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差异
跨国交际日益增多,因中西方礼仪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交际中有可能会因不同的习惯、生活方式而产生距离,怎样才能尽量避免这些中外交际的隔阂呢?我们就得学习、解读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才能顺利地进行中外交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写秋的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差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招呼语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去上班呀?”“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这种问候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如英国人见面说:“今天天气不错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温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系天气.第二,谈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二、称谓的差异
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在英国,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西方在称谓上似乎“不拘礼节”,习惯于对等式的称呼。如家庭成员之间,不分“上下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了.
对于家庭成员以外的称呼,中国人往往尊称对方为“李老师”、“陈师傅”,有时在姓后面加上此人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如“黄局长”、“王经理”等.但英美人除了几个传统习用的称呼――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之外,对“李老师”、“陈师傅”一类的称呼是不能容忍的.也很少听他们称呼别人为“黄局长”“王经理”等.因为这一类称呼还没有变为像“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一样成为传统习用的称呼.
三、告别语的差异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一位美国人在和他的中国朋友告别时说:“我会保持联系.”可是这位中国朋友等了一年多也未见只言片语,便抱怨他不讲信用.其实,这句话仅仅是一种告别词语,相当于“再见”,说话人并无他意,更没有作任何许诺.此外,西方文化中如果客人想告别,通常要提前几分钟将告别的意思暗示或委婉地向主人表达,并征得同意,然后才可以离开.如果突然说“时间不早了”,随即站起来和主人告别,这在西方文化中是被认为不礼貌的.
扩展资料:
中西方邀请礼仪
中方邀请礼仪
一、宴客的学问
餐桌是一个绝佳的沟通平台,因为有菜肴餐食作媒介,还有酒水的鼓舞助兴,人们藉此能够扩大交友圈子,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的误解和摩擦,尤其美食佳肴在口中散发出的美妙感觉,会使人们的情绪愉快、放松。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下,很容易让陌生人变成知己,让不熟悉的人变得熟悉起来。因此有人说,餐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调节器,真是一点儿也不错。
不仅如此,餐桌还是一个人展现个人素质、品位与才华的最佳舞台,一个具有良好餐饮礼仪、懂得应对进退、表现大方得体的人,很容易在一餐饭后,就结交了许多朋友,架设起友谊的桥梁,营造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交氛围。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讲究餐饮礼仪,又没有良好的言谈举止,表现出小家子气、不拘小节的行为,一餐饭虽然只是细节的不注意,但可能使聚餐吃饭的好事变坏事,甚至有可能造成让别人瞧不起、朋友丢失、上司不满、客户流失、应聘失败、职位不保等问题,花钱请客吃饭不但没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招致反效果,得不偿失。
聚餐的时候,无论是宴请他人,还是应邀赴宴,每个人除了代表自身外,有时还可能同时代表家族、公司、团体、民族,甚至国家出席,如果表现不得体,不但使自己丢脸,还让所代表的整个组织没面子,因此,讲求用餐时的礼仪,尤为重要。
宴请吃饭,一定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许是解闷打发时间,也许是老友相聚话家常,也许是投桃报李感谢帮助,也许是找人帮忙沟通关系,还可能是庆祝过生日、结婚、乔迁、考上重点大学等,当然更可能是为了找对象、追朋友而请客。钱钟书先生在其《吃饭》一文中说:“吃饭有时候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也就是说有时宴请吃饭讲究的其实不只是吃饭吃菜,而是有其他目的;正如嫁阔佬的小姐,并不一定是为了爱情而结婚,而可能是为了找个长期饭票有稳定的生活而结婚。有人说,“吃饭也出生产力”,还有人认为请客吃饭是一种投资不大、回收不小、十分体面而又毫无风险的“创收手段”,所以为了达到目的,要想出五花八门的各种理由,安排聚餐来宴请相关人士。一般说来,人们对于别人直接的请托和要求常常会拒之门外,但是对于有人请客邀宴则往往不设防而很容易接受。俗语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一餐饭后,酒足饭饱,自然容易开门见山,达到所要求的目的。但是如果想要做东请客却遭到拒绝,一定不要沮丧失望,要泰然处之,再接再厉,寻找更好的请客理由,坚持有耐心地不断邀请,必定会有达成目的的一天。
二、常见的用餐形式
1.公、商务宴会
这是一种隆重而正规的宴请,对于出席人数、穿着打扮、菜肴选择、席次安排、宾主致词、音乐演奏等等各方面,都有十分严谨的要求和讲究;对于用餐环境、餐桌布置、活动主题、进行程序、上菜节奏等方面,也同样非常注重并讲求合乎礼仪。公、商务宴会如果举办成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如举办不成功则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到每个小细节,宴会过程中,一定不能有任何差错的发生。
2.私人宴会
是一种交谊性的宴请,以联络感情、表示友好、发展友谊、沟通信息为目的,例如生日宴、婚宴、迎送宴、节日宴、纪念宴,亲朋相聚、乔迁之喜等。私人宴通常没有太多的讲究与礼仪限制,主办者与被宴请者都以私人身份出席,通过宴请吃饭表达彼此的思想感情与精神寄托。私人宴要充分考虑到赴宴客人的特殊饮食习惯,例如回教徒不吃猪肉、素食者不吃荤、糖尿病人不能吃甜食、许多农民不吃牛肉等,尽量安排得让所有人都满意。
3.便餐
是一种不拘形式、亲切随意的进餐方式,不排席位,也不需太过讲究菜色,家常便饭轻松愉快,只要注意用餐环境与餐食的卫生清洁即可。
4.工作餐
可以说是一种简便的商务餐,有工作关系的业务伙伴,以用餐方式,边吃饭边交换信息、洽谈业务,创造有利的进一步接触的氛围。这种餐会不适合不相关的人士参与,也不适宜安排在周末、假日等属于私人的时间进行。工作餐可以在一天中不同时间举办,可以是早餐会,也可以安排成午宴或晚宴,但最好不要安排在晚上,以免占用晚间私人下班后的时间。
5.自助餐
是一种灵活方便、不太拘礼的现代用餐方式,可以同时款待人数较多的宾客,各种口味菜肴可以混合搭配,也解决了众口难调的困难,用餐费用容易掌控,也不用为安排座次而为难,餐时饮料自己取用,食用多少自己调整,用餐气氛轻松随意,年纪轻的人一般都很喜欢这种无拘无束、一个价钱吃到饱的用餐形式。
6.鸡尾酒会或茶会
是一种以酒水、茶水和一口食物为主体,轻松、自助式的接待聚会。会场气氛活泼、随意,宾客可以随意走动与人交流、接触,通常不设座位,举行时间也比较灵活,但通常会选择在下午进行,客人在起迄时间内可以自由地来去自如不受限制。参加这种酒、茶会,女士最好背带式皮包,不要用手拿式的皮包,因为往往一手持杯,甚至还须同时持盘装食物,最好能保持空出一只手,以便随时与人握手打招呼。另外还须注意,参加这种聚会,是以与人沟通交流为主要目的,不是以吃喝为主,因此不要一次取用太多吃食,或者大吃猛喝吃相难看。
三、怎么选择用餐时间和地点
用餐时间的选择应该主随客便,先与主要客人商量,以其方便的时间定用餐时间,可以是早餐,也可以是午餐或晚餐。一般而言,工作餐常选择在午餐时间,用餐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正式宴会则多为晚宴,所需时间为1.5小时至2小时。
挑选用餐地点要考虑许多方面,首先要选择一个档次较好、环境优雅安静、食物质量佳、餐点口味好、价格合宜、服务优良、卫生条件好、能容纳所有客人的餐厅或酒店;其次考虑对客人尤其是主要客人,交通是否便利,距离以越接近主要客人越好为原则,并考虑是否有附设停车场等设施。用餐地点还必须选择容易找到的地方,有的酒店居于巷弄深处,必须左弯右拐才能到达,对于不熟悉当地的客人,天黑后寻找正确地点可能造成困难。最安全的选择方法是,请熟人先去尚不熟悉的餐厅,先探路考察尝新;请不熟的人去熟悉的餐厅,各方面状况事先了解清楚,这样才能避免意外尴尬的情况发生。
四、如何安排菜单
菜单安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考虑的方面也很多。首先要以主要客人为重点考虑对象,他是否有饮食禁忌、是否有宗教禁忌、是否有健康禁忌、是否有饮食偏好等等,尽量投其所好,提高主宾满意度。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菜肴的量不宾能太少,但也不必过多,吃不完浪费了可惜;另外菜点口味、烹调方式、食物材料、菜肴摆设、制作精细度、盛装餐具等,都要有所变化,才不会单调乏味;最后要考虑所选菜肴的价格是否合宜,会不会超出预算额度?应该搭配何种饮料酒水才适当并且相得益彰?
如果主宾没有任何饮食禁忌,也没有特别的饮食偏好,那么安排菜肴时,可以优先考虑选择具有中国特色、本地特色、餐厅特色或是主人拿手的菜肴,让主宾品尝当地招牌菜,尤其对他而言是新鲜没吃过的餐点,保证会让他留下永远的回忆。
五、现代宴席的内容简介
现代宴席一般是以10~12个人为一(圆)桌,每桌菜肴以12~14道为原则,菜肴可以区分为六个项目:冷盘、热炒、大菜、汤类、点心、水果。冷盘是开胃凉菜,通常在开席前就已经放置在餐桌上,数量不拘,可多可少,分量不一,可大可小。开席后先上热炒菜肴,有2~4道,烹调方式以爆、炒、煎、炸、烹等快速方法为主,菜肴一般热鲜爽口、色泽丰润,搭配饮酒非常适当。大菜是宴席中的主角,主角若是鱼翅则整个筵席称为鱼翅席,主角如果是鲍鱼则整个筵席称为鲍鱼席,大菜成本占整个宴席的一半左右,是整套宴席的精华重头戏。甜汤或甜羹,是宴席中爽口解腻的配角,所占比重不高,但仍然不可或缺,视季节和需要,可以安排在用餐中或汤品后上桌。点心有甜有咸,是在宴席结束前、大菜和汤品之后上桌,点心道数多寡不拘,通常是一些糕、粉、面、饺子、包子等食物。最后一道水果,是为了让客人助消化、润喉、解腻、醒酒用的,如此这般将宴席画上一个完美句号。
六、订餐技巧
预约订餐是客户和餐厅互相给予对方的承诺与保证,订餐可以使用电话预订或电传预订,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现在也开始流行网上订餐。但是对于尚不熟悉的餐厅,请客用餐前最好还是自己亲自到现场,查看一下各方面条件是否合适,再决定订餐与否。
订餐时,一定要先对餐厅或酒家提供的菜色品类、收费标准、菜肴分量、场地可否容纳宴请的全部客人、可否自带饮料酒水、有无优惠赠送、有无免费停车、如何布置现场等各方面状况详细询问清楚,与对方沟通餐宴的目的、状况与期望,并且具体提出要求和建议,例如将套餐中的某道菜换成另一种、每个餐桌上都要有鲜花摆饰、赠送生日蛋糕、赠送每位客人小礼物等。
订餐时所有说定的条件,一定要请餐厅或酒店人员记录下来,白纸黑字才不会口说无凭,双方签订订餐合同,并预付少许订金(有些餐厅不要求付),以保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签订的合同并须注明,订餐的变更和取消条件,以免万一发生,届时产生争执;通常大型宴会在一个月前、小型餐宴在一周前通知取消,是可以被接受的,如果签约时注明取消条件,或许连订金也可以退回。
七、现场点菜的原则和技巧
到餐厅吃饭,目的不但是要吃饱,而且还要吃好,因此在点菜的时候,要注意不铺张、不浪费、不超支、不打肿脸充胖子,把菜肴数量点得恰到好处,让来宾吃得尽兴而归。餐宴客人如果年长者或女士居多,热炒菜肴点菜数量大约与就餐人数相当即可;若年轻人居多,则点菜数量大约以就餐人数加2为原则;如果是商务餐宴,那么热炒菜数量可以控制在就餐人数加1。当然还可以适量加点一些冷盘小菜,这样在热炒菜上桌前,台面不空,大家不会无聊,可以边吃开胃增进食欲,边饮酒叙旧沟通感情。
一般来说,入席后主人会请在座客人点菜,点菜如果是由
客人主导,那么可以每人轮点一道菜,或尊重女士意见由女宾来点,或由长官、领导来点菜皆可;客人点菜的原则是不要有“敲竹杠”的心理专点贵菜,要点一些价格适中,大家都可以吃的菜,而且对别人点的菜,不要挑三拣四地嫌这嫌那。
点菜若是由主人来点,那么要先问问在座者有无特殊忌口,有无特殊偏好口味,然后再挑选1/3高档菜肴,搭配2/3中低档菜肴,并在其中注意选取该店的特色菜式;点选的菜肴还要注意需有不同材料、不同烹调法、不同味道、荤素兼具等,充分考虑到膳食平衡结构。点菜主人,有如餐桌上的设计师,搭配布置全系于他一人,因此对于菜肴的布局必须考虑周详,才能让每位宾客都满意而归。点完菜后紧接着要点主食,通常北方人爱吃面食,如面条、馒头、花卷、水饺、面饼等,南方人则爱吃米饭或米类制品。
西方邀请礼仪
首先要考虑宴会规模的大小,根据主宾的情况,列出陪同客人的名单,发出宴会请柬。被邀者赴宴前,应根据请柬要求着便装或礼服。 正式宴会上,由一位男服务员站在大门口迎接客人,并帮助客人脱外衣。 男、女主人则在大厅里迎接客人,微笑握手表示欢迎。 如果有餐前鸡尾酒,正餐的时间至少应比请柬上规定的时间晚1个小时;若不招待鸡尾酒,晚20分钟就可以。其目的是让那些晚到的客人有片刻的喘息时间。 当迟到的客人进入宴会厅时,他必须走到女主人座位前,为自己的迟到表示歉意。 男主人领着女主宾最先入席,请她坐在自己右边。正式宴会上,女主人总是最后一位进入餐厅。
在西式宴会中,女主人是宴会中真正的主人,在宴会中自始至终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客人必须时刻注意她的举动,以免失仪。 西餐的餐具是刀、 叉、盘子,另外还有一些专用餐具,用于吃一些特殊菜肴。刀叉的使用方法是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将食物切成小块,然后用叉送人口内。欧洲人使用刀叉时不需换手,美国人用刀切割食物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送食入口。 刀除了用于切割食品外,还用来帮助将食品拨到叉齿上。叉可以用于单独进食或取食。叉如果不是与刀并用,则叉齿应该向上。刀叉并用时,叉齿应该向下。通常,刀叉并用是在取食主菜的时候。持匙用右手,叉匙并用取食时,叉的持法和刀叉并用时相同,叉齿向下。 就餐时按刀叉顺序由外向里取用。每道菜吃完后,将刀叉平排放盘内,以示吃完。如未吃完,则摆成八字或交叉置于盘上,刀口应向内。除喝汤外,不用匙进食,汤用深盘或小碗盛放,喝时用汤匙由内向外舀起送入口内。即将喝净时,可将汤盘向外略托起。吃带有腥味或怪味的食品时,均配有柠檬,可用手将汁挤出滴在食品上,以去腥味。 比较高级的西餐宴会一般要用7种酒,而且每道菜都要跟上1种酒。
在西餐宴会中,吃什么菜,配饮什么酒,配用什么杯子,这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是很严格的。 上冷盘或海味杯时,要饮烈性酒,用烈性酒杯;上汤时,饮雪利酒 (Sherry),用雪利酒杯;上海鲜时,饮冰镇白葡萄酒,用白葡萄酒杯;上副菜时,饮淮好的红葡萄酒,用红葡萄酒杯;上主菜时,饮香槟酒,用香槟酒杯;上甜点时,饮砷酒(port),用葡萄酒杯;上水果和奶酪时,一般不需上酒;上咖啡时,饮白兰地酒或利口酒,用白兰地酒杯和利口酒杯。
宴会开始后,每一道菜上来时,亦要经女主人让菜,才好开始进餐。 入席后餐巾应平放在膝上,男士有些多塞在领口。 每位宾客的面前,有的放有一份菜单。菜单的用意并非向来宾表示菜肴的丰富,而是让来宾根据自己的食量,决定进食的多少。从礼节上讲,每道菜上来时宾客都不可拒绝,如果不喜欢某道菜,不妨尽量少取,让吃不完的菜剩在面前食盘里,是不礼貌的行为。
进餐时应注意各种菜式的吃法: 吃肉类时有两种方式:欧洲人的习惯是边割边吃,而美式吃法是用刀切割完后,把刀放在食盘右侧,单用叉子取食;肉饼、煎蛋、沙拉都不用刀,只用叉;吃面包不能用刀叉,只用手撕来吃;炸薯片、炸肉片、芹菜等食物,不用刀叉,可以用手取食。取食时,仅用拇指和食指拈取,食后可用餐巾拭手;吃甜点用点心叉和匙;喝咖啡时,应用小茶匙搅拌方糖,而不是用来舀饮。
——经饮过,不宜将匙放入杯中;骨渣应放在食盘的右角;进餐时,应闭嘴咀嚼, 不能有声音;打饱嗝等声音,更是失态失礼的行为,会被看作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宴会结束时,主人首先站起来,宣布散席。先让女宾离席,然后是男宾。无论是离席或入席,男宾都要帮助女宾拉椅,协助离席或入席。离席后,不可急忙告退,应等待女主人出门送客,才可握手言别。
中西方拜访礼仪
在称谓和称呼方面
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xx领导讲话,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
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
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
在宴客方面,喝酒
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
在禁忌与习俗方面
中国人不喜欢说4,觉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欢13。中国人视4为不吉利,因为与“死”同音;而在荷兰语中4却是个喜庆的数字,因为与荷兰语“庆祝”一词的发言相近。中国人通常以登门拜访表现他的热忱,而西方人在拜访前先要跟主人预约,忌突然造访。否则,受访者会感到不快,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拜访打乱了工作安排,给他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约好的拜访一般要准时。中国人见面客套时喜欢问去哪,吃饭了没,而西方人却认为,这是在侵犯他们的隐私,西方人对此感到很怪异。“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西方人们分手时通常说Good—bye,Bye—bye,相当于中国人说“再见”。如有贵客或不大熟的人来访或串门儿,客人离开时,按中国的习惯,主人要把客人送到房门口或大门口。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慢点儿骑(自行车)之类的客套话。而西方人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就可以了。如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中国人通常会在女官员、女企业家、女学者、女明星面前遵循女士优先原则,却不理会女翻译、女导游、女陪同、女记者等。而西方人对此一视同仁。在国际会议上,我国传媒总结出国人的种种陋习:电话多、屎尿多,常常在公开场合训斥下属,男秘书给自己上级揉肩膀等。为此《国际先驱报》曾于20xx年9月24日载文“中国人国际会议七宗罪成西方媒体嘲讽性花絮”。
【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差异】相关文章:
仪表礼仪: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差异10-19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03-11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10-15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11-29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必备」11-29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201711-29
中西方宴会礼仪差异对比03-01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08-18
中西方见面礼仪的差异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