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名言

时间:2024-10-19 21:05:14 王娟 哲学名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通用300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你知道都有哪些类型的名言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哲学名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通用300句)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4、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13、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1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19、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20、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2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22、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23、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2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25、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29、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30、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31、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32、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3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3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3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3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40、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2、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43、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4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45、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4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1、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52、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

  53、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

  54、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

  55、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

  56、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7、不以私害法,则治。

  58、当公法则不阿亲戚。

  59、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60、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

  61、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62、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63、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64、法不殉情。

  65、法出于仪、威于义。

  66、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67、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

  68、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69、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70、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

  71、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72、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73、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74、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75、法平则吏无奸。

  76、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

  77、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

  78、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

  79、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80、法者,编着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81、法者,定分止争也。

  82、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83、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

  84、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85、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86、法者,天下之仪也。

  87、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88、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

  89、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90、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91、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

  92、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

  93、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94、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95、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

  96、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97、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98、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99、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

  10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01、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

  102、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103、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

  104、可行必守,有弊必除。

  105、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106、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

  107、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

  108、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

  109、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110、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

  111、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

  112、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

  113、民不举官不究。

  114、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115、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116、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17、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1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19、人能胜乎天者,法也。hellip;hellip;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120、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121、如平直必以准绳。

  122、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

  123、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

  124、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

  125、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126、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127、慎到: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伪。

  128、省刑之要在禁文巧。

  129、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130、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131、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132、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13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134、视时而立仪。

  135、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136、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137、私情行而公法毁。

  138、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139、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14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4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142、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143、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144、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145、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146、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147、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148、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

  149、先王以明罚敕法。

  150、宪律制度必法道。

  15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52、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153、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154、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155、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156、一民之轨,莫如法。

  157、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158、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159、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160、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161、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162、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163、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164、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165、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166、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167、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168、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169、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170、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171、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172、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173、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174、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175、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176、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17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8、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179、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180、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

  18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82、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183、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184、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遇,而终于愚矣。

  18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186、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187、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 “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188、或曰:“学无益也,如质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砻诸,有玉者错诸,不砻不错,焉攸用?砻而错诸,质在其中矣。否则辍”。

  18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90、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191、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惰于进道,无自得达,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从心所欲不踰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学不成也。

  192、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人必不能便无是心,须使思虑,但使常游心于义理之间。立本处以易简为是,接物处以时中为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时中则要博学素备。

  19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94、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当其婴孩,鞠之使得所养,全其和气,乃至长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恶有常。如养犬者,不欲其升堂,则时其升堂而扑之。若既扑其升堂,又复食之于堂,则使孰从。虽日挞而求其不升,不可得也。养异类且尔,况人乎。

  195、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

  196、学,行之乃见,至其疑处,始是实疑,于是有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自出,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197、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19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200、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201、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20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0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04、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20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20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20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0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20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10、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21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212、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213、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14、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21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216、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1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218、三思而后行。——《论语》

  21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2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2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22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223、知耻近乎勇。——《中庸》

  224、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22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226、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227、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22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229、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23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3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232、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23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23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3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3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37、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3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239、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24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24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24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243、学不可以已。——《荀子》

  244、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24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a)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246、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24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24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24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5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25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25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25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25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25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25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57、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25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25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260、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26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26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26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6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6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26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67、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268、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269、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

  270、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271、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

  272、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273、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27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27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276、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7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27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27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8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8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8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8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8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8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8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8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8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28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29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291、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292、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293、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29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29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96、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97、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29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29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0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相关文章:

哲学的名言08-05

哲学的名言11-05

励志哲学的名言12-03

哲学爱情的名言12-10

关于哲学的名言12-28

有关哲学的名言12-31

浅论中国古代哲学的身体性11-18

经典哲学职场励志名言11-28

励志哲学名言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