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将面临通货紧缩?

时间:2022-11-11 11:38:58 自主创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经济将面临通货紧缩?

最近国家统计局关于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一公布,北大与清华就“2005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召开了座谈会,会上“通胀”与“通缩”之争观点分明。多数人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依然面临不可持续的不平衡增长,表现为过度依赖出口,投资过热,而且受中国商品过剩之影响,中国经济即将进入全面紧缩阶段。如果政府不能够采取合适的政策,一年后中国经济将面临通货紧缩的严重危机。

    CPI数据能否与经济模型匹配?


    通货紧缩在国内经济中不是无迹可寻。比如,从2005年2月份以来,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为CPI)一路走低,特别是到了9月份,CPI更是回落到0.9%,为2003年9月份以来最低水平。同时,就目前国内商品的市场情况来看,大多数商品都处于供应过剩状态下,市场商品过剩必然导致价格下落。

    那么,中国经济是否进入了通货紧缩或将进入通货紧缩?我们先得对通货紧缩有一个界定,然后在此基础上来讨论经济之现状。一般来说,通货紧缩是指各类价格水平普遍下降并下降到零以下。如果以此定义,根据今年以来国内CPI的走势,特别是9月份的CPI,得出中国经济将出现通货紧缩实属正常。

    问题是,我们以什么标尺来测量中国的CPI呢?如果标尺是错的,通缩结论也就不能成立。

    目前,我们在计算中国CPI走势时,一方面使用发达市场体系下的模型与工具,另一方面所使用的中国数据往往是市场化程度低或非市场化的数据。而这种低市场化的数据用市场化的模式与工具来分析,对现实经济的解释会大打折扣,甚至导致结论与现实偏离。

    现行CPI统计标准是20多年前制定的。20年过去了,中国经济特别是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消费产品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食品在CPI中的权重达三分之一,而目前所占比重十分微小;卫生医药用品,教育、电信等消费所占权重,与实际消费情况完全不成比例。住房消费更不用说,在增加投资时,就把住房消费看作是扩大内需动力,但计算CPI时,却说什么国际惯例不包括在内。可以看出,目前国内CPI统计与民众的消费结构与消费产品明显脱节,不能正确反映消费价格的变化。

    用严重有误的标尺与20年前的数据统计方法去度量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得出的结论不问可知。用这种背离的数据来分析中国将出现通货紧缩,其说服力十分有限。

    为什么民众感受与政府CPI背离?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简称PPI)作为CPI的先导指数,其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到CPI的变化。我国PPI在2003年和2004年大幅上涨之后,今年仍然处于快速上涨的态势:前三季度PPI累计上涨为5.4%。但是,我国CPI仅上涨2%。现在的许多分析,只盯住CPI的变化,而就没有看看PPI的变化。PPI连续高位上涨几年,为什么不传导到CPI上去?有人说是下游企业自己消化了,但实际情况会是这样吗?从长期来看,企业无法自行消化,因为这将导致下游企业的破产。

    实际上,PPI是向下游传导了,只不过没有传导到作为标尺的CPI上,而是传导到没有纳入CPI计算的房价上了。比如,早几年房价上涨都在双位数,今年截止到9月末,尽管房价涨幅正处于所谓的“稳步回落”状态———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一季度涨幅是12.5%,一到二季度是10.1%,而一到三季度是8.8%———但国内房价仍然处于高位运行,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今年平均房价上涨近25%。作为这一轮经济增长最大的动力,作为国内民众最大的需求,如果房价的上涨不能够纳入到整个价格水平的分析,那么这种分析要反映国内真实的经济运行和价格水平是不可能的。可以说,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来看,只要整个房地产的价格不出现大幅回落,那么要说国内出现通货紧缩是言之过早。

    还有,尽管今年以来CPI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央行就民众对物价满意程度调查显示,国内民众对物价满意度极低,也就是说,我们对CPI的统计数据与民众对物价水平的感受严重背离。这从以下现实可见一斑:如粮食价格水平问题,根据政府公布的数据,今年以来一直在下落,但这些数据多采自国内粮食收购市场,而粮食零售市场价格不仅没有下落反而在上升。北京零售市场,同一种质量的大米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以上。其他如鸡、肉等产品的价格也比去年有所上涨。

    至于石油、水电、天然气等产品的价格,其上升的幅度更是显而易见。比如,北京一瓶液化气,2004年底为50元左右,目前已经上升到85元。据本人所了解的各省、市、区情况与北京大同小异。民众感受为什么与政府CPI如此背离?就是因为目前国内的CPI不能够反映民众物价水平的变化,不能反映最终消费品的价格。

    通货紧缩论是如何得出的?

    从今年前三个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来看,GDP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13%,进出口增长23.7%,城镇及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8%和11.5%等,可以说,目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基本上处在较好的运行轨道上。

    在一个快速增长的良好的经济中,我们关注的不应是通货紧缩,而是通货膨胀。特别是国际油价飙升、房价高位运行、一些生产要素价格放开而价格上涨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与冲击时,通货膨胀常会随之而来。

    国际油价快速飙升、能源成本上涨会导致其他商品价格和工资上涨,而且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PPI高企,长期而言一定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再加上国内对一些要素价格的放开也势在必行,随着要素价格的放开,价格上涨势所必然。

    目前国内有人主张通货紧缩的理由,一是产品过剩,二是民众的储蓄过高而信贷偏紧缩。产品过剩是市场经济常态,没有过剩产品,就不会有有效的市场竞争。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担心产品过剩,而应考虑如何减少非市场因素、通过有效市场竞争淘汰过剩产品;国内目前信贷问题也不是松紧尺度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银行信贷有效运行,如果回到早几年信贷失控的轨道,那么可以预测新一轮的投资过热。

    总之,当世界各国央行都在关注通货膨胀是否会发生时,我们则在使用发达市场经济的模式与工具,在中国高增长、高投资条件下,用一个错误的标尺来度量中国经济,并据此结论来讨论如何防止通货紧缩的问题,与现实经济状况南辕北辙。但愿政府职能部门对此有一个理智的判断,日本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中国经济将面临通货紧缩?】相关文章:

2012:中国经济面临三大挑战08-05

Zynga在中国发展面临窘境08-20

浙商创富面临转型考验07-31

英国留学就业面临的问题分析08-12

英国留学就业面临问题介绍06-24

跳槽大军将铺天盖地?08-05

人才测评或成中国经济转型加速器08-06

上班族所面临的心理危机08-03

中国造船业面临破产潮08-17

国内快递市场格局面临洗牌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