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职场课堂:同行教我的那些事
工作十余年后,我越来越觉得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职业所需的全部技能里所占的百分比,小之又小。而老师和教科书上没有教的有关生活、有关社会、有关职业规划、有关世界观和有关爱的内容,才是最终决定你在职场能走多远的关键。除了书本,同行、同事、和客户,都是直接或间接的老师。
有位前辈同行对我讲的一件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我对新闻行业所需技能的认识。他举的一个例子是,假如你到外地,采访一场足球赛事,赶到场地后,第一件事需要干什么?不是找采访对象、不是找拍摄角度、不是找发传真的地方(那个时候,还没有电子邮件这个东西),他的经验之谈是:先找到卫生间在哪里,把个人的基本需求搞定了再说。而之后我领悟到,他这话背后的延伸含义是,最终能在这行走得远的,不光要会采访会写作,更重要的是会适应环境,适应周围的人群,并从中自得其乐。这是学校课程中从来没讲过的事。而反观当下中国新闻业,这一行的佼佼者们如今已少有人依然奋战在采写一线,也是因为“适应环境”使然,他们都“适应”到薪酬更好、社会地位更高的行业或职位上去了。
很多人写信问我该不该跳槽、要不要转行之类的问题。我觉得有一个方法至少能为这些问题提供参考。在公司锁定两三个“混得挺好”的同事作为目标,观察他们的生活与工作状态,然后仔细想一想,像他们那样工作与生活,是不是你想要的?我有个女朋友就常常抱怨她的女老板:她有两个孩子,每天在公司呆到晚上快十二点才回家,真不知道她为什么生下这些孩子。很明显,这个公司,至少是这位女老板和她的气场不太合。果然,她们不久后就分道扬镳了。公司最喜欢什么样的人才,公司最不喜欢什么样的人才,看看谁混得好,谁混得不好,其实就一目了然了。当然,要长期地“看”。一个人,半年之内混得好,是运气;五年之内混得好,是能力;二十年之内混得还很好,是哲学;四十年之内若还是混得很好,那叫命运。
听同行议论同行,也是职业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生动课堂。热门话题人物常有行业精英、行业内有争议的人物以及行事过分怪异的人物。最有趣的,是将这些议论的褒贬与被议论人物的职业走向对照起来一起看。在有的议论场合,被点评的行业精英听上去业务能力不强、对下属很严苛、私心重、对工作投入不高,但现实中这位精英却一路绿灯,职场得意;在有的议论场合,被点评的人与现实中的职业走向以及大多数人的褒贬基本吻合。这其实很能说明议论者们自身的议论角度及视野的问题。若你不幸处于一个把行业精英都说得一钱不值的环境中,就得考虑一下是不是要远离这个议论平台了。毕竟,对职场人来说,从别人身上学点长处,总比老是耻笑别人的短处对自己更有利。
【职场课堂:同行教我的那些事】相关文章:
那些失败面试教我的事11-11
[推荐]职场生活中的那些虚伪!11-13
心理课堂支招应对职场压力03-02
行业揭密:校园招聘那些事11-18
职场:正确的事是什么11-27
不同行业面试 哪些职场发型会加分?11-20
职场英语警惕那些会被炒鱿鱼的工作恶习11-11
职场提醒:做自己想做的事11-11
职场新人多琢磨事少琢磨人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