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厦门企业为何不钟情本地人
■以前拥有厦门户口,就意味着一份固定的工作;现在本地户口反而成了找工作的障碍
■优惠就业政策快步出台:企业限定比例、岗位只许招聘本地人
“本地人再就业难”,成了眼下厦门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官方公布的2001年厦门市登记失业率为4.19%,创下该市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去年通过当地劳动力市场就业中心求职成功的11万多人中,厦门市户籍的只有3000多人,仅占3%左右。也就是说,100个职位中,本地人只能抢到3席,而绝大部分的职位已经被外地人所占据。
厦门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一位下岗工人向报界反映,他多次到劳务市场找工作,人家一听说他是厦门人,连每月400元的清洁工也不肯让他干。令他不解的是,以前拥有厦门户口就意味拥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没想到现在这本地户口反而成了找工作的障碍。
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本市居民再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用本地工与民工社保缴费标准不同,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差异较大。
按目前的标准,厦门企业招收本市居民,必须缴交纳四五种社会保险费用(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如果是女工,还要办理女工生育保险),成本相当于招用3.5个外来工。而且,一些企业在使用外来工时,多数存在超时限工作的现象,生产成本又会降低。无疑,企业多数愿意招用成本低廉的外来工人,而基本拒绝招用本地工。
而人们在私下议论时则认为,“本地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缺乏奉献精神,生活作风比较散漫,单位当然不喜欢”。
据悉,有家医院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招了两个本地工,结果干了一天,两个人都跑了。一位企业老板颇有感触地说,本地人不好管理,一方面他们有优越感,放不下面子,安排他们做的工作总是不能太到位,另一方面是他们往往不安分,常常这山望着那山高。他认为,“本地人在就业观念上出了问题”。
由于工作不好找,加上厦门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仅相差100元左右,在一些本地人中,“宁愿领最低生活保障也不想就业”的现象开始显露。
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取消农民进城的7项收费,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降低,更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已是大势所趋,城里人面临的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
为缓解本地人的就业压力,厦门市政府日前提出了“促进居民就业的若干意见”供市民讨论。除采取优惠措施降低企业招用本市居民的劳动力成本外,还规定新开工的各类企业必须在劳动用工上划出5%以上的比例供本市居民竞争上岗。
此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财政拨款的社会团体及其所属机构的工勤岗位及编外人员所占岗位,各级财政提供资金形成的公共事业性质的劳动岗位(如园林绿化、煤气水电抄表员),必须招收本市居民;各级财政提供资金形成的社会公共安全性质的劳动岗位(如公交公司的司乘、出租车司机、保安、物业管理员)以及其他如加油站加油工等岗位要优先招收本市居民。
对此,许多人认为,就业政策不能搞地方保护。一位人大代表指出,占厦门总人口1/3的70多万外来工,为厦门特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用政府行为限制外来工的比例,强使企业招用本地工,这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厦门企业为何不钟情本地人】相关文章:
国内软件企业为何不利于人才培养和保留11-11
如何不再成为压力祭品?11-08
让面试者一见钟情02-18
大学生创业钟情苏北农村11-29
企业培训:培为轻,训为重11-10
咱何不换个思路找工作11-11
如何不被hr玩弄于股掌11-08
初入职场如何不雷人11-21
招聘陷阱(6):实质为企业免遭破产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