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时间:2023-10-21 15:55:16 兴亮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通用21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1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2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3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4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古今往来的名人贤士,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人物。请听下面两则故事。

  一则是“方观承千里探亲”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另一则是“冯玉祥买肉孝父”的故事。

  冯玉祥将军不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艰难, 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己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起,到一切的一切,无限的无限;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5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敬老的故事,敬老是每个人必做的事情。那么,今天我将带你们一起去看敬老的故事,不信的话,那就请接着往下看。

  还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们全家去爬山,刚开始我们还很高兴,因为我们是第一次爬山,认为是很好玩的事情。可是当我们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感觉还是好的,才爬了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的了,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几块石头,我被绊到了好几次,可见爬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我们还是坚持不懈地一步一步地爬着。最后,我们还是爬上了山顶,我们站在山顶望着远处的风景,享受这胜利的果实。突然,爸爸一本正经地对我们几个小孩说∶你们长大之后要走的路就跟爬山一样,走起来很艰难,但只有你坚持不懈才会成功……在爸爸讲这个道理的时候,我发现爷爷的脸色不大好,结果,过了十几分钟,爷爷倒在了地上,我们惊慌道,爸爸却说是爷爷的'哮喘病又犯了,可是,出门的时候又忘带了药。所以,爸爸准备背着爷爷去医院,可是这里离医院很远,但爸爸不管三七二十一,背起爷爷直向医院的方向跑去。当我们到达医院的时候,只见爸爸气喘吁吁,汗珠从脸颊上流过。我们陪着爸爸一起等着医生的消息,过了几个小时后,医生告诉我们爷爷已经没事了,我们的心才算安心。

  经过决定,妈妈决定留下来照顾爷爷,让我们跟爸爸先回去。

  回到家里,爸爸告诉我们∶敬老孝亲是每个人必须做的事情,你们长大也要这样,就像今天一样,爷爷哮喘病犯了,而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就得救,因为这是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当然,别人遇到困难也必须伸出手去帮。这让我也明白了一个大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就要敬老孝亲,如果没有做到,那么尽管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没用。

  啊!敬老孝亲会让你迈进成功的第一步,也让你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6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亲敬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记得那一次,我和妈妈到菜市场买东西,因为是假日,买菜的人山人海,卖菜的吆喝声不断。突然,“哎呦”一声,原来是一位老爷爷被人撞倒在地上,那个人还蛮不讲理地骂老爷爷走路不长眼睛。我连忙拨开人群,冲上前,把老爷爷轻轻地扶起来,老爷爷微笑地说:“小姑娘,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开心地回答:“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周围的人都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虽然心里有些害怕,但还是去找那个把老爷爷撞倒在地的大哥哥评理,我怒气冲冲地说:“大哥哥,你都已经成年了,你连尊老敬老都不知道吗?明明是你不对,把老爷爷撞倒在地,你还有脸骂别人,我看是你没长眼睛吧。”大家都听到了,那位大哥哥脸红了,就对我和老爷爷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老爷爷开心地笑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它仍然在我的记忆中徘徊。

  同学们!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长河中一滴闪亮的.珍珠;是中华传统美德大花园中一朵鲜艳的奇葩;是中华传统美德星空下的一颗耀眼的星星。它历经沧桑,经久不衰,愈是历史久远,愈是魅力无穷!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孝亲敬老。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7

  爸爸和妈妈工作都很忙,一直没有时间来照顾我,所以从小都是奶奶照顾我,我感觉奶奶的爱一直都包围着我,保护着我,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平常的时候,奶奶就为我忙东忙西,特别是当我生病的时候,奶奶整颗心都纠了起来,岁月的沧桑一下子就印在奶奶的脸上。有一次我得了急性胃肠炎,寝食不安非常难受,在这期间,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一会给我端水,一会给我端药,经过了一夜的折腾,奶奶已经累得疲惫不堪了,但是见我有所好转,她脸上始终挂着慈祥的微笑,让我感觉自己的病马上就会好的。

  由于折腾了一个晚上,奶奶累得在我床前睡着了,看着奶奶满头的白发,我感觉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头发,这里面有太多的`爱,太多的艰辛,同样也有太多的幸福。

  虽然我还是小学生,还没到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年龄,但我想,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义不容辞的,为奶奶洗一次脚,捶一次背,梳一次头,买一次菜,做一顿饭……也许这对我来说只是小事情,不过不管我做什么,只要我用“心”去做,相信爷爷、奶奶们一定会眉开眼笑的,内心感到欣慰的。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8

  闵子骞(前536年—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子骞从小就死了生母,父亲娶了后妻,成为他的继母。子骞年纪虽小,却孝顺父母。平时吃饭,他总是恭敬地把好饭菜端到父母面前,吃完饭后,他又抢着收拾桌子,洗刷碗筷。之后,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弟弟,子骞的日子从此便不好过了。他像奴仆一样被使来唤去,白天要带弟弟玩耍,晚上要哄弟弟睡觉。继母稍不顺心,就又打又骂。

  一个严寒的冬日,子骞给父亲赶车。大风夹着碎雪打来,把他冻得瑟瑟发抖,手上的缰绳老掉在地上。父亲呵斥他做事不专心,子骞一句话也不分辩。可冻僵的双手还是拉不住缰绳。父亲看看儿子身上穿的棉衣,觉得厚厚的,怎样会冷成这样?必须是儿子装的,没出息!父亲生气地一鞭子打了下去。棉衣当即裂开了一个大口子,一团团芦花露了出来,被风吹走。父亲大吃一惊,怎样后妻竟干出这种事?他带着子骞驾车回到家去。再一看两个小儿子穿的'都是棉花絮的新棉衣。父亲难过得掉下眼泪。他责备自我让儿子忍冻干活,憎恨后妻虐待子骞。他不顾后妻下跪磕头求饶,执意要将她赶出家门。

  子骞泪如雨下,苦苦哀求父亲道:“母亲在家,就我一个人受寒;母亲要是走了,三个孩子都要受冻,望父亲大人深思啊!”

  父亲感到儿子的话在理,便将后妻留下来。继母见子骞以德报怨,很受感动,从此对三个儿子一样对待。子骞长大后,孝名闻于天下。

  孔于称赞说:“闵子骞真是个孝子啊,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让别人对他的父母兄弟都没有不好的闲话。”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之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把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为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所以,槐荫改名为孝感。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10

  从前有个家庭,只有一个老母亲和一个儿子过活。母亲做饭儿子种田,母亲把全部精神都用在疼儿子上,做好饭等儿子来吃,一边给儿子擦汗一边给儿子端饭,中午把做好的饭送到地头,晚上帮儿子洗脚,老母亲把一切都奉献给了儿子,可是儿子并不满意,老是觉得母亲做的不好,时常打骂母亲。母亲有时候心里也有气,可就是舍不得骂儿子。

  有一次他耕田到地头休息时,看到地头一乌鸦窝不只什么原因落到地上,那老乌鸦和小乌鸦他都认识,可不知为什么那老乌鸦行动困难,小乌鸦正衔着一只虫子送老乌鸦的嘴边,不知道为什么那老乌鸦没有接住虫子掉到地上,小乌鸦赶忙衔起来再送到老乌鸦的嘴边。这一幕布让这个儿子心惊了,想起母亲的好,再想想自己对母亲的`不好,真是虫兽不如。

  从此番然醒悟,决心做个孝子。当他回到家把热水瑞到母亲前并把母亲的双脚放进水盆的时候,母亲泪水流下来了,儿子的泪水也流下来了。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11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单独吃,他们又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疑心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明白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突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一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12

  哭竹生笋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单唯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突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之后他官至司空。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13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明白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14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我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终放下父亲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15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以往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回到。最终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齐回到,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16

  说起孝顺的好媳妇余秀梅,岑头村老协的老人们连连点赞:“她对婆婆真是好得没话说,我们邻居都看在眼里。”而婆婆余松柳对于儿媳妇也是赞赏有加:“她就像我女儿一样好!”

  婆婆的事儿她很上心

  余秀梅和丈夫结婚已26年,她告诉记者,婆婆育有4女1子,公公去世的早,自从嫁进门之后,她便把婆婆当成亲妈看待、照顾。20多年来,从没跟婆婆吵过架、红过脸。

  余秀梅和丈夫经营一家小厂,平常都在厂里忙活,只要婆婆有什么事情,她总是随叫随到。婆婆腿脚不好,寻医问药的事儿,余秀梅也是一手包办。采访当天,她刚好陪婆婆从温州看过医生回来。

  对此,婆婆余松柳很是欣慰:“她总是不嫌我烦,带着我到处看医生,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在余秀梅看来,这些都是分内的事情,看婆婆在外人面前夸自己,她打趣道:“都是不足一提的小事,你再夸,以后我不带你去看咯!”

  六七年前,岑头村盖了老年公寓,余松柳也分得一套房子。儿子家在5楼,老人公寓的房子在3楼,为了方便上下楼,余松柳提出搬到老年公寓居住。没有料到的是, 分得的房子恰巧在活动中心楼上,睡眠一向不好的余松柳一直闷闷不乐。余秀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找到另一幢三楼的一位房主协商,贴了2万多元钱调换了房子,让婆婆开开心心地搬进了新家。

  去年,岑头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成立,为老年人服务的食堂也营业了,余松柳觉得食堂吃饭方便 又热闹,便报了名。可是余秀梅对婆婆此举却感觉很愧疚,于是报名成为了志愿者,空闲时来食堂洗碗、干干杂活,还时不时地出钱买米买油。她说:“这样常来看 看婆婆,自己也放心。”

  一身衣服全是媳妇买的

  余松柳今年73岁,她说,自从媳妇嫁进门后,自己身上从头到脚的衣服全都是媳妇陪着自己去买的。每每和媳妇手挽手出来逛街,服装店的老板总以为她们是母女。

  有一次,一位服装店老板问道:“你女儿真好,经常陪你买衣服。”余松柳说:“她是我儿媳妇!”店老板不相信:“怎么可能啊,哪里会有这么好的媳妇。”听到这话,婆媳俩相视一笑,也不辩解。自那以后,两人出来逛街买衣服时,别人问起来,余松柳总是说:“对啊!这是我女儿。”

  虽然家境普通,但余秀梅给婆婆买东西却从来不吝啬。余松柳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你看,给我买衣服都挑好的买,我说老太婆了不用穿得这么好,她也不听。”

  采访时,记者随口一问:“您记得婆婆的生日吗?”“十一月二十八!”余秀梅脱口而出,“婆婆的生日总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时候倒会记错呢!”

  “每年母亲节、生日,他们都会来给我庆祝。”余松柳说。

  教育儿子也要孝顺

  “百善孝为先”,采访时,余秀梅总说,孝顺长辈是应该的,自己做得并不够好。她还经常教育自己的儿子,要孝顺长辈。

  余秀梅的儿子今年23岁,正在外地读大学。余秀梅知道婆婆总是挂念孙子,常常提醒儿子要多给奶奶打电话,“奶奶身体不好,你给她打电话,她会很开心的!”有时候,儿子还会反过来“督促”她说:“妈妈,你也一定要对奶奶孝顺哦!”

  说到维系融洽的婆媳关系有何秘诀?余秀梅说:“其实也没有什么,都是一家人,自己多付出,不要计较是否能有回报。孝顺长辈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17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与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我的父母,还应当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可是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18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一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19

  一老太太三个女儿都出嫁了。老大老二家都开厂子,相当有钱,老三是个教书的,生活较差。老太轮流地在三家生活,老大老二家不用说吃的用的都是很好的,只是有几次老太无意中发现老大家把又大又好的'水果留出来自己和孩子吃,只给老太吃有虫咬的,或有伤疤的;老二家常常一家子去吃馆子,回来把剩菜带回来给老太太吃,老太太苦日子过贯了舍不得扔东西,往往上次拿来的还没吃完,下次又拿来了,这样在老二家都是吃剩饭菜。

  到了老三家,老三一年到也舍不得去下馆子,这一次来了个同学,家里又没有一样菜了。本来他家里准备的菜就很少,两口子一商量决定下回馆子,三女儿用自行车带着孩子,三女婿用自行车带着老太太和同学起来到一家小饭店。三女婿和同学恭恭敬敬请老太太坐在中间,老太太很少在外边吃饭,这阵仗还不太习惯,更让她不习惯的是,每上一个菜女婿都是先夹给岳母然后在和同学孩子一起吃。

  时间长了,老太太就只住在三女儿家,很到那两个这住了,过年了两个女儿和女婿都开着好车带着礼物来请老太太,可是老太太偏偏只愿意挤在三女儿家。老大和二家都说老太太偏心。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20

  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传承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敬老爱老。我们不能口是心非,更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敬老爱老的程度。

  一次,我在放学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提着一大箩筐菜艰难的往前走。她可能有七八十岁了,脸上布满了蚯蚓一般的皱纹,每走一步,她就要深喘一口气。 走了一下子,可能她提不动了,哐啷一下,菜和人全都倒在地上,菜洒了一地。老人马上爬起来把菜捡到箩筐里。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个妇女,愤怒地指着她破口大骂道:平时我供你穿,共你住,现在让你提一下菜,提都提不了。还养你这个老棺材,真是“白”养了。 老人哆嗦了一下,摸了一下自己的腰,转回头继续捡菜。 当时一股怒火涌上了我的'心头,这个人也真是的,怎么可以让老人提这么大一筐菜呢?老人提不动,还骂她。她好歹也是你长辈呀。你怎么样也不能去责骂她啊。

  旁边围了一大群看戏的人,议论纷纷。有些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走到里面去帮老人说话:“骂什么骂,你有一天也会变老的,你希望你孩子也对你这样吗?”那个妇女哑口无言,见没有支持她的人,气汹汹的往回走,边走边喃喃道:“切,别人的事情要你们管什么?” 等那个妇女走了以后,我和别的一些人把老人扶起来,让她坐在椅子上,给了她捶一捶背,我帮那个老人提着菜回到了她的家,老人看了看我们,不知该说什么,对我们感激不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不帮着老人做一些事呢?帮他们捶捶背,扶她们过马路,给他们让座......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为什么我们却做不到呢?有些人不但不敬爱长辈,反而给他们添乱,增添麻烦。就如同开始那个破口大骂自己长辈的妇女一样,最终被旁人嘲笑和辱骂。我也把这件事深刻的记在脑中。 一次,我们一家和外婆出去吃饭,当车子准备出发时,却发现外婆迟迟不出来。于是我马上跑上去,扶着外婆做到车上,外婆微微笑了一下。

  是啊,她们不求你为她们做的事的大小。她们非常容易满足,只要你有这一份心。 让我们一起发扬这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良好美德吧。敬老爱老,从我做起。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21

  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在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亲自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 家。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

  在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每次宴饮都是丰盛的佳肴,在当时声势极为煊赫。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面对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我现在虽然高贵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10-24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精选60则)04-28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精选12篇)10-23

名人尊师孝亲的故事05-20

孝亲敬老主题班会04-26

孝亲敬老的名言俗语06-30

关于孝亲敬老的名人名言(精选80句)09-22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09-21

孝亲敬老倡议书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