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批阅中评语的组织技巧论文
不少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作文批改和讲评中,要准确地指出作文的缺点并不难,难的倒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这的确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只有恰到好处批评,才能启发学生思考,收到积极效果。
而方法不当的批评,则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感,结果反而挫伤了他们的作文积极性。那么怎样的批评方法才是恰当的呢?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以此就教于各位师友。
一、委婉含蓄效果好
对学生作文的语言,教师会提出不少要求,如“准确,简洁、生动’,等。那么教师对自己给学生作文的评语,也应该提出较高的要求。在指出作文的缺点时,更应该讲究点语言艺术。
有的教师给学生作文下评语喜欢直来直去,比如:
A、“词汇贫乏,语句重复,写作基本功太差。”
B、“文理不通,结构松散,不象一篇文章。”
这两则评语也许并不违背文章的实际,但语气生硬,结论无情,实令学生难以接受。更有甚者,有的教师看到一些所谓“不成话”的文章,忍不住怒上心头,语含讥讽,比如:
C、“东拼西凑,漏洞百出,如此‘大作’,怎能应付高考?”
D、“别字成群,病句连篇,这样的文章,小学生也应害羞。”
看了这样的评语,稍有自尊心的学生都会感到不满或沮丧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干脆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后果当不是教师所期望的。
作为教师理应循循善诱,即使学生作文中缺点严重,下评语时也应尽可能委婉一些,热情一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帮助和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自觉地克服缺点,更加努力地学习。比如,我曾经给学生作文下过这样一些评语:
E、“文章成功地采用对比手法,揭示了人物的美好心灵,因而有较强的感染力。假如结尾部分能够含蓄一点,简洁一点,那文章就更上一层楼了。”
F、“谈笑之间,即成文章,由此可见你驾驭语言的能力。然而一篇文章除了带给读者愉悦之外,似乎还应留下一点思考的余地,不知你以为如何?”
作文E的最大缺点是结尾来了一大段议论,把人物的思想品德加以总结赞美,结果显得直露而多余。对此,我没有简单地批评其“画蛇添足”、“语句罗嗦”,因为我相信我的惋惜之辞自会引起他的后悔的。作文F的最大特点是语言风趣生动,不足之处是思想内容不深刻。对此,我也没有多加指责,而是以商量的口吻,点出其思想内容上的不足。事后我曾与这个学生交谈,他果然承认因为一心追求“趣味”,而忽视了“思想”。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由此我想到:要使学生对作文中的问题引起警觉和重视,有时可以用重锤敲,而更多的时候则需要恰到好处地暗示和点拨。
二、一分为二能服人
学生的作文,只要不是抄袭的,都可算他们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文章有一种偏爱。做教师的应尽量尊重学生的劳动,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的偏爱。好的自当鼓励,有毛病的也要辩证地分析,千万不要一棍子打死。
有些作文初看无大优点,甚至毛病不少,然而细细体味,有时也会发现一些可取之处。到了这一步,你的评价就比较科学了。对这种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评价,学生也会心服口服的。
比如我曾经给普师班(大中专)的学生布置写一篇题为《中秋的思念》的作文,在这次作文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写到了自己的母亲,情真意挚,颇为动人,然而相当一部分作文的调子又是比较低沉的。比如:
G、“妈妈,你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你省吃俭用为我读书,可我却没有考上大学,辜负了您一片苦心,满头白发。今生今世无他求,唯有一片孝心服待您……”
H、“妈妈,当我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没有勇气告诉您,我读的是中等师范学校。二十年来您为我操碎了心,吃尽了苦。虽然你从来没有要求我一定要考上大学,可我心里知道,你希望我能成为你的骄傲,现在我真后悔,我将为此而抱恨终身。”
面对这两段文字,避而不评是不对的,全部肯定或否定也不行。我觉得我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感情,同时也有责任把这种感情引向更高的境界。于是在批改时,我没有过多地批评学生作文主题不深刻,感情太消沉,而是在评讲中一步步地诱导、上升。
首先,我肯定了母亲的伟大,中国劳动妇女的伟大,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母亲写一首颂歌。其次,我肯定了骨肉之情的珍贵,肯定了学生们对母亲的一片赤诚之心。第三步,我才把问题引到:“怎样报答母亲”的问题上来。“悔恨终身”是对过去的一种反省,但仅止于此无济于事,也山无慰于母亲。对母亲“渴尽孝心”,也是一种美德,但这却不是做母亲的最大心愿。母亲的心愿是儿女成才,而成才之路也并非上大学,忘记了这一点,就证明了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对母亲的爱还不够深刻,分析到这一步,我又谈了一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妈妈,我没能考上大学,辜负了您的希望。
过去的事已不能追回,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牢记您的嘱咐,努力学习,做一个好教师,只有这样,我才能用自己的劳动去满足千百个母亲让儿女成才的愿望。”对这段话我给了很高的评价,我觉得这才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这样的主题才算是深刻的。讲评到了这里,学生们的认识就比较统一了,对一篇文章中“情”与“理”的关系也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三、巧取病例派用场
一般说来,多数学生对作文讲评课是比较欢迎的。作文好的期待着教师的表扬,作文中等的也希望通过教师的分析、总结来提高自己。但一些基本功较差的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最怕讲评,怕挨批、怕出丑,有的即使是不点名的举例也会使他们面红耳赤,不敢看人。我觉得对这部分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因为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本来就不高,且容易受到打击,所以,对他们作文中的缺点,不仅在批改时要循循善诱,而且在讲评时,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也要想办法给点“面子”。
对此,我常采用三种办法:
第一,论文不论人。即只谈作文缺点,不点学生的名。同时,对被批评作文的作者,事先要首先做好工作,避免产生抵触情绪。
第二,将病例“改头换面”。即将讲评所需的有关作文的病例适当修改,使其“病状”更加典型。如:
I。“好一幅美丽漂亮的农村静夜图。这不正是党的政策照心头,大家鼓足干劲画出来的吗?”
J.“这是一幅多么美丽、迷人、宁静、安详而又温和的乡村夜色图啊!如果没有乡亲们夜以继日的大干快上,怎么会有这幅壮丽的图画呢?”
上面I为原病例,J是改动过的,而两例同病:?)定语累赘,?前后语言风格不协调。似这样举例,虽未点名,但凡有此类毛病者自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自觉加以反省的。
第三,外借病例,为我所用。写作讲究材料典型,作文讲评也应该如此。我觉得作文讲评所用病例。不一定非得是某班某次作文里的,因为某次作文训练不一定都会产生有代表性的病例,而此次作文不出现,并不代表今后不再出现;这次毛病较轻,也不代表下一次同样如此。
在某一个学习阶段里,某种类型作文训练的数量是很有限的,我们还有责任为学生的今后着想,所以,在作文讲评时,我们应该把视野放宽一些,平时广罗病例,用时择“优”录取。不管是书刊上的,过去学生的,现在学生不同班级的,只要病例典型,切合此次作文训练重点的需要,就可以把他们有机地融进此次作文讲评中去。
我想,这样做也是符合作文讲评的目的的。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法或综合运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强讲评效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保护部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如果忘记了这一点,弄不好也会弄巧成拙的。
【语文作文批阅中评语的组织技巧论文】相关文章:
学生作业家长批阅评语11-11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技巧论文12-06
论文写作中的选题技巧10-01
高中语文作文评语论文11-18
初中作文批阅模式的创新研究11-11
教学中图形组织者的应用探析论文07-14
学校组织意见评语06-23
豪迈公司发展中组织文化的功能探究论文09-22
新型组织文化及和谐组织的构建论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