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个好榜样的名人故事
“12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李永波问林丹。
“我在参加少年羽毛球比赛,拿了全国冠军。”
“嗯,是的,当时少年羽毛球还没有世界比赛,要不然林丹也会是世界冠军。”作为总教练的李永波很自豪地说。
这是科学类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里的几句对话。李永波和林丹作为嘉宾,正在观看、点评一场让人唏嘘的对决——安德烈和李云龙,分别来自意大利和中国的12岁小男孩儿,进行超强记忆能力展示大pk。安德烈不温不火,而李云龙紧张兮兮,比赛前就称自己要不辱父亲之使命。
李父的脸色和情绪波动将他培养孩子的方式和态度暴露无遗。当孩子用很短的时间记忆下面前102位新郎新娘的位置排列顺序时,他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当孩子大哭不止时,父亲一开始尴尬,而后大吼一句:“可以了!”而当结果发生戏剧性变化,儿子“赢”了时,他又表现得非常欣慰。这里弥漫着父爱,但更多的是——控制欲。
孩子的自我使命被其他使命“绑架”的症结在哪里?在于大人对自己无法实现之愿望的耿耿于怀和寄托心理。村上春树的《再袭面包店》讲的故事很简单,本来去抢劫面包店的,但和面包店老板一勾兑,抢劫变成了“交换”——听起来不赖,但毕竟没抢成,没证明自己的能力啊,不行,还得再去真正抢一次。幸亏小说中没提到他们的孩子,否则这对夫妻会鼓励孩子去完成抢劫面包店的夙愿。
20xx年前的'近十年间,我是一名专注于报道和评论中国富豪群体的财经记者与专栏作家,看到、听见、接触过太多富人“绑架”子女使命的案例——因为自己小时候家境贫困,一年到头只吃一次肉,所以现在给孩子最好的食物和生活环境;因为自己是草莽出身,没读过几年书,当听说美国的教育好,就把还不会打酱油的孩子送出去;再到后来,因为太有钱太安逸了,孩子出现了不良嗜好,于是规定从现在开始孩子每年必须去农村待上一个半月……
凡此种种,不是拔苗助长,就是矫枉过正。
有一位企业家,他从小就给孩子制定好了成长路线,且让孩子将比尔·盖茨视为人生偶像。不久前,他的12岁的儿子(很巧,也是12岁)离家出走了,原因是儿子觉得他请的私塾老师“太烦人了”。这位企业家说起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时气不打一处来:“比尔·盖茨小时候多听话!”
我真想告诉他,比尔·盖茨12岁的时候是个捣蛋鬼,不但不听话,而且总是让老妈暴跳如雷。盖茨老爸带儿子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的建议是:“如果你们继续和孩子斗争,孩子一定是胜利者;如果你们减少对他的干涉,你们将都是胜利者。”
现代生活步调太快,夺走了宝贵的童年时光。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背负了太多“暗使命”。所谓“暗使命”,就是你看不见它,但它如影随形,甚至日渐沉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本质首先是为了大人,然后才是为了孩子。
李云龙和安德烈这两个名字,前者跟电视剧《亮剑》的主角名字相同,后者跟台湾知名作家龙应台的儿子名字相同,龙应台曾写过一本书叫作《孩子你慢慢走》。那天李永波为鼓励李云龙,说:“希望你拿出亮剑精神。”实际上,他最好的忠告应当是:“孩子,你慢慢走。”
【不是个好榜样的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关于勤奋学习的8个名人故事12-14
名人故事:妈妈给我一个梦10-21
融资租赁不是个筐08-08
名人故事的12-13
历史名人孔融的6个经典故事12-11
贝尔的故事名人故事08-12
历史名人武则天的六个故事12-14
名人故事:朱棣,一个人的战争12-09
秦朝励志的故事 【名人故事】08-13
名人的励志故事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