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毕业生亲历毕业毕业求职就业陷阱
大学毕业生亲历毕业毕业求职就业陷阱
已是6月下旬,接下来的两三个月将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高峰期。据了解,沈阳各类高校今年将有本科毕业生总计约22.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涉世不深的学生和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常常“有病乱投医”,结果向骗子“投怀送抱”……
最近几年,此类骗局屡见不鲜,记者近日就接到一些读者反映这种情况。6月19日,记者在和平区检察院检察官协助下,采访了两位曾误入就业陷阱的被害人,并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提醒应届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提高警惕,不要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打着“正规事业编制”的幌子
“我社区拟招聘社区干事若干名,性别不限,要求:应届本、专科毕业生,专业不限。正规事业单位编制,公务员待遇……”如此待遇优厚的招聘启事,引起大四学生田丽和她室友的注意。田丽向记者讲述了她求职被骗的经历——
“2007年6月,我和同寝室的室友开始四处投简历、面试,找工作,正巧看到一则看上去很正规的社区干事招聘启事。我就跟启事中提到的负责人郑勇联系上了。他说,他是社区主任,社区现在正好需要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欢迎我们去参加面试。几句话说得我们心里可暖乎了。第二天,我们就到某大厦17楼的一个写字间参加面试,屋里挂着社区招聘的条幅和某社区临时办事处的牌子,看着也很正规。参加面试的除我和三个室友外,还有不少人,都是应届毕业生。面试后,郑勇让我们回去等通知。大约过了两天吧,我们就接到培训通知,让我们第二天每人带培训费和体检费共计1000元钱,办理岗前培训手续。交了钱,郑勇说体检后就通知我们参加培训。可等了一个月,我们也没接到体检的通知,再打电话也是空号,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检察官提醒:
最近几年,打着招聘的旗号进行诈骗、抢劫,甚至引发恶性伤害的案件时有发生。每年的六七月份,是各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许多不法分子抓住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缺乏社会经验,思想比较单纯,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特点,大肆行骗,甚至发生恶性伤人案件。
检察官通过本报提醒:一是各大专院校加强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培训,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在就业的考场上答好学生时代的最后一张卷。同时,还提醒应届大学毕业生,要通过正规渠道接受企事业单位的面试,不要参加非办公地点的面试。如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一般都安排统一考试,以公平竞争的形式招人,也不会出现滥收费的情况。
挂出“和高官是朋友”的招牌
“我在司法局工作,认识最高法院院长的公子,跟高教局局长是多年的同窗……不管公检法司还是学校,只要肯花钱,啥地方我都能给你孩子安排。”骗子王涛简短的一席话,让两位急于为孩子安排稳定工作的母亲看到希望。
被害人李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家长,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受骗的经历。
“2005年5月,在一次聚会上,我认识了自称是司法局副局长的王涛。当时,女儿刚刚大学毕业,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就请王涛帮忙。他说,他与高教局某局长是多年的同窗,只要我愿意花点钱,他可以替我奔走,把孩子办到小学当老师还是没问题的。我当时也将信将疑,后来看王涛的工作证也就相信了。随后的三个月里,王涛先后五次给我打电话,以打点关系为名让我给他汇钱,我五次一共给他汇了一万六千余元,可工作的事儿始终没有消息。跟我一样被王涛‘坑’的,还有金女士。王涛也答应,把她的儿子弄到法院去工作。结果,收了5000块钱后,他就没影儿了。”
记者从检察机关了解到,王涛根本不是什么司法局的副局长,工作证也是伪造的,就是一名社会无业人员。他根本不认识什么高教局局长,连局长的名字都是从报纸上看到知道的。他利用很多人求职心切的心理,大胆行骗,屡屡得手。
检察官提醒:
想戳穿假局长骗局,很简单。冒充哪个机关的领导,就把电话打到哪个机关一查,骗子就露馅了。被害人吃亏就吃在盲目信任上,不能正确分析面临的情况。很多骗局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被害人多问几个为什么,破绽就会出来。
【大学毕业生亲历毕业毕业求职就业陷阱】相关文章:
大学毕业求职 提防就业陷阱02-18
毕业生就业陷阱06-15
毕业生就业防止“求职陷阱”小常识11-16
又到就业时 毕业生谨防“求职陷阱”11-10
大学毕业生打工就业陷阱及防范11-26
大学毕业生如何避开就业陷阱12-01
大学毕业生谨防求职陷阱11-18
毕业生求职警惕招聘“陷阱”_求职陷阱12-01
高校毕业生就业防止“求职陷阱”小常识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