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化技术有效管理培训档案

时间:2023-02-19 22:50:52 充电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借助信息化技术有效管理培训档案

员工培训一直是一项长期、繁杂、动态与渐进的工作,如何形成一种简洁、高效的培训管理模式已被众多HR们提上了议事日程。借助当今发达的信息化网络技术,可以对企业培训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

  培训档案的分类与要素

  一般来说,企业培训档案主要分为员工培训档案、培训管理档案和培训知识储备档案三个大类。

  员工培训档案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员工建立的体现员工在一定时期内参加培训项目的记录性文件。档案的主要内容涉及员工姓名、当时所在部门、参加培训的名称、培训发生日期、培训学时、培训机构和授课人、培训结果(如考试、取证、继续教育等)、培训费用等。

  培训管理档案是企业培训管理人员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些过程性文件档案,包括:企业年度培训计划、培训项目建议书、培训项目评估报告,内外部培训师资档案、员工培训取证和继续教育档案、培训业务定点联系机构档案等。

  培训知识储备档案是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积累和不断完善的、在培训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数据档案,主要包括:以专业类别划分的企业自行设计和开发的培训课程、各种介质形态的培训书籍和讲义、培训实况影像记录光盘,另外还包括以发生时点分段的,同一培训课程的版本修订、知识补充与变更情况档案等。

  培训档案要素信息采集与处理

  以上培训档案的各要素是围绕培训的实施而发生的,需要管理部门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采集与处理。

  从信息采集程序上讲,培训档案要素的信息采集程序如图表1所示,流程图的起始点为培训计划已制定,并下发实施。企业培训从大类分可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两部分。外部培训一般指需要借助外部资源的培训,如员工外出培训、企业聘请外部讲师进行的培训;内部培训指企业利用内部资源开展的培训活动,如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公司层面的培训、部门或基层班组自主培训等。

  所有培训要素的相关信息经过收集,将全部进入到人力资源培训档案管理系统中。这是一个信息处理中枢,经过系统可以将不同时点、零星输入的培训档案要素信息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并按使用要求,形成三类不同的培训档案,以进行规范化管理(见图表2)。

  在第一阶段,档案信息收集的特点是以单次培训为中心,尽可能多地输入本次培训所能涵盖的全部内容,就如同一把撑开的伞,呈辐射状,但要求输入的内容格式要标准。信息输入内容应按使用者的不同要求进行设定,如时间、内容、专业类、课时、参加人员名单、总费用支出、授课人、培训组织者对预期效果的反馈等。外部培训一般由培训参与人或知情者录入,内部培训一般由组织者录入,另外知识储备档案、讲师档案信息一般由专业主责部门(如人力部、技术部、财务部等)负责筛选、维护并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对不同使用者的授权就可以实现此功能。

  在第二阶段,通过系统处理程序实现信息的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复杂逻辑关系的生成,并通过档案输出界面设计、输入信息的修改权限设计形成符合使用要求的不同类型数据库。使在第一阶段输入的信息数据鲜活起来,并按不同的提取字段,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在不同的输出界面中,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智能化”管理。

  在第三阶段中,提取出不同的输出结果,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手段。如企业的培训知识档案将来的发展方向是内部公共资源库;员工学时目标的完成率、部门学时达标率,可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员工年度参加培训的项目可为下一步培养方案制定和职务晋升提供依据;讲师满意度调查可作为讲师考核评价与升降级的一项主要参考;已有培训的参与度可作为培训需求调研和制定下一年培训计划的因素;单个员工培训费用统计是企业核算人力成本、培训协议签署和离职员工培训费用清算的条件等。

  培训档案信息化的实施基础

  对培训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企业从上到下对培训信息收集和档案建立工作的支持、各级培训管理者认真细致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企业全员都要理解培训档案管理的意义所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培训档案实施信息化只是作为一种管理工具,要做好培训工作,必须要考虑到很多更重要的外围环节,如果这些环节缺失,就会造成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形同虚设和彻底“失效”。

  培训本身

  首先,培训计划要紧贴受众需求、符合实际需要,内容不过分超前但能保证时效性;

  其次,要求培训课程设计是高水平的,围绕一定的中心思想,形成严谨的逻辑关系;

  再次,所有培训讲师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在知识、经验和表达等多方面是具有较高层次的;

  最后,培训实施安排是合理的,如时间及场所选择、现场控制与记录、效果评价与调查等都要在实施前进行周密筹划。

  培训管理者

  第一,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第二,档案管理的系统化实施要求管理人员即使不是信息化专家,也应该是全面型人才;

  第三,经验来自于工作中的点滴收集和积累,管理者应不断修订档案管理的制度,更新、完善流程;

  第四,管理者应勇于创新和实践,在创新过程中显著提升技术水平和沟通应变能力。

  体制与机制

  首先,要使档案管理被所有员工和领导重视起来,其中核心管理层的倡导最为关键;

  其次,要在绩效考核、薪酬调整、职务晋升等多方面建立与培训档案间的关联,发挥培训档案输出的激励作用;

  第三,要配合出台关于培训讲师聘任、考核、升降级和解聘管理的一系列相关制度;

  第四,要强化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建立各专业领域的信息获取及更新流程,确保培训知识储备档案的先进性、时效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每位员工,而培训档案信息化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如实记录和反映在企业培训中所有员工的参与度,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这样才能与企业人性化管理的理念相吻合,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强有利的竞争优势。 

【借助信息化技术有效管理培训档案】相关文章:

借助SCAT,构建培训体系08-07

使培训有效的条件07-28

有效EQ管理4法10-25

Filing 档案管理07-30

管理信息化职场之新人“潜规则”08-02

技术培训总结08-04

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培训管理系统入口04-27

面试技术关键:如何有效地拷问求职者08-03

abb 让管理培训生落地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