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生创业故事:选择自己最想做的
“选择自己最想做的,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激情和动力。虽然创业路上坎坷不断,但我珍惜并享受这个过程,每一次挫败我都视作一种财富的积累。”谈及创业过程的甘苦,王栋面带微笑目光淡定地说。
王栋,暨南大学的毕业生,一位敢梦想敢行动的80后创业者。大学期间,他经历过多次创业失败,但从没使他动摇过梦想或停止前进的脚步。相反,在挫败中,他练就了一股越挫越勇的强大韧劲。挫败于他而言,成了一种助推他在创业路上快速成长的高品质营养品。
王栋是个天生的梦想家。他从小就酷爱计算机,高中时更以考进重点大学计算机系为奋斗目标。事实上,那时的他理科成绩并不理想,但为了能读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他还是硬着头皮进了物理班,通过努力最终如愿就读计算机专业。
刚上大学不久,王栋又重新设定了更具体的目标:通过创业实现计算机梦。
当很多新生还处于懵懂的迷茫阶段时,王栋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研究计算机上,成功发明了一套反病毒软件,并由此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他在网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多方筹措资金成立公司,尝试着把技术转化为产品。但由于缺乏一个整体的运营方案,他们推出的产品始终得不到用户的认同,项目历经一年无奈流产。
但是,第一次碰壁并没有打消王栋创业的念头,反而让他得到启发。他说:“这次经历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并不代表需求,用户看到的永远只是产品而不是技术;技术再好,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也是枉然;市场永远是客观和无情的。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缺乏运营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之后,为了提高自身的执行力,王栋毅然转入企业管理专业,加入学校的创业基地。他说,“转入商科类,并不意味着我否定或放弃计算机梦,我只是选择了眼下我认为最需要学习的知识板块。而走创业道路也是为了以后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转变都是为实现同一个梦想而做准备。”
进入创业实验室后,王栋很快就被那里到处洋溢着的激情给深深感染了,他一下子就爱上了这片梦想之地。在那里,王栋先后接受了一系列的创业相关知识培训,做了服务类、技术类等不同的创业项目。三年间,他迅速成长为实验室中具有突破性思维和敏捷行动力的佼佼者。
谈及实验室,王栋显得有些激动,他说,“进入实验室,是我大学以来除了专业学习之外最大的收获。其中,教授教我们‘要从人们的不满中发现机会,发现需求’ 的思维模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自主研发的移动空调技术灵感就是从人们对空调不能随身携带的抱怨中突发奇想而来的,这个技术后来还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受理书。”
“是兴趣促使我通过自学来研究这个项目。完全陌生的领域,完全靠计算机模拟成型、运作,这些都是不小的挑战。”说起这段经历,王栋感慨道,“键盘的速度赶不上思维的速度是一种不幸,而因思维麻木按不下键时更是一种痛苦。那段时间,我每天研发超过十八个小时,经常徘徊在这两者之中。但是,因为热爱,我撑过来了。”
然而,在王栋的大学创业生涯中,并非每段经历都能完美谢幕。他坦言,大学期间,他参与过的创业项目大大小小近10次,但其中70%都以失败告终,而让他感触最深的经历是曾经无奈转让360现场中国项目。
王栋说,“360现场中国是他发明的一个个性化定制的搜索引擎,能根据用户电脑信息重复度的高低自动列出用户常用的信息,比其他搜索引擎更用户化。”
“360现场中国的技术和服务无疑是成功的,但商业模式却失败了。为了将技术产业化,我把它包装成一个全新的产品推出来,然后到处寻找风险投资,但整整折腾了三个月却无果。由于缺乏清晰、切实可行的盈利模式,风投公司虽看好这个项目却不愿冒大风险。最后,我只能无奈地狠下心把整个项目都转让出去。”
如今,王栋依然执着地奔跑在他的创业路上,而且选的还是他之前的反病毒软件项目。他说,“反病毒软件是我感兴趣且擅长的领域,之前的失败正好给我很多借鉴。这次我们不做技术和产品,而是做服务做解决方案,把反病毒升级到硬件高度,完全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操作。虽然前途未知,但至少我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回想自己的创业经历,王栋说,“计算机是我的梦想,互联网是我的爱好,技术是我的生活习惯,越挫越勇是我的个性,这些都是支撑我一路走过来的力量。”
【大学生创业故事:选择自己最想做的】相关文章:
实现自己的选择永远最努力02-21
选择职业先问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11-08
李嘉诚最经典的创业风波故事11-11
大学生自主创业应该选择团队创业11-16
创业的行业选择11-11
创业搭档的选择11-11
职场提醒:做自己想做的事11-11
大学生返乡创业故事08-17
大学生创业故事:创业是探险不是冒险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