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长经典故事
巴尔扎克的手杖
巴尔扎克并非一出世就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在成名之前,巴尔扎克也曾困顿(艰难,窘迫)过,狼狈过。他本是学法律的,可大学毕业后偏偏想当作家,全然不听父亲让他当律师的忠告,把父子关系弄得十分紧张。不久,父亲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生活费用,他写的那些玩意儿又不断地被退了回来,他陷入了困境,开始负债累累。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开水。但他挺乐观,每当就餐,他便在桌子上画上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更发人深省的是,也正是这段最为“狼狈”的日子里。他破费七百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石的粗大的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正是这句气壮山河的名言在支持着他。后来的事实表明,他果然成功了。
罗斯福的故事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李嘉诚和一枚硬币
一次在取汽车钥匙时,李嘉诚不慎丢落一枚2元硬币。硬币滚到车底。当时他估计若汽车开动,硬币会掉到坑渠里。李嘉诚及时蹲下身欲拾取。此时旁边一名印度籍值班见到,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诚收回该硬币后,竟给他100元酬谢。李嘉诚对此的解释是:“若我不拾该2元,让它滚到坑渠,该2元便会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值班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这件小事说明了李嘉诚的一种理财哲学,也说明了他的思维风格,这就是用社会总净值的增损来判断个人行为合理与否。只要社会总斗争值增加了,自己损失一点也不算什么;相反,如果社会总净值减少了,自己即使收获了一定的财利也是损失。不要小觑了着眼社会总净值的思维方式,这是关系到国家富强的大问题。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有这样一个重要论点:人以自利为出发点对社会贡献,要比意图改善社会的人的贡献大。这样的“自利”或者说“自私”就有几分可爱了。因为如此,“自利”能给别人带来利益,自己的“利”和别人的“利”加起来,社会总净值必然会增加,国家自然富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不患寡”,就是不怕社会积弱;“患不均”,就是怕别人比自己好。别人好了,我要想办法让他不好,虽然这样做我也没利。“内耗”的结果是没有“利”的我和没有“利”的别人组成了一个平均型的“寡”的会。用社会总净值衡量,也能说明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为什么可恶。制假货造成的资源和人国成本的浪费,最终造成的是社会总净值的减少。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削弱国国。一部分藉此先富起来的人和其他被剥夺了财富的人组成的是一个不均型的“寡”的社会。
李嘉诚的境界是富国的境界。他的心态既是传统文化的异质,也是不规范的市场经济文化的异质,值得我们好好揣摩。
【名人成长经典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名人故事10-26
初中写作素材:经典名人的成长故事10-21
名人的成长故事11-01
世界名人成长故事09-23
名人成长故事集锦09-14
经典名人励志故事12-11
名人经典求职故事07-28
成长经典励志故事01-13
名人成长故事15篇12-20
简单的名人成长故事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