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名人故事

时间:2024-06-28 11:07:38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爱国名人故事[汇总15篇]

爱国名人故事1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高高兴兴地拿起《刘胡兰》这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20xx年10月8日,一个暴风雨的一天,伟大的革命英雄刘胡兰就从一个贫困的家庭里诞生了。

  20xx年刘胡兰11岁时,它加入了她们村的抗日工作,并且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尽一切所能做好坑日工作。后来,在她15岁时,一次在转移中国共产党和群众的过程中,不幸被敌人的阎军逮捕了,同时还抓到了她们村的几个农民,敌人逼问她:“还有哪些共产党员,仍然给共产党员办过些什么事”,她咬紧牙关,装做什么都不知道,敌人逼她没法子,只好用卑鄙的手须折磨她,可是刘胡兰她还是没把军情告诉敌人,敌人只好把她给杀了,刘胡兰就这样英勇的.壮烈牺牲了,

  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用这样的话纪念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看完《刘胡兰》这本书后,被她这种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不折不扣的斗争精神深深吸引了。我在想: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的革命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今天,所以等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当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热爱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昌盛英勇奋斗,为人民的幸福而默默奉献。

爱国名人故事2

  郑和远航下西洋

  明朝的时候,皇帝明成祖为了加强国际交往,决定派大型船队出使西洋各国,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这支船队的正使,就是人称三宝(保)太监的郑和。

  郑和经过充分准备,在1405年,率领水手官兵、医生、工匠等两万多人,带着许多中国的特产出发了。他们的'海船最大的长44丈、宽18丈,可以坐1000人,造船技巧十分高超,还用指南针定向。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各国见了这样大的船队,都佩服中国人的智慧和才能。

  郑和在28年内,先后七次远航,到达了现在的东南亚各国、阿拉伯半岛,最远到了非洲的东海岸。他每到一地,都拜会当地的国王和首领,赠送礼品,表示友好,邀请他们访问中国。船队和当地人民进行贸易,互通有无,所以人们都把中国的海船叫“宝船”。

  和西方有些探险家掠夺财物、抢夺奴隶的作法不同,郑和远航是为了友谊和交往。他和各国人交往时,总是彬彬有礼,精神抖擞,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现在的东南亚许多国家,还有以“三宝”命名的城市、港口和其他地名。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最早的,为祖国赢得了友谊和荣誉。

爱国名人故事3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爱国名人故事4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用心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之后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职责”“精神卫士”

爱国名人故事5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见沙俄军队吞占满洲,败北没有能力的清当局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公约的动静后,他悲忿欲绝,当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筹办回国入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本身手指头,以血指书写救国学书,在学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酸楚,鼓动同胞起来战斗……他连着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爱国名人故事6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貌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明白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 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5.爱国名人故事

  李商隐年少有为,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 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实际上并无其人,只但是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显,写作的目的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13岁就有如此手笔,真是难能可贵!

爱国名人故事7

  在爱国者“妙笔”与中国邮政联合发布的多媒体邮票的发布会上,讲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候,冯军哭了,声音也随之变得哽咽。这多少让在场的记者有一点尴尬,因为大家都拿不准这个时候是不是还该遵循谈话礼貌直视他的眼睛。

  这是全世界第一枚能够“发声”的邮票,小小四联方寸间,容纳了313首唐诗。用“爱国”的妙笔一点,诗配乐就会播放而出。冯军告诉记者,发布会后他马上要去机场,此行参加欧洲四个国家的不同会议,内容大多都与此邮票有关。他的激动,来自于“经过一个甲子的轮回,如何借着阅兵建立起来的民族自信心,在科技特别是文化方面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

  他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善于用激情自我感染、同时也感染别人的人。这类人一般都拥有异于常人的强大内心,支持其所有的坚持与斗志,不容半点踌躇游疑。而有时此种激情,或许恰恰是他们得以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

  冯军的多年搭档、华旗资讯副总裁张永捷告诉《新世纪周刊》:“我觉得一个企业家,理性固然重要,激情更为重要。过于理性的人会畏首畏尾,因为经过理性的分析后做很多事情的条件都是不完备的,如果把方方面面都想清楚了,先机可能已经失去了。对一个企业家尤其是创业型的企业家来说,关键是要敏锐地把握机会,勇敢地做出决策,并且快速地反应,这是我来华旗后感觉到的最大不同。”

  事实验证了张的说法。在中关村这个每天都在上演生死存亡游戏的地方,1993年开始创业的冯军,持续保持一种又拧又倔的激情,带领华旗走过16个年头。连续10年保持近60%的增长率,并以30%以上的占有率,连续9年占据国内移动存储市场龙头地位。2009年,连续三年亏损的数码相机业务也进入盈亏平衡阶段,利润已然不远。

  有评论称,华旗的发展路径很 “中国”:先是倒卖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接着通过代理国外著名品牌取得快速发展,最后在磕磕绊绊中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并把它逐渐发展壮大。

  但冯军对记者说:“我现在是墙头骑自行车,不能停,就得骑下去。”

  宁找死,不等死

  2005年,冯军决定做数码相机。

  其时,国内的数码相机橱窗被一水儿的日本品牌占据:佳能、索尼、尼康、奥林巴斯??入门级价格也得三四千元。IDC(互联网数据中心)2005年3月发布的一份《2004-2009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规模将近449.5万台,较前一年增长65.9%;2006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规模将达635.3万台,总体销售额约146.2亿人民币,其中进口相机总价值高达13亿美元。

  如此巨大的市场让冯军心动,市场完全被日本人占据让他很不爽。彼时,爱国者的U盘已在市场上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MP3、MP4、MP5也业绩斐然,但“数码领域还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就是数码相机”。其实,2003年7月华旗的数码相机部门就已经成立,但产品一直没有上市。刚刚在对韩国三星数码播放器的战役取得完胜的冯军,想用同样的方法来对付日本数码相机。

  但相对于国外品牌,国产数码相机面临着两个无法回避的劣势:一是品牌,二是技术。日本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数码相机的研制,进入90 年代,索尼、佳能、奥林巴斯、尼康已经开始相继在中国推出新品了。慢慢的,冯军发现不仅复制对三星的胜利比较难,而且国产数码相机正集体面临灭顶之灾。

  2004年底,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码相机生产线的清华紫光和北大方正相继放弃赔钱的数码相机业务。2006年1月,柳传志宣布联想取消数码相机产品部门,相关业务合并到外设部门。

  至此,曾一起投身数码相机领域的数家国产品牌,只剩&ldquo ;爱国者”。

  冯军决定坚持,被很多业内人士称做“找死”。但“宁可找死,也不等死”的他,有自己的打算。

  “尽管数码相机的核心技术不能很快掌握,但可以边做边学。即便一时没有核心技术,也完全有胜出的可能。就像日本相机尽管在光学技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但他们大都采用德国制造的镜头,这也没有妨碍日本企业超过德国成为世界顶尖品牌。”他认为可以利用“爱国者”多年的积累,尝试将日本品牌的技术优势与国产品牌的成本控制和渠道优势结合,进行自主技术研发,实现对以索尼为首的日本品牌的“革命”。

  还有关键的一点,那时的他已经看清数码相机未来将会是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平民化的产品,市场潜力不可限量。若不在此时占领先机,以后恐怕机会都没了。只有在更新频繁的.数码市场“等死”的份儿。

  坚持的机会

  尽管已经预见到困难,2006年还是成了冯军最难熬的一年。数码相机连续出现投入性亏损,2005、2006两年亏损的研发费用高达6000多万,不断吃掉集团其他部分的盈利。2006年底,华旗14年来第一次没有给员工分红。整个公司一片愁云惨雾,数码相机部门经理因为压力过大,坚持辞职。

  冯军坦言,那是他压力最大的时候。他亲自到各个部门给员工鞠躬,“大家一年辛苦了,没有挣钱是我冯军的错,是我坚持要做数码相机”。道歉之余,不忘了加上:“但是我相信我们将来一定能把不可一世的日本品牌打败。另外我们要挣钱,数码相机未来的市场非常大,只要我们品牌能占领前三位的市场份额,就一定能拿到非常好的利润。”

  “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在坚持。”张永捷告诉记者。

  坚持是冯军的强项。清华大学土建专业出 身的他,最信奉“行胜于言”、“水滴石穿”。他亲历过用MP3战胜三星的“恶战”,也眼见国产品牌的彩电硬生生把日本品牌一步步在中国市场上拖垮,“总有一天,数码相机领域也一定会出现国产品牌逼着日本品牌玩命大跳水的现象!”他目的明确:尽管消费者未必去购买“爱国者”相机,但“爱国者”能够通过低价高质让日本品牌将他们的二线数码相机从均价3000多元降到2000元。

  事情就是这样,胜利果实的甜美,未必属于最有实力最有能力的那个人,而往往会被坚持到底者尝到。

  2005年,“爱国者”推出两款700万像素数码相机,售价分别为1499元和1799元,价格远低于同样配置的日本品牌。不久,华旗正式向市场推出中国第一台800万像素数码相机,全球同步上市,定价2999元。不久,中关村等各大数码市场的日本品牌相继降价,幅度平均在1000元以上。

  冯军告诉记者,仅这一款相机,“爱国者”研发性亏损3000万,但“虽然华旗亏了,消费者赢了”。他算了一笔账,中国人每年大约消费600万台日本数码相机,“爱国者”相机上市之后,即使中国消费者的购买量不大,但“爱国者”的价位和质量有目共睹,日本品牌肯定被迫降价。一台平均降 1000,600万台相机就是60个亿。“当你知道因为‘爱国者’让你省了钱,你起码会感激我吧?即使你今天没有买‘爱国者’的产品,但是总能让你对我增加点好感吧?”冯军说: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比进入市场更重要。

  虽然“价格战”为很多人所不屑不 齿,但“爱国者”数码相机恰恰是在与日本品牌的价格战中慢慢站住了脚跟,找到了位置。

  2009年初,“爱国者”把2008年销售成绩不错的800万像素主流产品T60价格从1200—1300元直降至999元,配合“2009 年,我们都是爱国者”的应时广告语,连续几个月,在国美的销量都保持首位。“中国数码相机有史以来第一次销售超过了日系品牌”,张永捷告诉记者,除了价格因素,“奥运后中国人对民族品牌的信心”、宣传攻势都是销量连续出现新高的原因。并且,张说,这款相机没有出现亏损,是在研发成本、投资成本已经很好收回的前提下进行的降价。

  张永捷说,虽然有爱国者音乐网、国际象棋俱乐部、动漫公司等多种业务子公司的存在,但数码产品是华旗坚守的领域,这其中,“形象产品和公司战略性产品就是数码相机”。张还向记者透露,去年和今年,华旗的数码相机业务已基本在盈亏平衡间。“利润一定会来的,所以一定要坚持。”张说。

  “爱国”生意

  在数码相机领域,除了坚持和价格战,冯军还有一招,叫“差异化竞争”。今年4月,爱国者数字水印相机正式发布。这是一款完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产品,在成相时可以在照片中加上类似于钞票防伪性质的水印:作者姓名、身份证号码等,都可以嵌入进去,而肉眼看不见,从而可以解决数码照片的保真、知识产权纠纷问题。

  冯军告诉记者,华旗已为这项技术申请了全球专利,包括PCT和美国专利。这就意味着,即使是日本品牌的数码相机想要使用这项技术,也必须向“爱国者”支付专利使用费。“我的理想,是让日本的摄影师和普通用户,非得用上打着&l squo;爱国者’商标的中国品牌的数码相机,让他们在日本本土使用这样的相机。”

  这番话听起来有些意气用事,但“民族情结”是冯军从不避讳的一块招牌,也是他当年之所以给公司取名“华旗”,给产品命名“爱国者”的原因。

  当然,水印相机不仅仅是意气的产物。除了自主的知识产权,它的目标顾客并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公检法等政府机关部门。在中国,政府采购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块大蛋糕,已在移动存储的政府采购方面获得不错业绩的爱国者,当然不想放过又一片蓝海。

  冯军是个极为聪明的人,深谙“特点”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与众不同,这往往是要人记住你的前提,也可能是从此认可、钟情的开始。

  2008奥运会期间,国外游客众多,光引导游客的中国志愿者就有10万名。冯军找来“李阳疯狂英语”合作,充分利用“爱国者”妙笔的点读技术,担任起了奥运会的“语言培训供应商”。小小一根能够发声的“妙笔”,短短3个月完成了10万名志愿者应用英语的培训任务。爱国者还做了妙笔点读版中英文北京地图、点读版故宫、点读版京剧等中国文化系列产品,“妙笔”还成了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的语音导航,来自全世界的非注册记者胸前都挂上了带有“爱国者 ”LOGO的牌子。

  此后,穿针引线的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成了华旗的荣誉顾问。

  “萨马兰奇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爱国者,他在国际奥委会也是志愿者,一分钱不拿。他出任 ‘爱国者’顾问和出任奥委会一样,免费。”冯军告诉《新世纪周刊》,萨马兰奇曾把他请到巴塞罗那的家中,讨论“妙笔 ”在西班牙毕加索博物馆中应用的可能性。

  与奥运对接是华旗一个新阶段的开始。“爱国”、“民族情结”不仅是冯军个人的一种情愫,还成了华旗集团的个性标签,更在08、09年迎合了整个社会民族情绪的爆发。

  2009年9月,作为电影《建国大业》的赞助商之一,爱国者借“爱国电影”配合“2009年,我们都是爱国者”的年度口号,为“爱国者全景相机”大做文章。此前,它还曾独家冠名《集结号》,借用张涵予的硬汉形象,为“爱国”代言。

  “1+1=11”,是冯军提出的营销模式。“看似不相干但方向一致的东西相结合,就可产生预期的营销效果。”他说。

  虽然数码相机在数码领域占据了技术的高端,还能充分满足扬眉吐气的民族情感需要,但冯军并没有把公司的所有力量全都集中于相机上。华旗集团在数码领域的产品线拉得很长:相机、移动存储、音频视频播放、妙笔、手机,去年还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掌上电脑MID(Mobile Intetnet Devices)。

  冯军对记者坦言,拉长产品线是出于保守的安全考虑。数码产品更新换代太快,如果只保持一两种产品,当这种产品被庸俗化平民化以后,不仅利润会受影响,企业也很容易失去前进的动力。

  “数码领域很累。得拼命跑,去抢新产品,这也是民营企业的活力。因为没什么安全感,所以就得不停地创新,不停地努力。”他说。

爱国名人故事8

  1、空酒杯

  一xx四年,周恩来访问波兰即将结束时,我驻波使馆借用波方刚刚修复的一个大厅,以周恩来的名义举办了一个辞行招待会。那天,周恩来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征服了所有的来宾,人们都看呆了!以致发生了一个谁也没有料到的情况:当周恩来致词已毕,举杯敬酒时,酒杯里竟空空如也。周恩来的随员急忙跑去,把聘请的波方招待员们从呆滞状态中唤醒,去斟酒。原来,当周恩来陪波方贵宾入场时,把人们的视线和注意力完全吸引住了,人们只顾看啊,鼓掌啊,……招待员们竟忘了及时斟酒。后来,客人邀周恩来跳舞,他那娴熟的舞步,多采的舞姿,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倾倒。一些西方国家的大使不断地点头,纷纷赞叹道:妙极了,妙极了!

  2、巧妙应对:

  一xx五年四月二十七日,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参加完亚非会议后,来到首都雅加达。这天下午,在雅加达中国大使馆举行招待会,中国代表团同六百多名华侨代表见面。对于这个招待会,一名外国记者做了两则报导,一则是:有人说,‘在共产中国’老年人是得不到尊重的。四月二十七日,在大使馆举行的招待会上,周恩来所留住的或与之谈话的都是年纪最老的来宾们。不是地位最高的、最有钱或最有名望的,而是头发最白、脸皮皱缩的。另一则是:周恩来也招呼在大使馆帮忙守卫的军警们进去坐一下,并且跟他们谈很多话,还请他们吃东西,以致他们之中大都受了感动。

  3、主动握手:

  一xx五年四月,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会议期间,周恩来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外交活动,促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一次,中印友好协会到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向周恩来呈献礼物。在呈献礼物的仪式进行过程中,周恩来趋前与中印友协全体工作人员握手。印尼交通部高级职员达希尔·打益勃的手因受伤而扎了纱布。由于药水的渗透作用,包扎的纱布看起来有点脏。当周恩来向他伸手时,他不敢伸出手来。周恩来却微笑着主动握住他的手,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放下。

  4、骨肉情深

  一xx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胜利结束,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后,从万隆来到印尼首都雅加达。整个印度尼西亚二百多万华侨,不分地区和阶层,共推选出六百多名代表来到雅加达,要见一见从伟大祖国来的亲人。二十七日下午二点,在中国大使馆举行招待会,中国代表团和华侨代表见面。激动的讲话,热烈的掌声,眼中的泪水,都使人感到一种骨肉团聚的激情。三点左右,招待会结束了,六百多名华侨代表向站在大门口的周恩来握手道别,这是需要花许多时间的,而且他的右臂活动不便。有关方面通知华侨代表不要等待握手,可以走了。但是周恩来一边微笑着说:不要紧,一边依然和跟他辞别的来宾们握手。

  5、顶风冒雨

  一xx七年,周恩来应邀访问斯里兰卡,当他在群众欢迎大会上讲话时,突然下起雨,主人立刻给他打上了伞。周恩来看到群众并没有雨具,就坚决推辞开了。他精神抖擞地站在风雨中发表了支持斯里兰卡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的长篇演说。第二天,几乎当地所有的报纸的大标题都是:周顶风冒雨。

  6、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尽管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但周总理一贯的思想,还是把当权者和普通美国民众分开。在谈判桌上横眉冷对,那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但会场外,他可是统战高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他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闻记者在内。所以,在那个美国记者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但这个记者看来纯粹要使周总理难堪,否则不会自己主动握手,然后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总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会意识到他会这样做。当时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来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总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请注意两人做法不同的是:记者擦完手后仍把手帕塞回裤兜,而周总理是擦完手后把手帕扔进了痰盂。周总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还能用,我的手帕因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细胞,你这无耻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净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

  7、巧妙应答,不亢不卑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8、为什么叫马路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9、交换礼物

  1971年,基辛格博士为恢复中美外交关系秘密访华。在一次正式谈判尚未开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

  周恩来总理听后,随口问道: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基辛格说: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应算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吧!

  周总理哈哈一笑: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基辛格一惊,疑惑地问道: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

  周恩来总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周恩来总理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让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10、派克的来历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11、一句话的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

  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周恩来说,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行了。电影放映后,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12、中国有多少个厕所

  一个美国记者刁难周总理,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爱国名人故事9

  范蠡 ,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传为汉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镇。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后,张良及时功成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场。张良在去世后,谥为文成侯(也称谥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记录张良的生平。

  被逼臣服单于

  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被流放

  最初,单于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官人,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穴,断绝提 苏武

  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冷了,就缩在角里与皮袄取暖。过了好些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他发现这些羊全是公羊。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草逮兔子,冷了,就与羊取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

  回国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了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世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昭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后来,汉朝使者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来关系很好,加上他的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罢官。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汉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编辑本段苏武回归

  经过汉武帝三次重大战役的打击,匈奴的军事实力大为减弱,只好远遁漠北。元狩末年,匈奴贵族向汉王朝表示请求和亲,汉王朝也有意休战。匈奴贵族的和亲目的在于恢复武帝以前汉与匈奴的不平等关系,这对于汉王朝来说当然是不能接受的;而汉王朝则要匈奴臣服,成为汉王朝的 外臣 ,这在一贯以汉王朝为掠夺对象的匈奴贵族来说,也是不能接受的。这样,双方多次互派使者进行谈判,但由于双方互不相让,甚至以扣留使者相要挟,而无法达成协议,从而形成元鼎至太初十余年间打打谈谈的局面。苏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使匈奴的 苏武

爱国名人故事10

  爱国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华罗庚回国:

  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安徒生跟老友断交: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原来是要好的老朋友。

  1848年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了四年前普鲁士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

爱国名人故事11

  “振兴中华”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它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来的。在孙中山之前,也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像林则徐、魏源、严复、李善兰、徐寿等思想家、科学家,还有一些清朝的官员,都在想办法使中国强盛起来,但是他们大都是在清朝的“躯体”上进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孙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败和反动,认为只有推翻这个绊脚石,实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国。

  1894年,孙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现属美国)创建了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顾名思义,就是振兴中华的意思。孙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确指出,成立本会的目的,“专为振兴中华”。后来,他又经常不断地宣传振兴中华的思想。有一次,他说:“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到了现在怎么样呢?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顶弱顶贫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不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亡国亡种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他还要说过:“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运命,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前仆后继,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很多人流血牺牲,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虽然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可这为祖国的富强创造了条件。“振兴中华”从此成为更多的中国人奋斗的目标。

  名人爱国的简短小故事:冯如造飞机

  飞机是20世纪初由美国莱特兄弟最早研制成功的。他们没想到,只过了几年时间,中国人就自己研制出了飞机。这个有志气的中国人叫冯如。冯如是广东的一个农民家庭的儿子。12岁那年,他要出国谋生,父母舍不得他走,他说:“大丈夫四海为家,一辈子守在家里,不是我的志愿!”

  他来到美国,刻苦学习机械、电学等各种知识和技术。1904年,他听到祖国的东北被日俄侵略,中国人被任意屠杀的时候,气愤极了。当时美国莱特兄弟刚发明了飞机,冯如就想,如果中国有了飞机,守住边疆海口,外国就不敢欺负了。他对朋友们说:“我决定自己研制飞机,然后驾机回去,报效祖国。如果不成功,我情愿去死。”于是他四处搜寻资料,钻研学习,又用筹集到的很少一点资金,开始研制。父母亲想他,希望他回国探亲,他表示:“飞机不成,誓不返国。”

  1909年,冯如成功地制出了飞机。他驾驶着自己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上空飞行,航程超过了莱特兄弟的首次记录。美国报纸刊登文章说:“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西方”。冯如后来回国筹办航空事业,在一次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牺牲,年仅29岁。他为振兴中华做出了令人难忘的贡献。

爱国名人故事12

  居住在国外的华侨和外籍华人,除极个别的民族败类以外,都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在所在国努力工作,受到各国人民的称赞;同时也不忘有机会为祖国服务,扩大中国的影响。

  比如在美国,华人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美国的发展中特别是西部的开发中,华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美国的著名大学里,有约1/3的系主任是华人;美国登月工程的'科技人员,华人也占了不少。还有不少华人参加了航天飞机的设计和制造。所以美国流传着一句话:“美国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智慧在华人的脑袋里。”海外华人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清朝末年,有个爱国华侨叫张振勋。他有一次听法国人说,要在瓜分中国之后,到山东烟台建葡萄酒厂,因为那里生产的葡萄质量特别好。他就想:中国的土地和物产,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利用呢?后来,他就到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生产出红、白葡萄酒20多种,味道十分醇美,不但风行全国,而且畅销海外。在1915年万国博览会上,张裕公司制作的金奖白兰地、雷司令等名酒获得了金质奖章。

爱国名人故事13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人物简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爱国名人故事14

  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一个爱国英雄人物,无论敌人怎样的威逼利诱,他都坚决不会出卖自己的国家,所以,他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于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名人文天祥宁死不屈的爱国故事,学习他的伟大爱国精神。

  文天祥,宋理宗宝佑四年举进士第一,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忽必烈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宋理宗时期,奸相贾似道把朝政弄得一团糟,元世祖忽必烈便加快了兼并南方、统一全国的步伐。宋理宗死后,他的儿子赵禥(qí)即位,就是宋度宗。朝政大权还是掌握在贯似道手中.到了公元1274年,宋度宗生病死了,四岁的赵显(xiǎn)登基,成为宋恭帝。

  第二年,元朝大将伯颜率大军威逼临安,形势危急,朝廷急忙下诏,要各地派兵勤王.可是各地几乎没有人响应,只有文天祥立即召募了义军一万余人。文天祥,号文山,少有大志,博览群书,二十岁中进士,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主考官王应麟称赞他“忠肝如铁石。”

  开庆年间,蒙古军队侵宋,文天祥屡次上书,主张抗敌,斥责权贵们惑主误国,竟遭猜忌和迫害,不得不在三十七岁正当盛年时就正式退休.当时有朋友劝他:“你这一万多乌合之众,去同蒙古兵打仗,正像羊入虎口,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文天祥激昂慷慨地回答说:“我岂能不知,但我这样做了,天下义士忠臣就会闻风而起,奋勇保卫国家。”但文天祥带兵到临安后,因投降派的刁难,终于未能上前线抗敌,却被朝廷派到蒙古兵营,去与伯颜谈判投降之事。

  当时宋恭帝年幼,朝廷大事都由他的祖母谢太后作主,谢太后见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朝内又无抵挡的兵力,就派人到伯颜军营求和投降,伯颜是元朝的丞相,他提出他只能与宋室丞相等级的人谈判。右丞相陈宜中怕被元兵扣留,先溜走了,左丞相留梦炎则早就逃到南方去了;另一位重要大臣张世杰见朝廷轻率投降,气得从海上出走,另寻机会组织反攻复国.谢太后无可奈何,便升了文天祥的官,派他前往。

  文天祥临危受命,来到元军大营中,一见伯颜,双方就唇枪舌剑交锋地论起来.文天祥义正辞严地说:“你们蒙古若想消灭我宋朝,未必有什么好结果,因为我们南方的广大军民一定要同你们抗争到底。” 伯颜威胁说:“你文天祥若不老老实实投降,只怕今日饶不得你。” 文天祥毫不退缩地回答:“我文天祥忠心为国,哪怕刀山火海。”伯颜非常恼怒,就将文天祥囚禁起来。

  不久,谢太后和赵显终于投降,他们绕过文天祥,另派贾庆余为右丞相去元营求降,文天祥仰天长叹,把贾庆余痛斥一顿,但南宋向元朝投降称臣已成事实. 但是伯颜并没有善待谢太后和赵显,反而将他们当俘虏押往元大都,并将文天祥也一同押去。途经镇江时,文天祥趁元兵不防备,同他的随从杜浒等十二人连夜逃脱,他们先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后过扬州,本想联络各地宋兵,抗元复国。

  但因为当地宋将轻信元朝的挑拨,怀疑他是元兵的奸细,都不肯接待他,他才不得不继续往南奔走.最后到温州时,文天祥听说张世杰在福州拥立了新皇帝端宗赵昰(shì),就又赶到福州.后来他作为朝廷的大臣,积极招募人马,组织抗元,连续转战于江西、福建各地,多次打败元军,先后收复了不少县城. 端宗死后,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又拥立了赵昺(bǐng),继续在南海一带抗敌.

  公元1278年十二月,元军元帅张弘范大举攻打潮州,文天祥被迫率兵转移五坡岭.军中正在吃饭时,元兵突然来到.宋兵作顽强抵抗,最后全军覆灭,文天祥被俘. 元兵将文天祥押去见张弘范.张弘范钦佩文天祥的骨气,以礼相待,想让他降.但文天祥不理睬,于是他就把文天祥软禁在军营中。当时张世杰正领兵在山抗击,张弘范知道张世杰最钦佩文天祥,便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冷冷地回答说:“我自己无力救父母,难道可以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厚着脸皮,反复地威胁利诱,文天祥便将船过零丁洋时所写的一首诗给了张弘范,诗中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读过诗后,苦笑一声,只好下令强攻山。

  山被攻破后,元军中摆酒庆贺,张弘范又劝降文天祥说:“现在宋室已经灭亡,你文丞相已经尽忠尽孝.如果你能像对宋朝那样忠心对待元室,你还会当丞相。”文天祥沉痛地回答:“国家我无力救亡,为人臣者即使死了也还有罪,何况叫我投降,改事二主!”张弘范只好派人将文天祥送往元京大都.文天祥一路上绝食八天,以示必死信念。当时,雄心勃勃的元帝忽必烈正在搜罗中原人才。他先派降臣王积翁去劝降,后来又亲自召见文天祥,问他还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国家重托担任宰相,怎能又投降元朝,我的`愿望就是赐我一死.”忽必烈不愿杀他,就将他囚禁在元都好多年.在牢房中,文天祥曾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他在诗中列举了历史上那些坚持正义的忠臣义士,认为他们都是正气的表现,是自己效法的榜样.其中有两句: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公元1282年,民间的义士聚积了兵马数千人,扬言要打破大都,救出文丞相。

  元世祖为绝后患,终于下令处死文天祥.临刑时,文天祥朝南跪拜,从容地说:“我的事情到此完结了.”然后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岁.他的妻子为他大殓时发现,他的衣带中有一篇文章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的书,学到了什么?从今以后,我真正做到无愧于己了。”

爱国名人故事15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郭子仪和李光弼团结为国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汉朝的大将军。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进行反击。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xx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用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爱国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爱国的名人故事05-21

爱国名人故事05-15

经典爱国名人的故事10-10

爱国名人故事07-29

名人爱国故事02-15

名人的爱国故事01-22

坚贞爱国的名人故事11-02

爱国诗人名人故事10-11

关于名人的爱国故事02-23

经典的名人爱国励志小故事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