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毕业求职者曾遭遇毕业求职陷阱

时间:2024-09-03 22:10:09 求职陷阱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成毕业求职者曾遭遇毕业求职陷阱

七成毕业求职者曾遭遇毕业求职陷阱

七成毕业求职者曾遭遇毕业求职陷阱

调查显示,70%求职者表示曾遭遇过职场陷阱。在“你遭遇的招聘骗局来自哪里”的调查中,直接来自用人单位的占了27.89%,来自职业介绍所的有25.79%,来自网络招聘的有23.16%,大型招聘会占14.21%,咨询公司占8.95%。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猎头、职介机构、人才派遣公司等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沟通的主要载体,是求职者找工作和用人单位招聘的五大主要途径。有关专家特别列出了各种求职方式中存在的“猫腻”。

  招聘会猫腻分析

  目前,南京每个周末通常有十场左右大小规模不等的招聘会举行,为求职者提供了大量的职位信息,一些规模较大的招聘会动辄有上万求职者进场。但在火爆的场面下,也存在着一些损害求职者利益的行为。

  猫腻一:单位和职位信息存在“水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成千上万的职位信息中难免存在“水分”。

  猫腻二:宣传失实。宣传广告中明明白白地写着“众多世界500知名企业参展”、“招聘摊位1000多个”,可跑去现场一看,出场的可能是某个500强的分支机构,招聘摊位远不及千家。

  专家视点:出现上述一些情况,与中介机构良莠不齐有关,一些机构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目前上海正在酝酿举办招聘会的规范流程,即将在行业内推广,进一步从细节之处对招聘会进行规范,相信今后不和谐的声音会越来越少。

  网络招聘猫腻分析

  网络的拥护者日渐增多,其快捷便利、信息量大、跨越时空等独特优势在年轻求职群体和中高端求职者中备受青睐。值得注意的是,也正由于其植根于网络虚拟空间,在拥有众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问题。

  猫腻一:招聘信息有效性打折扣。不少人才网站为吸引求职者眼球,直接从别的网站上“扒下”招聘信息,“剪刀加浆糊”,大量的招聘信息就新鲜“出炉”。这些未经核实的,或已过时无效的招聘信息,让求职者白费了时间和精力。

  猫腻二:个人信息被泄漏而遭人利用。网上求职,一不当心,求职者简历中的种种个人信息就可能成为他人牟利的法宝。

  猫腻三:诈骗行为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搜索他人在网上求职时登记的联系方式实施诈骗或利用高薪厚职、良好的工作发展前景诱人前去面试,达到各种行骗目的。

  专家视点:网络招聘在中国大陆出现仅仅只有5年时间左右,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市场比较成熟的地区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尽管目前中国大约有2500家提供招聘服务的网站,但达到一定规模、能够为用户提供全面服务的也只有那么几家。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求职者来说,选择规模大、知名度较高、门户型的招聘网站是明智之举。


【七成毕业求职者曾遭遇毕业求职陷阱】相关文章:

毕业求职者曾遭遇毕业求职陷阱11-28

55%大学生毕业求职者遭遇就业陷阱11-27

老实农民遭遇毕业求职“陷阱”11-29

五成求职者遭遇过求职陷阱11-13

八成求职者曾遭遇招聘陷阱 半数人忍气吞声11-19

5成上班族曾遭遇求职陷阱11-20

五成上班族曾遭遇求职陷阱11-08

近半数求职者沪上遭遇过“求职陷阱”11-11

55%大学生求职者遭遇就业陷阱11-22

近5成求职者遭遇职场陷阱 求职过程当警惕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