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时间:2024-06-08 09:11:46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名人故事(大全15篇)

名人故事1

  故事发生在现代音乐界,主人公杰克逐梦追寻音乐的道路。由于家境贫穷,他只能在小酒吧里做兼职演唱,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歌手、被人们所认可。然而,命运却总是捉弄他,每一次机会都近在咫尺,但又总是与他擦肩而过。

  直到有一天,一个全球知名的音乐制作人迪伦来到了杰克所在的小酒吧。他被杰克深情的歌声所打动,同杰克成为了朋友。迪伦帮助杰克签约了一家大型唱片公司,让他的演艺事业迈上新的台阶。杰克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成为了全球瞩目的歌手,拥有了一切他曾经梦寐以求的荣耀。

  然而,财富与名誉并没有真正带给杰克幸福。他变得孤僻、自私,并开始迷失自我。迪伦看出了杰克内心的困惑,决定带他离开繁华的城市,回到自然的怀抱中。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他们遇到了一位年迈的音乐家理查德。理查德告诉杰克,真正的音乐应该来自内心的喜悦,而不是追逐虚荣和权力。

  杰克在理查德的影响下重新找回了自己,他开始写下真实的`歌曲,唤起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他决定举办一场慈善音乐会,用音乐点亮那些灰暗的角落,并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这一举动让他重拾了初衷,也收获了人们对他真挚才华的赞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迷失在名利的追逐中。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别人的认可,而是内心的满足与喜悦。只有保持初心,坚持追求自己对音乐的热爱,才能成为真正的音乐之星。

名人故事2

  元稹,字微之,唐代河南河内(今河南洛阳)人,是与白居易齐名的大诗人,当世就有“元白”之称。元稹先后担任过校书郎、左拾遗、监察御史等官职,也曾经担任过短时间的宰相,后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有《元氏长庆集》60 卷传世。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父亲元宽也曾经担任过兵部郎中。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母亲更是他的启蒙老师,经常给他讲屈原、李白、杜甫,讲司马迁、班固,还教他背诵美妙的古诗。小元稹的记性可好啦,屈原的一首《离骚》,他两天就会背诵了,而且一字不错。

  然而,好景不长,元稹 8 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洛阳到凤翔去投依娘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坚强贤淑的'母亲没让生活的重担压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逆境是人才成长的硎石。聪明颖悟的元稹深知求学不易,他学习更加刻苦勤奋了。没有书读,他就到处去借,借来之后就不分昼夜地读,遇到精彩的地方还要抄下来。

  元稹的刻苦自砺精神,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赏。大家又见他十多岁年纪就能吟诗作文,其诗文又往往思路广阔,描写细腻,流露出对自然、对人的无限热爱之情。因此,都称他叫“元才子”。

  有一个秋天的晚上,天高气爽,星辰灿烂,银河皎洁,萤火虫(丹鸟)挑着小灯笼到处照着,纺织娘(莎鸡)从野外转移到人们的温暖居室中,甚至是在床下大声的鸣叫着。眼前的一切使感情细腻的他,心潮激荡,诗兴冲动。他沉吟着、思考着,等酝酿成熟了,一口气跑回屋内,挥笔疾书,只见他写道:

  旦夕天气爽,风飘叶渐轻。

  星繁河汉白,露逼衾枕清。

  丹鸟月中灭,莎鸡床下鸣。

  悠悠此怀抱,况复多远情。

  最后一句,语言虽少,但含义深远,有着丰富的内涵。

  元稹刚刚 15 岁,就明经擢第,成了年轻的进士,后来他又参加了拔萃科和制举考试,也都一举成功。

名人故事3

  在楚惠王统治时期,有一个叫公输般的工匠,他制造了一座云梯献给楚惠王,并且告诉他,借助这座云梯可以打败宋国。楚惠王一想到一座座即将被攻下的城池,兴奋极了,重重地赏赐了公输般。

  墨子听说这件事后很担心,他想:万一真的打起仗来,不知道会有多少百姓要遭殃。于是,墨子动身前往楚国,希望能劝说楚王取消攻打计划。

  可是,墨子家里很穷,他只能靠着双脚一步步地往前走。头顶的太阳火辣辣的,烤得他汗流浃背,因为走路时间太长,脚上长满了水泡。就这样,走了十天十夜,墨子终于赶在楚国发兵之前到达了楚国。

  墨子很快被带到楚惠王的宫殿里,他恭敬地向楚惠王问好,然后和楚惠王聊起天来。墨子说:“大王,我最近碰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一个大富翁,他不用自己家的车马,而去偷隔壁人家的破车;不穿自己漂亮昂贵的丝绸衣服,反而去偷别人的粗布衣;不吃自己家的山珍海味,却去偷别人喂猪的.馊饭。您说,这个人是不是有毛病?”

  “确实有毛病!”楚惠王说。

  墨子又说:“现在楚国有五千里土地,而宋国只有小小五百里;楚国上下到处都是漂亮昂贵的丝绸,宋国连粗布都很少;楚国是年年丰收的鱼米之乡,宋国一直饥荒不断。尽管如此,我听说大王还要去攻打宋国,这是为什么呢?”

  楚惠王有点不好意思了,他说:“你讲的这些都很有道理。”然后又说,“但是,公输般千辛万苦为我造好了打仗用的云梯,如果我不试试,很不甘心啊。”

  墨子又问:“如果真的发生战争,大王您认为楚国一定能赢吗?”

  楚惠王回答说:“那是当然。”

  墨子说:“既然这样,大王,请允许我和公输般给您表演一次,看看云梯到底有多厉害。”

  楚惠王本来就爱看热闹,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表演开始了。墨子和公输般用带子当做城,用小竹片当作云梯。一开始,公输般一点也不把墨子放在眼里。不一会儿,他就神气不起来了。他的每一种战术,都被墨子轻松击败了。最后,他只好承认自己输了。

  墨子装作很惊讶的样子说:“您这么快就承认失败了?我还有无数种坚守城门的好方法没用呢。”

  楚惠王看到公输般的云梯并没有那么神奇,失望极了,觉得很没面子,便立刻宣布停止出兵。就这样,聪明的墨子凭着智慧和勇气,阻止了一场战争,也为宋国人换来了平静的生活。

名人故事4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功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想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忽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丝亮光,他霍地站起来,走到墙边一看,啊!原来是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点,这样他就能勉强读书了。

  范仲淹,北宋人。两岁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母亲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非常刻苦,朱家是个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附近山上的寺庙里寄宿读书,那是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化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咸菜,吃完继续读书。有时候夜里读书感到疲倦,就用凉水洗脸驱散睡意。他刻苦读书的精神给僧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仲淹为官后针砭时弊,慷慨激昂,常不顾自身安危。他刻苦自勉,食不重肉,妻子儿女吃穿仅够自足而已。经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李时珍,明朝人,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家世代行医,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病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因为那时候行医是让人看不起的职业。李时珍可不这样想,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向父亲那样为病人治病。

  李时珍22岁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很多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于是下定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回到老家,花了整整27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一种都有图,是中药书籍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几国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名人故事5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1969年起任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科学杰出成就研究员。1972-1975年先后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部进行研究工作,1975-1977年任重力物理学高级讲师,1977-1979年任教授,1979年起任卢卡斯讲座数学教授。其间,1974年当选为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4-1975年为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费尔柴尔德讲座功勋学者。1978年获世界理论物理研究的'最高奖爱因斯坦奖。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在爱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纪另一个伟大理论——量子理论,他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无法找到边际,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无法找到边际一样;时间也是有开始的,大约始于150亿到200亿年前。1988年获沃尔夫物理学奖。

  1985年霍金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制造一个句子要5、6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至1995年10月该书发行量已超过2500万册,译成几十种语言,中译本也已出版。

名人故事6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题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文章。她认为在现代生活中,人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3间小屋,第一间盛放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用于安放自己。毕淑敏用3间小屋作为自己的精神空间,你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吗?

  你的精神空间是怎么样的呢?

名人故事7

  在一个企业里,效率和快乐总是对立的,看你选择哪一个。而栾润峰偏不信这个邪,他的答案是“两者都要”。

  从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到常州市第一位计算机讲师,从国内第一批MBA到金和软件的总裁、精确管理思想创始人,栾润峰在不断蜕变着。如今,他已经把自己的精确管理思想输送到各大企业,金和管理软件的销量已过亿。

  “‘精确管理’不是把人管死,而是让人快乐高效。”栾润峰说,掌握到每一分钟,控制到每一分钱,并让企业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使员工更快乐,这就是“精确管理”的精髓。

  上世纪80年代,一台普通的PC机好几万元,加上各种配套设施无疑是一大笔开销。栾润峰所在的一家大型国企就购进了这样的电脑,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率,可事与愿违。栾润峰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对一家企业来说,资金和技术不是管理的关键,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当人变成机器的一部分,一定会感到不快乐不自由,人性的弱点就会一一暴露出来,企业的效率自然越来越低。

  可很多管理者对此视而不见。

  “中国的中小企业老板往往是忙了生意,丢了管理,抓了管理,没了生意。”学计算机出身的栾润峰更像是一位为企业把脉治病的“医师”,一门心思关注的.是中国企业的健康。

  “传统管理中,管理就是‘卡’。很多时候,员工需要改变自己的某些个性和个人目标来实现老板的目标,表面上员工服从,但是在心里却并不开心,这样事倍功半,效率逐渐递减。”栾润峰说:“管理在于管人、管人心,但管人心不能靠洗 脑。”能不能不改变别人,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

  比如,人们开车时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去看仪表盘、反光镜,为的是不断调整自己的速度和位置,规避可能发生的危险。而“精确管理”,就是让企业在每一个员工面前放一面“镜子”。员工有了精准的“驾驶舱”,开车就会心中有数,一些小的问题就可以提前规避,也就油然而生“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正是快乐、高效的前提。

  1996年,栾润峰去IBM公司美国总部考察,在接触了互联网并了解其在当地企业的使用情况后,他忽然意识到:如果把自己研究的管理模式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那将是划时代的超越。

  经过和创业团队一年多的研发,1997年,金和诞生了第一款自己的管理软件。

  但这个“天方夜谭”式的管理模式并不被看好。接下来的几年里,栾润峰开始了艰难的游说。为让更多的人了解精确管理的妙处,他到处寻找讲解的机会,甚至许诺:凡是企业高管,只要来听三个小时“精确管理”,如果觉得不值,每人给200元听课损失费。

  直到20xx年3月,金和软件才实现了零的突破,但从卖出第一套软件有了收入到企业真正开始盈利,金和又用了四年多的时间。

  在栾润峰看来,管理是有文化的,而他的“精确管理”就是专为中国人量身定做。栾润峰说,中国文化土壤里,其核心是精确分析人性,重视人的管理,“国人头脑灵活,但民族性格差异不能用好坏来评价”。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是人是不可改变的,“人要脸,树要皮”,说的是要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主动自我规避。“这些老话说的其实都是非常实用的管理哲学,而老祖宗说的‘无为而治’正是‘精确管理’的目标。”栾润峰说。

  基于这种无为而治、自我管理的理念,20xx年,金和软件的绩效管理放弃了传统意义上考核办法,进行了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员工自我评价,主管不再参与打分。一开始有的员工会高估自己的绩效,而有的员工也会低估绩效,这些在HR复核时都会提出来并予以纠正。不过,实行一年以后,这个数据越来越准了,大家的工作计划也越来越完备。

  栾润峰说,金和软件公司共有员工1500多名,按正常测算,管理人员至少应在100多名,而我们只有10名。运用精确管理思想及其工具载体,不仅能大大节省管理费用,还能大幅提升企业组织绩效。

  如今,“精确管理”在业界得以普遍传播、应用。据了解,现在每天有数十个行业的近两万家企事业单位使用精确管理软件,包括中国电信、松下等知名企业,“精确管理”也使金和软件一跃成为业界知名企业。

名人故事8

  叮叮叮......上课了,肖老师走进教室,她对我们宣布:“由于今天下雨,体育课改为名人故事会。每人讲一个名人故事,愿意讲的一个要求,不论背还是读都要讲得熟练,不能结结巴巴,讲完后我们将评选出一二三名并发奖。”

  贺杨、王菁华、许卓然等11名同学分别来讲,有人讲的是阿凡提的故事,有人讲的是李白小时候的故事,还有的讲得是数星星的孩子的故事。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郭东旭讲的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小时候他看见母鸡在下蛋,就蹲下去仔细观察,可是好半天蛋都没有下出来,他就回去问爸爸为什么。爸爸答不上来,他就去问老师,老师也不知道。老师还觉得他问了这么多奇怪的`问题,就叫他笨蛋。他长大后,特别喜欢做实验。有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实验失败了着了火,把火扑灭后被列车员赶下了火车,由于实验失败他的耳朵也被炸聋了,但他不甘心失败继续做自己的实验,最后发明了电灯等很多有用的东西,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家。

  叮叮......一节课的时间很快的到了,我准备的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都还没有讲呢。

  每位名人都有自己的很多故事,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名人故事9

  【林肯忍让的故事】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要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己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马艳丽隐忍的奢华】

  “学生们问我对‘清华无美女’的看法,我说这句话是完全没道理的,美女不仅仅是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清华大学的每个女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她们的内在很丰富,完全可以用这句话去反驳那些人。美不全部取决于外表,很多内在的东西综合在一起才能叫美,这种美是最难得的。清华的女生美在丰富、有个性。”

  说到对奢侈品的选择,马艳丽给了那些追求美但经济能力又有限的时尚男女们一些可行的建议。“从女人的角度讲,第一件奢侈品最好是鞋子,穿着舒服很重要;对男人来说,首选的除了鞋子也不能忘了腰带关于隐忍的名人故事关于隐忍的名人故事。据说,可以通过鞋子看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也许是做了太多年的模特,变身设计师也有了一段时间,马艳丽的“美丽心经”经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无论阿姨、朋友、先生或是两岁半的女儿。

  “我女儿自己很会穿衣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的时候给她搭配好了,以后她自己就会选择了。她跟我的穿衣风格非常像——牛仔裤,小皮鞋,大大的T恤衫遮到膝盖,上面有狮子、斑马之类的立体图案,穿鞋子不穿袜子。我喜欢干干净净的衣服,所以她衣服的颜色多是白的、粉的,有好多条牛仔裤,裙子倒不是特别多。”

  用更多的时间陪女儿是最奢侈的

  也许是已为人母的缘故,从前风风火火的马艳丽多了份女人的柔美和细腻,对“母亲”二字也有了切身的体会。

  “我很愿意担任‘幸福工程’的形象大使,我自己也是母亲,这种体会很深刻。小时候穷,穿的衣服都是妈妈亲手做的,长大之后,虽然有能力、有条件给妈妈买好衣服穿了,但自己内在的本质是改变不了的。当你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去帮助她们,因为你知道也理解她们的痛苦。其实这种感觉不用说太多,我觉得自己应该去做这样的事,也愿意去做这样的事。”

  作为时尚人物,马艳丽是“美的传播者”;作为母亲,马艳丽是“爱的传播者”。她不仅让自己周围的朋友都美了起来,而且也让她们开始关注西部的贫困母亲

  “那天打电话给陈明、何静、杭天琪,请她们来参加‘幸福工程’的一项活动,她们没有半句推辞就来了,我真的很感动。可能因为大家都是母亲,都从心底里愿意帮助西部贫困母亲。我的博客上也有很多网友留言,表示愿意为幸福工程做点什么。那天去清华的时候,学生们也都问我能帮上什么忙。大家能这么热心慈善,我真的很欣慰。”

  采访马艳丽的前一天是母亲节,这个原本属于西方的节日,如今在中国很受重视,马艳丽把这视为一种社会的进步。与清华的学生交流时,她问现场的学生,母亲节问候过自己妈妈的请举手,结果所有的学生都举手了。“我真的是很欣慰,也替他们的母亲开心。”马艳丽说。

  “母亲节那天女儿去上‘亲子班’,学校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束康乃馨,告诉她们要把花送给自己的妈妈,她们可能不太知道母亲节是什么,她拿着花对我说:‘妈咪,送给你!’作为妈妈来讲,我已经很知足了。”

  说到女儿,马艳丽脸上充溢着幸福,两岁半的女儿很懂事,长得很像爸爸,尤其是有个既特别又好听的名字——朗玛沁歌。

  “听起来很像少数民族的名字,是请别人帮忙起的,琢磨了很久才定下来。小孩子的名字都寄托着父母的`期望,就是希望她将来会健康,会在艺术上大有作为。”

  也许是遗传了爸爸妈妈的艺术基因,小小的朗玛沁歌对画画和舞蹈特别执着。“她很喜欢画画和跳舞,可以随着音乐跳个没完,也可以画到所有人都烦了。”

  虽然,马艳丽尽力为女儿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她并不想让女儿感受到这种“优越”。“她管我们家的保姆叫‘李妈妈’,而不是叫‘阿姨’,在母亲节的时候也送了她一束康乃馨,我不想让她觉得自己跟别人有地位的差别,不能让她有这种优越感。我一直刻意培养她的自立和独立,冷了穿衣服,饿了吃东西,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一切都要靠自己,走入社会她会受益无穷的关于隐忍的名人故事故事。”

  做了母亲之后,马艳丽不否认她的“女人味”越来越浓。周末,她尽量跟女儿在一起,或者开车带女儿出去兜风,或者陪她去上“亲子班”。“如果在国内出差四五天,方便的话我一定会带着她;如果不带她,就速去速回。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真的很开心,你跪在地上找衣服,她会骑到你身上,搂着你的脖子跟你玩,那种感觉蛮享受的。”

  “现在对我来说,最大的奢侈就是能有时间陪女儿,带她去度假,但真的很难做到”这是马艳丽由衷的感慨。

  马艳丽与母亲的私房话

  我最爱妈妈做的一道菜:红薯加绿豆熬的“糊涂”(稀饭:河南特产),每次回家都会喝超量,因为它的味道确实超过妈妈做的每一道菜肴。呵呵,不好意思,妈妈!我没有说您做的菜不好吃,只是您做的糊涂比菜更好吃!

  跟妈妈在一起最爱做的事:聊妈妈出嫁前少女时代的霸道及能干!还有在妈妈面前撒撒娇啦!

  送给妈妈的第一件礼物:耳环。

  最想和妈妈一起去旅行的地方:先去妈妈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再陪她走遍全世界所有最美丽的地方。

  妈妈对自己的期待:不给孩子们添麻烦。

  妈妈对我的期待:幸福、平安、健康,体重最好再增加10公斤!

  我对妈妈的期待:永远健康!快乐!幸福!长寿!不要为一些小事生气,每次回家总是要先问我想吃什么!然后通通满足我!

名人故事10

  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

  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为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儒家学者魏昭: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

  后来,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决定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熬药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

名人故事11

  苏步青用花生米戒烟

  苏步青烟瘾很大,最初每天最少抽50支烟,后来见同事戒烟成功,他大为触动,也决定戒烟。但是,烟瘾犯时,让他非常难受,简直坐立不安。他夫人特意为他炒了许多花生米备着,难受时,就让他抓一把放进嘴里嚼一嚼,这样就有效地转移了注意力。这一招很管用,在夫人的监督下,十几天后,苏步青成功戒烟。

名人故事12

  在美国的nba,比起科比、詹姆斯、加内特或者皮尔斯,姚明是两年来很少被提及的名字,因为两年来他只打了5场球。在中国不一样,两年来“姚明”仍然是能时时触发眼球注意力的最重要的名字,虽然他只打了5场球。

  大多数篮球迷已经不再奢望姚明还能回到20xx年以前,大家只希望他能回到球场上,至于是不是打首发,每场能打多少分钟,都无所谓。甚至他们愿意看到他离开休斯敦,投奔热火队,或者凯尔特人队,原因只有一个—希望他能得到一枚总冠军戒指。年轻的球迷称这样的方式为“抱大腿”,如果用在某个外国老球星身上,是一种嘲讽,但用在姚明身上,却是一种善意的揶揄。

  姚明并没有给热爱他的球迷机会。在沉寂了整整8个月之后,他选择了放弃。

  生活如果是一盘录像带,就可以回放。如果我们截取20xx到20xx年这两个赛季,在nba只能短暂地看到姚明。他只打了5场球,没有出现在达拉斯全明星周末,和他的命运差不多的是,火箭队再一次倒在季后赛门槛之前。虽然“姚明”这个名字一再出现在中国各大站的体育页上,但那不过是用来刺激球迷眼球的道具—人称“标题党”,因为在他休战以后,nba在中国年轻人当中的热度大大下降。在nba总决赛期间,有一场比赛央视甚至用龙舟赛取代了上半场的直播,央视体育中心总监江和平在解释了以后又补充说,在姚明受伤以后,nba的收视率原本就已经有了很大的下滑。

  去掉这两个只打了5场球的赛季,姚明在nba具备实际意义的征战只有7年。如果我们给姚明的这7年做个曲线图,可以发现,他的职业生涯是由两条轨迹相反的曲线组成:他的个人数据每年都在增加,到20xx年达到峰值,然后下降,20xx年略有反弹;而他的出场次数,或者说身体状况,是每年都在下降,到20xx年至低谷,然后反弹,在20xx年回升到77场。20xx年那个赛季颇有象征意义,他平均每场得19分,正好是9年职业生涯的平均值,而77场出战也是一个职业球星的正常数字。

  姚明把20xx年称为“汽车从0公里到100公里加速后的‘紧急刹车’”,这一年成为他的职业分水岭,由于此后两年几乎一直在养伤,这使他的实际有效赛季只有7年,只有其他知名中锋的一半。火箭队的另一位传奇中锋“大梦”奥拉朱旺职业生涯长达18年,其中17年在休斯敦度过;纽约的传奇中锋尤因打了17年,15年在尼克斯队效力;马刺队历史上最伟大的中锋“海军上将”罗宾逊打了14年,另一位中锋邓肯已经打了14年仍然是马刺队的当家核心;而在姚明鼎盛期最被期待的“姚鲨大战”的另一位主角奥尼尔,与姚明同在20xx年宣布退役,但他进入nba是在1992年,比姚明早了整整10年。

  可以下结论说,姚明在nba的追求只进行了一半就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残缺不全。20xx年围绕姚明该不该成为状元的争论非常多,其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姚明会像步行者队的荷兰中锋施密茨—他有着相似的身高,2.23米,在nba打了12年,自从头两年以后,从未打过完整的赛季。然而,姚明最终的“榜样”是开拓者队历史上的另一位传奇中锋沃顿。沃顿在nba的职业生涯记载共10个赛季,有效赛季8年,其余两个赛季不足20场,此外还整季养伤两年,他在nba仅有一个赛季出战达到80场,其余最多67场,有6个赛季不足60场。折磨沃顿的是膝伤,而折磨姚明的是左脚,两次重大手术共植入固定螺丝20余根。回头来看,这种基于医学理论所下的判断不无道理,nba的大中锋通常都会遭遇膝盖伤病,但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完善的医疗手段保护了姚明的膝盖,但姚明身高达到2.26米,过重的体重(140公斤)让双脚不堪重负,对他这个身高和体重,火箭队仍然缺乏足够认识。初到nba时,他的体重大约134公斤,不过从外表变化来看,这两个数字都不准确。

  沃顿得过总冠军,施密茨打进过总决赛,姚明最好的纪录是季后赛第二轮,也正是在那次季后赛,姚明的职业生涯“紧急刹车”。然而,姚明在世界篮坛造成的影响力,沃顿和施密茨远远不能相比。他的退役消息传出,大家疑惑的并不是他该不该退役,而是这样退役的话,将来能不能进nba名人堂。在美国篮坛,能与nba总冠军和mvp比肩的荣誉,恐怕只有斯普林菲尔德的“篮球名人堂”,你并不需要冠军作为条件,只要对篮球作出过重大贡献。

  让姚明进入名人堂,除了那些漠视文化效应的纯篮球专家之外,恐怕没有一个评委会投反对票。姚明对篮球所作出的'贡献,远远超出篮球本身的范畴,用科比的话说:“他在我们所有人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20xx年姚明进入nba,其后9年,是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重大变革时期。一方面,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美国把中国确定为“最大的威胁”。这段时期,中国特别需要一张代表国家形象的名片,这张名片必须少一点政治色彩,多一点世界普遍认同的文化含义,并有独特的民族个性。

  姚明仿佛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身上具备这张名片所需的一切特征:他身材高大,性格坚强,不怕和欧美巨人对抗,在篮球场拥有自己的地位;他有完善的中锋技术,其柔和的投篮手法、灵巧的转身具有东方人的特长;他聪明,幽默,睿智,擅长化解疑难提问;他还有足够的团队精神,包容队友,球场上敢作敢当,具备领袖气质。这些性格特征,反射出的国家形象正面、高大并具备包容性。没有人比姚明更适合担任“国家面孔”。除了那些职业政客以外,大多数外国人看到姚明会留下一个中国印象,姚明会让他们感觉到:中国很强大,但很安全,中国人很聪明,也很开放和包容,并且会像姚明那样彬彬有礼。姚明在国家形象宣传上的作用,远远超过政府花巨资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打广告。

  可以这样说,姚明已经成为一枚“中国印章”,印章的线条会有残缺,但残缺是中国印章的一部分。像姚明这样的“中国印”太少了,至今只有这样一枚,而且他做国家形象宣传的时间是如此短暂,这是唯一的遗憾。

名人故事13

  侯宝林是中国现代相声的一代宗师,这位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一生创作了《77号》《北京话》《醉酒》《新式马甲》等大量优秀的相声艺术作品。他的相声融强烈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于一炉,既让观众笑声不断,又在笑声中给人以教益,俗中见雅,平而能奇。他逝世20年了,但喜欢相声的人一提起他,依然赞不绝口。

  杰出的人才往往是风雨泥泞逼出来的,侯宝林也不例外。他本是天津人,因为家中无力养活,1922年被舅舅带到北京,送给一户侯姓人家做养子,那年他只有5岁。他的养父是贝勒府的厨师,贝勒府名头很响,但其时已是民国时代,享用官府财政拨款的王公们远远不再像皇权时代那样富裕,对身边服务人员更加刻薄,养父收入很低,侯宝林只读了三年小学就不得不辍学。11岁时,侯宝林出外学艺谋生,最初是学京戏,拜阎泽甫为师,整天打杂、烧水、做饭、看孩子,同时,每天还到天坛溜嗓子,练“云手”、“起霸”等起码的京剧表演程式。后来改学相声,先后拜常葆臣、朱阔泉为师,在北京天桥、鼓楼等地当街头艺人。开始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忍饥挨冻,有一次甚至因交不起房租被房东赶了出去。后来有了些名气,北京、天津等地的戏院开始请他,侯宝林才获得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

  或许是因为经历过极其卑贱的生活吧,侯宝林一生都能做到“卑己”。“卑己”跟自卑不是同一概念。自卑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卑己”是不管自己处于何种位置,都将自己放得很低,以赤诚、善良的心对人。抗战时,相声演员戴少甫在天津燕乐升平剧场演出,说了一段《打白狼》的相声。这个段子讲的是“我”——某司令率领人马攻打叫白狼的土匪,介绍自己手下有几个军长、几个师长、多少旅团长等,由演员中的“逗哏”说出这些人的名字,实际上说的都是演相声、变戏法、卖艺人的名字,“捧哏”的听完后问了一句:“你怎么尽带这些人?”“逗哏”的回答:“对,我就专带这些王八兔崽子。”当时天津的流氓头子兼汉奸袁文会认为戴少甫影射他与他手下的一帮“兄弟”,带人砸场子,并将戴少甫赶出天津,戴少甫贫病交加,不久离开了人世。戴少甫逝世后,一家人衣食无着。那段时间,侯宝林每次演完节目,都会在舞台上长跪大哭,讲述戴的往事。观众得知内情,纷纷慷慨解囊。通过这种方式,侯宝林为戴少甫的后代募集了大笔钱。

  新政权建立后,相声艺术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众人对侯宝林的称呼也由“说相声的”变成了“著名相声艺术家”。地位变了,侯宝林依然还是坚守着“卑己”之心,将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毫不保留地向他人付出自己的热情与善良。侯宝林的关门弟子师胜杰讲过一件往事。侯宝林晚年住在四合院,一天,师胜杰有事去找他。一进门,侯耀华告诉他:“老爷子上厕所去了,你等会吧。”那时家里没有洗手间,大家都是去胡同里的.公厕。等啊,等啊,师胜杰等了20多分钟,侯宝林连个影子也没有。师胜杰担心师父出了什么事儿,就去公厕找。到了公厕,一个场景让师胜杰终生难忘:侯宝林单腿跪在地上,给一位老大爷系鞋带。那老大爷一只手拄着拐棍,一只手颤颤巍巍。师胜杰立马赶过去想代替师父做,侯宝林说:“好了,这点小事,用不着咱爷儿俩。”回家的路上,师胜杰问侯宝林:“师父,您认识那老人家?”侯宝林说:“不认识。我看他鞋带开了,他不方便系,我就去给他系了。”

  面对侯宝林为他人付出的那份真诚、善良,说天地为之动容、石头为之开花或许有些夸张,但我相信再坚硬的心也会变得像棉花一样柔软。的确,侯宝林是“卑微”的,他做好事时的身体姿势都那么平民,然而,正是这种“卑微”让我们感觉到了他内在的高贵——为了他人不惜牺牲面子和身份的高贵。

  一个人要走向这样的“卑微”并不容易。如果说侯宝林早年对戴少甫后人的倾情关照与自己贫寒的家庭出身有关,内里不无同病相怜的因素。在其晚年,当他大红大紫的时候,还能以这样的平常心对待别人,则不再是同病相怜,而只能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悲悯。同病相怜并不难,真正难的是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依然愿意付出自己的悲悯。

  因为这份“卑己”,因为这份内在的温热,侯宝林才赢得观众长久的尊敬!

名人故事14

  1861年7月,咸丰皇帝临去世前,任命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同治皇帝,虽然有八个人,实际权力却掌握在肃顺一人手中。

  一天,由于镇压太平天国有功的曾国藩在军中得到胡林翼转来的肃顺的密函,得知这位精明干练的顾命大臣在西太后慈禧面前举荐自己出任两江总督。

  在官场上一直不太得意的曾国藩急需朝中重臣为自己撑腰说话,以消除清廷对自己的疑虑,大树底下好乘凉,攀上肃顺这棵大树,有他为自己在朝中说话,再好不过了,于是打算提笔给肃顺写封信表示感谢。

  但写了几句,他就停下了下来进行了一番冷静地思考:肃顺为人刚愎自用,目空一切,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才气也有脾气;而西太后慈禧,这个女人现在虽没有什么动静,但绝非常人,以自己多年的'阅人经验来看,西太后心志极高,且权力欲强,又极富心机。肃顺这种专权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呢?西太后会同肃顺合得来吗?

  思前想后,曾国藩没有写这封信。后来,肃顺被西太后抄家问斩。在众多官员讨好肃顺的信件中,独无曾国藩的只言片语。由此,曾国藩取得了西太后慈禧的信任,保住了自己名爵。

  很多时候,遇事不要头脑发热,要冷静思考,慎重对待,以免引火上身。

名人故事15

  有轿车不坐

  老红军杨辛克,贵州松桃人。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警卫员。后任抗大学员、八路军129师358旅教育干事、指导员、公安总局科长、豫西地区副专员、贵州省工业厅副厅长、省经委副主任。1983年6月,杨辛克同志向我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坐车还是骑马而引发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抗战时期的延安,中央领导到哪里都是骑马或步行。一位华侨送给延安两辆小轿车,警卫战士们有说不出的'高兴:“这回从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

  可是没料到,在分配车时,提出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照顾年龄较大的同志。

  尽管大家都希望配给他一辆轿车,可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一台配给了主管军事工作的朱老总,另一台配给了延安的“五老”。

  一次,骑马去枣园开会,在回来的途中,马突然受惊,将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左手摔伤了,手腕肿起老高。担任警卫员的辛克既着急,又害怕。见他紧张,一边安慰他,一边把马缰绳递到他的手中,自己步行回到了延安。

  出事以后,朱老总和“五老”都要把车让给他坐,甚至把车都开到跟前来了,全让给“撵”了回去。

【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名人资料名人故事02-16

经典名人故事11-14

名人的故事07-06

名人故事12-13

名人故事07-28

名人故事02-26

名人故事05-15

经典名人故事05-13

经典名人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素材精彩01-01

励志名人故事|名人励志小故事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