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照进现实:大学生社工之痛

时间:2024-08-31 06:06:49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梦想照进现实:大学生社工之痛

社会职业本是需求旺盛助人自助的朝阳职业,然而透视一位大学生社工的“痛”,我们发现,社工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亟需提上议事日程。

  每500户就配有一名专职社工,这是北京市政府的规定。

  但,北京市持证的专业社工才5612人,而且大部分从事社工工作的人不是专职的,只是义工(志愿者)。社工结构性短缺,社工队伍还没有完全职业化和专业化。

  2012年,北京市开始招聘大学生社工。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小郑,正是这大学生社工中的一员。

  2012年,她带着服务社会的梦想和专业知识,来到通州某社区工作。

  然而,梦想在和现实磕碰中,落差不断出现。

  “服务社会的表现方式完全和我理解的不一样。”

  “收入待遇和事业单位公务员有差距”。

  “我怀疑自己的前途,我想考公务员或者改行,而我本来是希望把这个作为一生的职业的。”
“专业无用武之地”

  有资料表明,社会工作人才在帮扶弱势群体、解决社会问题、舒缓社会矛盾等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也正是小郑这样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1988年,社会工作专业开始招生,几十年来,该专业的学生很少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2012年北京才开始招聘大学生社工,这让小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但随即,希望变成了矛盾。

  “服务社会的表现方式完全和我理解的不一样,”小郑告诉笔者,而且,目前的工作和我所认为的社会服务内容不同,交集不多,几乎可以说是两码事儿。

  小郑毕业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她的专业就是社会工作。2012年,大学毕业后,小郑通过考试成为通州某社区服务站的一名社会工作者。

  小郑从书面上获得的对社工岗位的理解是,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为学科基础,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为案主(client)提供专业服务,帮助案主解决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帮助案主重塑自信,走向社会正轨。

  她说,这是专业社会工作的定义,在国外,社会工作是自下而上的,而且大多是政府购买或政府和公民合资购买为需要服务的人群提供服务。

谈及自己目前的工作,她认为,“主要是给政府办事,而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方面很滞后”。

  小郑的日常工作是完成街道办事处分派下来的任务,比如遇到人口普查、换届选举等大事,他们就要做大量宣传动员工作,走家串户统计信息,宣传政策。

  “忙的时候忙死,闲的时候闲死。整天就是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感觉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小郑说,毕业后同学们大多数没有从事社工工作。

  谈到专业对口问题,在丰台区做社工的小董也颇有感触,他认为:“在社区干的这些活基本上技术含量不高,专业知识也没有用。”

  与之对应的是,有媒体调查表明,当前社工人才最缺乏的三大领域分别是:社会救助(66.5%)、社会福利(61.8%)、社区服务(56.8%)。

  “仅仅为了一个户口”

  在春季的北京社工招考中,共有4.6万多人报名竞聘1000个岗位,热度超过不久前北京市公务员招考13:1的考录比。

  “如果连续两年考评合格,录用人员的户口和档案有望转至北京市区县人才中心落为集体户口,而目前国内包括公务员在内的许多招考,都特别面向基层或看重一线工作经验。”
社工招考的这两项优惠条件,被认为是社工招考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初就是冲着户口去的,说实话真不热爱这个行业”,小董对笔者说,当时社工能马上解决北京户口。

  小董大学的专业是法律,而且已经通过了司法考试。大学毕业时去律师事务所才算专业对口,但是为了尽快解决北京户口问题,他暂时放弃自己的律师梦当了一名社工。当时,小董宿舍六个人中有四个参加了招聘考试,四个人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北京户口。最后两人应聘成功,小董在丰台某社区当了社工,另外一个同学被分配到了西城区的一个社区服务站。

  “既然解决了户口,就不奢求工资有多高了。”说到待遇,小董满脸无奈。小董刚开始工作时,工资只有一千多块钱,幸运的是,很快新工资标准出台,工资涨到了2000多。平时他住在亲戚家,能够省掉一大笔房租。尽管如此,小董的工资也仅仅能维持自己的日常花销。

  比起小董,小郑的生活更加拮据。她一个月大概有1700元的工资,仅租房一项就花去1500元,再加上吃饭和其他开销,每个月都是入不敷出,所以她一直还在靠父母资助生活。“每多工作一年,月工资加50,这样加30年月工资才3000多”。小郑的父母这样安慰孩子:“没事,就当花几万块钱买了个户口。”

  社工基本工资比较低,社工福利也很难与公务员相比。社工没有事业编制、没有房补等等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拥有的福利。

  小董所在社区的李书记认为,社工目前能够享受到四险一金的保障,其余的就没有了,跟公务员比差一点。但是,国家对大学生社工是非常重视的,会有政策上的照顾,比如考公务员时会看重社区工作经历。

缺乏晋升空间

  在我国,社区服务站是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的工作平台,承担政府公共职能,属于街道办事处的下一级组织。

  因此,除非跳槽,否则社工的前途就是当“社区主任”。

  “我们都想好好拓展一下能力,希望以后能够有一番作为。但是,如果一辈子做社工,也就只能在社区干一辈子,没有任何晋升机会”,小董告诉笔者,除了没有晋升机会,他认为社区工作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并没有太大帮助。

  小董所在社区每天工作六个小时:上午8点上班,11点下班;下午2点上班,5点下班。谈起自己的工作,他说,社工每天接触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比如井盖丢了、树枝压住电线了等等,这些对自身专业素质并没有什么帮助。“在这里待久了,人都变懒了,没什么斗志了,所以要赶紧离开。”

  有媒体调查表示,70.1%的人认为,社工岗位留不住人是因为人们对社工不认同,社工社会地位低。

  然而,社区对大学生也不尽满意,李书记认为,大学生在社区工作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增加其社会阅历。社区工作虽然简单,但是要做好也需要创新能力,而大学生社工的创新意识仍有待提高。

  小郑所在社区的王主任也表示,大学生社工经验欠缺,如果踏实皆干,能力提高快,是理想的社工人才来源。
社工的春天何时到来

  令人无奈的是,在社工政策利好的背后,是社工成为部分大学生为了解决户口或为考公务员积累工作经验的权宜之计。

  小董正准备辞职去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他觉得那里才能真正发挥他的专业特长。和他一块儿来社区工作的另外两个大学生都在准备公务员考试,随时准备离开社区。

  但是,小郑就不同了。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摇摆、矛盾。”

  一方面她热爱这个工作,想为居民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另一方面,现实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上的差距,以及不得不思考的前途,又让她矛盾。

  “我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说起未来就特别纠结”,小郑说起自己的社工梦想充满了无奈。大学教育让她对社会工作充满期待,希望能够真正从事社会工作,而不是“替街道跑腿儿”。每当说到社会工作,她都热情高涨,但是回到现实,她又表现得很失落。

  李书记告诉笔者,社工制度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社工流动性强,留不住人才;二是社工专业性差,缺乏经验。这两个问题不解决,社工制度就很难健康发展下去。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努力从工资福利、事业前景和政治地位上,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待遇。

  而且根据北京市民政局消息,北京市如今已有社工2万多人。另据了解,目前广州市共有注册社工服务机构50多家,深圳市有40多家,东莞市有10多家,佛山、中山、江门等地也都有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存在。

【梦想照进现实:大学生社工之痛】相关文章:

大学生创业 梦想能否照进现实?11-27

低价成本竞争 汽车电子业之痛02-27

IT人之痛:35岁黄金期所面临的职场之痒11-29

大学生创业离现实有多远?11-11

大学生创业 孵化梦想11-13

大学生就业、择业之“镜”11-09

社工工作守则03-24

大学生创业:如何撑起梦想天空11-2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职业定位11-30

大学生实习兵团:暑期实习招募之指点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