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时间:2023-06-03 02:21:50 职业生涯规划 我要投稿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职业生涯(Career)是一个人一生所有与职业相连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职业目标的实现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欢迎大家分享。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篇1

  职业生涯规划名言:

  不论你生来聪明与否,要满足;不要漠视自己的天赋。随着天赋发展,你便会成功。——西德尼·史密斯

  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咨询中,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是自“特质-因素”理论之后,重要的生涯理论突破。这项理论使职业咨询从关心当前的职业适应,发展为着眼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从此,职业咨询从就业指导走向生涯规划辅导。其代表人物舒伯,便成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历史上自帕森斯之后又一位里程碑式的大师。

  一、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形成概况

  舒伯、金斯伯格、格林豪斯、施恩、加里德斯勒等都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将人们生命周期中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假设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和任务,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完成这些任务的方法与对策。然而,舒伯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是美国生涯辅导理论的大师,其生涯发展理论综合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以及职业社会学的长期研究结果,系统地提出了有关生涯发展的观点。

  二、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舒伯关于职业生涯的核心观点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我们对“我是谁”以及“我看来像什么”的主观知觉,包括:身体、社交、性、感情、喜好、理智、职业、价值观和人生哲学。他认为,职业选择的历程就是自我概念实践的历程。人有一种驱动力,不断地将理解到的自己融入工作中,在工作中实践自我。他观点总结为14项:

  1.人们在能力、人格、需求、价值、兴趣和自我概念等个人特质上存在差异。

  2.具有独特本质的个体,适合从事某些特定的职业范畴。

  3.每种职业对应相应的一组个人特质;职业和个体之间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

  4.个体特质(职业偏好、能力、生活)、工作环境以及自我概念,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自我概念会在青少年晚期后逐渐稳定和成熟,在职业生涯选择与适应上持续发挥影响力。

  5.个体的职业生涯可归纳为一系列的生命阶段,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以及衰退几个人生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之间的转换经常受到环境或个人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然而,不确定的转换会带来新的'成长、再探索、再建立的历程。

  6.影响职业生涯类型(包括所有任职水平、谋职的次序、频率、持续时间)的因素有: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心理能力、教育、技巧、特质(需求、价值、兴趣、与自我概念)、生涯成熟及机遇。

  7.在各阶段,个人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和个人需求,主要取决于他的准备情况,即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成熟是由个人生理、心理、社会特质等组成的整体状态。

  8.职业生涯成熟是一假设性概念,如同智力的概念一样,很难界定其操作性定义。但可以确定的是,生涯成熟度并非单一维度的特质。

  9.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可以被引导:一方面促进个人能力和兴趣的成熟,一方面指导个人实践、形成自我概念。

  10.生涯发展的实质,就是自我概念的发展、形成。自我概念是个人的遗传、身体状况、观察和扮演不同角色、评估角色、扮演、与他人互相学习等活动交互作用的产物。

  11.个人在自我概念和现实之间的心领神会或退让妥协,是一个角色扮演和反馈的学习过程。这些学习的场所包括游戏、生涯咨询、教室、打工场所以及正式的工作等。

  12.个人工作和生活满意的程度取决于如何为自身的能力、需求、价值、兴趣、人格特质与自我概念寻找适当的出口。

  13.个人从工作中所获取的满意程度与其体验到的自我实现程度成正比例关系。

  14.工作和职业,对大多数人来说,提供了个性发挥的条件;对某些人来说,这只是处于生命的边缘位置,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而其他角色,如休闲活动和家庭照顾,居于核心。社会传统,诸如性别角色的刻板形象、楷模学习、种族偏见、环境机会结构及个别差异等,决定了个人对工作者、学生、休闲者、持家者以及公民等角色的偏好。

  三、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阶段模型

  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阶段模型,经过二十多年的大量实验研究,是依据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学对各种职业行为的分析,以年龄阶段分析生涯发展的过程。他将职业生涯分成五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

  (一)成长阶段

  1.年龄范围:为0-14岁,属于认知阶段。儿童通过家庭和学校中关键人物的影响并加以认同,发展自我概念。此阶段早期,需要和幻想占统治地位,随着参与社会和了解现实的增加,兴趣和能力也变得更加重要。

  2.主要任务:发展自我概念,也就是认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建立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

  3.阶段细分:

  ①幻想期(4-10岁)。需要支配一切,在幻想中扮演自己喜爱的职业角色。

  ②兴趣期(11-12岁)。喜好成为个人职业期望和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

  ③能力期(13-14岁)。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增加,开始考虑自己的能力及工作要求。

  (二)探索阶段

  1.年龄范围:15-24岁,属于学习打基础阶段。通过学校学习、休闲活动和短期工作,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

  2.主要任务: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形成事实相符的自我概念,学习开创生涯机会。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篇2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管理专业发展幼儿教师

  [论文摘要]职业生涯管理实质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指个人和组织对职业历程的规划、职业发展的促进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本文以职业生涯管理为视角探讨"3-代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从其主体性和社会性两方面着手,包括个体对专业的自我发展和社会对个体专业发展的支持。

  从上世纪80年代伊始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展开至今,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取得一定进展,对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也继续走向深入。从已有研究成果看,这类研究趋向集中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方式等方面。m总体来看,这类研究尚停留在经验总结与概念澄清阶段,局限于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职前教育与在职成长等微观研究,还没有突破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视野。要想继续深人研究幼儿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就有必要从多学科视角进行审视与检视。本文拟立足于职业生涯管理的视角探讨当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

  一、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简介

  职业生涯指个体一生中从事职业的全部历程,包括个体所有的工作、职业、职位的外在变更和工作态度、体验的内在变更。职业生涯管理(CareerManagement)属于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s)范畴,指个人和组织对职业历程的规划、职业发展的促进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包括组织主动实施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和由个人主动进行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f21职业生涯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能力、个性、情绪、价值、人性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提高个人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降低改变职业通道的成本,也有益于集体或组织团体的发展。

  (一)有关职业生涯管理学说

  1.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论。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先驱金斯伯格(EliGinzberg)首先论述了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发展变化过程。他认为,就职业心理发展来看,从童年到青少年阶段个体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三个阶段。[3]美国著名职业管理学家施恩(EdgarH.Schein)则根据人生命周期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年龄段面临的问题和职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划分为成长一幻想-探索阶段,进人工作世界,基础培训,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职业中期,职业中期危险阶段,职业后期,衰退和离职退休等九个阶段。

  2.职业性向论。_

  美国霍普金斯矢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JohnHolland)于1971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性向理论。他认为,职业性向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重要因素,包括个体的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六种基本的职业性向对应于六种职业类型,即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开拓型和常规型。某种人格类型的劳动者应与其相同类型的职业相结合,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职业锚"与"边界"论。

  "职业锚"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施恩教授在其著作《职业的有效管理》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它指一个人进行职业选择时始终不会放弃的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它是个体在不断探索过程中产生的动态结果。t}"职业锚"与"锚"的含义一样,隐喻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应锁定的目标。"工作一家庭边界,理论指出人们每天在工作和家庭的边界中徘徊,工作和家庭组成各自不同目的和文化的领域,相互影响,虽然工作和家庭中很多方面难以调整,但个体还是能创造出想要的平衡。

  4.主动建构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和心理学教授约翰·克朗伯兹(JohnKrumboltz)1996年从自我效能的角度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建构理论"。t8}主动建构的核心概念是自我效能,它指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职业生涯的决策并主动进行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一个了解我们自身并作出各种可能性选择的过程。过去的学习、经验以多种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涯决策;个人信念与期望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个体能主动寻找生活中的"角色榜样"和"良师益友"。

  (二)典型的职业生涯现象

  在以上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中,提到了几种典型的职业生涯现象。由于个体在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和任务,其任务的胜任度、需求的满意度直接与其职业性向、职业锚相联系,导致其在职业晋升、科层管理上可能出现"职业高原""玻璃天花板效应"现象;同时在个体对价值的取舍与锁定、人生目标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与感悟过程中,则可能出现"职业倦怠""职业韧性"和"生命发展彩虹"等现象。

  1.职业高原(CareerPlateau)o

  这是指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其产生的原因既可能源于个体的不良因素,也可能源于组织的金字塔结构,等级越高,可提供的职位就越少。

  2.玻璃天花板效应(GlassCeilingEffect)o

  这比喻一种无形的、人为的困难或障碍,以阻碍某些有资格的人(特别是女性)在组织中上升到一定的职位。个体无法晋升到组织高层并非其能力或经验不及,也非不想要职位,而是组织隐性设下的一些障碍。

  3.职业倦怠(Burnout)o

  这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包括情感衰竭、个性冷漠自闭、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情感衰竭指个体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丧失;个性冷漠自闭指个体对工作对象、环境采取冷漠态度,行为怪僻;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消极评价自己。职业倦怠对工作有很强的破坏力,导致工作状态恶化。

  4.职业韧性(CareerResilience)o

  这是指个体在日常工作中应对各种工作压力和逆境时做出的自我调整和适应方式,并从逆境中恢复、反弹的一种能力。韧性原本是物理学概念,指物体受到外力挤压时的回弹,隐喻人具有主动适应及自我调整的本能,而非被动接受外力。

  5.生命发展的彩虹(Life-careerRainbow)o

  这是指从整体来看,个人终身所从事的工作或职业总称逐渐扩大至包含非工作或非职业活动,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人的生命发展紧密相连,即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实质是个人整体生活的型态和生命历程的展开。上述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启示我们,个体职业生涯不仅是各种知识的习得、专业技术的训练、职业使命的实现过程,更重要的是个体在此旅途中人格特质的形塑、对高尚的人生意义的不懈追求,是体现生命价值的意义过程。

  二、从职业生涯管理视角看当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为研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可以看出,幼儿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有其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在结构性和规定性。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涯是与其教书育人的一系列活动相关联的职业经历,如在幼儿园从教过程中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实现教育理想等。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涯史就是专业发展史,而专业发展史就是一部生活史、一部生命发展史。(一)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主体的自我发展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是主体的自我发展,其关键是主体的内省、自主、自为,并主动"自我更新",这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部环境的建构过程。教师作为人之存在,是具有独一性的人,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史和心理存在,具有不同于动物的特殊主体性,能意识到"我是我自身""我盼望生活,盼望体验"。(91}}o这种对超越自然生命的渴求、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探寻是职业追求中所必须的内在动力,是幼儿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1.幼儿教师应主动保护自身专业发展的"机体"。

  "机体"表征的是一个由不同组件构成的整体,这些组件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机体的存在、成长、功能的发挥是以一个整体来完成的。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犹如"机体",是整体的、系统的发展过程,是其所构成的要素之间整体的、有机的、关联的、和谐平衡的健康发展过程。然而,当前幼儿教师背负着重重压力,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这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对其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应当主动保护专业发展这个"机体"。

  2.幼儿教师应主动塑造自身专业发展的"性格"。

  正如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职业取向就是职业生涯的性格。萨拍(D.E.Super)的生活/生涯彩虹理论指出:职业生涯随年龄变化而发生性格变化。每个人都在不同时期担当着一个或多个角色,每种角色的强度随时间变化,各种角色的结合和强度是个人生涯的基础。yob幼儿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也充任多种角色-公民、教师、配偶/伴侣、父母等,每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这种性格与教师个体的"职业锚"息息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教师职业中的价值观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因此,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应当像性格一样被不断加以塑造。

  3.幼儿教师应主动享受自身专业发展的"旅途"。

  职业像旅途,它是纵横交错的路径的汇集,它是多向、多维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节点,有多个发展方向,还有高原、玻璃天花板等空间维度等,mo因此,其间有苦也有乐。就像旅途中的游客,即使爬山涉水,千里迢迢,再苦再累心里始终有一种战胜困难的幸福,一种欣赏沿途风景的喜悦,一种超越自然的"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一种达到目的的成功感!幼儿教师要把自己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当作是充满新奇体验的生活之旅,只要努力就能看到那美丽的风景!

  4.幼儿教师应主动规划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职业规划指个体对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策划、准备,并对每一阶段的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好的职业规划是导向成功的里程碑,当其自觉认识并达到这些里程碑时便可获得一种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加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要把自我规划、自我反思、自主的终身学习或专业发展作为个人职业成功最有效的路径,这也是提高自我效能感、职业幸福感的基本物质前提。

  5.幼儿教师应主动磨砺自身专业发展的韧性。

  职业韧性是一个个人化过程的结果,发展职业韧性是一个个人化的旅程。它与个体制定计划并采取步骤施行的能力有关,与个体积极看待自己和信任自己的优势和能力有关,与个体在交际和问题解决中的能力有关,与个体的控制情绪和冲动的能力有关。yz}因此,幼儿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职业韧性,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增强应变能力和耐挫能力。

  要做到以上几点,最根本的是要有专业认同感、专业幸福感和事业成功感。专业认同是教师对自己身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所具有的意义的整体看法,包括自我形象、专业准备、工作动机、教学实践、未来展望等方面。[13J专业认同是一种自我肯定,这是发展幼儿教师的职业韧性的前提和基础。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其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pad因此,享有丰盛而幸福的职业生活,成为心灵丰盈、精神富有之人,这是导向幼儿教师事业成功的动力。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要得到社会支持

  除了自主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要外界力量的支持。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同时还要兼顾家庭和社会责任,不能为了工作而忽略了生活,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同样,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家庭、团体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需要自主发展的内部环境,还需要支持其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1.家庭要支持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家庭与工作是人生的两个支点。工作与家庭的和谐平衡对个体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和个人的自由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边界论"认为,无论从物理、世俗,还是从心理上看,"工作"和"家庭"都有不同的范围。ps}这说明边界和范围必须紧密配合才能达到平衡。这意味着,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以便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分担养育孩子的重任;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也要积极支持幼儿教师的工作,采取合理分工的方式,轮流将精力投人工作和家庭。许多研究表明,职业韧性中的首要因素是在家庭内外有关怀和支持,这种关系建立了爱与信任,提供了榜样,并给予鼓励和安慰,从而有助于加强一个人的韧性。

  2.教师共同体要滋养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自愿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与分享性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团体。在共同体中,幼儿教师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创造共同的规范、价值与信念,并参与组织的决策。同时,在共同体中教师之间不仅是相识的同事,更是友好的伙伴,他们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密切合作,共同追求共同体的目标,由此使教师有一种归属感。因此,应该为幼儿教师参与共同体创造条件,利用共同体引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3.幼儿园要疏导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了有效地吸引、培养和使用幼儿教师,同时也为了避免职业生涯中的"玻璃天花板效应",增强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幼儿园应该通过完善职业生涯管理制度、建立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以及以专业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制度等措施疏导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之,幼儿教师专业化不仅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且是一种状态,一种对自己生命和生活的尊重与体验。幼儿教师职业生涯是其全部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为获得一个幸福而成功的职业生涯,除了教师自己要始终不渝地追求自己的职业发展并致力于很好的职业生涯管理,幼儿园及培训部门也应根据幼儿教师发展需要,为之提供足够的外部条件,实现组织和个人共同对职业生涯管理的双赢。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相关文章:

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11-11

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11-11

生涯发展理论概述08-11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11-11

掌控职业生涯发展11-11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11-23

简论职业生涯管理理论11-13

职业生涯规之绣花理论11-05

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