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名人故事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绍兴名人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绍兴名人故事读后感1
在《绍兴名人故事》当中,共记叙了八十三位名人。在八十三位名人中,有的是做大官的,有的是有名的将军,有的是诗人,有的是画家,有的是书法家……他们擎起了绍兴历史和文化的丰碑,他们不仅是绍兴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我刚才说的都是大人物,但我今天要写的却是小人物,她既不是什么官,也不是什么“家”,她是个孝敬父母的孩子,她就是曹娥。曹娥是浙江上虞人,她的父亲在一次活动中不幸落水,曹娥拿来香瓜,借了一只船向江中游去。她把香瓜抛向江水中,她说:“只要香瓜沉下去了,就说明父亲在下面。”第七日,她发现有香瓜沉下去了,就赶紧扑进江中。三日后,曹娥把父亲带回来了,可她自己也死了。
曹娥是为了找父亲而死的,所以她是个孝顺的孩子。
我们读这则故事,就是要向曹娥学习,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呢?如在平时,多帮助父母干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好吃的,要留给父母吃。不要只顾自己,要多关爱别人。有一位犹太老人说得好:“爱你的父亲和母亲,有一天你的孩子也会像爱你的父母亲一样爱你、尊敬你。”
大家都来关爱家人,孝敬父母,做个有用的人。
绍兴名人故事读后感2
《绍兴名人故事》这本书,汇聚了许许多多的绍兴名人和他们的事迹。有欧冶子铸剑、范蠡伐吴五谏、蔡邕的.柯亭晚笛、王思仁的不降……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孙泷的《让他四尺又何妨》。
这个故事讲的是:孙府要新建,可是新建的围墙与赵家的围墙相贴,两家都开不了旁门。赵家人有了意见,两家人于是发生了争吵。赵家人一气之下,把孙家的围墙统统都推倒了。孙夫人马上写信向在京城做大官的孙泷求告。孙泷马上回了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四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孙夫人立即把地基缩回四尺,赵家人受到了感动,也缩回了四尺地。中间就出现了一条八尺宽的“太平弄”,至今犹在。
看完这则故事,我不由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件事:川流不息的大街上,两辆自行车撞在了一起,两人争吵不休,谁都不肯让步,各自诉说着自己的有理。旁边的人有的站着,漠然地看着他们的争吵,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有的则埋怨着,责怪他们堵塞了交通,影响了自己的上班。同样一件小事,这就是差距。
前些日子发生的一件交通事故,就是大家都不肯谦让的缘故。事故发生在一所学校门口,当时小朋友要过马路,学校指挥交通的老师站在马路中央,示意前面的汽车停下来;可那司机不肯停留,依旧把车开得飞快,以为老师会让开。结果大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眼看要撞上了,司机才急忙转向,结果撞了另一位老师。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如今还有几个人能像孙泷一样谦让呢?别说是重建围墙了,就算是你踩了我一脚,我碰了你一下这种芝麻烂谷子的小事也要你争我讨地争论个半天。邻里间你家鸡吃了我家谷子,我家猫吃了你家的鱼,大家就都说自己有理,争吵打架,闹得不可开交。这样的例子实在是时屡见不鲜。试想,假如当时孙泷没有“让他四尺”,而是也推倒他们墙的话,后果一定不堪设想,有可能冲动之下,还会闹出人命呢!
再看看自己,我有时也不够谦让,同学之间有时你碰我一下,谁没打招呼用了我东西,我有时也会大吵大闹。
社会上的人如果习惯了争吵,习惯了处处斤斤计较。“习惯成自然” 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啊。古人尚且能做到让他四尺又何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为什么会做不到呢?我想以后做什么事我们都得向孙泷学习。但愿像孙泷一样谦让、善解人意的人能在我们这个社会上越来越多。
绍兴名人故事读后感3
绍兴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巍巍稽山,泱泱鉴水,注定了这是一方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好地方。几千年来,在这里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毛泽东同志曾赋诗赞誉绍兴是“名士乡”。的确,从虞舜夏禹、越国君臣到近代辛亥群雄、现代文化精英、当代开国总理,他们的出现,如同煜煜星辰,辉耀了中国历史的长空,他们不仅是绍兴的光荣和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在这83位名人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马寅初了,关于他的“不读书,宁愿死”的故事豪言令我感动。当马寅初的父亲让马寅初去做帐房先生时,马寅初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想做生意,我要到外面读书。” 从话中我深深体会到 马寅初回答的语气是那么的坚决、果断。每次不愿子女读书,只求发财的父亲和马寅初谈崩这件事后,脾气暴烈的父亲总会鞭打马寅初,但父亲的所作所为始终不能动摇马寅初的求学之心,哪怕被打得伤痕累累。后来,因为好心的张老板支付马寅初的所有费用,他如愿考入了天津北洋大学,之后,去美国留学,终于成为了著名的经济学家。啊,多么伟大的求学精神呀!多么艰难的求学梦呀!马寅初那“不读书,宁愿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名人榜样,弘扬名人精神,让名人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名人精神成为我们奋力前行的精神功能。
绍兴名人故事读后感4
今天,我看了《绍兴名人故事》,其中的一篇“看白书”,让我看了以后很有感触。
“看白书”讲的是古代王充十八岁那年到洛阳求学时,看到了讲授经文的班彪知识渊博,讲学时广征博引,思想开阔,常常令自己感到才疏学浅,所以下决心以苦读来充实自己。因为家境贫寒,没钱买书,于是他每天去书铺“看白书”。后来被店主感动,有了好书主动向他介绍,偌大京城,俨然成了王充免费的图书馆。后来王充用毕生的精力,写就了巨著《论衡》一书。
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感到很惭愧,想想自己,只要我想学习,妈妈哪本书不会给我买?而我呢,多余的时间总是出去玩,不肯多学点知识,总让妈妈生气。而王充在“看白书”的情况下,却成为了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如果不是靠他的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哪来这样的成就呢!!!我生长在这样的好时代,如果现在还不好好学习,那么长大后就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没有用的人。所以我一定要有所改进了
绍兴名人故事读后感5
当崭新的《绍兴名人故事》发到我的手上时,那充满诗意的封面就吸引了我。我随意地翻开书本,那洁白的书页,彩色有趣的插图,整齐可爱的排版,让我爱不释手。但是,更吸引我的是那一篇篇生动流畅的文章,那一个个精炼动人的故事。《绍兴名人故事》把那么古老的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把他们的精神传送给我,就像一盏温暖的灯,在我幼小的心中点亮,陪伴我成长。
我迫不及待地看完了全书,认识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的绍兴名人,熟悉了名人的一些经历。其中,句践的故事就深深感动了我。越国被吴国战败后,越王句践忍辱求和,在吴国当了三年奴仆,受尽了折磨与屈辱。回国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在十年以后,句践率兵攻破吴国,灭吴雪耻。句践这种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精神就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我是一个胆小而又没有恒心的女孩,遇到挫折我总会选择逃避,失败的时候我也不能勇敢面对。考试考得不好,我会觉得自己不聪明;跑步跑得慢,我从不想追上别人;学自行车摔跤了,我就再也不肯去学了;学葫芦丝受到老师批评,就想不去上课了……而句践在受了这么大的屈辱,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都没有灰心,没有放弃。我,虽然不能像句践那样成为一代名人,但是要学习句践的精神,学习他不怕困难,不怕失败。
从此以后,这种精神就像一盏温暖的灯,当我灰心的时候,当我沮丧的瞬间,就在我的心中点亮,指引着我健康而又坚强地成长。
【绍兴名人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绍兴名人故事》读后感09-03
《绍兴名人故事》读后感5篇09-06
读《绍兴名人故事》有感(5篇)06-15
读《绍兴名人故事》有感5篇06-11
《名人故事》读后感【推荐】11-30
《名人的故事》读后感09-26
《名人故事》读后感【荐】09-17
名人励志故事读后感06-03
爱国名人故事读后感07-17
《名人故事》读后感(15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