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山东1.8万学子争抢6000岗位 降身价求就业
和往年相比,今年用人单位的岗位数量明显缩水,大约减少了一半,但现场还是吸引了三校1.8万名应届毕业生冒着大风拼抢6000多个岗位。
“能有个单位要就不错了,还谈什么要求!”一毕业生如此说。记者发现,为了能就业,不少毕业生放低心态,求职的条件更加现实。
尴尬! 手拿一把简历没有单位可投
上午9点多钟,记者赶到山东路人才市场发现,大多数企业招聘的都是理工科类的专业,像新闻、广告、法律等文科类专业几乎没有需求,很多文科生手握一把简历遭遇尴尬。“没找到一个招聘岗位是自己能干的。”青岛大学文学院新闻系的葛同学告诉记者,由于少见文科岗,自己准备的十多份简历一份也没投出去。来自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国贸专业的贾同学也有相同的感受,她说,国家帮扶大学生就业主要扶持的是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于理工科的学生肯定有帮助,可是文科生却难以受到扶持。
据了解,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三校联办毕业生联合供需见面会已有6年的历史。但相比往年,今年的用人单位数量没有太大变化,岗位数量却明显缩水,大约减少了一半。但是现场还是吸引了三校1.8万名应届毕业生,同时还有不少其他高校的毕业生闻讯赶来求职。无奈!
研究生降身价接受本科待遇
“一个月两千左右就能接受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3日,在招聘会上,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制作自动化专业的硕士生小岳告诉记者,机械类专业在当天的招聘会上提供岗位挺多的,但是大多数要求是本科学历,除了一些高校教师类职位,要求硕士学历的单位几乎没有。“以前本科生时就期望找个月薪2000元左右的工作,现在能找个这样的工作就不错了。”小岳苦笑着说,现在他上本科时没读研的同学都能拿到两三千甚至更多了,不过当前的就业形势下,硕士生能找到一个2000元左右的工作就不错了。
而为了找寻一个就业机会,不少本科生转行求发展。上午10点,来自临沂师范学院国际经贸专业的谢辉正在填写一张用人单位的报名登记表。虽然学的是国际经贸专业,但是报的却是一家国内家纺企业的销售岗位。“没有外贸企业招人,干内销也行啊!反正都是做销售。”这个莱芜女孩说,“能有个单位要就不错了,还谈什么要求!”“越位”!
一些外地高校“插队”揽岗位
记者在现场发现,除了前来应聘的大学生,招聘会还吸引了一些不速之客,一些高校闻讯赶来现场向企业揽岗位。
“你们什么时候到我们学校招聘?”在一楼招聘大厅,几个学生正排着队在一家机械类企业摊位前应聘,一位外地高校工作人员突然插进队来,向企业工作人员主动递上一张名片,现场邀约该企业到学校招人。
3日一早,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学生处处长范占伟也赶到会场“探风”。范处长告诉记者,明年6月,学校即将有自己的首届毕业生,近700名本科生将走出校门迈向社会。首届毕业生就业就赶上金融风暴,学校的压力的确不小。除了搜集信息、召开专场招聘会,多种渠道为毕业生谋出路,学校还在近期连开了5场专场讲座,分职业生涯规划、商业礼仪、阳光心态、职业素养、求职技巧五个专题对毕业生进行培训。接下来,学校还将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们调整择业心态。牛气!
招聘门槛高了要求立即上岗
“我们希望招聘的人员在一个月内能立即上岗。”在招聘会上一家外贸企业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受今年经济形势的影响,不少企业裁员甚至倒闭,很多企业也冻结了招聘计划,他们现在招聘人员也基本上希望能立即上岗,没有时间等待毕业生毕业。
但是因为离毕业还有半年多,没有毕业证还要写论文,这样的条件也令不少毕业生望而却步,迅速上岗成了一道新的就业门槛。连日来,记者在多场招聘会上了解到,单位以没有毕业证没法投保为名拒绝应届生,或是表示一经录取需立即上岗培训,不少应届毕业生因为没有毕业证而遭到拒绝,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对此,相关人力资源专家认为,企业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也是暂时的一种反应,但是企业要想长期正常运转有必要毕业生人才培养计划,大学生接受力强及第一份工作归属感强等方面优势都是企业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因素。
【山东1.8万学子争抢6000岗位 降身价求就业】相关文章:
南京:留学人员求职自降身价02-18
六成研究生自降“身价”千元11-25
“先求就业”引发消极求职心态11-11
毕业生供过于求 就业市场失衡03-01
职场动态:本科生自降身价下基层 驾驶证也成求职法宝11-12
面试:如何体现身价11-12
山东高密市妇联三举措扩大妇女就业03-19
资质审核岗位的就业方向09-01
西点师岗位的就业方向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