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人恩格斯少年时代的故事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外国名人恩格斯少年时代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国名人恩格斯少年时代的故事 篇1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开有大纺织厂的资本家,与其他许许多多资本家一样,以剥削工人为生,而且他的父亲性格暴躁、强横,稍不如意即大发雷霆。因为恩格斯是长子,所以被父亲严厉管教着,一切均要按父亲的旨意行事。甚至父亲笃信宗教,就要让恩格斯“按上帝意志”办事。
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恩格斯并不是唯命是从,相反,他常常为软弱的母亲受到父亲欺负而大鸣不平。他自己也经常希望能冲出父亲严厉甚至蛮不讲理的约束,去寻找自己的生活,走自己应该走的道路。
他在19岁时写的一首诗,反映了他这种积极开拓、勇于进取的精神:一股汹涌的洪流,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松树在他面前轰然倒下,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开了一条大道;我也将和这股山洪一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恩格斯中学未毕业,父亲就强迫他停学,让他去学习经商做生意,他希望恩格斯将来能继承他的事业,成为大资本家。恩格斯虽然不满父亲的安排,但无奈之下,只好听从父亲安排,去到一个小营业所去工作。
18岁时,恩格斯又被父亲送到德国北部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布莱梅,到那里的一家大贸易公司工作。这一次,恩格斯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布莱梅虽属德国,但不是普鲁士的领土,这里的思想比较自由,普鲁士专制政治对这里影响不大,人们可以自由地看书、议论。
喜欢自由的人和对专制制度不满者,都希望能够来到这里,恩格斯也是这样。到了布莱梅,恩格斯除了应付一下父亲派给的工作之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恩格斯酷爱学习,但威严霸道的父亲不让他读书,他心里总是窝着一股怨气,暗暗地对父亲表示不满。现在终于有机会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对各方面的书都感兴趣,哲学、历史、物理、化学等他一本本、一卷卷地深入学习。读书使他掌握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恩格斯接受了不少新的思想,阅读了许多国家的进步书刊,这使他更为同情工人无产者的遭遇。
早在家乡读中学时,恩格斯就对为自己家里干活的工人充满了同情之心。他常常一个人偷偷跑到工厂里去观察工人劳动,又来到工人所住的地方,观察工人生活。他看到了这么一种现实,工人们在潮湿,窄小的低矮工棚里生活,一家老小挤在一起,里面几乎没有任何亮光,乱糟糟简直无法立足。工人们缺吃少穿,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而正是他们在为自己家里创造着一笔又一笔的财富。他们拖着疲惫、纤弱的身子在没日没夜的劳动,有时有了病也没有时间去看病。有不少工人因积劳成疾还不得不带病干活。更使恩格斯吃惊的是,工厂里有不少童工!他们本该和自己一样读书、学习,无忧无虑地度过他们的童年,但他们却在这里,在这里辛辛苦苦地为资本家创造财富!
恩格斯越想越多,他甚至天真地想,能让这些人住在我们家里该有多好!这种对工人极为同情的思想,一直持续到恩格斯长大成人之后。长大了,恩格斯懂得了许多道理,尤其是到布莱梅之后,他认识到工人穷困的原因是因为这个社会制度,要想改变工人们的生活面貌,必须彻底推翻这个制度。于是,他开始寻找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道路和方法。
由于恩格斯刻苦学习,到了20岁,他已经掌握了英、法、意、西班牙、希腊、拉丁等十几种外语,取得了可喜的进步。1841年,恩格斯入伍了,在部队里,他认真学习理论,钻研技术,很快就成了一名好炮手。在服兵役期间,恩格斯还经常到柏林大学旁听,广泛涉猎各种专业知识。这时候,他还发表了几篇著名的理论文章如《谢林——基督的哲学家》等,以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的神学观。在恩格斯兵役期满的1842年9月,正在科隆主编《莱茵报》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相见了。
马克思早就听说过恩格斯的一些事情,而且对他敢于同情工人阶级、违背父亲意志办事表示赞赏。但在这个时候,马克思刚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恩格斯与“青年黑格尔派”中的“自由人”组织来往甚密,而“自由人”组织是一个只会说空话、骗取别人信任、自吹自擂的组织,所以马克思对之非常不满。因此,当他与恩格斯见面后,感到恩格斯也名不符实,他同情工人阶级的生活,只不过是一时的兴致所致,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所以,他就很不热情地与恩格斯作了简短地交谈。
1842年11月,恩格斯受父亲指派到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个纺织厂去,这对于恩格斯来说,无异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为他早就听说英国工人运动声势很大,他有心看一下英国工人是如何为了自己的阶级利益与资本家作斗争的,他预感到,为了生存与权利,全世界的工人即将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剥削者,推翻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
于是,他高兴地来到英国工业的中心城市曼彻斯特。到了曼彻斯特以后,恩格斯发现,英国工人运动确实走在了世界工人运动的前列。他们为了自由、平等、幸福,已长时间与资产阶级在作斗争。斗争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就是实现《人民宪法和章程》。当恩格斯来到这里时,几百万工人正在组织集体签名,要求英国议会批准通过这个宪法和章程的实施,让每个工人都有选举权。恩格斯也积极地加入他们的斗争行列,与他们一道,争取工人的平等权利。
不但如此,恩格斯还从更高一层入手,努力从理论方面反映工人所遭受的痛苦、揭露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的本质。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去访问工人,了解工人的斗争情况、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的思想、愿望,还积极参加了“宪法和章程派”所组织召开的各种会议,以实际行动支持工人们的斗争。
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反映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愿望和斗争的一篇文章《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终于完成了,恩格斯把它寄给了法国《德法年鉴》的主编马克思。马克思非常高兴地阅读了恩格斯的这篇文章,认为它能够非常及时地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就把它刊登在《德法年鉴》上,并给恩格斯回信,希望他能再详细地反映英国工人阶级所面临的问题。
不久之后,恩格斯就查阅了大量的官方文件资料,写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在这部经典性著作中,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要获得自己的彻底解放,就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战斗,去推翻资产阶级所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
这部著作为以后的工人阶级斗争指明了出路,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工人阶级的解放点燃了指路明灯。
外国名人恩格斯少年时代的故事 篇2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一对好朋友两人最大的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然而在婚姻问题上,两人却都没有把握得很到位,一个后悔结婚,一个终生不婚。
马克思后悔结婚
1843年6月19日他与燕妮结婚之后,只有短暂的蜜月生活,竟接连生下七个子女:1844年5月1日长女小燕妮诞生,1845年9月26日次女劳拉出世,1847年2月3日长男埃德加尔喜从天降,1849年11月5日次男吉多呱呱坠地,1851年3月28日三女费兰契斯卡降生,1855年1月16日又添幼女爱琳娜。
因贫病交加,次男和三女都只活一岁多就夭折了。1857年7月6日又生下一个死婴。多子女的`家庭雇不起保姆,当父母的极其辛苦。虽然从1845年4月起,马克思的老岳母把自己忠实的女仆琳衡派到马克思家中来照料他们一家,但是要养育六个子女、养活九口之家,这对于一个职业革命家、杰出思想家来说,是何等沉重的负担啊!为了一日三餐,为付每月房租(当时还没有电灯、电话),马克思不得不经常熬夜为报刊写稿,还要典当、变卖物品,不时写信向密友恩格斯求援,甚至向友人、邻居、工人借贷。1854年初,全家都患流行感冒,5月间,孩子们又都出麻疹。1855年3月间,不满九岁的长子埃德加尔病危,妻子为此忧虑成疾,马克思只好连续彻夜不眠护理爱子。4月8日,肠结核病终于夺去了他幼小生命!
从这一天起,马克思终日头部剧痛,完全无法工作。痛失娇儿,加上长期辛劳,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随后,他就不断被风湿病、肝病等所困忧。到晚年,他夫人于1881年12月2日殁于肝癌,长女燕妮·尤格于1883年1月12日才38岁竟困膀胱癌丧命,还留下五个子女。马克思经不住连续遭到如此重大打击,于1883年3月14日患肺脓肿溘然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
正是由于多子女的物质和精神重担,才使马克思认为结婚是:“最愚蠢的事”。对此他是有自知之明的。1851年2月3日他写给恩格斯的信中曾经颇为幽默而风趣地说道:“土壤肥力和人的生殖能力成反比,这不免使像我这样多子女的父亲非常狼狈。尤其是,我的婚姻比我的工作更多产。”因为当时西欧避孕和堕胎还不流行,所以才会出现结婚多产的现象。只有不要子嗣或者患有不育症者才能从婚姻中得到美满幸福生活。
恩格斯终生不婚
恩格斯说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实际上婚姻不见得总是包含爱情,爱情毕竟会淡去。昔日恋爱的激情不再了,婚姻如何维护?
婚姻中的爱情要面对日常生活琐事的考验,要面对两个人朝夕相处的考验,没有什么神秘感,倒有很多责任、义务,是一种平凡的温情。它是冬天的炉火,规规矩矩;不是旷野中蔓延的野火,无拘无束。
婚姻有很多束缚个人意志的东西。没有爱情的婚姻中,个人体会到的是无爱的痛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直到婚姻连是二性之好都没有的时候,婚姻就是到了尽头,没有再进一步的时候了。 为此恩格斯终身未婚
外国名人恩格斯少年时代的故事 篇3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
从马克思来说,也正是为了对刚刚兴起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有效的指导,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才接受了恩格斯这种帮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所有的一切,无论是金钱或是学问,都是不分彼此的。
虽然他们分开了20年,但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生活并没有终止。他们每天要通信,谈论政治和科学问题。在一段时间,马克思把阅读恩格斯的来信看作是最愉快的事情。他常常拿着信自言自语,好像正在和恩格斯交谈似的。
嗯,不对,反正情况不是这样
在这一点上你对了!
马克思说着说着竟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那样地相互尊重,在他们看来,任何人对他们的思想和著作的批评都不及他们彼此交换意见那样意义重大。于是,一有机会,恩格斯便摆脱商务,跑回伦敦。他俩天天见面,不是在这个家里,就是在那个家里。讨论问题时,他们在屋子里,各自沿着一条对角走来走去,一连谈上几个钟头。有时两人一前一后,半晌不吭一声地踱步,直到取得一致的意见为止。于是,两人就放声大笑起来。
1867年8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凌晨两点,马克思向他的战友报告说,《资本论》第一卷所有印张(一共49个印张)的校对工作,都已结束。他兴奋极了,写信对恩格斯说:
这一卷能够完成,只是得力于你!没有你为我而作的牺牲,这样三大卷的大部头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拥抱你,感激之至!
《资本论》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事,也是两位巨人友谊的结晶。
这种理解的友谊是那样深厚,甚至一直延续到马克思逝世之后。
马克思在病重期间,曾告诉女儿爱琳娜说,希望恩格斯能为他尚未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点什么来。当然,即使马克思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恩格斯也会去做的。
从1883马克思逝世时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补充了许多材料,重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问世。
【外国名人恩格斯少年时代的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外国名人故事01-22
外国名人的故事12-14
外国名人故事11-15
外国勤奋的名人故事12-20
名人恩格斯的青年时代故事11-24
外国名人读书的故事08-10
外国名人故事努力11-30
外国名人的励志故事01-24
外国名人荷马的故事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