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充电”小心培训陷阱
想升职?想加薪?想跳槽?现代人的职业生涯总要经历几次培训,这也造就了一个繁荣的培训市场。不过在高额的培训利益面前,一些不良培训机构给职场人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培训陷阱。
案例一 去年7月,张小姐想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为年底转行做准备。在网上浏览并现场咨询了众多英语培训机构后,张小姐冲着“××疯狂英语”的'名头选择了“××少儿英语”石景山分校,交费后获得了“××疯狂英语石景山分校学员卡”。孰料,该培训课程开班时只有两名学员,授课仅三次,校方即在9月初告知张小姐暂停教学,另行等候复课通知,但此后再未开课。张小姐投诉得知,“××少儿英语”石景山分校其实没有权利使用“××疯狂英语”进行宣传,且无对成人进行英语培训的授权和资质。张小姐数次协商要求校方退还学费未果,只好将校方诉至法院。
案例二 马先生一直想当律师,但数次参加司法考试均未通过。去年在报名考试现场,马先生未能抵挡住一家培训机构的“包过”诱惑,在业务员的游说下交纳了巨额学费报名参加“包过”班。可当考试成绩公布时,马先生再一次名落孙山。他与培训机构理论时,对方称:“包过”不是包一次性通过,只要马先生愿意,每年都可以参加“包过”班学习,直到其通过为止。
法官提示
面对林林总总的培训陷阱,职场人首先要树立维权意识,不能盲目轻信广告宣传,应严格审查培训机构的授权和资质,可以通过工商局网站查询该机构的经营范围,并与相关授权单位联系核实授权的真实性。
其次,签订的教育培训合同应条款明晰、细节明确,须将培训地点、培训形式等重要的细节写入合同,并要求教育培训机构将广告宣传承诺作为合同条款。在一些注明学员拥有“后悔权”的合同中,应明确“后悔权”的具体实现条件。最后,职场人应当注意筛查培训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将免除学员主要权利、单方加重学员义务的事项作为合同条款的,不应是正规的培训机构所为。
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强化行政审批,提高教育培训市场的准入门槛,严格审查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师资构成及配套设施等是否与其培训范围相符,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培训机构及时清退。同时应当出台《教育培训合同》指导性范本,将重要的培训细节列入合同内容,剔除免除学员主要权利和教育培训机构重要义务的格式条款,并要求教育培训机构对培训合同进行备案,以备抽查。
【职场“充电”小心培训陷阱】相关文章:
大学生小心暑期职场陷阱08-17
初入职场 小心“试用期陷阱”08-18
职场充电怎么选择培训机构04-01
职场充电之如何选择培训机构03-18
毕业生初入职场小心“试用期陷阱”08-12
职场怎么充电03-18
职场充电技巧08-23
职场充电美文08-23
2015毕业生初入职场小心“试用期陷阱”08-09
小心网络求职背后有陷阱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