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求职怎么预防掉入陷阱

时间:2024-05-22 19:19:11 炜玲 求职陷阱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网上求职怎么预防掉入陷阱

  当前,正值"金三银四"求职就业黄金期,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借机挖"坑"设陷,求职“套路”层出不穷,各种招聘陷阱时有发生,毕业生初入社会,一定提高自身防骗意识和能力,警惕各类求职陷阱。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网上求职怎么预防掉入陷阱,欢迎阅读与收藏。

网上求职怎么预防掉入陷阱

  网上求职怎么预防掉入陷阱

  案例:

  最近一段时间是求职旺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招聘信息。有人马上有工作,可也有人很倒霉,不仅没找到工作,还被骗了。12月4日,通过网络招聘从西安赶到安阳求职的大学生小王(化名)就遭遇了诈骗,被骗1000余元。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今年22岁的小王是西安某高校计算机系大四的学生。前段时间,她在网上填写了简历,寻找工作。

  “寻找公司职员,月薪3000元以上”,网上的一条招聘信息让她很心动。在查看招聘要求后,小王感觉这个工作性质与所学专业相近,便立刻投递了简历,并主动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没想到没过多长时间,对方便打来电话。对方在电话中告诉小王工作地点在安阳,经过交谈后,对方约小王来安阳面试。眼看有了合适的工作机会,小王便乘坐火车从西安赶到了安阳,并在约定地点见到了两名陌生男子。

  这两名男子告诉小王,面试官这会儿没有时间,可以先带小王熟悉一下公司周围的环境。随后,两名男子带着小王来到了市红旗路附近闲逛,并告诉小王公司就在附近。随后一名男子提出要去超市买些生活和办公用品,结账时两名男子才告诉小王他们身上没带现金,让小王先行垫付,并答应小王回到公司后就会给其报销。就这样,小王掏出身上的银行卡结算了购买物品花费的1000余元。

  之后,一名男子打了个电话后又告诉小王,今天面试官已经没有时间再面试小王了,让其先安顿下来,明天再进行面试。随后,两名男子将小王带到宾馆安顿好后便离开了。

  两名男子走后,躺在宾馆床上的小王越想越不对劲,随即报警求助。赶到现场的市公安局北关分局交巡防大队民警在了解情况后,用小王的手机拨打了对方的电话,但电话已经处于关机状态,此时小王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骗子。

  警方提醒,此类诈骗主要针对刚步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骗子通过在网上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然后以丰厚报酬当诱饵,见有人上钩就以收取各种费用为由骗取钱财。急于找工作的大学生要增强防范意识,防止上当受骗。

  网上求职预防求职陷阱注意事项:

  首先,求职者要选择可靠的招聘网站。对于求职者来说,应尽量选择大型、专业、知名的人才网站进行浏览、注册,因为这些正规的网站对招聘单位都经过审核,信息可信度高。正规的人才网站会对个人简历的重要信息如联系方式、电子邮箱、家庭住址等做一定程度的保密处理,只有向网站提供合法资质证明的招聘单位才能看到,安全性高。

  其次,注意识别“假招聘”。虚假招聘信息一般有以下特点:招聘单位联系地址不详细或根本不留;联系电话为手机、小灵通,没有固定电话;招聘条件非常低,工资待遇特别高;以各种理由收取求职者费用;以公司手续正在办理中为由,不出具相关资质证明。这些招聘信息很可能是虚假的,求职者要慎之又慎。

  最后,要注意防范“面试”陷阱。正规招聘单位一般有固定办公场所,若网上单位将面试地点选在宾馆、饭店等场地,要高度注意,谨防上当受骗;面试时间若安排在晚上,为保证人身安全,可以和用人单位商量最好改到白天。

  网络求职迅速增多

  “现在无论是直接登陆求职网站,还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寻找职位,都能获得海量的招聘信息,相当于同时参加多场招聘会,还可足不出户查找到全国各地的招聘职位,对我们这些应届生来说,既方便又节省求职花费。”这是很多高校毕业生都青睐参加网络招聘的主要原因。登陆一些专业人才网站看到,网站都推出分门别类的招聘信息,应聘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方便快捷地搜寻适合自己的职位,一些热门岗位的点击浏览率非常高。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方称,他们目前聘员工都在网上进行,可节约大量费用。

  警惕!毕业生求职“陷阱”,避“坑”指南

  一、警惕求职骗局,不打无准备之仗

  1.中介陷阱

  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这类机构往往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或备案等相关资质,以冒充或伪造相关资质骗取求职信息,即便提供岗位信息,也是与求职需求不匹配甚至虚假招聘信息。

  防范提示:

  求职者应当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对中介机构应了解其经营范围是否包含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与中介机构签订协议时,不要轻信口头承诺,一定要看清协议内容,不要盲目签字。

  2.收费陷阱

  用人单位或者中介机构以招聘为名,收取求职者服装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有些中介机构与不法用人单位合作,先由中介机构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费用,求职者到该用人单位入职时,不法用人单位编造各种理由拒绝上岗或中途辞退。

  防范提示:

  求职者对于将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实习等都需要谨慎对待,核实有无收费的依据。

  如交费一定要求出具正规发票并加盖单位公章,为可能发生的纠纷维权保留证据。

  3.借贷陷阱

  个别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低成本”为诱饵,在招聘中以借贷的名义行“诈骗”之实,致使个人财产受到侵害,或者胁迫、引诱求职者签订贷款合同,求职者求职心切、经验不足,可能会面临身负高额借贷又没有实现就业的不利局面。

  防范提示:

  求职者要增强辨别意识,看机构或用人单位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大体一致,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大体一致,慎重签署贷款协议或含有贷款内容的培训协议,注意保留相关材料。

  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

  4.兼职陷阱

  一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诈骗。其特点是门槛较低,号称轻松兼职、薪酬丰厚。

  防范提示:

  求职者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应当了解当前岗位的市场薪资水平,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同时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支付宝等密码信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5.传销陷阱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传销一般以亲友极力推荐的途径传播,基本都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传销面试或工作地点都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

  防范提示:

  求职者务必清楚传销属于违法行为,在求职中要了解传销的基本特征,对发展下线的宣传,要保持头脑高度清醒,防止陷入传销设计的圈套中。

  如果不慎进入传销,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脱身报警。

  6.合同陷阱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规避用工责任而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合同内容简单,缺少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劳动条件、合同期限等具体内容,甚至签订“阴阳合同”“霸王条款”等。

  防范提示:

  求职者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与用人单位认真协商、慎重对待,不可草率签订。

  要注意劳动合同是否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必备条款,警惕其中于法无据、明显不合理的条款,防止掉入陷阱,难以维权。并且应要求用人单位将一份劳动合同文本交由劳动者保留。

  7.试用期陷阱

  有的用人单位超过法定上限约定长时间试用期,或者重复约定试用期。有的用人单位以试用期为由,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者不缴纳社会保险。还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大量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试用期约定较低的工资,等试用期结束后,便以各种理由解聘,“假试用,真使用”。

  防范提示:

  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试用期约定无效。

  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试用期有不同的时限限制,最长不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试用期期间,应正常缴纳社保,工资水平不低于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8.信息陷阱

  有的用人单位为了增加对求职者吸引力,往往故意夸大单位规模、业绩、发展前景、工资和福利等。有的用人单位玩文字游戏,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将销售员、业务员等职位美化成经理、总监等有诱惑力的名称。

  防范提示:

  求职者可通过企业官网、媒体报道、工商登记注册信息等查询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仔细甄别各类招聘信息,不要盲目轻信。求职时要详细询问岗位信息、工作内容,不能只看表面,避免入职后发现实际工作与预期有出入。

  同时,可以多种途径了解公司背景,对长时间大量招聘、离职率高的,要提高警惕。

  二、掌握求职秘笈,跑出就业加速度

  1.使用正规求职渠道

  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聘平台、高校就业网站等官方网站,或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获取求职信息。

  2.及时核查招聘信息

  通过查询用人单位的工商信息来确认是否合法注册。通过用人单位官方网站或拨打官方电话核实招聘信息,多种途径了解用人单位背景。

  3.时刻保护个人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利扣留他人证件原件。在求职过程中,不轻易将个人证件原件交付他人或泄露银行卡、网银密码,确需提供证件复印件或影印件时,要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4.坚持运用法律武器

  如遇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第一时间保留证据,请立即拨打12333电话或前往人社部门投诉举报。如遇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伤害,请立即拨打110电话向公安部门报警。

【网上求职怎么预防掉入陷阱】相关文章:

求职讲述:应聘 我掉入电话陷阱12-01

网上求职陷阱多11-03

预防求职陷阱11-30

你能不掉入那求职陷阱吗?11-18

求职者需警惕网上“陷阱”_求职陷阱12-01

网上求职小心落入陷阱11-26

如何预防求职陷阱08-03

求职预防“招聘陷阱”08-07

小心掉入“非常高位”陷阱11-27

应聘我掉入电话陷阱11-19