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快速打造卓越团队的"高压氧舱"
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是长期培养和锤炼的结果,没有捷径也没有速成法。多数时候,我们都会认同这一团队建设法则。然而,中国民营企业处于一个特别的时期,业务发展太快而团队建设太慢。按部就班的传统做法根本无法适应这一时期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因此,短期内,我们必须找到"高压氧舱"一样的强化训练机制,为缺氧的大脑快速补充养分。当整个管理团队,一批接一批地通过"高压氧舱"的强化而变得才思敏捷之后,再考虑长期的强身健体计划,比如轮岗和在职教育等常规做法。
一、需求迫切,但MBA不解渴,咨询不落地,教练不深入
中国有1000家创业10年规模超10亿的企业。由于一直以来缺少MBA训练和专业化指导,多数企业的团队建设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创业元老想上上不去,职业经理人想进进不来,CEO自己也是手忙脚乱地应对日常事务,没时间也没办法关注团队的融合和成长。
理论上说,这样的问题在国外并不罕见,解决方案无非是三种途径:MBA的普及教育、咨询机构的专业服务、高管教练的一对一辅导。其前提是,国外已有上百年的MBA教育和数十年的专业咨询历史,以及一大批合格的高管教练。
在中国,上述专业机构和人士自己还处于成长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而这1000家企业却是这几年突然冒出来的。巨大的落差迫使人们寻找一个不完美但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就好像一群年轻人,他们生命力旺盛,大脑却处于缺氧状态。此时可以安排他们去原始森林长期疗养,也可以让他们定期去氧吧调整,最快速的方法我认为就是直接进高压氧舱。
二、浓缩MBA、咨询和教练的部分精华,设立"高压氧舱"短期强化班
现在,我们假定有一家创业10年销售额10亿的企业,核心高管10人,其中创业元老6人,其余4位为外聘高管;CEO和2位外聘高管正在某商学院就读EMBA。CEO希望在半年内基本改变高管团队松散和迷茫状况,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企业专属的六个月的"高压氧舱"。
1. 专题研讨
这是"高压氧舱"四个模块中最简单的一个。每个月一次,一般是周五1天,上午和下午各安排1个专题,高管们在教练和讲师的指导下学习和研讨。有点像MBA教育,专题讨论的主题分为三类:
A. 展望类,用于开拓高管们的视野,比如新兴市场的"中国化"趋势、商业模式创新的三条路线等;
B. 技能类,用于弥补高管们迫切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战略解码与"分战略"制定方法、绩效沟通的难点和要点等;
C. 实践类,用于解决后续"行动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比如S&OP产销协同方法、集成产品开发的思想和方法等。
6个月中总共只有6天的时间用于研讨12个专题,选择正确的专题以及合适的讲师是这一模块成功的关键。可以借助专业咨询公司以及商学院的资源。
2. 行动学习
这是"高压氧舱"中最复杂的一个模块。每个月一次,安排在专题研讨之后的周六。
"行动学习"创始人雷文斯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方程式:L=P+Q。学习(L)是通过专业知识学习(P)和对问题的深刻思考(Q)相结合来完成的。"高压氧舱"中的"行动学习"包括三个要素:
A. 从实践中来:对于成年人而言,课堂教育是成效最低的一种学习方式;成年人对"知识"的兴趣远远低于对"问题"的关注。所以,"行动学习"总是从经营中最棘手的问题入手,比如如何解决市场-研发-生产-销售的衔接问题。
B. 团队学习:在"高压氧舱"的六个月时间里,高管团队从战略、运营、人力资源三个方面各针对一个核心问题予以研究和解决,比如研发战略与新兴市场战略的协同、大客户定制模式的优化、销售经理的轮岗培养等。这期间最辛苦的是团队教练,他需要提早摸清问题的脉络,特别是各位高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潜在的冲突。"行动学习"中最费心的是营造轻松、专注、信任的氛围,在这样氛围中,教练需要以合适的方式把问题摆在桌面上,不是为了加剧彼此的冲突,而是引导高管们从大局出发逐步弥合彼此的分歧。
C. 到实践中去:"高压氧舱"既是提升领导力也是打造执行力的契机,高管们需要将所达成的共识和行动计划带回去落实。在高管们对于行动计划并未完全认同以前,执行上可能会走样。所以,在"高压氧舱"期间,每个月的"行动学习"专题都会首先检查上个月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然后针对问题,继续研究,并制定下一个月的行动计划。
在四个模块中,专题辅导和行动学习供应"氧气",测评激励和教练督导则提供"压力",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高压氧舱"。
3. 测评激励
【快速打造卓越团队的"高压氧舱"】相关文章:
快速打造职场社交高手08-10
职场白领快速打造职业气质07-04
新人如何快速的融入团队09-07
打造有企业文化沉淀的团队08-03
如何快速融入新公司新团队07-21
团队培训如何快速消除陌生感08-21
职场新人如何快速融入团队08-08
职场潜规则:新人如何快速融入团队?08-31
创业公司如何才能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