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的四大战略误区

时间:2024-05-12 03:29:16 自主创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茅台的四大战略误区

如同人的成长一样,人生观及其价值观的树立不同将对以后的人生道路影响至深。同样,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战略就越发地显得重要。企业制定一个时期的战略纲领不仅仅要依据企业所面临的各种不同的内外环境形势审时度势而定,更重要的则是制定战略的出发点——战略观,即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做?制定此项战略的目的是什么?它能获得什么样的收益?等等。

  国酒茅台,始终让国人引以为荣,但是现在,我们感到它的光环随着区域名酒的崛起,正在逐渐削弱。这种光环的削弱不仅表现在越来越多的酒界新生力量的快速成长对市场份额的侵占,还表现在茅台自身战略的失误上,这种失误并非是市场竞争中的一招一式之差,而是是否进行一场战争抉择的战略性失误,这种失误对茅台品牌的影响却是长远的。

  战略误区一:扩张路线错误

  近几年,茅台为了扩大产能,提高销售额,在贵州兼并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企业,这些企业鱼目混珠,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白酒行业已经开始从贴牌生产时期向垄断竞争转变。垄断竞争初期,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兼并、控股、入股等形式,实现企业间的强强联合。

  茅台走兼并的路线符合垄断竞争的发展特点,但却不符合白酒行业发展趋势。从2004年起,白酒企业陆续改革完毕,改制后经营灵活的民营地方老牌酒企开始奋起反攻,受消费者消费回归的影响,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跨多个地区销售的品牌越来越难做,要想做成全国品牌更难。

  茅台兼并本区域市场有它的中长期目标考虑,短期内能够快速扩张,增加基础力量,但是从长远发展看,地方强势企业必将力歼散兵游勇,不利于茅台长期发展。

  茅台为了维系品牌形象,不敢轻易开拓中低端市场,便想利用兼并企业生产的产品开拓中低端市场。茅台兼并的企业中,多为贵州企业,这些企业要想将产品销售出去,必将利用一些消费者不为知晓的名称去开拓市场,品牌不会带茅台这两个字,充其量说是茅台酒厂出品,必定要跨区域作战。这极易带来消费者不买账、管理困难、容易损坏主品牌等弊端,并会出现开拓其他区域市场投入高回报低、很难打败地方知名品牌等问题。

  白酒行业特别是销售量占总量85%以上的中低端酒与啤酒相似,需要利用渠道优势、品牌优势、人员优势迅速占领市场,有了巩固的中低端消费群,市场才能被支撑。为此,茅台需要并购地方名酒企业,实现稳固的发展。

  战略误区二:目标市场战略观的失误

  战略决定着企业利润的来源,而获取利润的目的一是为了生存,二是为了发展。是处于生存期,还是到达发展阶段,这决定了企业的战略观。而如何确定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要从企业自身的资源情况及所真正面临的营销环境做出综合分析。

  就茅台而言,2003年,茅台销量5600千升,销售收入31.8亿元;2004年,茅台销量6000千升,销售收入40多亿元,2005年销量过万千升,销售额百亿元,先不管这些销售收入是否全部由酱香茅台母品牌产生,至少我们可以看出,茅台是不存在“生存危机”的问题。

  既然不是生存问题,那么,就是如何更好的生存问题;对于茅台,如何更好地生存就是国际化营销的全球推广。

  茅台以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形成了一定的消费群体,茅台的市场推广接着要做的一是促进已有消费群体的循环消费;二是继续扩大新的消费群体。

  在这二者中,第二种则更具有发展潜力。因为,中国白酒的消费量是有限度的,处于逐年递减并趋于饱和状态。1996年中国白酒产量达到了最高峰801.3万千升,其后开始走低。

  1998年开始大幅度滑坡,这种趋势一直在持续,2001年白酒产量仅相当于1996年的一半———420.19万千升。而2003、2004年的白酒产量则更是下降并稳定在400万千升左右。由此,第一者的消费是有限的;而第二者的消费空间则是无限的。在总体白酒产量下滑并稳定有限范围内,茅台要有更大的市场发展,再相对比于国内市场的有限增长空间,那么,能够给予茅台更好生存的利润方向则来自于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跳出国内白酒低端竞争的表象,以大家风范让国际市场像中国人接受人头马、轩尼诗一样接受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酒,这才是茅台应有的战略观。

  战略误区三:陷入数字游戏中

  依据2004年茅台12.16会议中的茅台战略远景目标规划,到2012年,茅台的销量将达到100亿。茅台可能由此陷入由白酒大王五粮液引发的数字营销的游戏当中。

  分析茅台,不应只局限于中国白酒的国内市场,而要把茅台酒放于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中。自加入WTO后,中国白酒市场越来越受到来自国外各种酒类的竞争,随着市场的近一步开放和国际贸易的加深,会有越来越多的酒品进入中国市场。对于外来酒,国酒的内涵是什么呢?

  随着以茅台液为首的诸多茅台浓香型系列白酒的陆续上市,茅台捍然进入了另外一个白酒世界。但是,茅台也因此陷入了另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以五粮液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战略竞技场。

  众所周知,五粮液依据OEM等品牌输出方式得到了总产销量的巨大增收。茅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品牌延伸达到总产值的增产增收。

  而茅台之所以选择进入浓香型白酒市场,就是因为浓香型白酒市场容量大,但是,同样的现状是竞争更大。而更为关键的是,从企业发展战略来看,茅台所面临的并不是简单的生存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生存问题。

  从茅台似乎有点仓促地进军浓香世界,能看出茅台对于销量逊于五粮液一直耿耿于怀,似乎想通过浓香型白酒分市场一杯羹。在2004年里,茅台依靠“特别订制”的个性化服务,“以点带面”取得了很大的市场业绩。其个性化服务也因此成为了茅台开拓市场的首要法则。但是,此举并没有跨过浓香大王五粮液的销量封锁。

  战略误区四:产品开发、市场运作的失误

  茅台在产品开发、市场运作方面也存在问题。

  在市场运作的战略方面,没有把酱香型白酒品类等同于茅台的政治地位一样作为品牌营销资源去塑造、推广传播;没有给予消费者在口味之外的品类价值感——如何以喝酱香型白酒为荣?毕竟营销的目的是为了最终影响及至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观念;而茅台现在更侧重于把“茅台”这一名词作为传播的代言词,对支撑其茅台品牌的酱香型品类有些“忽视”。

  从战略的长期性出发,品类独占是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曾经,人们通过茅台而得以认知酱香型白酒,那么,现在能够支撑茅台应对所谓对手五粮液的还必将是酱香型品类。既然品牌本身已不能产生更大的市场增长力,那么,让品类成为荣誉和档次的代名词同样有效——就是因为现在酱香型还没有象浓香型一样普及甚至可以价廉至极。

  茅台,应该让酱香型成为白酒中的贵族品类!在产品开发方面,一心二用,茅台将会因此失去其对酱香这一白酒品类的独霸地位,而不能象五粮液一样雄居浓香白酒的盟主宝座。

  纵观其理,不是酱香的酒不好卖,而是茅台根本就没有去认真做过深度的传播推广。解决消费者对酱香型白酒的认知普及,相对于一味地通过产品线的延伸扩大知名度而言更为重要。而茅台所为非但不是在增加品牌内涵,反而是在透支品牌资产!

  此外,茅台对于浓香型白酒的战略切入,无形中增加了酱香白酒老二——“川郎”之郎酒在酱香白酒的市场地位。这个早就觊觎酱香白酒帝王的川酒一枝花,正在努力成为酱香白酒的“狼”。茅台通过兼并当地企业大举进入浓香领地,实际上削弱了酱香型白酒的市场力度,无形中促成了五粮液的浓香白酒大王的垄断地位。试想当初如果五粮液也是多元化地浓酱香型齐开花,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五粮液。

  营销战术方面,为了突出酱香白酒的与众不同,茅台的做法让人不得其解。

  茅台涉足生命自然科学领域及至王胎补酒,感觉茅台不是在卖酒,而是在卖药。这可能是茅台想突破五粮液的高压封锁,提高酱香白酒差异化的一种途径。但是,茅台此举除了增加了自身的神秘感外,离“酒”却越来越远了。这种做法似乎不该出自国酒之手,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企业战略的制定应与时俱进、与位相应,并敢于坚持个性。茅台在白酒行业进入垄断竞争时期的今天,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全面调整,但相信在未来几年,茅台将以崭新的面貌面对自己的竞争伙伴。

【茅台的四大战略误区】相关文章:

中国培训机构的四大误区11-22

大学生求职四大误区_求职故事11-29

网上求职技巧与误区11-11

企业培训与认识误区11-10

要重视人生战略11-11

走出“灵活就业”的认知误区11-11

关于高端人才的就业误区02-25

高学历人才的就业误区02-24

招聘故事折射招聘误区02-27

如何走出择业心理误区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