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网络毕业求职当心陷入虚拟“黑洞”
网络毕业求职当心陷入虚拟“黑洞”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看好网络招聘。他们认为,与传统现场招聘相比,网络招聘更节省时间、精力,避免了大型综合招聘会人山人海,甚至辛辛苦苦前来却徒劳无功的不足,网络求职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然而,令他们很苦恼的是,现在一些骗子却瞄准网络招聘,为这些涉事
不深的大学生们设置了重重陷阱。
骗术一:出售个人资料牟利
哈师大的史晓燕同学,在一招聘网站上看到沿海某省重点高中在招教师,于是填写自己的资料,几天后她接到对方发来的一份表格,要求她详细填写。史晓燕以为是对方对自己感兴趣,于是就按照要求全部填写。这份表格要求填写的不仅有史晓燕的个人信息,包括账户号,还有史晓燕父母的工作、背景、联系方式。结果一个星期后,史晓燕一家频繁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短信和邮件,还有打电话推销东西的。原来是非法网站以招聘为幌子,骗取网民的详细资料后出售给需要的人来牟利。
骗术二不骗钱骗取智力成果
很多高学历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曾掉入网络招聘陷阱,不同的是,他们被骗的大都不是钱财,而是“智力成果”。哈市某学院研究生李博在某网站上发现一份特别令他心动的工作。该公司自称是新加坡公司,在珠海设有分公司,工资、待遇、家属安排都非常诱人,但应聘人员必须提交一份他们的长达10余页的答卷。潜心研究了两个晚上,李博才把满意的“答卷”提交上去,高兴地等待回复。可是一等就是一个月,后来他发现该公司在其他网站做了产品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李博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思想。不久,李博发现该公司还在继续招聘,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仍然有设计方面的考题,李博认为:“这分明就是在骗取求职者的智力成果!”
骗术三过期信息耽误事
有很多大学生还反映,他们在网上发现有一些长期“挂”着的招聘信息,投了简历却左等右等不见回音,一打电话才得知早已招满人了,白费了自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此业内有关人士揭秘,“网站信息发布收费相当便宜,做一个月有的才二三百元,信息的有效期从一个月到一年不等,一般不在网上公布。有的信息未到期,但职位已招满,由于企业交了钱,自然不甘心删除或暂停信息,而是继续张贴;还有的企业职位只招聘一人,或已经招满,却还在网上张贴招聘信息,其实是企业希望有意无意地拉长时间,让更多的人才投放简历,以此来建立自己的人才库的一种手段。同时,还有一些网站私自从其他网站上拷贝一些过期的信息,在自己的网站上延长信息的发布时间,其实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信息量,以增加点击率来挣钱。专家提醒学会筛除垃圾信息}.]}
针对以上情况,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哈尔滨市人事局办公室副主任刘冰说,目前我们依据有关条例只能对人才市场、招聘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审核批准,而对同样起中介作用的网站却没有约束力。只能建议大家登陆信誉度高的专业人才网和各教育部门的官方网站应聘,如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哈人才网,他们会对招聘单位进行比较严格的审核,因此发布的信息较为真实,而一些不知名的小网站则容易出现违法招聘。
哈市公安局网监大队的干警提醒应聘大学生,对附加收费、免薪试用等招聘信息必须提高警惕,按规定,“报名费”、“考试费”等费用是不能收取的。同时,填写个人资料时,最好不要留下自己的详细住址和手机号码,一般留下电子信箱联系即可,尽可能作一些必要的保留。
哈市某高校学生处主任说,网上时常“挂”着很多信息,有很久之前的,也有近期的。求职者上网浏览信息时,最好选择发布时间是近期的,以保证信息的新鲜程度和可信度。如果看中了“时间久远”的一个职位,要先打电话询问企业是不是已经招满。同时还可以在投简历前,通过自己应聘单位所在城市的熟人或者工商部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去打听这家单位的状况、核实单位的真实性。复试时,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以摸清应聘单位的发展前景。签订《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或者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注明双方谈妥的福利、保险、食宿条件等,这样在产生纠纷时就不会空口无凭了。
【网络毕业求职当心陷入虚拟“黑洞”】相关文章:
应届毕业生如何利用网络求职?04-13
是否签合同关系到工资大学毕业生求职要当心04-01
网络求职陷阱的种类12-16
如何规避网络求职风险06-05
如何防范网络求职陷阱?03-29
毕业求职最热门问题04-15
求职英语:给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建议04-20
毕业生须防“求职陷阱”04-22
毕业生如何预防求职陷阱04-24
大学毕业求职常见心理问题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