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节后谨防用工“陷阱”
春节过后,正值劳动者外出务工求职的高峰期。目前,就业竞争压力很大,不少求职者找工作心切,一些人正是利用求职者这种心理,设置了种种陷阱,骗取求职者的钱财或劳动力。求职过程中,怎样避免落入用工“陷阱”,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信息分析师伍强,为求职务工者找工作前的准备工作“出招”。伍强提醒广大求职者,要尽量到正规的职业介绍场所和管理规范的企业找工作,因为他们会审核企业的资质,因而招聘信息可信。目前,市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三、五都会举行招聘会,向广大求职者提供免费、放心的就业服务。如果到民办职介机构求职时,应注意该机构是否有《职业介绍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要问清收费标准,防止上当受骗。对于求职者来说,如果选择网上求职,选择规模大、知名度高、门户型的招聘网站是明智之举。对于网上招聘信息要仔细甄别,不要因为求职心切就盲目相信网上的招聘信息,在投递简历和面试前,都要仔细查看招聘公司网站内容,多方了解,核实情况,以免上当受骗。近期市人社部门主办的《六安招聘信息公共服务网》即将开通运行,该网站与全国的招聘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喜欢网上求职的劳动者届时可以关注。
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年龄、技能等实际情况,以及对薪酬的基本需求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目前,有不法分子根据求职者的虚荣心,打出招聘“某某师”等诱人职位,对那些不具备条件的求职者,他们就宣称培训求职者,实际上是想骗取培训费,在求职者缴费后,再拿出种种借口,以规避其当初的承诺,让求职者花钱却希望落空。求职要规避此类“圈套”,最重要的是,理智看待高薪高职。
一旦找到合适的工作,劳动者一定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印制的,其中对劳动者应享有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各项权利都有明确规定。一旦发生纠纷,劳动合同是最有效的证据。特别提醒的是,在试用期即要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此外,按照有关规定,企业不得强行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比如培训费、报名费、服装费,也不得随意收取求职者押金、扣押其证件等。
最后,一旦劳动者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要尽快向人社部门举报或投诉,可拨打全国统一投诉电话12333。要注意的是,要想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搜集并提供相关的证据很关键,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表等是十分有效的证据,平时就要留心收集并保存。
【节后谨防用工“陷阱”】相关文章:
节后求职谨防陷阱11-10
节后求职谨防“招聘陷阱”02-17
求职心切谨防“押金陷阱”_求职陷阱11-29
找工作谨防求职陷阱11-10
校园招聘应谨防的招聘陷阱02-19
求职谨防四类陷阱11-07
节后应聘小心求职陷阱11-17
谨防用人单位设置就业陷阱02-20
高校毕业生求职谨防“陷阱”03-03
新进员工谨防试用期陷阱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