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就业难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日益严峻,是不是我国的大学生已供过于求?就业难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牟达泉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只是社会的表象。从根本上说,我国的大学生并不多。目前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是19%,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世界教育报告》,1994年,西方国家的高校毛入学率均已超过了30%,其中法国、加拿大、美国等7个国家超过了50%。但是这些国家并没有因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或普及化阶段而带来大规模的大学生失业。
张车伟认为,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与国家经济结构密切相关。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就业高峰。目前我国经济第二产业比较发达,大多为创造生产性岗位;第三产业还相对滞后,而大学生就业主要瞄准的还是第三产业。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我国2006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数量达1400万人。在新增的劳动力供给中,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毕业生总数为2001年的3倍多。
劳动科学研究所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室研究员张丽宾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有四:第一,目前的就业体制并未理顺,没有完全市场化;第二,大学生本身未市场化;第三,劳动力市场环境不完善,劳动力流动、合理配置还有不少人为障碍;第四,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与市场还有差距。
“这种就业难状况不是一天能解决的,需要政府、高校、学生等各方都做些努力,共同化解难题。”张丽宾说。
张车伟认为,解决当前的就业矛盾,首先必须关注解决劳动力技能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比如大学教育的培养方向和方式,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实践技能,适应市场需求,培养技能型、生产型的人才。改变了供给结构,就业问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另外,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应当适应变化。扩招后数量急剧增加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向却仍然集中在大城市、白龄阶层、管理岗位。“但事实上,当前经济增长的方式决定了对生产性人员的需求非常旺盛,而管理岗位数量增加不多也不快,日趋饱和,其结果就是大学生的期望值与实际情况之间矛盾突出。”张车伟说。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牟达泉认为,政府应该多创造就业岗位,消除跨地区就业的障碍,为人才合理流动创造条件,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增强企业对劳动力特别是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的吸纳力。
【就业难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相关文章: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究竟难在哪?11-18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1-18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04-11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之深层分析03-03
就业难先见习12-01
女大学生就业求职难原因分析02-19
实例解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案例3)11-28
当代大学生创业究竟难在哪?11-22
就业难与自我意识02-18
就业难带动“整形”热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