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长故事

时间:2023-10-25 07:29:24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名人成长故事【精选15篇】

名人成长故事1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名人成长故事【精选15篇】

  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名人成长故事2

  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人。据《兼山堂弈谱》和《弈雅堂文集》记载,他生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或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四十多岁就去世了。卒年不详。

  黄龙士家座落在离泰县几十里的姜堰镇。他自幼学棋,乡里无敌手,黄龙士的父亲为了他能在棋艺上能有所更进一步,则带着还在童年时代的黄龙士出门远游,带他寻师访友,开阔视野学习交流。父子二人来到北京,寻遍高手。大家对年幼的黄龙士十分欣赏,一位好围棋的满族将军更是喜欢黄龙士,对他特别钟爱,还带着他们父子二人到关外去找高手下棋。前后竟达一年之久。临别时厚赐重金。这次千里跋涉,万里远游,使黄龙士见识了通都大邑,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一望无际的草原令人心旷神怡,广阔的'天地令他心境开阔。广泛的交流使他棋艺大增。从此胸襟愈广,境界愈大。

  十六岁即达到国手水平。康熙七年(1668年)在他18岁时,成了中华棋艺上一颗耀眼的新星。这一年他同久负盛名的前辈国手盛大有对弈七局,凭借着高超棋艺七战七捷,七战全胜。其后又有当时的一批国手均败在他的手下。

  其时,诸多国手无不折服。棋界予以高度评价。王彦侗称赞说:“国初指清代初期以弈名家者,自过百龄而后,群贤蔚起,竞相争雄,迨黄龙士出一切俯视之,神手技矣。”由此可见,黄龙士具有独特棋风,着子看似平淡无奇,但寓意极深,对手不易察觉,若敢于用强,他即随机应变,出奇制胜,迫使对手相形见拙,反以自困。

  当时六合人周东候,是继周懒予之后的著名棋手,为清代围棋十大家之一。黄龙士称雄棋坛时,天下棋手望风而靡。独有周东候敢于同他对阵,屡战屡败,也从不气馁。

  黄龙士的棋轻灵多变,思路混元,局面开阔,气魄宏大。他还著有《黄龙士全图》等书。虽然古今之棋,已有巨大变化,但他中盘作战之力,仍今人叹为观止。黄龙士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他盛年时突然从棋坛上消声灭迹了,史料中竟没能留下什么记载。连他何时去世的都一点不知道,成为千古之谜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黄龙士的盛名传到日本、韩国,有的日本棋手认为他的中盘实力具有“十一段”。至今日本棋界仍然钦佩他的高超棋艺,黄龙士先生的棋谱被奉为经典。

  后人将他推为“棋圣”,足见其影响之大。

名人成长故事3

  陈土坤像很多创业人一样,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六七年间做过多种生意。可是,创业并没有给他带来梦想中的成功。

  2010年3月,卖过服装、做过餐饮的陈土坤决定—卖手机。他分析,自己以前创业的项目都是市场已经饱和的行业,而通讯行业,多年来一直处于上升期,未来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卖通讯产品,应该会有希望吧!

  不久,他的手机店开张了,却依然收入微薄。他这才意识到,在手机店遍地开花的情况下,以他的店面规模和资金实力,很难赢得竞争。他时常要以三寸不烂之舌来反复证明自己的'诚信,才能成交一笔生意。

  关门大吉后,陈土坤痛定思痛,反复思考自己的创业之路,他认为,要想有发展、有突破,就要选择一种竞争少、利润高、风险低的生意!

  但这样的生意存在吗?有时候,成功真的不能缺少运气。

  2011年5月,陈土坤看到了一个创业新概念—阿迪普“数码饰品连锁”。顾名思义,就是专做数码产品的外部饰品的连锁店。而阿迪普,陈土坤了解到,是数码产品屏幕保护贴领域的领军品牌,中国屏幕保护贴第一品牌。此前,阿迪普已相继成为了“CCTV央视网招商频道战略合作伙伴”、“CCTV央视网最具投资价值品牌”、“SGS国际质量认证体系产品”等。诺基亚、APPLE、HTC、佳能、三星等国际企业也都将阿迪普作为其标准配件供应商。

  为慎重起见,陈土坤专程到“数码饰品连锁”的运营商—广州普亚电子总部去拜访,待摸清实情后他当即决定加盟。

  阿迪普“数码饰品连锁”所涵盖的产品,除了在国内一直领先的屏幕保护贴外,还包括时尚的手机外壳、极具创意的充电器、新颖的蓄电宝、令人耳目一新的iphone音乐蛋音箱等。但真正让陈土坤决定加盟的,是阿迪普所采用的“1+2模式”:1个阿迪普加盟店+1个线上店面+1个多赢卡销售网点代理权。加盟阿迪普,加盟者立刻同时拥有线上、线下两个店和1项代理权。

  作为一个做过多年生意的人,陈土坤懂得“卖电脑的不如卖电脑耗材的,卖手机的不如卖手机配件、手机耗材”的道理。卖数码饰品投资小,十来万元就可以做得像模像样,而只要卖好了,利润完全可以超过卖手机、卖数码相机、电脑等的大卖场。

  在阿迪普方面提供装修、陈列指导等服务帮助的情况下,2011年5月,陈土坤位于广州越秀区陵园西路乾丰润手机城A16号的阿迪普“数码饰品连锁”店开业了。

  陈土坤的好运真地开始了。阿迪普方提供了从店员培训到业务推广的全方位支持,很快陈土坤的店铺就进入了盈利状态。特别是随着中秋节、圣诞节、元旦等一系列节日的到来,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销售火爆,也带动了品牌数码饰品的销量暴增。数码饰品的高利润,让陈土坤赚得笑逐颜开。

  2012年4月,陈土坤的店开张还不到一年时间,净利润就接近了30万元。在谈到当前的小成功时,他说:“以前因为资金有限,我做的都是最常见的生意,别人做,我也做,抱着侥幸的心理期待成功,却不想根本竞争不过别人。加盟‘数码饰品连锁’之后,才觉悟到做生意不能瞎碰、乱闯,找对方向才是真正拥有了一把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

名人成长故事4

  是种子就不怕泥土的埋没。只要你心中拥有成功的梦想,总有一天会破土而出。

  名人成长励志小故事:救命的苹果

  斯坦利。库尼茨是个对沙漠探险情有独钟的瑞典医生,年轻的时候,他曾试图穿越非洲撒哈拉沙漠。

  进入腹地的`当天晚上,一场铺天盖地的风暴使他变得一无所有:向导不见了,满载着水和食物的驼群消失得无影无踪,连那瓶已经开启的准备为自己庆祝36岁生日的香槟也洒得一干二净。

  死亡的恐惧从四面八方涌来,斯坦利的手神经质地伸进自己的口袋:苹果!

  斯坦利从绝望中清醒过来:我还有一个苹果!

  几天后,奄奄一息的斯坦利被当地土著救起。

  令他们大惑不解的是,昏迷不醒的斯坦利手中攥着一个虽然完整但已干瘪得不像样子的苹果。它被攥得如此紧,以至于谁也无法从他手中取出。

  上个世纪初,这个一生中不乏传奇色彩的老人去世了。

  弥留之际,他为自己拟写了这样一句墓志铭:

  我还有一个苹果。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这只苹果的,毋庸置疑,它可以被看成是信念的化身,但我更一厢情愿地倾向于这种理解:上帝在把你置于绝境的同时,一定会塞给你一只救命的苹果,它就藏在你身上某一个口袋里。

  因此,人没有必要抱怨自己一无所长,你应该把叹息的时间用在寻找这只苹果上。只要你能找到它,你就一定能轻松地走出生活的沙漠。

  那只苹果,其实就是你的长处

名人成长故事5

  巴尔扎克并非一出世就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在成名之前,巴尔扎克也曾困顿(艰难,窘迫)过,狼狈过。他本是学法律的,可大学毕业后偏偏想当作家,全然不听父亲让他当律师的忠告,把父子关系弄得十分紧张。不久,父亲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生活费用,他写的那些玩意儿又不断地被退了回来,他陷入了困境,开始负债累累。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开水。但他挺乐观,每当就餐,他便在桌子上画上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更发人深省的是,也正是这段最为"狼狈"的日子里。他破费七百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石的'粗大的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正是这句气壮山河的名言在支持着他。后来的事实表明,他果然成功了。

名人成长故事6

  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的贫民窟里。

  罗尔斯的成功,得益于他小时候的校长皮尔·保罗。1961年,当时正是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候,保罗发现这里的孩子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保罗想了很多办法,可是没有效果。

  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他上课时,给学生看手相,想用这个方法来鼓励学生。

  一次,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上讲台时,保罗没有生气,他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会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罗尔斯大吃一惊,保罗校长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他记住了这句话。

  从那天起,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标准要求自己。五十一岁那年他当上了州长。

  在就职演说中,罗尔斯说:“信念是不值钱的,不过,只要你坚持下去,它会迅速增值。”

名人成长故事7

  1、与众不同的少年岁月

  所有传奇人物,似乎都注定会拥有一段不平凡的童年。

  年少时候的三毛偏科严重,十分厌恶数学。她总想不通鸡兔同笼到底是怎么计算的,也无法运用枯燥的公式去做题。她所有的灵气都表现在文科上,一本《红楼梦》翻了又翻,再三揣摩。

  数学老师对三毛充满敌意,大骂她“比猪还笨”。年少的心,总因为外界的一点责备就变得不安,三毛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她潜心钻研数学课本,竟然连续三次都考了满分。这本是值得表扬的一件事,没想到却换来老师的质疑,说她的成绩是作弊得来的。

  三毛很不服气,出言顶撞,老师有意修理她,故意找来高年级的卷子让她当场做。可怜三毛看到试题胆战心惊,一题未解。那位老师为了维护了自己的威严,拿起毛笔饱蘸墨水,在她脸上画了一个巨大的“鸭蛋”,在全班的哄堂大笑中,三毛的眼泪决堤而下。

  从那一日,活泼的女孩变成了沉默的影子,她屡次逃课,在墓地中一待就是一下午,黑暗的河流中,看不见光芒。

  三毛病了,患上了今天所说的抑郁症。父亲给她换了一个学校,而三毛刚刚踏进校门就晕倒在走廊。她变得极端,暴躁。她和堂弟打架,非常凶狠的把钢梳子扎到堂弟脸上;端着刚烧开的热水去浇花,看着刚开放的.花儿枯萎。

  父母看着女儿饱受折磨,心急如焚,最终在初二时,选择让她休学,至此,三毛才逐渐打开了心扉。文学,拯救了她的灵魂。

  此后七年时光,三毛一直在家中读书,学习画画,在等待父母下班的时间里,她常常只能自言自语,或者对着墙壁和家具说话。

  三毛的童年,就在孤独与偏执中度过了。

  2、短暂苦闷的留学生涯

  1967年,三毛第一次出国,奔赴西班牙留学。这时她已经渐渐从童年的阴影中走出,但她的内心,是孤寂的。

  临走时,父母反复叮嘱,母亲抹着眼泪说,“从此是在外的人啦,待人处事,要有中国人的教养,凡是忍让,吃亏就是便宜。万一跟人有了争执,一定要想:退一步海阔天空……”

  三毛用力点头,然后提着手袋朝飞机走去。

  半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三毛遵照母亲的吩咐,没有露出原来的脾气,以为融入了学校的圈子里。

  四个人住的房间,她早早起来打扫,抢着做事情。

  可是她的礼让并没有换来同等的尊重。宿舍的女孩子们开始使唤她,找她收衣服,借东西。一天晚上,室友们偷了酒在寝室大喝,横七竖八的躺了一串,一个个借酒装疯,笑成疯子一般。

  三毛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正要发作,忽然回头看见院长铁青着脸,大吼一声,“谁干的?”

  三毛好整以暇,准备看出好戏,没想到院长竟然指着她的鼻子大骂起来,年少时的阴影顿时涌上心头,三毛的委屈和愤怒犹如火山喷发,冲出房间去,找了一把扫把,雨点似的打过去,又叫又打,摔坏了几个大花瓶。

  这场闹剧结束后,三毛恢复了本性,她在寝室里横行霸道,借了戏曲唱片来,在寝室放得锣鼓喧天,电话铃响一千遍,眉毛也不动一下。

  那段时光,难以想象三毛怎样度过的。还好,在那一年圣诞节,她遇见了生命中的爱人,荷西。

  遇见三毛的时候,荷西还在念高中,年轻的男孩对着她喊道,“Echo,你等我六年,我读四年大学,服两年兵役后,就跟你结婚!”

  三毛只当听了一个笑话,因为那时的荷西,还太年轻了。她根本没有想到,这个年轻的男孩,竟然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灵魂伴侣。

  3、撒哈拉的流浪之旅

  1973年,三毛结婚,新郎是荷西。冥冥之中,仿佛有天意,两人从相识到结婚,竟然真的用了六年时间。而荷西也从当初年轻羞涩的大男孩变成了三毛的丈夫。

  三毛的心中充满了古怪的想法,有一次,她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了撒哈拉沙漠,心中沉睡的梦境被唤醒,她毅然决定前往沙漠,荷西什么也没说就选择默默跟随。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三毛一定要去那么荒凉的地方。我们也难以揣测她当时的心情,但从三毛的一篇篇文章中,可以窥见她对那片土地的热爱。

  也许,撒哈拉真的是她的归宿。她的个性像黄沙一样,冷时冷,热时热,是简单纯粹到极致的疯狂。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来一粒沙,从此这世界上有了撒哈拉。

  三毛的爱情也如沙漠一般荒凉而热情。

  在沙漠中,她精心打扮自己的小家,用玻璃杯做擀面杖,包出美味的饺子,与爱的人在一起,尘世中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天堂。

  三毛在书里写道:

  “过去种种,化作一群一群的蝴蝶。虽然早已明白,世上的生命,大抵朝生暮死,蝴蝶也是朝生暮死的东西,可是依然为着它的色彩目眩神迷,觉得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已在蜕变中张显了全部答案。

  许多彩色的蝴蝶,正在纱帽山的谷底飞来又飞去。就这样,我一年一年的活了下来,只为了再生时蝴蝶的颜色。”

  4、沙漠中的希望之花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不够完美的时刻,你或许出身卑微,饱受煎熬,但这丝毫不是懈怠生活的借口。

  我们四处奔波,为了生活忍气吞声,红尘十丈,逐渐忘却来时的方向。很多人都期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最终,还是选择继续胆怯的生存着,不敢行差踏错半步。

  我们的生命,从色彩鲜艳的蝴蝶,萎缩成一只丑陋的毛虫,作茧自缚,再也飞不起来。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岁月。如此平凡憋屈的活着,何苦来世上走这一遭?三毛用她短暂的一生告诉世人:活着,就是为了在一片沙漠中,寻找海市蜃楼般的快乐,然后,让荒芜的土地上,开满希望之花。

  三毛,她用一生去实现梦想,生命逝去时,也永远的沉睡在了那个斑斓的梦境中,那里,有荷西,有爱,有温柔的撒哈拉。

名人成长故事8

  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用药,比西方的麻醉用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名人成长故事9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师徒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却被问住了,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什么答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抱住老师的胳膊,“快告诉我呀!”

  明可夫斯基手脚并用地比画了一阵,怎么也说不明白,于是,他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非常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泥地面。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非常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对、对,歧途!”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非常专注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然后,他又解释说:“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

  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对明可夫斯基说:“恩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

  于是,就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三个未知领域里,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挑战并突破了牛顿力学。在他刚刚26岁的时候,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启发了爱因斯坦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其实,在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各式各样的“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等待着人们踩出新的脚印、踏上新的征程。

名人成长故事10

  有心人的世界

  22年前,畅销书作家海岩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他每天晚上八九点钟准时回到自己的小屋,偷偷摸摸地写一部长篇小说。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地写呢?因为海岩只读了四年书,连小学都没毕业,他怕别人说自己“不务正业”,怕别人说自己“好高骛远”。

  海岩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便衣警察》,共47万字。

  有一天,父亲无意中发现了这些手稿,就问:“你是不是在写东西啊?”海岩只好承认了。于是,父亲成了第一个读者。过了几天,他问父亲:“写得怎么样啊?”父亲说:“什么怎么样?写的什么乱东西?我要不是你爸,根本就不看。”

  隔了两天,父亲问:“后边的书稿呢?”海岩暗自高兴,看来父亲是感兴趣了,是想继续看下去。海岩带着书稿,满怀希望地找到了某出版社的一个副总编。副总编问:“你写没写过短篇呀?你写没写过中篇呀?你写没写过散文啊?”

  海岩说:“都没写过。”

  “那你参加过我们社或者其他社里举办的创作培训班吗?”

  “没有。”

  “那你给报纸写过什么小通讯或小稿吗?”

  “也没有。”

  “哦!如果这样的话,那我就不看了吧。馒头得一口一口地吃,你呢,先从小的学起,然后再去写长篇。你说对不对?”

  海岩只好把书稿抱了回来,可他不死心,这毕竟是自己一笔一划、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47万字!于是,他又把书稿寄给了另一家出版社的总编。

  海岩等了三个月,既没有回话,也没有退稿,便去找总编。尽管总编的办公桌上堆了很多稿子,他还是一眼看到自己的书稿还没拆封呢!

  总编问:“你写的是什么啊?”海岩说:“我写的是警察。”“那你寄到其他出版社去吧。我们这是一个文学出版社,不大出这种写警察的`东西。何况邮寄来稿的采用率,也只有千分之一。”

  “写警察的东西就不是文学吗?”

  “其他出版社更乐意出这些东西。要不我们帮你寄?”

  海岩说:“书稿已经在这里躺了三个月了。这样,你先少看一点。如果你咬一口,觉得是石头,就不往下咬了。如果觉得是馒头,你就再咬一口。看完一章,你觉得不能往下看了,你就退回给我。”总编同意了。

  隔了一个月,海岩得到了出版社的通知:长篇小说《便衣警察》于1985年出版。

  《便衣警察》出版之后,引起轰动,获首届“金盾文学奖”一等奖、全国首届侦探小说佳作奖;电视连续剧剧本《便衣警察》获飞天奖、金鹰奖和金盾影视剧本奖。

  之后,海岩连续八年保持每年80万字的惊人出版量。他的代表作还有《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深牢大狱》、《死于青春》等。

  前不久,杨澜采访海岩之后,在总结自己最深刻的印象时写道:“他的经历证明,只要你是有心人,这人生啊,敢情就没有什么是被浪费的。”

  不错,从根本上说,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既不是有靠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文凭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名人成长故事11

  从古至今,多少人在逆境中成长,在艰苦中奋斗。他们是经过多少的坎坷和磨难,才达到光辉的顶点。

  霍金是逆境成才的典范,他是因为有坚强不屈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才成功的。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

  霍金这位生活强者、科学巨匠,永远是我敬佩的人,是我奋斗的目标。霍金教会了我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能放弃,要坚持到底。我要向霍金学习。学习他那种向命运挑战、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习他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和勇气;我要做一个像霍金那样勇敢顽强,不断探索科学、探索未知世界的人。

  许多人都是在逆境中成才的,只要你肯攀上知识的高峰,在不久的将来你会成功的。

名人成长故事12

  在《诫外生书》中,诸葛亮把立志看作成才三要素(德、学、才)的基础和关键,他主张立志必须高远,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达到最终的成功。他写道:“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如果志向不高远、坚定,则会出现相反的后果:“若志一消费品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不仅这么“诫子”、“诫外生”,而且身体力行,为儿孙做榜样。他对自己严格要求,虽贵为丞相,也绝不搞特殊,坚持“行不言之教”。他一生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他在给后主(刘禅)的表上写着:“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高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诸葛亮这种廉洁的作风,对子孙是无形的教育,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同时,他十分注意采取措施让子弟不搞特殊化。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将独生子乔过继给诸葛亮。乔在蜀国官至驸马都尉,本当安居成都,但诸葛亮外出打仗,诸子弟都随军押运粮草,诸葛亮认为乔也应该与他们同甘共苦,于是便命乔与诸弟子一起押运粮草于山谷。这种做法对乔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不搞特殊化,让子弟在一种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成长,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对于培养他们不依赖他人、独立生存的顽强意志更有好处。

名人成长故事13

  毕x是徽州人,我国宋代伟大的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x小的时候就非常爱动脑筋。

  毕x家里很穷,没钱供他上学。小毕x非常羡慕那些在学堂里读书的小朋友们,便经常站在学堂窗外偷听先生讲课。每次偷听、偷看学到的字,他都牢牢记在心里。家里没钱买纸、笔和墨,他就在地上写,用树枝当笔;在墙上写,用硬石灰或木炭当笔;在桌子上写,舀一碗水,用手指汲水当笔,天长日久,练得一手好字。

  毕x还爱好雕刻,经常跑到店铺里看匠人们操作。父亲见他用心好学,就在他十五岁那年,把他送到杭州万卷堂书坊的印刷作坊里当学徒。

  在当学徒的过程中,毕x发现,在当时,每印一页书,就得刻一块板,如果印一部书,有一百页,就得刻一百块板;有三百页,就得刻三百块板。如果在一块板上刻错一个字,那么整块板就作废了,还得重新刻,十分麻烦。真是既费时间,又费力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毕x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将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小方块,用无数个小方块,排一页书,再将这些小方块用胶或者蜡黏合加热,制成一块版,印完之后,烤一烤,便又可以把每个字分开,重新制版。

  有了这个设想,毕x开始着手刻字了。他先找来一些小方木块,分别刻上字,刻了足够的字以后,排在一块板上,再找一个铁框框起来,用绳子捆紧便可以印刷了。

  这次小小的成功不但没使毕x高兴,反而使他陷入更深的思考:这只是一个小型试验,字很少,当然是很容易找到所需要的'字。如果是大部头的书,文章很长,需要的字很多,那又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让他颇费脑筋,他日思夜想,吃不下,睡不着,终于又想出一个好办法:按字的偏旁部首来排。把同一偏旁部首的字排列在一起,在同一偏旁部首的字里,再按笔画的多少,先后排列,这样找起字来就容易了。

  这个问题刚被解决,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做那些小方块字的材料上哪里找呢?如果用木头,到哪儿去找那么多的小木块呢?用整个的木材做小木块又大浪费了。于是他想起小时候玩的胶泥,用胶泥做字块,不但比较省钱,而且在上面刻字,也比较省力,刻好后,还可以进行烧制。

  按这个办法,经过反复多次地试验,新的印刷术终于试制成功了。从那以后,世界上就有了活字印刷术。

  这种活字版可以反复使用,而且造价低廉,比刻板印刷术的木板整版雕刻更加经济方便。活字印刷的发明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活字印刷术后来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名人成长故事14

  从一个毫不起眼的推销员到一个杰出的企业家,成为IMB公司的创始人,并被尊为“计算机之父”,托马斯·沃森的经历坎坷而又辉煌。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企业都在裁员,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大量雇用职员。这种反传统智慧使IBM在5年之后赢得了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厅的大单,公司规模得以迅速扩大,逐步成长为世界大企业。

  今天,“IBM”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巨人,走过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低迷,如今的它又重新焕发了光彩。多少人在使用IBM的家用电脑,已经数不清了,作为计算机业的龙头老大,回溯历史,从一个生产磅秤、切肉机的小公司到今天的跨国电脑公司,其中的路程不可谓不艰难。这里面有好几代人的努力,但首先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托马斯·约翰·沃森——“IBM”的创始人,也就是我们都尊敬的“计算机之父”。

  在忍耐和辱骂中成长

  托马斯·约翰·沃森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1874年2月17日,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来自英国的移民,靠伐木和种地谋生。虽然家境贫苦,但他们始终对生活有种乐观的态度,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沃森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从父母的身上,他继承了美国农民许多优秀的品质:正直、踏实、认真、乐观、崇尚个人奋斗。

  因为家里穷,当时教育还不是很普及,所以沃森没有上过几天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17岁就开始进入社会,替一家五金店老板走街串巷推销缝纫机。而在当时,推销并不被多少人看得起,因此小沃森受到了很多白眼,但正是推销的经历锻炼了他,后来沃森在谈到自己早年的辛苦时,也说:“一切始于销售,若没有销售就没有美国的商业。”

  刚开始,他对老板付给他的每星期12美元的工资还挺满意。后来,他从另一个推销员那里得知,他实际上被老板耍了,因为其他推销员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资,如果按佣金计算,他每个星期应得65美元。于是,他愤而辞职。从此,他找工作再也没有同意过“死工资”的报酬方式。

  1895年10月,困境中的沃森把谋生的目光投向“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因为这里月薪平均400美元,收入可观。而老板帕特森是当时有名的“推销天才”,在他手下,很多质朴勤奋的青年成长为一流的推销人才。

  沃森去拜访公司分所经理兰奇先生,结果被拒绝了。但是无论被怎么打击,沃森总是以微笑来面对兰奇。被他的韧劲打动,兰奇决定给沃森一个机会,试用他。但是第一次推销的经历却是惨败的,沃森遭到了兰奇的百般责骂和斥责,被骂得不知所措、面红耳赤。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拂袖而去,但沃森在羞辱中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在绝对服从中去学习。因为这就是推销的职业训练。

  兰奇是帕特森的优秀学徒,而沃森则成了最好的再传弟子。从兰奇那里,沃森学到了很多,以后在IBM,沃森还经常对下属们介绍兰奇怎样用实例去推销产品,推销自我。事实上,比起老师来,沃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年之后,他成为东部最成功的推销员。25岁时,他取代了兰奇的位置。1899年,沃森被提升为分公司经理。到1910年,他已经成为公司中仅次于帕特森的第二号人物。但在那以后,厄运又一次向他袭来。

  帕特森是个专横粗暴的'人,他用优厚待遇来换取雇员的忠诚和服从。然而他也是个多疑的人,当总经理查尔摩斯忍无可忍对他进行反抗时,他立即解雇了他,让沃森取而代之。所以,沃森在公司里也是战战兢兢的,帕特森在,他就非常紧张,如果老板不在,他就能发挥自如。1909年,在查尔摩斯的协助下,州法院以垄断罪起诉了国民收款机公司。最后,沃森获得了保释,而帕特森入狱一年。

  就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沃森遇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珍妮特,并用自己的技巧赢得了“平生最成功的推销”。没过多久,儿子出生了。然而,正在沃森最高兴的时刻,生性多疑的帕特森却认为沃森暗自培植亲信,拉帮结派,尽管沃森努力为自己申辩,但毫无结果,无奈于次年4月愤而辞职。他立誓报仇,走出公司办公大厦时转身对一个朋友说:“这里的全部大楼都是我协助筹建的,现在我要去另外创一个企业,一定要比帕特森的还要大!”

名人成长故事15

  不通外文的翻译家

  林纾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近代文学翻译的开创者,正式译介西方文学第一人。他虽然是一个精通古汉语却不懂外文的文人,却与魏易、曾钟巩等人合作,以“耳受笔追”的方式翻译了涉及11个国家的107位作家的作品,对西方文献的引进和当时社会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力合作

  林纾5岁那年,外祖母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启蒙课本是《孝经》。1882年,林纾从一个穷秀才一跃成为举人。然而,后来“七上春官,屡试屡败”的历程,让他在科场失意的同时,看到了太多官场的黑暗。他从此绝意于仕途,专心致志地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林纾有一位同乡叫王昌寿,1885年曾赴法留学6年,法语精湛。他回国后给林纾讲了许多外国名著,使林大开眼界。于是,两人开始合作翻译小仲马的《茶花女》。由王昌寿口译,林纾用文言文记录下来。那时,闽江的一条小船上常可看到这样一幅景致:王昌寿手捧原著,一边浏览,一边口述;林纾则展纸挥笔。林纾耳聪手疾,文思敏捷,经常是王昌寿刚说完一句,他就已写好一句。一天4个小时下来,记下的文字已有6000多字。1899年夏天,昌言报馆版本的《茶花女遗事》公开发售。一时间,洛阳纸贵,很快流传开来。

  在之后短暂的27年生命里,林纾与魏易、陈家麟等曾留洋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160余部西洋小说,如英国作家狄更斯著的《大卫·科波菲尔德》,俄国托尔斯泰著的《恨缕情丝》,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英国司各特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多才多艺

  除翻译外国名著外,林纾还精通文学写作和绘画。辛亥革命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碧血录》,书中虽以恋爱故事为主干,但它涉及戊戌变法、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等重大历史事件,描写的生活面极其广阔,在当时颇受读者欢迎。后来,他又陆续写了《金陵秋》《劫外昙花》《冤海灵光》《巾帼阳秋》《官场新现形记》等长篇小说和一系列短篇小说,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林纾23岁时曾拜师陈文召学画,其名气不下于他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他擅长花鸟,得师真传,晚年定居北京后致力于山水创作。作品灵秀略似文征明,浓厚处近戴熙,传世作品有《理安山色图》《仿王椒畦山水图》。军阀吴佩孚在他51岁生日时,愿出巨资请林纾画一幅祝寿图,林纾鄙夷其执政时草菅人命,一口拒绝,在当时的京城传为佳话。对于后学,林纾则竭尽全力予以提携。1919年,湖南湘潭人齐白石初到京城,想以卖画为生,但当时整个北京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为了摆脱困境,齐白石登门拜访林纾,林纾将其绘画全部收购,并在自己编审的《平报》上发表文章,极力推崇齐白石的画作。这些幕后工作,帮助齐白石在北京慢慢有了名气,终成一代国画大师。

【名人成长故事】相关文章:

名人成长的故事07-28

成长名人故事02-26

名人成长的故事08-30

名人的成长故事11-01

名人成长励志故事02-18

名人成长故事11-14

中外名人成长的故事02-21

名人成长的短故事11-25

名人成长励志经典故事02-16

中外名人成长的故事【精】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