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13个
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1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之后在朋友的帮忙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一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2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期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透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理解你的推荐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3
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4
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务必就是国货务必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就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好处。
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5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您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虽然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
您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6
公元1080年,他被贬官来到黄州时,生活窘迫。为了渡过困境,他订出了一套特殊的计划开支办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后又将每份分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钱挂在屋梁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来用,准余不准超。剩余的钱,他另用竹筒保存,以备意外开支之需。
后来,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他自订每餐只能一饭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排,否则就拒绝用餐。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友与他重逢,请他吃饭,他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办。可是,当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7
一天,毛岸英买菜回来路过一家小书店,他轻手轻脚地走进店堂,看见满屋子摆了好多的书、画。他仿佛走进童话般的神奇世界,翻翻这本书,新鲜;看看那本书,也有趣。
后来发现有一本很厚很厚的长方形的书,卖书的`人告诉他,这是字典,是位不开口的先生。岸英像着了迷似的,心想,不开口的先生多好,要是我把它请在身边,碰到难字生词,翻一翻,它就告诉你,那多好,对,买一本!
"老板!这个不开口的先生要卖好多钱一本?"岸英满面笑容,兴冲冲地问。他心想,七八个铜板总可以了吧!
书店伙计伸出大拇指和食指:"不多!大洋8 角!"
"8 角?"岸英有些吃惊,脸上充满希望的笑意赶跑了。
"8角,就是240个铜板呀!"岸英吐了吐舌头,不忍释手地把字典放回原处,叹口气离开了书店,他下意识地摸摸口袋,袋里连一个铜板也没有。怎么办呢?从哪里搞钱呢?给"大黄牙"当奴隶,连饭都吃不饱,哪来钱?岸英苦苦思索了老半天,想不出一个办法。
他买回一篮豆芽菜,"大黄牙"丢给他6个铜板。他跑到隔壁弄堂里的一家馒头店里,把铜板递过去,习惯地说:"呶,来三只开花馒头。"他总是给岸青、岸龙各买一只,6个铜板是三个兄弟的早饭钱。刚刚把三只开花馒头接到手里,他突然醒悟了似的退回一个,说:"退我两只铜板好啦!"
岸英是个有恒心的孩子,凡是想准了的事,他就一定下狠心办到,即使再饿再冷他也能忍受。
他和岸青省吃俭用,大约两三个月的早晨没有吃早饭,总算积存了200多个铜板。他终于跳跳蹦蹦地走进书店,从袋子里倒出所有铜板,一边要书店伙计数钱,一边拿起《学生字典》翻看。
有了字典,兄弟三人像得了宝贝似的,可高兴啦!从此,岸英一有空就对着报纸查生字,还教岸青、岸龙学文化。
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8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9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10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
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11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之后,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必须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这天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这天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这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
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12
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戚景通,对儿子的家教十分严格。戚继光十二岁那年,有一次,几个工匠来戚家修理房屋。戚景通指使他们安设四扇雕花门户。工匠们都感到迷惑不解,纷纷议论说:“像这样的将门世家,可以安设十二扇雕花门户啊!”工匠们的议论,被戚继光听到了,他立即去找父亲,提出要增设八扇雕花门户。戚景通没想到儿子小小年纪,就讲究起虚荣和排场来,便声色俱厉地说:“你要从小养成勤俭的品德,否则,连这四扇雕花门户也是保不住的。”
戚继光默默地点了点头。可时隔不久,他又挨了父亲一顿训斥。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戚继光穿着一双很考究的`丝织鞋子走过厅前,被戚景通看见了。戚景通十分恼火,当即将儿子叫住,怒气冲冲地斥责道:“你一个小孩子家就穿这样讲究的鞋子,长大后,就会去追求绫罗绸缎。要是当了军官,说不定还会侵吞士兵的粮饷。后果不堪设想啊!”
戚继光听了父亲的教诲,立刻弯腰脱掉丝鞋,换上了布鞋。从此,他再也不追求奢侈了,直到担任了朝廷的大将军,仍过着俭朴的生活。
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13
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周总理穿百衲睡衣,朱老总踏补丁布鞋,邓小平喝绿豆稀饭。说实话,光靠他们这些节俭省不下几个铜板。国家再穷,领导人穿衣吃饭的花消还是足够的。伟人节俭,是在彰显一种精神,倡导一种作风,引领一种风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提出“俭,故能广”。“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人大手大脚,浪费铺张,社会势必盛行奢靡之风。
邓小平曾这样严厉告诫:“今天的问题复杂得很,仅靠几个章程、几个法令、几个办法办事是不行的.”;“节约也要有积极性,如果没有地方的积极性,就不可能节约,就要发生浪费。”他的批评直指要害,节约不能靠命令主义,搞形式主义,而要从上到下积极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历史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相关文章: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11-02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03-11
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06-25
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05-14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精华)01-01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02-22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04-28
名人勤俭节约的小故事05-16
古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