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精选读书的名言警句集锦40句
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的景色越壮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的名言警句40句,一起来看一下吧。
1、读书在领悟历史,实践在创新未来。
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3、学习前人是方法,超越世人是目的。
4、藏书多得一辈子也读不完,可是,一见好书还是忍不住要买,仿佛能够永远活下去读下去似的。嗜好往往使人忘记自己终有一死。
5、我们读书,必须明确专门的业务知识是主要的,应该求得精深。但也必须懂得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文常识、政治常识、史地常识、自然常识等。——曹方
6、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7、心头书要多,案头书要少"。我们以为案头只能摆两本书,一本是精读的;另一本是泛读的,作为调剂。读书不能见异思迁。今天看看这本好,明天又觉得那本好,这一本未读完,又转过来读另一本,这样只有浪费时间。——夏承焘
8、古人谓有益之书为"经师"是对的,从"经师"那里获得有用的知识,这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牟世金
9、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
10、寂寂寥寥扬子居,岁岁年年一床书。——卢照邻
11、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
12、古今政治家,推诸葛武侯为第一,他读书也是只观大略;陶渊明在诗界中,可算第一流。他乃是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反之,熟读兵法者为赵括,长平之役,天下闹得天怒人怨。注《昭明文选》的李善号称书簏,而做出的文章就不通。——李宗吾
13、译书必须多读书,以增加知识,学习别人的笔法和翻译经验。同时翻译家自己也应当要勤于写作,练练笔头。特别是译诗者应当自己也勤于写诗。如果自己不会写诗,译诗的韵味就会较差。读中国旧体诗词对译诗有帮助,但应当把一些陈词滥调加以作用,不宜照搬。因为翻译外国诗应使用现代汉语,不能泥古不化,但话太白又缺少文采,故译诗有很多困难。——钱春绮
14、真理与谬误是同一个来源,这是奇怪的但又是确实的,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粗暴地对待谬误,因为这样做的同时,我们就是在粗暴地对待真理。
15、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全集·开拓新诗歌的路》
16、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17、开卷有益,在乎用心。——清·李蕊《兵镜》
18、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这两件东西是结合为一体的;工作的失败都起于对因果关系的无知。
19、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 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读书,使人增长见识,谈吐不凡; 读书,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20、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文徵明《饮子畏小楼》
21、酿蜜不嫌花少;读书不弃分与秒。
22、读书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23、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24、才既难得,而又难知;则当博采,多而蓄之。
25、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26、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佚名
27、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佚名
28、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佚名
29、作家会在反复审阅自己所写的东西的过程中发现他想写什么。
30、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作者:笛卡儿
31、读书不是用来打发时间的,而是为了打开智慧大门。
32、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张载
3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梦见鸡蛋)
34、大哥受尊敬是呈此刻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拉法格
35、编造谎话的人撒的每一次谎不可是自杀行为,并且照旧对人类社会的康健的伤害。——爱默生
36、太阳虽有斑点,却在奋力燃烧中树立了光耀的形象。
37、真正的念书使打盹者醒来,给未定方针者选择适当的方针。合法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制止误入歧途。——卡耐基
38、念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39、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0、观书亦须从新循序渐进,可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朱熹
【读书的名言警句】相关文章:
与读书的名言警句05-15
读书的名言警句03-04
读书的名言警句09-24
读书的名言警句「经典」10-26
经典读书的名言警句01-04
读书的励志名言警句06-08
读书名言警句07-02
通用读书的名言警句10-29
简洁的读书的名言警句11-14
经典读书名言警句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