有他的兄弟,比赛场上有急需他的队友,他要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当姚明再次回到比赛场上的刹那,一个当地的记者哭了,他哽咽着说道:“姚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男人该承担什幺,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坚强和伟大!”
姚明再次站在比赛扬上,让场上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这时的比赛已经到了决战时刻,姚明受伤的膝盖已经红肿,他接到球之后仍旧在咬着牙坚持着。姚明的回归给了队友们极大的鼓舞,火箭队打出了极其强悍的气势,在顶住对手的反扑之后,最终赢得了这场让所有人吃惊的比赛。
与其说这是一场比赛的胜利,不如说这是一种精神的胜利。姚明向所有人展现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因为勇于承担,所以才会被信赖;因为被信赖,才能有凝聚力;因为有凝聚力,才能创造奇迹。
美国有一首非常有名的乡村歌曲,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男子汉?姚明在今天的比赛里给出了答案:一个人要默默付出很多年,并且等到他学会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就成为了真正的男子汉!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9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会显得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0
鲁班生于公元前507年。他一家世世代代都是手工工匠。鲁班本人则是一个手艺高强的工艺巧匠,杰出的创造发明家。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很多。至今,在民间还广泛地流传着他发明创造的故事。
锯和刨
今天,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传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出来的。
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国王命令鲁班在十五天内伐出三百根梁柱,用来修一座大宫殿。于是,鲁班带着徒弟们上山了。他们起早贪黑,挥起斧头,一连砍了十天,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结果只砍了一百来棵大树。
这时,砖瓦石料都已备齐,国王选定动工的黄道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动工时木料准备不齐,是要处死刑的。怎么办呢?晚上,鲁班躺在床上翻来复去地睡不着。他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去。抬头望望,启明星向他眨着眼睛,天快亮了。
突然,鲁班觉得手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抬手一看,长满老茧的手划出一道口子,渗出了血珠。他仔细地在周围观察,原来是丝茅草划的。鲁班很惊奇,他摘了一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条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丝茅草叶和蝗虫板开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出了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片上的锯齿不是纯了,就是断了。这时,鲁班想起了铁。他跑下山去,请铁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带锯齿的铁条,用它去拉树,真是快极了!
这铁条,就是锯的祖先。有了它,鲁班和徒弟们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梁柱。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班门弄斧”这句话,就是说谁要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由此可见,鲁班用斧之纯熟。
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鲁班做木匠活时,常常遇到直角。虽然他手头有画直角的矩,可用起来挺费事。鲁班经过改进,做成一把“L”形的木尺,量起直角来,可方便了!后来,人们都把它叫鲁班尺。由于鲁班对木工工具的改进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所以,两千多年来,木匠们都尊敬地称他是祖师。
石磨与云梯
鲁班一年到头,四处奔波,给别人干活。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来休息。旁边,有一家人正准备做饭,可是没有面粉了。他们拿来一些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当时,人们都是用的这种办法。鲁班决心改革它,为人们解决困难。又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捣麦子。老太太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着麦粒。鲁班走过去一看,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里,鲁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来两块石料。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个圆盘,他还安上了木把。邻居们都很奇怪,鲁班做的是什么呢?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高兴极了,鲁班真是为人们立了一大功啊「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农村曾经广泛使用过的石磨。
鲁班不仅是能为人民制造各种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个杰出的机械发明家。
鲁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休。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守卫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弓箭、长矛之类,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多日,干着急攻不下来。
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造一个长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能在乎地上架起来,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还可以站人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而来的。
据古书记载,鲁班还造过一辆”木马车“。那是他的母亲死了,为了送葬造的。鲁班在车上安了机关,有木人驾御。送葬那天,一路上围了很多人,看着这辆自动行走的木马车,一个个赞叹不已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1
蔡伦在朝里做郎中,官大权大势也大,同僚们都有几分怕他,连皇上娘娘也不敢轻视他。为啥哩?因为他正直、公道,敢于硬碰硬,不怕得罪人。要说对待百姓,他可是一个大好人,从不依官仗势欺侮人,还经常微服私访,救贫济困做善事哩。
那时,纸还没有发明,公文案件都写在竹简上,他每天办公要翻阅几百斤重的竹,简直累得不行。由自己的苦累,他想到了很多人的苦累,由很多人的苦累,他想到了国家的利益,于是,他给自己提出了一项任务,要造出一种轻便、便宜、易于保存的写字材料。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上天还难哩。根本没影影的事,从哪儿下手呢?他苦思苦想,仍没一点儿思路。有一天,他看见一个老头儿剥桦树皮,里边那一层一层的薄树皮,光滑轻便,拾了几片,反复观看,越看越觉得是写字的好材料。于是他把桦树皮带回家中,研墨提笔,写了几行大字。过了几天,桦树皮干了,表层皱巴巴的,就像七八十岁老人额头上的纹路,有的字也跟着变了形样,他生气地把桦树皮扔到柴堆里去了。
但是,他没有失望,仍在继续寻找写字的材料。他为这事儿到底费了多少心,跑了多少路,谁也弄不清,只有他的好朋友张纸发现了一些异样情况,他的衣带渐渐宽了,他的语言更加少了,他很少谝闲,总是在凝神考虑什么。张纸问他,他笑一笑没说什么。
这一年春天,张纸回家给父亲过七十大寿,蔡伦也去了。张纸家住白水淮沟河,交通不便,山路难行。蔡伦为朋友肝胆相照,不辞劳苦,深受张家父子欢迎。祝寿已毕,蔡伦从下榻处出来,独自一人到村外去游玩,游到一个水池旁边,看见一群小娃从池里掏出稠稠的浆质,摊放在破席片上去晒,晒干了就揭下来玩。他问小娃们玩的是啥东西,说是棉花皮[3]。这名子真怪,蔡伦听也没听过。于是他从小娃手里要来棉花皮,左看右看,反看正看,看个没完,口里还独自念叨着什么。看了好久,他又向小娃要了几片,这才急匆匆向回走,回到下榻处,急忙研墨润笔,唰唰唰在棉花皮上写起大字,写着写着,他忽然大笑起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护卫的人吃了一惊,以为蔡大人犯了什么邪症,急忙围过来问长问短,问的结果,才知蔡大人为找到写字的好材料而高兴呢。众位刚放宽心,只见蔡大人向外跑去,到了小娃玩的池子畔,蔡伦稳住脚步,仔细察看了池子里的浆质,看了很久,仍不得要领,他便向村民打问。村民说这池子是一个死水潭,原先是饮牛的池子,后来,有人把弹花后剩下的烂棉花扔进池子,人们嫌脏,不再去饮牛,结果,大家都把烂鞋、臭袜子、绳头、烂皮片往里扔,扔的时间长了,水变成了浆糊状。小孩掏着晒干玩,大人也不知那叫什么。蔡伦听罢,心中暗暗打定注意,他叫护卫把池子里的浆质都弄来,晒成最薄的片片,然后他把这些片片裁成方形,摞成一摞,带回府中去了。
第二天,他奏明皇上,最好的写字材料找到了,并把带回的片片送给皇上试验。皇上试过后,把他夸奖了一番,并鼓励他试制。
他照村民的说法,把棉织物撂进自己挖好的池子,然后用水浸泡。这些棉织物不知咋搞的,好几个月也变不成浆质,他急得用棍子搅,用椽子捣,搅了几个月、捣了几个月,终于使棉织物变成了浆糊状。他像前边那样晾晒,终于又得到好几沓薄棉花皮片子。为了纪念在张纸家乡的这一发现,蔡伦把这些棉花皮片片起名为纸,并把每一片叫做一张。从此,世上才有了纸这一名称。
但是,初次试制出来的纸,粗糙得很,又不十分柔软光滑,这又成了蔡伦心中的疙瘩,于是他向皇上上了表章要求辞职,去专心试验造纸。皇上不准。蔡伦再上表章,陈说自己当官只能利于一代君王臣民,造纸可利百代子孙,坚决请求皇上答应他的请求。皇上舍不得这样忠心耿耿的好官,还是不准。蔡伦又上第三道表章,言说造纸成功后,他还要返回朝廷,继续为君王效命。皇上看蔡伦意志坚决,含泪批准了他的请求。
蔡伦辞职后,即刻来到白水淮沟河,他请了几个帮手,昼夜忙着造纸,造出的纸果然越来越好了。蔡伦名字也越来越响亮了。买纸的人络绎不绝,尽管蔡伦一帮人日夜苦干,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他看到这种情景,就把帮手打发出来,让各自都去设造纸厂培养学徒,让更多的人掌握这一技术。
后来,皇上要蔡伦回朝复职,蔡伦又上表章推辞。皇上没办法,只好让他常住民间造纸。后来蔡伦享尽了天年,就死在淮沟河里。村人给他举行了十分隆重的葬礼,还给他修了庙宇,立了碑子。这碑子后来不知咋搬到马家寨的大路边,至解放后还在那儿。至今还不知道被谁搬走了。至于他造纸的池子,如今仍在淮沟河。
有人还说,蔡伦是被玉皇大帝召到天宫去了,在天宫里,他开了一个很大的造纸厂,声名大得不得了。玉皇大帝怕他的名声压倒了自己,几百年后,就把他降到西方凡间,让他在那儿去造纸。因此,西方的造纸术比中国晚了几百年。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2
早先印书,都是把书刻在整块整块的木板上印。听说师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师弟们纷纷向师兄取经。
毕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
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粘合剂(松香、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待粘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
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升说。
“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毕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
师兄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好一会,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3
亚历山德罗·伏特,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1745年2月18日出生于意大利科摩,伏特发明电池时已经50多岁了,他绝没有想到持续电流对以后的影响会有那么大,因此也没有再作进一步研究,一直在帕维亚大学任教。1819年,伏特退休回到故乡,于1827年3月5日逝世。
伏特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八个兄弟姐妹大都就了神职,只有他例外。伏特四岁才会说话,家里人认为他智力迟钝。但到了七岁,他赶上了其他孩子,接着就开始超过他们。他十四岁时便决心当一个物理学家。当时伏特对占据了当代科学舞台的电现象非常有兴趣,而这种兴趣是由普利斯特利的电学著作引起的。为此他甚至还写了一首关于电学的拉丁文长诗。
1774年,伏特被任命为科莫中学的物理教师。第二年他发明了起电盘。在给普利斯特利的信中,他首次描述了这个发明。这个装置由一块覆有硬橡胶的金属电极板和一块带绝缘手柄的金属电极板组成。摩擦硬橡胶板,使之带上负电荷。如将带柄极板置于其上,正电荷便被吸引到下表面,负电荷被排斥到上表面。上面的负电荷可通过接地排除,这个过程不断继续,直到带柄极板带上很多电荷为止。这种电荷蓄贮器取代了莱顿瓶,成为电容器的前身,今天仍然使用着。
起电盘发明后,伏特的名声因此传开。1779年,他接受了帕维亚大学的教授职位,并继续从事电学研究。他发明了与静电有关的其他设备。1794年,他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利奖章,被选为该会会员。
当选会员后的一天,伏特像往常一样,来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突然,一本德国科学家的实验报告汇编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本书记载了一个叫斯罗扎的科学家在1750年做的一个实验。斯罗扎在实验报告中说:把两个不同的金属分别夹在舌头的上下,然后用一根金属导线连接两块金属块,此时,舌头上会有一种麻的感觉;如果用两块相同的金属片夹在舌头上下,就没有这种感觉。伏特看完这个实验报告,欣喜若狂。回到实验室,伏特马上找到一块薄锡片和一枚新银币,并用一根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果然,他的舌头出现了麻木的感觉。“这是触电的感觉。”伏特对助手说,“导线中肯定有电在流动。”伏特发现,单独使用锡片或银币在口腔做实验时,没有这种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伏特推测,可能是口腔含有稀酸的缘故。根据这一推测,伏特改用稀酸做实验,果然,发现有麻木的感觉。稀酸实验的成功,给了伏特极大的信心。他决定生产一种能产生和储存电能的装置。
1799年,伏特按照自己的设计,把几个盛稀酸的杯子排在一起,然后在每个杯子中装一块锌片和铜片,并将前一个杯子中的铜片和后一个杯子中的锌片用导线连接。最后,两端用导线接出。伏特用手指捏住两端的导线,他不仅感到手指麻木,而且身上也有这种感觉,这说明这种电源装置产生了相当大的电压。“把这‘宝贝’叫做‘伏特电池’吧!”伏特的助手建议。
1800年,伏特制成能产生很大电流的装置。这就是历史上第一组电池。伏特使用小圆铜极板和小圆锌极板以及浸透了盐溶液的硬纸板圆片,从底部开始,往上依次为铜、锌、硬纸板;铜、锌、硬纸板……如将金属线接到这个“伏特电堆”的顶端和底部,电路闭合时就会有电流通过。
不久,尼科尔森将伏特电池付诸实际使用。电池的发明使伏特的名声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801年,伏特被拿破仑宣召到法国奉命表演他的实验。他获得一连串的奖章和勋章,其中包括荣誉勋位团勋章,还被封为伯爵,1810年,他当上了伦巴第公国的参议员。伏特和拉普拉斯一样,有不受政治变迁影响、保持自己地位的权利。无论是拿破仑倒台还是奥地利再次统治意大利,伏特仍然地位显赫,春风得意。然而,伏特所获得的最高荣誉却并非出自于统治者,而是来自他同辈的科学家。电动势的单位现被称为“伏特”,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由现代核粒子加速器产生的运动带电粒子的能量,以电子伏为单位量度。
在伏特之前,人们只能应用摩擦发电机,运用旋转以发电,再将电存放在莱顿瓶中,以供使用,这种方式相当麻烦,所得的电量也受限制。伏特发明的电池改进了这些缺点,使得电的取得变得非常方便。
伏特电池的发明,使得科学家可以用比较大的持续电流来进行各种电学研究,促使电学研究有一个巨大的进展。伏特电池是一个重要的起步,它带动后续电气相关研究的蓬勃发展,后来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研发成功也得归功于它,而发电机之后电气文明的开始,导致第二次产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4
雷达是一种神奇的电学器具,它由电磁波往返时间,测得阻波物的距离。假如你问雷达是谁发明的?在芬克的雷达机械中说,“雷达的发明,不能专归于某一位科学家,乃是许多无线电学工程师努力研究,加以调准而成。”
在战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由五百位科学家和工程师致力于雷达的研究。希奇得很,在自然界中,你找得到神为某种动物所豫备的雷达。在一九四七年一月号的英国奋勉杂志上,有个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很搞笑的文本,给我们解释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导自己飞行,不论如何黑暗,如何狭窄的地方,绝不碰壁,这是什么原因?它怎样明白前面有无障碍呢?关于这事有两位美国生物学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一九四○年已经证明,蝙蝠能够避免碰撞,是藉一种天然雷达,但是是声波代替电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
从蝙蝠口中发出一种频率极高的声波,超过人类听觉范围以外,二位科学家藉着一种特制的电力设备,在蝙蝠飞行时,将它所发的高频率声波记录出来。这种声波碰到墙上,必然折回,它的耳膜就能分辨障碍物的距离远近,而向适宜方向飞去。蝙蝠传输声波也像雷达一样,都是相距极短的时间而且极有规则,并且每只蝙蝠,有其固有的频率,这样蝙蝠可分清自己的声音,不至发生扰乱。因这缘故,蝙蝠飞行之时,常是张口,假如你将它口紧闭,它便失去指挥作用,假如堵上它的耳朵,便要撞到墙上,无法飞行。这个搞笑的实验,道破了它的秘密。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5
人类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人类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在地球上长期存活下去的。人类需要帮忙,人类需要交流,信息传递成了人类生存必需的基本活动之一。最初是打手势,之后发明了语言,用马拉松式的长跑传递口信。再以后发明了文字,开始书信传递,于是有了古代邮驿。
当时的邮资是按邮件运递路程和信件纸张数量逐件计算的,即“递进邮资制”,收费的标准也很高。如果遇到江河泛滥、桥梁坍塌,信件就得多走几百公里,总计下来,邮资高得吓人。如此昂贵的邮资,是平民百姓望而生畏,他们把寄信看成一件奢侈的事情。
19世纪30年代是改革的黄金年代,改革造就了一代英雄,罗兰希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世界邮政史上树起了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罗兰希尔经过多年的调查主张大幅度降低邮费,实行邮件不分远近、一律收费1便士的均一邮资,他还提出使用“印刷精美的邮政用品”来预先支付邮资。这种纸的大小与邮资图样大小相仿,背面涂上一层薄胶,人们只要沾湿背胶就能够将其贴在信件上,这就是罗兰希尔关于邮票的最初创意。
为此,罗兰希尔上书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推荐,1839年8月17日,维多利亚女王批准了这个议案,决定英国自1840年1月10日起实行1便士均一邮资法。罗兰希尔也被女王任命负责邮政改革工作。
为了把创意中的1便士邮票变成现实,罗兰希尔要求就应使用具有防伪性能并能在公众中取得信誉的图案作为邮票的图案,于是采用了威廉怀恩创作的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头像,这样既显示了发行邮票的权威性,又透过邮票宣传了英国,宣传了女王。邮票采用黑色油墨印刷,1840年4月15日,最后印出了世界上第一批邮票――黑便士邮票。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6
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最后爆发了。在华盛顿总司令的领导下,美国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和英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将英军从大陆撵到海上。举国上下无不欢庆这一决定性的胜利。堂堂大英帝国,岂能容忍别国灭大英之雄风,便组织残兵败将,妄图卷土重来。英国殖民统治者尽管失去了陆上优势,但海上优势犹存,他们纠集大批战舰,轮番轰击美国海防陆军,使美国军伤亡惨重,锐气大减。英军见美军既无招架之势,更无还手之力,越发猖狂。战舰在海岸边横冲直闯,耀武扬威。时而还向海岸守军送来几炮,然后大摇大摆,得意洋洋地退去。应对英军的挑衅和欺负,美国士兵们气得直咬牙:“这简直是骑到人脖子上拉屎!要是能偷偷过去炸沉它几艘那该多解恨!”
士兵中有个叫达韦布什内尔的,他没有骂骂咧咧,而是憋着一肚子气,一言不发。他认为光喊顶什么用,就应赶快想出对付敌舰的办法。布什内尔一向在苦思冥想,怎样才能一下子跑到敌舰周围去呢?从空中?不行,易暴露目标;从水下?也不行,谁能憋这么久的气游过去,再说力气不够啊!怎样办才好呢?”他急得捶胸顿足。
一天傍晚,他与几个士兵下岗后,一齐到海边散步。他们爬到礁石上;一边聊天,一边欣赏落日余晖下的海景。看够了远景,又观近景,水很清澈,水生物历历在目。他们见一群活泼的小鱼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象是在觅食,又象是在玩耍。突然,水下有一条大鱼悄悄潜游过来,游到小鱼的下方后,猛地朝上一跃,咬住了一条小鱼,别的小鱼吓得惊魂不定,各奔东西。士兵们见了海底世界的这场“海战”,觉得十分搞笑。这却使布什内尔大受启发:原先笨拙的大鱼就是这样逮住机灵飞快的小鱼的。能不能造个像大鱼那样的船,潜在水中神不知鬼不觉地钻到英国战舰底下去放水雷,炸它个人飞舰沉呢?若能那样,该有多痛快呀!他越想越入迷,直到同伴们喊他走,还呆呆地坐着。“喂!你这是怎样啦,想你那相好的了,嘿嘿!”同伴拍了他一把。
“我有办法了,能炸沉它!”布什内尔的话使同伴们听得莫明其妙。于是他详细说了自己的想法。同伴们一听,都认为这个办法好,突然有人提出疑问:“鱼在水中能自由地上浮下沉,可船就不同了,浮在水上好办,沉人水中能行吗?”布什内尔被间问缄口无言。是啊,怎样才能使船既能浮上来又能沉下去呢?鱼为什么能这样呢?他一拍大腿:“有了!鱼一会儿浮到水面,一会儿潜到水底,靠的就是它肚里那个鳔’,如果我们也给船仿造一个‘嫖’,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布什内尔带领同伴们真的制成了一艘可在水下潜行的秘密船。本来是想仿照鱼的外形制造,但造成之后却像乌龟,因此,同伴们就为它取了个代号――海龟。代号“海龟”的秘密船,底部有个类似鱼鳔的水舱,水舱内安有两个水泵,船在水面若要下沉时,就往舱里灌水;船在水下若要下浮时,就把舱里的水排出,把空气压进水舱。仿照鱼的鳍,“海龟”外部还安装了两台螺旋桨:一台管进退,一台管升降。此外,“海龟”尾部还有舵,能够控制航向。
一天夜晚,布什内尔带着几个士兵,驾着“海龟”悄悄驰近英国战舰,然后潜入水中,一向潜到英国战舰底下。他们想用“海龟”顶部的钻杆钻穿敌舰,然后放水雷,没想到英舰底部包了很厚的一层金属,钻了一个多小时也钻不穿。士兵们在下面憋不住了,只好上来换气。这时夜已深,天黑海黑,水天一色,根本辨不清方向。英军发现了“海龟”,便开动战舰追将过来。“海龟”吓得后退,但速度怎样也快不起来,眼看就要被敌舰撞得粉身碎骨。在这万分危机的时刻,布什内尔急中生智,解下备用的水雷,点着引线后,慌忙钻进“海龟”,“海龟”潜入了水中。英舰正在寻找怪物的去向,突然舰旁一声巨响,战舰顿时起火,英军一边救火一边扭转舰头逃跑,惟恐怪物再悄悄追来。从此,英舰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在美国沿海耀武扬威了。
之后,经过人们的继续改善,制成了新的神秘武器――潜水艇。在海战中潜水艇大显神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仅德国的潜水艇就击沉了英美大西洋舰队的782艘运输船,使对方的运输线遭到巨大的破坏。
此刻,潜水艇除用于作战外,主要用于开发海洋资源和科学考察。它的作用也由破坏、捣乱变为造福于人类。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7
富尔顿(1765~1815),美国著名工程师。1807年,他利用英国机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蒸汽机轮船“克莱蒙脱号”,是世界上轮船的首创者。他为世界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富尔顿出生于美国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读书很少,父母没有钱供他去学堂学习,他之后取得的成就,全凭个人的奋斗。小富尔顿从小就爱幻想,譬如,当他帮忙大人干完农活之后,常常一个人坐在农家阁楼上,在带有木格条的小窗户中,向田野望去,看蔚蓝色的天空,苦思冥想,一坐几个钟头。
有一天,天气晴朗,河水清澈。小富尔顿和邻居大叔一齐驾着小船到河的上游去找活干。他们开始悠闲地撑着篙,逆流而上。小富尔顿到离开自己村庄的外地去,情绪格外高兴,情不自禁地唱着美国乡村的民谣。河水的“哗哗”声和小富尔顿的悠扬、婉转的歌声交织在一齐,令人心醉。早晨的太阳愈升愈高了,阳光洒在水波中,像碎银洒在绿色的缎带上。突然,水流湍急,小船在河中打转,富尔顿和邻居大叔拼命地撑篙,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但船仅能艰难地移动。小富尔顿心里想:撑篙太费力了,假如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该多么好啊!他想象的翅膀在河中飞翔,他好像看见在河中出现了一只自动行驶的船。他的神思又回到现实中来,对邻居大叔说:“大叔,撑篙又费劲,又缓慢,如果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该多么好啊!”
邻居大叔正用力撑着篙,听了小富尔顿的话,情不自禁地笑了。他用手背擦擦自己脸上的汗水,笑着说:“假如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那这样东西是什么呢”
“是啊,这东西是什么呢”小富尔顿的脸刹那间红了起来,他用劲地撑了一下篙,低下了头,又陷入了沉思。
自此以后,“怎样使船自动行走”就成了小富尔顿苦思冥想的中心问题。致使他长大以后,努力奋斗,最后成为制造人类第一只蒸汽机轮船——“克莱蒙脱号”的著名科学家。
创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8
1973 年 4 月 3 号,一名中年男人站在纽约的街头,从包里掏出一个砖头大小的无线电话,引得路人一片围观。 “乔治,我现在正在使用一部无线电话跟你通话”中年男人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不过中年男人可以通过手中的这个无线电话听出对方的妒忌与愤怒。
中年男人叫马丁库帕,他打这通电话的心情是复杂的,接电话的人叫乔治,是贝尔实验室的一名项目负责人,他们的故事还要追溯到几年以前。
马丁库帕不仅是一名乌克兰移民的儿子,还是一名无线电爱好者,从学校结业的他找工作到处碰壁,终于鼓起勇气去乔治的公司碰碰运气,当时的乔治已经在无线电界小有名气,是马丁库帕的崇拜对象,马丁做梦也想在无线电行业做出一番事业,当他进入乔治的办公室时,乔治正在专心研究无线电话的项目。
“尊敬的乔治先生,我很想成为贵公司的意愿,如果能留在您身边做一名助理工程师就好,我不求待遇。”马丁诚惶诚恐地说。
“请问你是哪一年毕业的?做无线电多长时间了?”乔治甚至没有看马丁一眼,就粗暴地打断了他。
“乔治先生,我今年刚毕业,还从未干过无线电的工作,可是我很喜欢这项工作。”马丁坦率地说。
“年轻人,我看你还是出去吧,不要再来了,请别耽误我宝贵的时间!”乔治还是原来的口气。
听了这句话以后,原本忐忑不安的马丁反而平静了下来。 “乔治先生,我知道您现在正在忙什么,在研究无线电话?或许我可以帮上忙!” 就在这一瞬间,乔治对马丁能一眼看出自己正在研究的项目而惊讶,可他还是认为马丁不是能够帮助他的人,于是坚持将马丁赶了出去。
“乔治先生,终有一天您会正眼看我的!”马丁出门的时候说了最后一句。
这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应聘者被拒的故事,可是接下来发生的故事让两个人都感到惊讶,正是乔治拒绝了马丁的应聘,才给了马丁人生的另外一次机遇。
不久,马丁在摩托罗拉谋得一份工作,并负责无线领域的研发,1973 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发明了一种叫做‘蜂窝通讯’的技术,马丁库帕觉得这个想法很好,正好为自己的发明提供了技术的支撑,因为‘蜂窝通讯’采用蜂窝式无线组网的方式,把终端和无线设备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互相通讯。
对马丁来说幸运的是,AT&T公司并没有打算将此项技术导向个人用户,公司的高管认为蜂窝通信仅仅是‘车载通信’,就像今天的固定电话主要针对家庭一样,只能说 AT&T公司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发明的这种技术的本质。但是马丁却认识到,人们并不希望和房子、汽车或者办公室说话,而是希望和人讲话,他发明无线电话的另外一个目的无非是为了证明个人通讯的想法是正确的,电话号码对应的应该是人而不是地点。
由于当时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正在考虑,是否允许 AT&T在美国建立网络,并提供无线服务。此外,AT&T也在开展研发无线电话的计划,此时正是大好时机,摩托罗拉当然不愿意让机会白白溜走,剩下的问题就是谁先研发出来谁就抢占了商机。
摩托罗拉要求马丁在六个星期内制作出无线电话模型,有五个工业设计小组同时给即将诞生的世界上第一部手机做外形,马丁选择了最简单的一种,这个类似砖块的设计差不多流行了十五年,事实上马丁和他的团队花了两倍的时间也就是两个月才研发出来,由于有上百个电子元器件,最后的外形也是原来设计的 5 倍大小。 马丁拿着这个自己研发的手机,首先就想到了乔治,于是他就打了这通电话。这个就是世界上第一部无线电手提电话方面的故事,无线电手提电话俗称:手机。
【关于创造力的名人故事(通用18篇)】相关文章:
关于名人的故事12-11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通用16篇)04-07
关于学生创造力的英语名人名言集锦10-11
关于名人故事12-10
关于里根的名人故事04-13
关于自卑的名人故事04-12
关于名人孝顺的故事12-19
关于乐观的名人故事12-12
关于恒心的名人故事12-11
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