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时间:2024-05-16 10:19:36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名人故事15篇(优)

名人故事1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七人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作诗仙。唐朝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非常贪玩,上学时经常逃学出去玩。

  一天,老师正在上面讲课,他趁老师不注意偷偷从私塾里溜了出来,李白在外面闲逛着别说有多开心了。“啊,私塾里太闷了,外面的空气真新鲜,我可以好好的玩一玩了。”李白在外面闲逛了半天,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一条小溪边。他顺着小溪走啊走啊,没走多远,他看见一位老婆婆蹲在小河边正在石头上不停的.磨着一根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向前去问:“老婆婆,你为什么要在石头上磨这么粗的铁棒呢?”“我要把这个铁棒磨成绣花针那。”

  “铁棒磨成绣花针?这么粗的铁棒要什么时候才能磨成一根绣花针哪?”“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从老婆婆的话受到启发,心想:老婆婆这么大年纪了,还充满信心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我年纪轻轻的为什么就不能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呢?李白想到这里,便跑回学校诚恳的向老师道了歉,从此以后,李白发奋读书,最终成为唐朝有名的大诗人。

名人故事2

  名人故事——爱迪生

  我最喜欢看书,每个星期都要读一本。这个星期,我读的书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看完了这本书,我对爱迪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847年的一天,美国俄亥俄州小小的米兰镇上,一个婴儿哇哇落地了。他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发明家——托

  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爱迪生发明了电话,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小朋友家里的电灯都是他发明的.。但你明白吗,爱迪生小时候可“不听话”了,他看到鸡能够孵小鸡,他也去孵,结果半天都没孵出来;他看到煤会燃烧,他也去试,结果着火了……但爱迪生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样伟大的发明家呢因为,爱迪生有很多很多的问号,很多“为什么”,然而每次问“为什么”的时候,他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喜欢爱迪生那勤奋、好学、爱思考、努力、坚持和勇敢的本领,我也很佩服他是那样聪明。看完这本书,我得出了一句话,这句话,我将一生都不会放过它,这句话就是:“不懂就要问!”

名人故事3

  破釜沉舟的故事

  主要人物:项羽

  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国。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项羽领军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

名人故事4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3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仰望“共和国脊梁”的身影——

  57岁的武汉市蔡甸区山街霞光村人郑举明,到黄陂区石门采石场做场长。为了帮当地被暴雨冲毁的山路清除挡道的泥石,默默地独自开着场里的推土机,义务出工修路。公路上有5处塌方,老郑从山脚开始往山上清理,当清理到最后一处塌方时,突然连同推土机翻到山下10多米深的山坳里。被人发现后,村民和采石场工人赶来,将他送上救护车,但因伤势太重,途中郑举明不幸离世。

  1952年初,毛泽东主席向驻新疆10万将士发布“富有激情和诗意”的屯垦戍边命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随后成立,10万官兵就地转业,编为10余个农业、工程建设师。官兵们义无反顾地留下了,一留就是一辈子、几辈子,“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某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俞梦孙,恪守“紧盯作战需求、服务一线部队”的科研方向,年近八旬依然8上雪域高原,开展军事航空医学科研试验,破解多项航卫保障世界性难题,为的`就是“让共和国战鹰在雪域高原自由翱翔”。

  鲁迅先生在同题文章中还说:“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战争年代如此,当今的和平建设与发展年代也是一样。我们不要被时髦的“金钱至上、享乐盛行”的“脂粉”所诓骗,要看到新中国、新时期、新世纪的脊梁仍然大有人在,尤其是在“地底下”,在基层,在你我之间。

名人故事5

  莫言只是小学毕业,没有上到初中,可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作文曾被拿到了中学生的课堂里宣读,作为一种学习的范文。

  莫言的作文很棒,记得第一次引起老师注意的作文,写的是一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学校篮球比赛。每逢“五一”,小学里就举行体育盛会,有乒乓球、标枪、跳高、赛跑。写作文的时候,同学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流水账一样把各种运动项目都写一遍。他另辟蹊径,别的比赛一笔带过,把绝大部分笔墨专门写篮球比赛,写怎样抢球,怎样运球,怎样投篮,受到了老师赞扬,当作范文全班宣读。

  莫言受了表扬,一下子兴趣就上来了,天天盼着上语文课,因为那是他出风头的时候。后来,他经常在作文中虚构故事,而他的'小学作文还被拿到中学里宣读,给中学生当范文。他回忆说,自己文学的开窍比别人多了一份觉悟,那就是对“虚构”的重视。

名人故事6

  高山流水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的家里,青年的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马克思长期的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当,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他们同住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钟头,讨论各种问题;分开后,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们之间的关怀还表现在时时刻刻设法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列宁所说的“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时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名人故事7

  【名人小故事篇1:孔子吃饭】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的时候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

  于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名人小故事篇2:徐陵妙答】

  陈国(为隋以前周代诸侯国)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的官)徐陵出访隋国。隋文帝正在洛阳,赶忙选派朝官中机敏善辩者去接待。当时初夏已热。徐陵是陈地来的南方使者,隋官中有—人以此戏说徐陵道:“今天天气真热哪,大概是徐常侍带来的吧?”

  徐陵笑答:“太妙了,想不到我到洛阳,使你们懂得了寒暑。”从官无对。

  徐陵这年已75岁,又一官问他:“徐常侍高龄多少?”想以此发挥作些文章。

  徐巧妙答道:“小于如来5岁,大于孔子2年。”众人都笑,隋文帝为朝官中无人能对深感耻辱。

  【名人小故事篇3:王羲之练书法】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锲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 "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与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赞许。传说,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导是东晋的宰相,与当朝太傅稀鉴是好朋友,稀鉴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众的'女儿。一日,稀鉴对王导说,他想在他的儿子与侄儿中为女儿选一位满意的女婿。王导当即表示同意,并同意由他挑选。王导回到家中将此事告诉了诸位儿侄,儿侄们久闻稀家小姐德贤貌美,都想得到她。稀家来人选婿时,诸侄儿都忙着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问此事,仍躺在东厢房床上专心琢磨书法艺术。稀家来人看过王导诸儿侄之后,回去向稀鉴回票说:"王家诸儿郎都不错,只是知道是选婿有些拘谨不自然。只有东厢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顾用手在席上比划什么。"郡鉴听后,高兴地说:“东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书法上学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内含不露,潜心学业,正是我意中的女婿。”于是,把女儿嫁给了王素之。王导的其他儿侄十分羡慕,称他为“东床快婿”,从此 "东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称了。

名人故事8

  “从零加速到六十码只要5秒!”真正见到宝马之前,姚明只能靠不断回想试车时的感受,来安抚一下自己极度盼望的心情。姚明是现在中国体坛最有钱的人,但他在美国选择宝马745i ,并不属于特立独行。

  “我当时要了八个缸的`,可我妈说要拆掉两个,怕我开太快。说实话,那车超速真的太容易了,油门一脚踩下去,只要几秒钟不放,马上超速。”

  其实在20xx年男篮世锦赛的时候,姚明就在美国买了一辆8万美元的奔驰。姚巨人个头大,所以

  这辆座驾改造了座位轨道,还改装了车内音响,整部车的造价超过12万美元。而之前,姚明坐过大半个赛季的克莱斯勒轿车和给父母买的一辆丰田吉普。

名人故事9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苏州民间有一味家常菜——雪里蕻豆瓣汤。这汤口味鲜美,经济实惠。要想知道这道菜的由来,还得慢慢说来!

  大宋年间,范仲淹官居相位,由于权奸作祟,被贬到延安任总兵。

  延安地处北宋与西夏的交界。两国连年征战,打仗合谈,合谈打仗,总是不得安宁。

  延安终日黄沙滚滚,别说庄稼长不好,就连吃水都困难,何况还有敌人不断骚扰。范仲淹到延安上任时,随身带了四个大行囊,别人以为是总兵的四季衣裳,实际上范仲淹是个有心人,四个行囊中装的是菜种、豆种、笔墨纸砚和书籍。

  范仲淹到了延安,一边发动士兵开荒种地,将他带去的种子播种在黄土里,一面苦练杀敌本领,将分散在山沟里的农民聚居在一起,如今的安塞、太平寨就是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范大人身先士卒,经过两年的努力,不仅边防巩固,人民生活也逐渐改善,西夏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这一年,正是牛羊肥壮谷子黄的时候,西夏国主给范大人送来一封书信,提出要到延安看看新修好的宝塔,信上特别提出,到时自带干粮,决不打扰百姓。对于西夏国主前来拜访,范大人求之不得,正好借此机会与西夏修好,便回信表示欢迎。

  西夏国主来延安作客时,全城张灯结彩,范大人亲自出城迎接。

  客人进了城,果然连茶水也不喝一口。范大人到城外番营回访,看见帐篷内正在做菜,除了羊肉、牛肉外,还有一种大块头的青菜,询问后才知道,那是西夏人最爱吃的雪里蕻。

  范大人与西夏国主闲谈时,讲起自己最爱吃蚕豆,说蚕豆出在江南,眼下延安也可以种植了。青蚕豆鲜嫩味美,老蚕豆可以炒熟吃,作菜作粮都可以,西夏国主听了当即要求看一看蚕豆是个什么样子。

  国主看了蚕豆,想吃蚕豆,可有言在先,不便直说。范大人看透了对方的心思,当即叫手下人拿来一斗蚕豆瓣,笑着说:“大王爱吃雪里蕻,本帅爱吃蚕豆,为了将你的爱好和我的爱好合为一好,何不将两样东西合做一道菜看看味道如何?”西夏国主大喜:“蒙范大人不弃,敬请一试!”

  范大人叫手下人用蚕豆瓣烧雪里蕻,香味四溢。吃的时候,西夏国主大加“妙极妙极,简直可以称作天下第一菜了!”范大人说:“如此好菜,乃汉番两家合二为一所得,故而味道鲜美绝伦!”西夏国主听了高兴地说:“这便是两好合一好,汉家番家只有和睦相处,才会有快活的日子呀!”

  范大人镇守延安多年,边境太平无事,西夏向大宋俯首称臣。后来,范仲淹因年事高,回苏州安度晚年,又将雪里蕻的菜种带了回来。如今江浙沪一带农村,广种蚕豆与雪里蕻。人们吃着雪里蕻豆瓣汤的'时候,就会念起范仲淹。

  19岁那年,范仲淹离开家乡,前往河南的一家书院求学。由于经济拮据,他每天只煮一锅粥,粥冷了以后,就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配几根酸菜,这就是他一天的伙食了。

  当时,在书院里,有一个同学和范仲淹走得特别近,他是南都留守的儿子,家中很富裕。他了解到范仲淹的艰苦生活后,回家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留守官听了非常感动,就叫儿子把自家好吃的东西送些给范仲淹。范仲淹推辞不掉,只好收下。

  过了几天,留守官的儿子来到范仲淹的床上取书,无意中翻开了一个包裹,里面竟是自己送与范仲淹的食物。这些东西,范仲淹根本没吃,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有的都腐烂变质了。他非常生气,跑到学堂里质问范仲淹:“你怎么可以这样呢?好好的东西都让你白白糟蹋掉了,这是你的待友之道吗?”

  范仲淹等他冷静下来后,歉意地说:“谢谢你们一家人对我的帮助,我很感激,只是因为我长期吃粥已经习惯了,如果突然享受到这么美味的食物,以后我还能吃得下薄粥酸菜吗?另外,我之所以接纳你的食物,就是因为我非常珍惜我们之间的友情,害怕让拒绝伤害到你啊。”

  原来,范仲淹“不领情”背后的原因是这样啊,留守官的儿子惭愧极了。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遇到确实无法拒绝的情形时,不妨像范仲淹一样,笑着接纳,但背地里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立场,坚持着自己的初衷。这样,你才能既不伤害了友谊,也不会改变了自己。

名人故事10

  祖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有一天,他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数学书籍,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倾盆。事后,当人们询问他是否留意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时,他却摇摇头,表示自己并没有注意到。

  巴尔扎克是一位沉迷于创作的`法国作家,他总是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时刻思考着故事情节。有一天,一位老朋友来探望他,巴尔扎克突然兴奋地走到朋友面前,大声说道:“啊,我想到了,我要让一个女孩自愿离开这个世界!”朋友听后感到困惑不解。后来才了解到,原来巴尔扎克正在构思他的下一部小说,那个女孩是他想象中的角色。

  阿基米德是一位古希腊物理学家,他曾经被国王委托验证一顶皇冠是否全由纯金所铸造,但一直束手无策。有一天,他在公共浴池洗澡时,发现坐进浴盆后水面上升并溢出盆外,这一幕让他突然豁然开朗。他兴奋地冲出浴室,完全忘记了穿衣服,赤身裸体在街上奔跑,只想尽快验证他的设想。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研究当中入了迷,新婚之夜,居然忘记了陪同新娘吃饭。

  科学家牛顿,迷于科学研究,废寝忘食。有一次煮鸡蛋时,错把手表扔进了锅里。我国晋代书法家王羲(xī)之,练字入了迷,一次吃饭时竟把墨汁当蒜泥蘸煮着吃了。

名人故事11

  与朋友交往,难免会遇到不得不说“不”的情况。但是,如果拒绝不得法的话,则可能因此失去友情,被人误会,甚至遭人不满、怨恨、唾骂和仇视。那么,应该怎样技巧性地说“不”才能赢得朋友的理解和体谅呢?

  19世纪,英国有位军官一再请求首相狄斯雷利加封他为男爵。狄斯雷利知道此人才能超群,而且他们一向关系不错,但这位军官不够加封条件,因此,狄斯雷利无法满足他的要求。一天,狄斯雷利把这位军官单独请到办公室,对他说:“亲爱的朋友,很抱歉我不能给你男爵的封号,但我可以给你一件更好的东西。”狄斯雷利放低声音说:“我会告诉所有人,我曾多次请你接受男爵的封号,但都被你拒绝了。”消息传出,众人都称赞这位军官谦虚无私、淡泊名利,对他的礼遇和尊敬远超过任何一位男爵。这位军官由衷地感激狄斯雷利,后来成了狄斯雷利最忠实的伙伴和军事后盾。这就是对朋友巧妙说“不”的第一种方法:献可替否。意思是劝善归过,提出合理的建议,替代错误的意见。拒绝朋友后,帮助想一些别的办法作为替代补偿。

  美国出版家赫斯脱在旧金山办第一张报纸时,他的`朋友、著名漫画大师纳斯特为该报创作了一幅漫画,内容是唤起公众来迫使电车公司在电车前面装上保险栏杆,防止意外伤人。然而,纳斯特画的这幅漫画完全是失败之作。发表这幅漫画,有损报纸质量;不刊登这幅漫画,怎么向纳斯特开口呢?当天晚上,赫斯脱邀请纳斯进晚餐。他先对这幅漫画大加赞赏,然后一边喝酒,一边唠叨不休地自言自语:“唉,这里的电车已经伤了好多孩子,多可怜的孩子!这些电车、这些司机简直不像话……这些司机真像魔鬼,瞪大眼睛,专门搜索着在街上玩的孩子,一见到孩子们就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听到这里,纳斯特从座椅上弹跳起来,大声喊道:“我的上帝,赫斯脱先生,这才是一幅出色的漫画!我原来寄给你的那幅漫画请扔入废纸篓。”这是我们介绍的第二种方法:自言自语。日本教授多湖辉总结了一条拒绝朋友要求的经验:人们碍于朋友的情面,推拒话不好正面说出口,如果装作自言自语说出心中所思所想,对方便会知趣而退。

  马来西亚著名作家尤今生病在家休养时,每天都有探病的朋友络绎不绝。尤今忙于招待朋友,根本无法安心养病,并且因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而日渐憔悴。她更不愿意听那些“腻得如‘吞了大碗肥肉’重复又重复地说过千百次的话”。尤今拒绝朋友的方法有效且有趣。她主动给一位要来看望她的女友打电话:“我听说你要来看望我?”“是,今晚就来。”“你的好意我很感动。可是……我动手术那个部位实在不方便让你看到呀。”对方哑然失笑,拒意尽在不言中。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种方法:先承后转。先承后转是一种避免正面表述而采用间接拒绝朋友的方法。

  喜剧大师卓别林曾说:“学会说‘不’吧!那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面对朋友,利用上述三种方法巧妙地说“不”,如此拒绝得法,自然能够免伤和气,不致在人际交往中陷于被动。

名人故事12

  莫言每次从外地坐飞机回京,都想到女儿家去看看。

  女儿的房子离机场很近,有时他明明应该到她那边去,他却不去,而是回到自己在市中心的.房子,就是因为他怕出租车司机会嫌路途短不高兴,排了半天队拉这么一个挣不了多少钱的短活儿,会甩脸色给他看。他这一路就会很痛苦。所以,有两次必须去女儿家的时候,他就预先准备好一盒中华烟,上车以后就把中华烟先给司机,说:“师傅先给你一盒烟抽,绝对不是假的。”然后再跟他说去哪里。司机当然很高兴,他一算,一盒“中华烟”60元钱,他没赔,所以一路跟莫言有说有笑。

  所有和莫言有过交往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特别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无论对谁都低调、谦恭、谨慎,甚至显得有点“软弱”。然而,莫言的这种软弱,恰恰展现了一种人性的美好——对每一个人都心怀体恤和敬重,哪怕他只是一个出租车司机。

  篇五:米契尔的励志故事

名人故事13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 +97+98+99+100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名人故事14

  有个很出名的画家,他想画佛和魔鬼,但是在现实中找不到他们的原形,他的脑子里怎么也想像不出他们的样子,所以很着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寺院朝拜,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和尚,他身上的那种气质深深地吸引了画家,于是他就去找那个和尚,向他许诺重金,条件是他给画家作一回模特。

  后来,画家的作品完成,以后轰动了当地,画家说:“那是我画过的最满意的一幅画,因为给我作模特的那个人让人看了一定认为他就是佛,他身上的'那种清明安详的气质可以感动每一个人。”画家最后给了那位和尚很多钱,实现了他的诺言。

  就因为这幅画,人们不再称他为画家,而是称他为“画圣”。

  过了一段时间,他准备着手画魔鬼了,但这又成了他的一个难题,到哪里去找魔鬼的原形呢?他探访过很多地方,找了很多外貌凶狠的人,但没有一个满意的。最后,他终于在监狱中找到了。画家高兴极了,因为在现实中找一个像魔鬼的人实在是太难了!当他面对那个犯人的时候,那个犯人突然在他面前失声痛哭。

  画家奇怪极了,就问那个犯人是怎么回事。那个犯人说:“为什么你上次画佛的时候找的是我,现在画魔鬼的时候找的还是我!”

  画家大吃一惊,于量又仔细看了看那个犯人一眼说:“怎么可能呢?我画佛找的那个人气质非凡,而你看起来就是一具纯粹的魔鬼形象,怎么会是同一个人呢?这太奇怪了,简直让人无法理解。”

  那个人悲痛地说:“就是你把我从佛变成了魔鬼。”

  画家说:“你为什么要这么说,我并没有对你做什么呀。”

  那个人说:“自从我得到你给我的那笔钱以后,就去花天酒地地去寻欢作乐,纵情地挥霍。到后来,钱花光了,而我却习惯了那样的生活,欲望已经一发而不可收拾,于是我就抢别人的钱,还杀了人,只要能得到钱,什么样的坏事我都能做,结果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画家听了他的话,感慨万分,他惊叹人性在欲望面前转变得如此之快,人是如此脆弱。于是他将画笔负疚地扔了,从此以后再也不作画了。

  人,一旦堕入“追逐物欲”之陷井中,就很容易迷失自己,想要抽身出来就成了很困难的事,所以人性不能和贪念走在一起。

  禅师说完了这三个故事,便闭目不语,而那个人已经从这些故事中知道了答案,原来这个世上最可怕的就是人的欲望,人的欲望越多,就会越不满足;就会越不快乐;就会越多烦恼。

  所以禅师告诉我们:钱如枷锁,贪是坟墓,追名逐利最终只是一场空。只有洗去心中的种种虚妄,放下贪欲,回归到平实的本质,才会看破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有如过眼云烟,毕竟都是无常色相,才最终体验到生命的无尽悦乐。

名人故事15

  简短名人故事:受得了委屈,成得了大器

  曾国藩20岁左右求学衡阳时,师从汪觉庵。同舍里有一个叫杨甫瑞的同窗,是当地有名的富家子弟。杨甫瑞依仗家里的权势,平时十分骄横,对于学业明显比他优秀的曾国藩,也是处处刁难。

  一天,曾国藩坐在窗前,就着窗外的光线大声朗读《左传》,读得正专心,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吼道:“曾国藩,你把窗户的光都挡住了,我怎么看书呀,还不赶紧挪开!”曾国藩停下来,侧身一看,是自己床铺对面的杨甫瑞。此时,杨甫瑞其实并未读书,而且他的床靠着窗户的另一侧,也未完全遮住光线。曾国藩很生气,想和他理论,但还是压住了火气,把凳子移到自己的'床前,重新读起来。

  到了晚上,曾国藩继续在灯下读书,杨甫瑞又冲他喊叫:“白天不读书,晚上玩勤奋,做样子给别人看也要分个时候吧。你现在读书,让我们怎么睡觉?”曾国藩听了,抬头朝他笑了笑,默读起来。

  不久,曾国藩中试举人,同窗都纷纷向他祝贺。可杨甫瑞却大发雷霆,冲曾国藩嚷道:“这屋里的风水原是我的,你一来就夺走了。”一旁的同学非常反感,质问他:“曾国藩的书案不是你定的位置吗,怎么现在又反咬一口?”杨甫瑞仍强词夺理地说:“就是他夺了我的风水。”大家都纷纷指责杨甫瑞,倒是曾国藩过来劝解大家,不要为这点小事再与之争论,大家顿时对曾国藩敬畏三分。

  一个人立身处世,连点委屈都受不了,要想成功,自然不易。曾国藩以后仕途通达,成为晚清将帅之才,这跟他年轻时候就初露端倪的隐忍气度,不能说没有关系。

【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名人资料名人故事02-16

名人故事07-28

经典名人故事11-14

名人故事02-26

名人的故事07-06

名人的故事06-08

名人故事12-13

经典名人故事05-13

名人故事05-15

经典名人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素材精彩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