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应摈弃结果导向心态
然而立足理性商
业思维和专业角度, 资深行业人士、沃特(中国)财务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志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家切勿因为过度追求跨境并购成功的良好感觉,陷入为交易而交易的漩涡,而忽略了交易最核心的步骤和细节,导致交易流程失控和经济上的损失。”
多因素推动跨境并购热情高涨
多种数据表示,2012年将是中国企业对外并购大热之年。
商务部近期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境内投资者对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的706家境外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投达到74.35亿美元,同比大涨41%。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并购基金投资显著活跃,投资数量和金额都有突飞猛进的增长,2011年完成11起交易,涉及金额41.49亿美元。
一家专注于中国在欧洲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A Capital的合伙人龙博望(Andre Loesekrug-Pietri)对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中鼓励扶持的领域,比如新能源、新材料、升级制造业等,大多与欧洲尤其是德国的龙头产业有契合度,这会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战略。
张志浩对记者表示,对中国企业来说,现在的确是走出去的好时机,但在这股跨境并购热潮之下,中国企业应摆正心态,既克服畏惧心理,也要摆脱结果导向型的自大和冒进心态,用理性的商业思维对待跨境并购中的交易机会,抓住真正的馅饼,而不是误入陷阱。
另外,跨境并购是否成功的核心问题,简而言之,贵不贵?值不值?
张志浩认为,并购交易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收购以后企业间的协同效应带来的增值部分。因此,并购定价的重要参考数据应是基于协同效应和被收购企业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之和来考虑。如果交易价格低于的这两者之和,那么在这个金额之下的价格都是合理,甚至合算的。否则需另当别论。没有公允专业的尽职调查,就很难真正理解对方企业的运作及核心竞争力。
举例近期广泛受到关注的中德两国企业最大的并购案之一——三一重工联手中信产业基金出资3.6亿欧元100%收购德国混凝土泵车巨头普茨迈斯特,张志浩表示“中国企业更需关注跨境并购中公允专业的尽职调查”。
结果导向型心态付“学费”
去年至今,接触越来越多国内跨境并购案例和客户的张志浩深感困惑,和市场对跨境并购需求增加不符的是,多数中国企业家依然以结果导向型心态看待跨境并购,把第三方专业财务顾问和尽职调查服务单纯地、错误地视作“交易促成者”。
“当买方顾问提供咨询的时候,调研团队需要展开一系列的谈判。评估之后,如果购买弊大于利,就会建议放弃购买。”张志浩表示,很多时候站在客户角度、为客户利益着想的时候,建议买方放弃收购就意味着自己损失利益,然而不这么做,买方企业可能将蒙受潜在风险和损失。
行业内,有人把这个问题比作付“路费”还是付“学费”,张志浩笑称,“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家依然不断地付"学费",而不愿意付"路费"。”
至于并购完成之后,中国企业如何驾驭和管理境外企业的问题,张志浩认为,“不存在"管"的问题,也无法管,中国企业应该转变旧的思维方式,以拥有者(owner)的姿态着重整体策略发展,使境外企业在中国市场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就可以了。”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应摈弃结果导向心态】相关文章:
就业面试应具备的心态!11-20
就业面试应具备的心态面试技巧02-18
公司被并购,你跳槽吗?11-11
跨境电子商务就业方向02-17
沃尔玛中国陷并购传闻漩涡11-22
从并购谈职场领导力02-13
镇江分行的面试结果11-19
关于面试结果的问题11-21
提前知道面试结果11-22
镇江分行 面试结果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