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企面试说人才的自我培养
每一个准备工作和已经工作的人,对于面试,或许都不陌生。如果说学校教育是我们每一个人走入社会必须经历的阶段,那么,毫不夸张地说,面试,是我们走入社会的最后一道险要关口,成败在此一举。面试连接起我们的既往和未来,人人都无法不和面试结缘。对于设计面试的人来说,面试也应当有着一种特殊的含义:是吸纳优秀人才、补充企业新鲜血液的重要一环;是企业用人机制与用人方向的风向标;是企业与人才、人才与企业的相互测试、检验。大凡知名企业,对于面试,都有他们自己的独到的方式、方法。透过一些知名企业的面试,我们可以发现人才需求、人才培养中的一些饶有趣味的话题。让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几个知名企业的面试。
微软明言,他们的面试注重的是对方的创新能力,这也是他们面试中,定夺取舍的唯一标准。微软面试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考官始终关注的是四个方面:是否足够聪明?是否有创新激情?是否有团队精神?专业基础如何?考官的评估评语也非常有趣:强烈赞成聘用;赞成聘用;不能聘用;绝对不能聘用。我们来看看微软的一些命题:请估计北京有多少个加油站?你和导师出现分歧怎么办?每条绳子的燃烧时间为1小时,请在45分钟内烧完两条绳子。对于学校教育中,几乎百分之百都有"标准答案"的我们内地学生来说,这些问题,足以构成对自我知识构成最深刻的挑战了!摩托罗拉对创新能力的注重,集中于对方的人品。他们认为,一个人的品行直接影响到团队整体。所以,品行是衡量一个人有无创新潜力的重要指标。虽然一个人的品行很难进行量化,也很难在面试中进行测评,但摩托罗拉还是设计出了一整套严格的测评指标。摩托罗拉人力资源部总监认为:比如鼓励听到不同意见,就会有人不懂装懂,耸人听闻,经提示仍滔滔不绝。还有的人不够坦城,故意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问题,这样的人,就很难说品行过关。宜家的整个招聘过程中,注重的始终是一个"诚"字,面试中更是毫不例外。他们会根据你应聘的岗位,设定一些情景,要你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在面试中,他们特别鼓励对方流露出自己真实性格倾向,以便调整、安排合适的职位。不管是设定场景,还是要求流露性情,皆围绕着"诚实"做文章。无疑,这些,对于"竞争"激烈却缺乏良性竞争提醒、矫正且在校园中,即已学会如何逢场作戏、讨人喜欢、对所谓"脑筋急转弯"之类津津乐道的在校学生们,敲响了警钟。民生银行在面试中打出的招牌是:注重求职者的"悟性"。民生银行发现,一些学历高、成绩好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反而不如一些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应变、开拓业务的能力强。基于此,民生银行的面试强调对方的"悟性",即对于哲学层次、宏观问题的理解、应变能力以及反应能力、潜在能力等等。
无论是微软的询问北京有多少加油站、民生银行的要求"悟性",还是摩托罗拉的注重团队精神、宜家的讲求诚实,都集中于对人才的两大要求:创造性与诚实的人品。
毋庸讳言,在我们当今的学校、学历教育中,这两项要求都是相当薄弱的环节,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暂告缺失。长期的道德说教,与当今浮躁、无序的社会生活环境,使一些学生忽视了自我人格、品行的培养,甚至产生价值观的错位,仿佛人品、诚信是见不得人的东西,谁讲这些谁甘愿吃亏。进而在为人的技巧、人际关系以及官场规则上下功夫,以为自己的"发展"、进阶做准备。
从创造性方面而言,我们的教育趋向,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满满当当的学校教育,大都围绕着需要背诵、记忆的知识性东西打转,而少有思考、创造的内容。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与学分划等号。上述两个方面的落差,与时代的要求,显然产生了较大的悖谬。近日,从"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上,传出了令人欣喜的信息:针对"高分低能"的现状,目前,不少国内高校和博士生培养单位已开始着手进行制度创新。北大、清华等开始改为选拔制;复旦大学在招收基础医学博士时实行长达3天的"面试"程序,以期更加合理地选拔人才。这些,都警示各类人才和每一个意欲跨进名企的求职者,急需进行与时代需求相吻合的诚实的人品、创造性方面的自我培养、自我补课。
应该说,诚信的品行,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追求与努力。在当下的社会风习中,以诚信示人,会显得与人格格不入,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趋势,已经向我们明白无误地发出了诚信的信号。每一个有志成才之士,自当时刻不忘省视自己,以诚信为人。诚信是做不出来、装不出来的。诚信的前提是守法、善意、积极,诚信的展示是一种理想、亲近,这是与发达的市场经济最为相近的道德品行。具有这样的品行,不仅在面试中不会被淘汰,在其后的事业发展中,也会成为坚实的根基。在人才的自我培养中,与此相关的,是创造性的自我培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对非创造性的典型概括。实际上,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有举一反三、旁征博引,才能养成创造性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方能在工作中有所创造。北京有多少加油站?红绿灯的排列顺序如何?这些貌似不相干的事物,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对于外在世界基本的敏感度以及基本的观察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对凡俗事物不感兴趣的人,能够在工作中有所创造。人言,悟性总在你脚下,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万物本质相通的道理。所以说,观察、思索绝非背诵、记忆,两者是本、末的关系。只有把不利于创造的本、末摆在其应有的位置上,才能在工作中,逐步有所"悟",有所"创造"。这些,其实不仅是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对于每一个欲取得成绩的"人才",也不乏警示与启迪。
【从名企面试说人才的自我培养】相关文章:
从名企面试说人才的自我培养_综合指导07-31
名企的诡异面试07-31
名企面试攻略07-31
名企面试大观:中文自我介绍07-31
名企面试大观:英文自我介绍07-31
怎样面对名企面试07-31
名企特殊的面试方式08-11
名企面试的经验分享08-08
名企 特殊的面试方式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